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历史初三下学期练习题全册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革命(测基础)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革命(测基础),共8页。
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革命(测基础)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美国在1859年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导致这一时期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改进 B.内燃机的广泛应用C.现代炸药的发明 D.飞机制造业的发展2.下图为“1870—1900年世界石油产量变化图”。导致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 B.交通工具的推陈出新C.内燃机的发明与推广 D.电器设备的推广应用3.世界上第一位汽车驾驶员是贝塔·奔驰夫人,她驾驶着卡尔·奔驰先生发明的“奔驰一号”,安全行驶了100多公里,为这辆汽车提供动力的是( )A.风力 B.电力 C.汽油内燃机 D.蒸汽机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的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他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作者要强调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A.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科学与工业生产的结合B.工业革命时期的发明都是在阁楼上完成的C.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诞生了许多科学家D.工业革命时期真正的科学家尚未产生5.下图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C.两大敌对军事集团的形成 D.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6.下表是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单位:辆)。这反映出近代交通工具( )类别自行车人力车马车汽车摩托车骡马大车教量64100429003002200409400A.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 B.受到新式教育发展的影响C.体现出自由平等的风尚 D.变化首先出现在沿海地区7.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现状》中描述︰“伦敦特别是伦敦工人区的坏空气,最能助长肺结核的发展。”在伦敦工会1883年的报告中,有1/3的工人都是死于肺结核。此时肺结核大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医疗技术水平不断下降 B.农业衰退导致食物短缺C.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恶化 D.人口膨胀致使工人贫困8.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0.48℃。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可见与全球变暖紧密相关的是( )A.工业化 B.多极化趋势 C.核能的利用 D.第三次科技革命9.下表反映了英国农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1840年1870年1900年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2%14.8%8.4%A.海外殖民活动的影响 B.工业化及城市化进程加快C.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恶果10.图说历史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技能。仔细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在图中的问号处填入合适的选项( )A.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 B.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C.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D.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1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工业化国家的社会面貌发生的变化有( )①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②环境污染和贫富分化加剧 ③人口越来越集中于城市 ④人民文化水平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④12.1900年以后,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使男人相对于女人在生产领域的力量优势变得无足轻重,“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这可以说明( )A.科学研究引领技术突破 B.男女平等基本实现C.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3.如图人物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他是( )A.牛顿 B.达尔文 C.法拉第 D.爱迪生14.达尔文在其著作中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认为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这部著作是( )A.《天方夜谭》 B.《神曲》 C.《物种起源》 D.《向日葵》15.文学作品往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如《高老头》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对“拜金主义”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这部文学作品的作者是( ) A.巴尔扎克 B.托尔斯泰 C.伏尔泰 D.卢梭16.世界近代出现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芬奇——《夜间的咖啡馆》C.巴尔扎克——《哈姆雷特》 D.托尔斯泰——《罗密欧与朱丽叶》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52分。17.世界工厂为世界制造,世界工厂因创新而不断变迁;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26分)材料一 工业革命与世界工厂的变迁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中期(二战以后)20世纪末工业革命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世界工厂英国美国日本 特点制造中心科技中心贸易中心制造中心科技中心制造中心分散化——摘自孙林岩《全球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发展》材料二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美国抛弃了英国模式,转向重工业发展……凭借其在科学技术上的领先,以及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上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新的“世界工厂”。——周斌、李水凤《中国:做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工厂”》材料三 中国商品充斥于世界各个角落,以至于有“离开中国,世界就无法生活”的说法……但是中国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品牌、市场网络、管理诀窍还在欧美日等跨国公司手中,这就出现了“中国发展,外国赚钱”的局面,利润流向国外。一个公认的事实是,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价值链的低端。——摘自陶金珏《当代中国世界工厂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历史事件是什么?并分析该事件兴起于英国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世界工厂”与英国相比有何不同?通过这次的生产力大变革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8分)3.根据上述材料,从“世界工厂”的变迁中,对今天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10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共26分)材料一 恩格斯说: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作家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维克多•雨果曾经在巴尔扎克的墓旁满怀敬意地感叹说,巴尔扎克的“作品比岁月还多”,当他走入坟墓的同时,也“步入了永恒的光荣”。材料二 (列夫•托尔斯泰)一方面是一个天才的艺术家,不仅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而且创作了世界文学中第一流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一个……地主。