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地形图的判读-(含答案解析)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5588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4 地形图的判读-(含答案解析)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5588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4 地形图的判读-(含答案解析)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5588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4 地形图的判读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55887/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4 地形图的判读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55887/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04 地形图的判读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2/10/1365588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含知识点+练习+解析)
04 地形图的判读—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04 地形图的判读—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04地形图的判读-含答案解析docx、04地形图的判读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中考地理重难点04 地形图的判读【知识梳理】等高线地形图(1)海拔与相对高度内容概念图示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2)等高线地形图①等高线及坡度陡缓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坡度的判读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缓②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山体部位的判读 表示方法地形特征等高线地形图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中部高,四周低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从山峰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山脊之间低洼部分鞍部相邻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 呈凹形陡崖等高线重叠近于垂直的山坡(3) 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地形类型的方法①等高线呈闭合状态,若数值中心大、四周小,为山地;若数值中心小、四周大,为盆地。②若等高线稀疏,且大部分海拔不超过200米,则为平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则为高原。③若等高线密集,海拔多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为山地;海拔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为丘陵。分层设色地形图(1)陆地表面的地形类型:山地、丘陵、高原、平原和盆地五种。 (2)五种地形类型的区别地形类型海拔地形特征山地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丘陵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高原500米以上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平原200米以下宽广平坦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地形剖面图:沿等高线地形图某条直线下切而显露出来的地形垂直剖面。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限时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按题目要求选出最佳选项)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米),完成下面1-2小题。1.AB两点的相对高度约为( )A.200米 B.360米 C.460米 D.560米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能看到C点 B.图中地区不可能孕育河流C.该区域的地形以丘陵为主 D.图②是沿CD线的剖面图【答案】1.B 2.D【解析】1.读图可得,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图中A点的海拔高度范围是1000﹣1100米,B点的海拔高度是700米,其相对高度是300米﹣400米,B正确。故选B。2.读图可得,A点与C点之间有山脊相隔,在A点不能看到C点,A错误。河流分布在山谷地区,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有山谷分布,所以可能有河流,B错误。该区域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以山地为主,C错误。CD之间为鞍部,中间地势较高,两侧地势较低,所以图②是沿CD线的剖面图,D正确。故选D。读下图,完成下面3-5小题3.该区域地形为( )A.山地 B.丘陵 C.盆地 D.平原4.该区域地势特征为( )A.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南高北低 D.东高西低5.居民点的分布特征是( )A.沿山脊分布 B.沿河谷分布 C.沿县界分布 D.沿高速分布【答案】3.A 4.A 5.B【解析】3.图中地形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等高线密集,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为山地地形,故A符合题意。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伏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盆地四周高,中间低,故C不符合题意。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4.