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第一+一〇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一+一〇中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卷,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应用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重庆110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不正确的是( )
A.温度的单位是℃ B.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C.电流的单位是A D.电压的单位是V
2.(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3.(3分)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能够同时控制两盏灯,且两灯发光情况互不影响的电路是( )
A.
B.
C.
D.
4.(3分)用电流表只测通过电灯L1的电流,如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3分)如图所示,用电压表能测L1两端电压的是( )
A. B.
C. D.
6.(3分)某款售水机可通过刷卡(闭合“感应”开关)或投币(闭合“投币”开关)接通供水电机取水;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提供照明。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7.(3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图乙为电流表A1指针的位置,如果电流表A2的示数是0.6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路电流是1.8A B.L2的电流是0.6A
C.L1的电流是0.9A D.电路中的总电流是1.5A
8.(3分)初温相同,质量之比为1:2,比热容之比为3:2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之比为5:6,放热过程中两金属块都不发生物态变化,则放热后两金属块接触后,会出现( )
A.甲金属块吸热
B.乙金属块吸热
C.两金属块之间不发送热传递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9.(2分)实验室常用学生电压表的大量程为 ,分度值为 。
10.(3分)在室温为20℃的教室里,小明在实验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入酒精中再将其拿出后的短暂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会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是因为酒精在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会 (选填“吸热”或“放热”)。
11.(2分)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 (选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的,结在玻璃窗的 (选填“内”或“外”)表面。
12.(2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是 (选填“A→B“或“B→A”)。(注意发生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
13.(2分)正值入冬季节,同学们将水杯一杯多用,即可以用于喝水,又可以取暖(如图甲),他们是利用 的方式获取内能;而另一些同学却用双手反复摩擦(如图乙)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14.(2分)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冲程。该汽油机每分钟转1200转,则每秒对外做 次功。
15.(3分)如图所示,开关S1、S2、S3均处于断开状态;若要使灯L和电铃串联,应闭合开关 ;若要使灯L和电铃并联,应闭合开关 ;若所有开关都闭合,电路 (通路/断路/短路)。
16.(2分)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 J/(kg•℃)
三、实验题:(第17题6分;第18题6分:第19题6分)
17.(6分)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应该选择多个规格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小灯泡。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小灯泡都亮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
(2)为防止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进行 ,以便正确选择电流表量程。
(3)如表中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一组数据,在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是明显错误的,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
0.3
1.5
(4)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 。
(5)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 。(用文字描述)
18.(6分)小芳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请你协助完成:
(1)如图甲所示,此时测的是 的电压。(L1、L2、电源电压)
(2)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灯两端的电压为 V。
(3)闭合开关后,小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 (选填“短路”或“开路”)。
(4)排除故障后,小芳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导线AE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 测出灯L2的电压,(能或不能)理由是 。
(5)实验后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间的规律是 (用文字描述)。
19.(6分)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表的数据表: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J
水
1
0.05
10
2100
2
0.10
10
4200
煤油
3
0.05
10
1050
4
0.10
10
2100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
(2)分析第1、2或3、4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有关;
(3)该实验中 温度升得快,若中途加热至在第30秒末时 (煤油吸热多;水吸热多;一样多);
(4)综上所述,物质吸热多少与质量、温度变化量、 有关。
(5)实验表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为了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学中引入了物理量 。
四、应用计算题:(第20题4分:第21题7分;第22题9分,解答题要有必要的过程)
20.(4分)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出灯泡L1和L2两端的电压,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
(1)图中L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灯L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1.(7分)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重庆有很多温泉,若某温泉地下热水每日开采量为3×105kg,平均水温为67℃,问:
(1)如果改用锅炉燃烧无烟煤来供给热水,则每日将等量的冷水由16℃加热到67℃,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全部被水吸收,则每日需要多少无烟煤?[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无烟煤的热值为3.0×107J/kg]
22.(9分)某款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将它安装在阳光充足的楼顶上,并充满水。河北地区(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6J。若该热水器接受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1.5m²,每天日照时间按8h计算,则:
型号
JL﹣88
水容量/L
80
自身质量/kg
40
(1)它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约为多少?
