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时间,研学流程,课时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借助形声字,认识“锋、蜜、蜂、幕”等9个生字。
2.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形容词把句子说具体。
3.学写左边短,右边长的字;左边长,右边短的字;掌握“观、呼、忙、如"在田字格内的书写。
4.积累背诵古诗《江雪》。
5.阅读《刻舟求剑》,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借助形声字,认识“锋、蜜、蜂、幕”等9个生字。
2.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形容词把句子说具体。
3.积累背诵古诗《江雪》。
【教学时间】二课时
【研学流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借助形声字,认识“锋、蜜、蜂、幕”等9个生字。
2.理解词语意思,学会用形容词把句子说具体。
【教学流程】
一、揭题导入
孩子们,今天又到了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时间了。(板书:语文园地五)
识字加油站
【导】同学们,汉字中有许多同音字、形近字,你能根据它们的字形特点来选择对应的汉字吗?,你来试一试。
【学】自己读一读。给生字找一找“好朋友”,完成练习并说出你的理由。
【交】 第一组:根据部首找朋友 (山峰看“山”,蜜蜂看“虫”,刀锋看“钅”)
第二组:根据部件找朋友(扫墓看“土”,爱慕从“心”,开幕看“巾”)
第三组:根据部件找朋友(吵闹用“口”,炒饭用“火”,抄写用“手”)
【导】指导学生学习生字:锋 蜜 蜂 幕 扫 慕 墓 抄 吵
【学】1.同桌对读,同桌小老师教读生字。提醒重点音节。
2.去拼音开火车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借助图片认识生字,并给生字组词。
【导】你还知道哪些这样的字?
预设 1. 青(青色)清(清水)情(心情)
饱(饱了)泡(泡茶)跑(跑步)
披(披着)坡(山坡)泼(泼水)
成(成功)城(城市)诚(诚实)
字词句运用
(一)第一部分词语
不言不语 只言片语 三言两语 千言万语
豪言壮语 少言寡语 自言自语 甜言蜜语
【学】1.出示生字并齐读,思考: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跟言语活动有关)
【导】学法指导:我们在理解词语的时候,可以从生字的本身出发:“言、语”就是说话的意思,我们要注意词语中除去”言、语"之外的字词,考虑它们的意思。比如“千言万语”除去“言、语”剩下“千、万”,说明多,那“千言万语”就是说得话很多。同样的方法,同学们想一想其他词语的意思。
【交】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放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们进行抢答。
【导】老师讲解补充词语意思:
不言不语:不说话,闷声不响。
只言片语:指个别词句,片段的话语,说话少。
三言两语:几句话,话很少。
千言万语:有说不完的话,话很多。
豪言壮语:豪迈雄壮的语言。
少言寡语:寡就是少的意思,平时说话不多。
自言自语:自己和自己说话。
甜言蜜语:像蜜糖一样甜的话。
【用】拓展:
快言快语:说话表达清楚、明确。 胡言乱语: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
冷言冷语:从侧面或反面说的含有讥讽意味的话。
闲言闲语:不满意的话,没有根据的话。
(二)第二部分句子
【学】1.出示课件,读句子,思考加点词语说明了事物的什么特点?
【导】师:都是写植物的句子,加点词写了植物的形态(或形状、 长得怎样、颜色、数量)。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描写事物时,抓住事物的形态、颜色、数量可以把事物描写的更具体。
【用】试着描写你身边的事物。
( )天空飘着( )气球。
( )池塘开满( )荷花。
( )石缝住着( )寒号鸟。
( )花园开着( )鲜花。
总结
孩子们,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很多的同音字、形近字,还学习了很多有关言语活动有关的成语和一些描写事物的方法。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同音字、形近字等着我们去发现呢!
【板书设计】
识字方法:加一加(部首+熟字)
联系法(部件意义)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3.学写左边短,右边长的字;左边长,右边短的字;掌握“观、呼、忙、如"在田字格内的书写。
4.积累背诵古诗《江雪》。
5.阅读《刻舟求剑》,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巩固
开火车读“识字加油站”生字。
二、书写提示
1. 同学们,还记得左右结构的字在宽度上有哪三种情况?(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等宽)其实左右结构的字不仅要注意左右宽度,还需要注意左右长短。
2.出示生字,观察下列生字,哪些字左边短,右边长?哪些字左边长,右边短?
3.指导书写:“观、呼”左边部分窄小且略往上靠,右边部分宽大,注意与左边部分笔画的穿插。
4.展示书写:
三、日积月累
【导】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写雪景的古诗,去感受诗人柳宗元笔下的雪景是怎样的?
【学】出示古诗《江雪》
1.简介作者柳宗元。
2.读一读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2)指生朗读古诗,相机正音。
2.想一想
(1)读读古诗,借助图片想一想:这首诗中你看到了哪些景物?请用“ ”画出来。
(2)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引导诗意:周围的山连绵起伏,显得特别空旷,空中没有了飞鸟,路上也没有了行人的踪影。只有江上孤舟中,还坐着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独自在雪中垂钓。
绝:没有。
②径:小路。
③蓑笠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渔翁。
3.指导朗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4.熟读成诵,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三、我爱阅读
【学】出示《刻舟求剑》的故事。
【学】1.自由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思考:(1)他能否捞到宝剑?为什么?
(2)《刻舟求剑》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
(墨守成规、死抱教条,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2.你在生活中有见过类似的人或事吗?说一说。
愚人熬汤
古时候有一个人,在家里熬一锅菜汤。熬得差不多了,他想试试咸淡是否合适,就用一把木勺舀了一勺汤出来尝。这人喝了一口,觉得很淡,就随手把装着剩汤的木勺放到一边,抓了一把盐撒到锅里。这时,锅里的汤已经加上盐了,而木勺里的汤还是原来的汤,他也不重新舀上一勺,又拿起原来的那勺汤来尝。尝过以后,他奇怪地摸了摸脑袋,又皱了皱眉头,自言自语地说:“咦,明明加过盐了,这锅汤为什么还是这么淡呢?”于是这个人又抓了一把盐放进锅里,仍旧还是去尝勺里的汤。勺里的汤自然还是淡的,他就以为盐还是不够,于是又往锅里拼命加盐。就这样,木勺里的汤始终没有更换过,他也重复着尝一口汤、往锅里加一把盐的过程。一罐盐经他这么一折腾,已经见了底了,可他还挠着头皮,百思不得其解。想:今天真是活见鬼了,为什么盐都快要加完了,锅里的汤却还是咸不起来呢?
【交】3.小组讨论:刻舟求剑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能墨守成规)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发展眼光看问题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共7页。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 (五四制)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课时,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教案,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