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知西边等高线高于东边等高线数值;图中的河流流向自西向东,所以该地区地势为西高东低,故选A。5.如图可知,图中海拔高,图中居民点多分布在地势较低的河流沿岸地区,原因是这里地势较低,气温较高,风力较小,水源较充足,村庄主要沿河流分布,故B正确,故选B。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整,中国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再次掀起了攀登珠穆朗玛峰的热潮。下图为中国队部分登山前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6-7小题。6.根据路线示意图,判断北坳营地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6200米 B.6600米 C.7000米 D.7400米7.前进营地是登山者攀登珠穆朗玛峰到达冰雪路面之前的最后一个营地,也是运送物资的牦牛能够到达的最后营地。该营地( )A.位于珠峰西北方向 B.相对其他营地较平坦C.所在的山体部位是山脊 D.与珠穆朗玛峰的相对高度不超过2000米【答案】6.C 7.B【解析】6.由图中等高线可知,北坳营地的海拔范围是在6800至7200米之间,海拔高度可能是7000米,故选C。7.依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前进营地位于珠峰的东北方向,A错误。由图示信息可知,前进营地所在地等高线稀疏,相对其他营地较平坦,B正确。由图示信息可知,前进营地所在的山体部位是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C错误。图示等高距为400米,前进营地海拔介于6400--6800米之间,与珠穆朗玛峰(海拔是8848.86米)的相对高度超过2000米,D错误。故选B。读某地地形示意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8-9小题。8.甲乙丙丁四地,坡度最陡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丙点的海拔可能是( )A.200米 B.350米 C.500米 D.550米【答案】8.A 9.B【解析】8.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峭,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方中,坡度最陡的是甲,此处等高线最密集,故选A。9.由图可以看出,丙地位于等高线海拔是200至500米之间,以上四个选项中,最可能是350米,其余三个选项不在范围内,故选B。下图为我国南方某旅游山区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当地旅游局正着手开发新的旅游项目。读图,完成下面10-12小题。10.图中M、N两地相对高度约为( )A.325米 B.375米 C.350米 D.525米11.漂流能让游客体验冲荡激流的运动乐趣,图中最适宜开发该项目的河段是( )A.① B.② C.③ D.④12.玻璃栈道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图中规划最合理的玻璃栈道是( )A.R B.T C.L D.K【答案】10.B 11.B 12.C【解析】10.读图分析,图中等高距为50米,M海拔范围在600~650米之间;根据河流两侧等高线对称分布可以得出,N海拔为250米;计算可得两地高差范围在350~400米之间。故选B。11.读图分析,图中②河段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河流流速较快,可以让游客体验到冲荡激流的运动乐趣,B正确;①③两河段等高线稀疏,水流平缓,不适合漂流,AC错误;④处没有河流发育,无法开展漂流运动,D错误。故选B。12.玻璃栈道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应选择在陡坡处,与平地有一定高差。R线路跨过鞍部,坡度小,高差小,不能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A不符合题意;T线路位于山脚,与平地高差小,不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B不符合题意;图中L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L线路大致等高线平行,玻璃栈道可以依靠陡坡作支撑,即安全又能让游客体验悬空、惊险、刺激,C符合题意;图中K线路与等高线垂直,很难建设玻璃栈道的支撑柱,安全度较小,不是最合理的线路,D不符合题意。故选C。下图为某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面13-14小题。13.图中最适合漂流的是( )A.A B.B C.C D.D14.丙山峰的高度是( )A.550米 B.600米 C.650米 D.700米【答案】13.A 14.C【解析】13.读图,A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处,是山谷,发育河流,适合漂流;B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不适合漂流;C处和D处是山坡,没有发育河流,不适合漂流。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图中等高距是100米,丙处是山顶,外围的等高线是600,所以丙的海拔应该是大于600米,小于700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济南的小明一家要去下图所示地区爬山,请结合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15-16小题。15.如果小明一家想选择小河溯源的路线爬山,甲乙丙丁四条路线中你认为最合适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16.如果选择从A地到B地,你认为他们有可能( )A.逐渐上坡 B.先上坡再下坡 C.逐渐下坡 D.先下坡再上坡【答案】15.D 16.A【解析】15.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读图可知, 甲是山脊,故A不符合题意。乙是山脊,故B不符合题意。丙是山脊,故C不符合题意。丁是山谷,是孕育河流的地方,故D符合题意。故选D。16.如果选择从A地到B地,依次经过的等高线是200米、300米、400米、500米、600米, 因此是逐渐上坡。故A正确,故B、C、D错误。故选A。图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下面17-18小题。17.甲村所在区域的地形类型是( )A.山地 B.丘陵 C.高原 D.盆地18.下列对乙地描述正确的是( )A.适合开展篝火晚会及露营等活动 B.适合开展攀岩运动C.适宜种植水稻等农作物 D.适合修建水库大坝【答案】17.D 18.B【解析】17.本题考查地形类型的判读。读图可知,甲村所在区域等高线的数值从四周向中心降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是典型的盆地地形。