——列宁《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1)根据材料一分析,恩格斯为何称巴尔扎克为“现实主义大师”?(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列夫•托尔斯泰怎样“创作了无与伦比的俄国生活的插图”。 列宁是怎样评价列夫•托尔斯泰的?(10分)(3)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两位作家的作品同属于哪一流派?(8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1870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只有80万吨,到1900年就猛增至2000万吨”,结合所学知识,此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内燃机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内燃机以石油作为燃料,因此推动了石油产量的猛增,B正确;蒸汽机的改进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推动了煤的大量开采,A排除;现代炸药的发明在军事、工程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不是石油产量猛增的主要原因,C排除;飞机是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新式交通工具之一,故D排除。故选:B。2.答案:C解析: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需要大量的石油作为燃料。故选C项。3.答案:C解析:据所学知,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它是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故选:C。4.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依 据材料“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可知是第一次 工业革命时期的情景;“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 训练有素的科学家”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情 景,体现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最显著的特点是科 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故A项正确。B,C,D项说法与 材料主旨不符,均排除。5.答案:B6.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图表“1932年社会局统计的北平市各类车辆数量”并结合所学可知,这里有新式的交通工具如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也有人力车、马车和骡马大车等传统的交通工具,从而说明1932年的北京城的交通工具呈现出新旧并存的特征,A项正确;BCD项在题干图表中无法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由“伦敦”“工人区”“1883年”等关键词可知,当时的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大量工人死于肺结核则是因为工业革命导致了环境污染,C项正确。工业革命以后,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进步,A项错误。尽管此时农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降低,但农业发展并非衰退,B项错误。“人口膨胀”“工人贫困”等信息无法从材料中体现,D项错误。8.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化与环境问题的关系。由于工业革命,人们开始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导致全球变暖,A项正确。多极化趋势是世界格局的演变,与材料不符,B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核能,且核能属于清洁能源,C排除;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等领域,不会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与题意不符,D排除。故选A。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19世纪中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所以农业人口逐步减少。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既有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有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B符合题意。推动社会进步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不能全面概括图中内容,A不符合题意。环境污染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消极影响之一,C不符合题意。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积极影响之一,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中“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工业发展的需要,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在工业化进程中,西方国家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刷;工业革命开始后,随着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升。A正确。12.答案:C解析:根据“机器导致的力量革命”“女性与男性第一次平等地站在机器面前”可知,科技进步引起社会变化。C符合题意。13.答案:A解析: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都有杰出贡献。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是他的三大成就。A符合题意。选项B达尔文的成就是进化论,排除;选项C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排除;选项D爱迪生耐用的白炽灯泡,排除。故选:A。14.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进化论”的观点,《物种起源》的出版,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是生物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C项正确;《天方夜谭》是阿拉伯古代民间故事集,又名《一干零一夜》,排除A项;《神曲》是文艺复兴时期但丁的代表作,排除B项;《向日葵》是梵·高最有名的画作,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A解析:1916年,凡尔登战役,德国、法国投入重兵作战,双方伤亡超过70万人,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A符合题意。故选:A。16.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7年,牛顿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因此,A项搭配正确,A项符合题意;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有《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是《人间喜剧》,托尔斯泰的小说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因此,BCD项均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17.答案:(1)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原因: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度提供了政治前提;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三角贸易和殖民掠夺提供了原始资本和原料;工场手工业积累了大量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持;圈地运动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自由劳动力。(2)不同:发展重工业;科学理论和技术紧密结合。(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技创新,走科技强国之路。解析:18.答案:(1)因为他充分描绘了19世纪早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2)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描写了俄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战争场景,赞扬了人民反抗侵略的爱国精神和英雄气概,展现了战争与和平交替的生活画面,揭示了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面。评价:列宁既肯定了列夫?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同时又指出了他所代表的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3)现实主义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