(2)若这些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水温升高多少?[c水=4.2×103J/(kg•℃)]
(3)若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用来对新能源电动自行车充电,可以使自行车在5m/s的速度下匀速行驶336min,求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2022-2023学年重庆110中学九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分)下列物理量的单位不正确的是( )
A.温度的单位是℃ B.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C.电流的单位是A D.电压的单位是V
【分析】根据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的掌握作答。
【解答】解:在物理学中,
A、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故A正确;
B、比热容的基本单位是J/(kg•℃),故B不正确;
C、电流的基本单位是A,故C正确;
D、电压的基本单位是V,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理量及其单位对应关系的掌握情况,属于识记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
2.(3分)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图像,下列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凝固点是50℃
B.在AB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D.在CD段物质处于液态
【分析】①要分清熔化图象和凝固图像,熔化图像温度随时间有上升的趋势;凝固图像随时间有下降的趋势;
②在熔化过程要吸热,相反在凝固过程需要放热,若在熔化或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则是晶体;否则为非晶体。
③晶体在熔化或凝固时的温度是熔点或凝固点,晶体在熔化过程或凝固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凝固完毕,处于固态。
【解答】解:A、从图像上看,该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50℃不变,所以此物质为晶体,并且凝固点为50℃,故A正确;
B、AB段还没有凝固,物质应是液态,故B错误;
C、BC段为晶体的凝固过程,物质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错误;
D、CD段已经凝固完毕,处于固态,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晶体的凝固过程的特点,并考查了对晶体凝固图像的分析,考查得很全面。
3.(3分)如图所示电路中,开关能够同时控制两盏灯,且两灯发光情况互不影响的电路是( )
A.
B.
C.
D.
【分析】(1)串联电路: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相互影响,只需要一个开关就可以控制所有的电器;
(2)并联电路:电流有多条电路,各用电器互不影响,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控制各自的支路。
【解答】解:
A、两灯串联,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两盏灯,但两灯的发光互相影响,故A不合题意;
B、两灯并联,发光时互不影响,开关在干路,可以同时控制两盏灯,故B符合题意;
C、两灯并联,发光时互不影响,但开关在支路,只能控制其中一盏灯,故C不合题意;
D、两灯串联,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两盏灯,但两灯的发光互相影响,故D不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电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能对电路的连接做出准确的判断,实际上也是对学生分析能力的考查。
4.(3分)用电流表只测通过电灯L1的电流,如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分析】要用电流表测通过灯L1的电流,必须让电流表与L1串联;同时必须让电流是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解答】解:A.电流表在干路上了,测的是干路的电流,故A错误;
B.电源的负极与负极相连了,故B错误;
C.电流表与L2串联了,测的是L2的电流,故C错误;
D.电流表与L1串联,测的是L1的电流,并且正负接线柱连接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使用,电流表要测量哪个电灯的电流就要与哪个电灯串联,并且正负接线柱要接正确。
5.(3分)如图所示,用电压表能测L1两端电压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可知:电压表测量L1两端电压,因此电压表必须并联在L1的两端。
【解答】解:AB、两个灯泡串联,电压表并联在L2两端,因此电压表测量L2两端的电压,故AB错误;
C、电压表与电源并联,测的是电源电压,故C错误;
D、闭合开关,电压表与L1并联,测的是L1两端的电压,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电路的设计和电压表的连接,关键是电压表的连接与使用,测哪个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就与哪个用电器并联。
6.(3分)某款售水机可通过刷卡(闭合“感应”开关)或投币(闭合“投币”开关)接通供水电机取水;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提供照明。下列简化电路中符合要求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刷卡和投币都可以使电动机工作;光控开关控制照明灯。
【解答】解:
由题知,售水机既可以通过刷卡闭合“感应开关”,也可以通过投币闭合“投币开关”,来接通供水电机取水,这说明刷卡和投币互不影响,故感应开关和投币开关应是并联的,然后与电动机串联;
光线较暗时“光控开关”自动闭合,接通灯泡提供照明,这说明灯泡能独立工作,故灯泡与电动机是并联的;结合图示可知,只有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1)开关控制用电器时开关和用电器是串联的,用电器和用电器之间是并联的。
(2)根据实际需要学会设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7.(3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后,两个灯泡都能发光,图乙为电流表A1指针的位置,如果电流表A2的示数是0.6A,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干路电流是1.8A B.L2的电流是0.6A
C.L1的电流是0.9A D.电路中的总电流是1.5A
【分析】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L2中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规律可知电流表A1的量程,并读出电流表示数,同时求出通过L1的电流。
【解答】解:ABD、根据电路图可知,两灯泡并联,电流表A1测量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量L2中的电流,