故选D。18.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部位的判读。读图可知,乙地所处部位有多条等高线重合,且有表示陡崖的符号,陡崖处适合进行攀岩运动;篝火晚会及宿营地适宜在鞍部开展;水稻农作物种植适宜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平原地区;修建水库大坝宜选择在口袋形洼地或盆地的出口处。所以ACD不正确,B正确。故选B。图为甲乙两国简图,读图完成下面19-20小题。19.下列关于图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A.①位于西半球和南半球 B.②的坐标是3°N,35°EC.图中①与②之间实地距离约为230千米 D.①④都位于高纬度地区20.下列关于两国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国西部地形为平原 B.甲国铁路呈东北——西南走向C.乙国西临大西洋,东临加勒比海 D.乙国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答案】19.B 20.D【解析】19.①地的经纬度是(40°E,3°S),故位于东半球和南半球,A错误。②的坐标是(3°N,35°E),B正确。图中①与②之间纬度相差6°,纬度相差1°的两地实际距离相差111千米,故两地之间实地距离大于230千米,C错误。①④都位于低纬度地区,D错误。故选:B。20.甲国西部海拔超过1500米,地形为山地,A错误。甲国铁路呈西北—东南走向,B错误。乙国西临加勒比海,东临大西洋,C错误。乙国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D正确。故选:D。读“某学校研学考察线路图”,完成下面21-22小题。21.图中所示地区的地形类型是( )A.高原 B.平原 C.山地 D.丘陵22.下列在研学考察过程中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处比②处水流急 B.从③处向东行进到达④处C.从④处沿山谷下山到⑤处较容易 D.⑤处比④处海拔降低了400多米【答案】21.C 22.D【解析】21.由图的信息可知,图中的海拔大部分超过500米,且有山谷和山脊出现,并且有山峰,且坡度较陡,符合山地的特征,故主要地形区是山地,C正确,ABD错误,故选C。22.①处比②处等高线稀疏,水流流速要慢,A错误;根据指向标,从③处由西南向东北行进到达④处,B错误;从④处沿山脊下山到⑤处较容易,C错误;⑤海拔为700米,④海拔在1100-1200之间,故⑤处比④处海拔降低了400多米,D正确,故选D。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23-25题。23.根据图示信息,a的地形部位是( )A.山脊 B.山谷 C.鞍部 D.陡崖24.甲村与虎山山顶的温差约为( )A.2℃ B.4℃ C.6℃ D.8℃25.桥梁附近河段的流向大致是( )A.自东向西 B.自南向北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答案】23.A 24.B 25.D【解析】2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读图分析可知,a处所在的地形部位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应为山脊。故选:A。24.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甲村的海拔高度是300~400米,虎山山顶的海拔高度是900~1000米,甲村与虎山山顶的高度差是500~700米,所以其温差是3~4.2℃。故选:B。25.读图可知,图中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方向,桥梁附近河流的流向大致是自东北流向西南。故选:D。二、综合题(按题目要求完成作答)26.丹东某中学组织了一次研学旅行。下图示意旅行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研学旅行时,同学们想考察地形与河流的关系,他们来到图中①处,这里能形成河流吗?____(能/不能),试说出理由________。(2)李明同学测得集镇的气温为21.2℃,朝阳峰气温为20℃,若只考虑地形对气温的影响,可以推测集镇与朝阳峰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3)攀岩小组的同学欲进行攀岩演练,他们应该在________(填图中数字)处演练。(4)研学旅行小组欲策划一次登山比赛,线路要求坡度相对较缓一些,他们应该选择线路①、③中的_______。(5)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该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6)通过观测对比,同学们发现A、B两河段,流量较大的是_____,原因是____。【答案】26.(1)不能 这里是山脊(2)200(3)②(4)③(5)盆地(6)B A河是B河的三条支流之一【解析】(1)读图可知,①处位于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不能形成河流。河流一般在山谷发育。(2)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可推测出,集镇的气温为21.2℃,朝阳峰气温为20℃,两地气温相差1.2℃,集镇与朝阳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3)攀岩一般选择在陡崖处进行,读图可知,图中②位于等高线重合处,是陡崖。故选②处。(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读图可知,③处等高线比①处稀疏,所以选③处。(5)读图可知,该地区周围高,中间低,属于盆地地形。(6)读图可知,A河是B河的三条支流之一,B是干流,所以B处的流量较大。27.我国南方某校学生开展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同学们沿等高线地形图中虚线所示线路进行考察。请你帮助他们完成下列要求。(1)同学们出发前,在图中量得周村、赵庄两村落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_____千米。(2)同学们首先对两村落进行考察,发现两村落选址的共同自然条件是_____;并发现两村落古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_____。(3)从A到B经过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__。(4)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____米。同学们测得A地气温为20℃,估算B地的气温为____℃(只考虑海拔对气温的影响)。(5)图中河流ab段的流向大致是______。(6)两个登山队分别沿AB、DE两条路线向山顶攀登,则_____线路比较轻松,原因是______。(7)有两位同学在山区迷路,当他们发现一条小溪时,果断沿着小溪向下游前进,摆脱了困境.