如果电流表A2的示数是0.6A,因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电流表A1的示数应大于0.6A,因此电流表A1选择的量程是“0~3A”的,
由图可知电流表A1量程为0~3A,电流表A1的读数是1.5A,即干路电流是1.5A;故A错误,BD正确;
C、根据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通过L1的电流为I1=I﹣I2=1.5A﹣0.6A=0.9A,故C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流表的使用、并联电路的特点,关键是电路连接方式的辨别和电流表测量的对象。
8.(3分)初温相同,质量之比为1:2,比热容之比为3:2的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的热量之比为5:6,放热过程中两金属块都不发生物态变化,则放热后两金属块接触后,会出现( )
A.甲金属块吸热
B.乙金属块吸热
C.两金属块之间不发送热传递
D.无法确定
【分析】知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有温度差,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物体吸收热量后升高的温度可以结合热量的变形公式Δt=进行计算。
【解答】解:由题意可知,甲、乙两金属块初温相同,质量之比为1:2,比热容之比为3:2,放出的热量之比为5:6,由公式Δt=得,===,
由计算可知,甲、乙两金属块放出热量后,甲降低的温度多,所以甲的末温比乙的末温低,则放热后两金属块接触后,热量将会从乙传向甲,甲金属块吸热,乙金属块放热,故选项A正确,选项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热传递的条件及热量公式的应用,灵活运用热量的计算公式是解答的关键。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8分)
9.(2分)实验室常用学生电压表的大量程为 0~15V ,分度值为 0.5V 。
【分析】根据实验室常用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解答。
【解答】解:实验室常用电压表的三个接线柱为:“﹣”、“3”、“15”;
当把“﹣”和“3”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量程为“0~3V”,是小量程,分度值即为相邻两刻度线的电压值即0.1V;
当把“﹣”和“15”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量程为“0~15V”,是大量程,分度值即为相邻两刻度线的电压值即0.5V。
故答案为:0~15V;0.5V。
【点评】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属于基础题。
10.(3分)在室温为20℃的教室里,小明在实验时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没入酒精中再将其拿出后的短暂时间内,温度计的示数会 降低 (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这是因为酒精在 汽化(蒸发)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会 吸热 (选填“吸热”或“放热”)。
【分析】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汽化吸热。
【解答】解: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从酒精中拿出后的短暂时间内,温度计上的酒精会汽化(蒸发),蒸发会吸收温度计的热量,所以温度计的示数降低。
故答案为:降低;汽化(蒸发);吸热。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蒸发吸热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
11.(2分)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结“冰花”,这些“冰花”是水蒸气 凝华 (选填一种物态变化)成的,结在玻璃窗的 内 (选填“内”或“外”)表面。
【分析】凝华是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冰花形成在玻璃的哪个表面,取决于室内外的气温情况;水蒸气在遇冷时会发生凝华现象而变成固态的冰。
【解答】解:冰花是室内较温暖的水蒸气遇到温度很低的玻璃,发生了凝华现象,从而形成固态的冰花;且出现在玻璃的内表面,因为室内气温较高,水蒸气才会遇冷凝华。
故答案为:凝华、内。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物态变化中凝华现象,我们要掌握住凝华是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且是水蒸气遇冷时发生的。物态变化知识是中考必考的知识点,需要好好掌握。
12.(2分)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如图所示,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正电,B不带电,用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则连接的瞬间,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是 A→B (选填“A→B“或“B→A”)。(注意发生定向移动的自由电荷是自由电子)
【分析】(1)验电器的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其中规定正电荷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解答】解: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A带正电是因为缺少电子;B不带电,用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把A、B连接起来,自由电子会由B到A发生定向移动,而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所以金属棒中的电流方向由A到B。
故答案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A→B。
【点评】明确形成电流的条件和电流方向的规定,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2分)正值入冬季节,同学们将水杯一杯多用,即可以用于喝水,又可以取暖(如图甲),他们是利用 热传递 的方式获取内能;而另一些同学却用双手反复摩擦(如图乙)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 做功 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选填“做功”或“热传递”)
【分析】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能量的转移。
【解答】解:手捧热水杯取暖,这是利用热传递的方式获取内能,这一过程中热量发生了转移;
用双手反复摩擦让手感到温暖,这是利用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使手的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热传递;做功。
【点评】了解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二者在改变内能上是等效的,要注意区分。