请解释这种做法的合理性__________。【答案】27.(1)1.5(2)地形平坦,靠近河流 降水多(3)山脊(4)400 17.6℃(5)自东向西流(自东流向西)(6)AB 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 容易攀登(7)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且沿河流沿岸常有人居住。(合理即可)【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比例尺为1:50000,表示图上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5千米,所以图上距离是3厘米,则两村之间的实地直线距离是1.5千米。(2)读图可知,图中两村落都位于河流沿岸,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民居的房顶坡度较大,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降水多的环境,因为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3)读图可知,从A到B位于等高线凸向低处,是山脊。(4)读图可知,A点海拔100米,B点海拔500米,所以两地相对高度是400米。根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计算可知,B地气温为20-400÷100×0.6=17.6℃。(5)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判断图中ab段的河流流向大致是自东向西流。(6)读图可知,AB处等高线比CD处稀疏,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所以AB路线较轻松。(7)小溪流入河流,由高处(山地)流向低处(平原),最终会流出大山,而且且沿河流沿岸常有人居住,可以找到救援。28.居住在益阳市某山区李村的小明,每周在公路上骑自行车,以8km/h的速度上、下学(如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李村与学校之间的公路没有按直线修建,其原因是____。(2)图中李村与学校之间的公路起伏不超过____米。(3)图中甲、乙两处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____、____。(4)小明上学时,“出发路段”和“到校路段”哪段感觉轻松些?为什么?(5)如果①②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小明骑车跑完这段路程需____分钟。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____。【答案】28.(1)沿直线修公路要跨越河流,修建跨河大桥投资大。(2)40(3)陡崖 鞍部(4)到校路段;出发路段路线穿越等高线,是爬坡,到校路段是沿等高线骑行,坡缓。(5)15 自东南向西北流。【解析】(1)由图示信息可知,李村与学校之间有河流,如果沿直线,需要修建跨河大桥,投资大。(2)图示等高距为10米,读图可知,公路沿线李村海拔最低,范围大致为270-280米;①处附近海拔最高,范围大致为300-310米。李村与学校间的相对高度位于20-40米之间,因此李村与学校间的相对高度不超过40米。(3)依据位置,图中甲处是等高线重叠的地方,为陡崖;乙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4)小明上学时,出发路段等高线密集,且地势越来越高,是爬坡,比较费力;到校段,路线沿等高线骑行,坡度较缓,感觉比较轻松。(5)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如果①②之间的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为2000米;小明骑车速度为8km/h,则骑车跑完这段路程需要0.25小时,即15分钟。依据指向标判定方向,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是自东南向西北流。29.某中学“地理学习兴趣小组”组织了一次山区的野外实习,下图是该山区的部分等高线示意图和某观测点记录卡片,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B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____;A点所在的地形部位名称为____,同学们在A处考察时能否看见壮观的飞瀑?____(2)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中的____处;同学们在考察②③所示河段时,发现③河段水流速度比②河段快,原因是____。(3)甲村和附近城镇要修建一座自来水厂,镇长请同学们给出选址建议,同学们根据地理知识建议建在②和④两处中的____处。(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____。【答案】29.(1)山脊 陡崖 否或不能 (2)① 等高线密集,坡陡 (3)② (4)平原【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B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中间高,两侧低,B处为山脊。读图可得, A处等高线重合,是陡崖部位,但该处没有河流,不能形成瀑布。(2)记录卡片中“观测点编号”应为①③⑤中的①处,因为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方向判断,①处位于甲村的东北方向,且海拔约为280米左右。②③两处附近河段,③河段水流速度比②河段快,主要是因为③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而②处等高线稀疏,坡度缓,因此③处水流速度更快。(3)甲村和附近城市的自来水厂适合建在②④中的②处,因为②处远离村庄,位于小河的上游,水质好。(4)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开阔,该地的聚落都集中在甲村及其附近,原因在于该处地势平坦、水源充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4 地形图的判读-备战中考地理考试易错题练习,共2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步骤,等高线的计算,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中的选址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中考地理】2023届第一轮基础复习专项练习——地形图的判读(含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9 巴西—中考地理一轮复习 知识点+练习(含答案解析),文件包含19巴西-含答案解析docx、19巴西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