14.(2分)在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冲程是 做功 冲程。该汽油机每分钟转1200转,则每秒对外做 10 次功。
【分析】(1)首先要知道四个冲程。并要掌握四个冲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吸气和排气冲程不发生能量转化。压缩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只有做功冲程对外做功,其它三个冲程都是依靠惯性来完成的。
(2)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做功1次。
【解答】解:内燃机的四个冲程是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冲程。压缩冲程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气体对气体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活塞往复2次,曲轴转动2周,做功1次。飞轮转速为1200r/min=20r/s,也就是1s飞轮转动20r,燃气对外做功10次。
故答案为:做功;10。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汽油机四个冲程及其能量转化的认识和理解,还考查的有关热机的简单计算,属于基础题。
15.(3分)如图所示,开关S1、S2、S3均处于断开状态;若要使灯L和电铃串联,应闭合开关 S2 ;若要使灯L和电铃并联,应闭合开关 S1、S3 ;若所有开关都闭合,电路 短路 (通路/断路/短路)。
【分析】根据串联和并联的特点分析。把几个用电器首尾相接,连入电路就是串联。把几个用电器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再连入电路,就是并联。
电源短路是指电源两极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连通的电路,该电路绝对不允许。
【解答】解:(1)要使灯L和电铃串联灯泡L1、L2串联,则应将灯L和电铃首尾相连接到电源两端,则由图可知只能闭合S2,断开S1、S3才能实现灯L和电铃串联;
(2)要使灯L和电铃并联,则应让电流从同一导线分别流入灯L和电铃,再汇合在同一导线中流回电源负极,则只闭合S1、S3,断开S2;
(3)若所有开关都闭合,会出现电源短路。
故答案为:S2;S1、S3,短路。
【点评】本题考查了并联、串联的连接和开关的状态对电灯的连接方式的影响。同时要注意理解电路的三种状态。
16.(2分)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 2.4×103 J/(kg•℃)
【分析】根据Q吸=cm△t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相同时,比热容和温度的变化值成反比,据此求出乙的比热容。
【解答】解:根据Q吸=cm△t可知,在质量和吸收热量一定时,温度的变化值和比热容成反比。
我们可以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时间4min,甲和乙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
甲的温度变化值△t甲=50℃﹣10℃=40℃,乙的温度变化值△t乙=40℃﹣10℃=30℃,
据Q吸=cm△t得,甲液体吸收的热量:Q甲吸=c甲m△t甲,
乙液体吸收的热量:Q乙吸=c乙m△t乙,
则c甲m△t甲=c乙m△t乙,
所以乙的比热容:
c乙===2.4×103J/(kg•℃)。
故答案为:2.4×103。
【点评】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的掌握和运用,能从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搜集有关信息是本题的关键。
三、实验题:(第17题6分;第18题6分:第19题6分)
17.(6分)图是“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特点”的实验电路图。
(1)实验中,应该选择多个规格 不相同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小灯泡。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小灯泡都亮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
(2)为防止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进行 试触 ,以便正确选择电流表量程。
(3)如表中是某同学在实验中测得的一组数据,在表格所记录的数据中,有一个数据是明显错误的,造成错误的原因是 读数时看错了电表量程 。
电流表的位置
A
B
C
电流I/A
0.3
0.3
1.5
(4)为了得出更普遍的规律,接下来的操作是 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
(5)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 。(用文字描述)
【分析】(1)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的实验中,为了使结果有普遍性,减少偶然性,应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做实验;连接电路时,为保护电路,开关要断开;
(2)为了防止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进行试触以正确选择电流表或电流表的量程;
(3)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判断哪组数据错误;对电表读数时,要确定电表的量程与分度值:
(4)用归纳法得出普遍性的结论要满足2个条件:一是样本要有代表性,二是样本数量足够多;
(5)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解:(1)该实验中,应选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做实验,是为了让结论具有普遍性;连接好最后一根导线时,发现灯都亮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2)为了防止损坏电流表,在不能事先估计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应先用大量程试触以正确选择电流表或电流表的量程;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电路电流应该是0.3A,因此1.5A数据明显错误;1.5A为0.3A的5倍,可知在读数时,错把电流表把电流表0~0.6A量程当作0~3A量程了;
(4)为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的结论,应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
(5)分析实验数据得到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是: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
故答案为:(1)不相同;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2)试触;(3)读数时看错了电表量程;(4)换用不同规格的灯泡进行多次实验;(5)串联电路中的电流相等。
【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串联电路的电流关系,难度不大,重点是掌握为得出普遍结论,应使用不同规格的器材进行多次实验、测出多组实验数据。
18.(6分)小芳在“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的实验中,连接好的实物电路如图甲所示,请你协助完成:
(1)如图甲所示,此时测的是 L1 的电压。(L1、L2、电源电压)
(2)在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灯两端的电压为 1.9 V。
(3)闭合开关后,小芳发现L1、L2均不发光,电压表有示数且大小接近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可能是L1发生了 开路 (选填“短路”或“开路”)。
(4)排除故障后,小芳在测量了灯L1两端的电压后,断开开关,然后将导线AE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这一做法 不能 测出灯L2的电压,(能或不能)理由是 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
(5)实验后得出串联电路中电压间的规律是 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的总电压。 (用文字描述)。
【分析】(1)电压表与哪个用电器并联,就测量的是哪个用电器的电压;
(2)电压表在读数时,应先明确电压表所选的量程和分度值,再根据指针所指的刻度进行读数;
(3)图甲的电路图属于串联电路,灯泡L1、L2均不发光,则电路中发生了开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其故障为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发生了开路;
(4)电压表在接线时,需确保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否则可能会损坏电压表;
(5)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的总电压。
【解答】解:(1)图甲中,电压表与灯泡L1并联,所以电压表测量的是灯泡L1的电压;
(2)由图乙知,电压表所选的量程为0~3V,分度值为0.1V,所以图乙中的电压表的示数为1.9V;
(3)图甲的电路图属于串联电路,灯泡L1、L2均不发光,则电路中发生了开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其故障为灯泡L1发生了开路;
(4)测量灯L2两端的电压时,若将导线AE的A端松开,接到D接线柱上,会导致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所以这种做法不能测出灯L2的电压;
(5)串联电路中电压间的规律是: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的总电压。
故答案为:(1)L1;(2)1.9;(3)开路;(4)不能;电压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5)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之和等于电路的总电压。
【点评】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特点属于中考重点实验,本题考查了电压表的使用、电路故障等相关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强,难度适中。
19.(6分)探究:影响物质吸热多少的因素的实验时,得到如表的数据表:
物质
实验次数
质量/kg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J
水
1
0.05
10
2100
2
0.10
10
4200
煤油
3
0.05
10
1050
4
0.10
10
2100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 控制变量法 ;
(2)分析第1、2或3、4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质的 质量 有关;
(3)该实验中 煤油 温度升得快,若中途加热至在第30秒末时 一样多 (煤油吸热多;水吸热多;一样多);
(4)综上所述,物质吸热多少与质量、温度变化量、 物质种类 有关。
(5)实验表明,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为了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学中引入了物理量 比热容 。
【分析】(1)一个量与多个量有关,控制其它量不变研究与其中一个量的关系,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3)分析表中1、2或3、4两次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论;
(3)分析表1、3或2、4次实验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论;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
(4)分析表中实验的实验数据,根据实验控制的变量与实验数据,然后得出结;
(5)比热容是表示物质吸热能力的物理量。
【解答】解:(1)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2)由表中第1、2或3、4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水升高的温度相同而质量不同,水的质量越大,水吸收的热量越多,由此可得:同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物质吸收的热量越多;
(3)由表中第1、3或2、4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水和煤油的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煤油吸收的热量少,加热时间短,所以煤油的温度升高得快,这说明物质的吸热能力与物质的种类有关;
若中途加热至在第30秒末时,加热时间相同,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相同;
(4)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物质吸热多少与质量、温度变化量、物质种类有关;
(5)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不同的,为了描述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质量;(3)煤油;一样多;(4)物质种类;(5)比热容。
【点评】本题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的应用和比较吸热能力的方法,为热学中的重要实验。
四、应用计算题:(第20题4分:第21题7分;第22题9分,解答题要有必要的过程)
20.(4分)如图所示电路,可以测出灯泡L1和L2两端的电压,当闭合开关S后,两个电压表指针偏转均为图(b)所示。
(1)图中L2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2)灯L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
【分析】分析电路结构,明确各电路元件的连接方式,根据电压表所测电路确定两电压表的量程;读出电压表的示数,得出电源电压和L2两端的电压,再由串联电路特点求出L1两端的电压。
【解答】解:由电路图知,灯L1与L2串联,电压表V1测电源电压,电压表V2测L2两端的电压;
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可知,电压表V1的示数应大于电压表V2的示数,而两电压表指针位置相同,则说明两表所选量程不同,
所以,电压表V1选用的量程是0~15V,其分度值是0.5V,读数为10V,即电源电压为U=10V;
电压表V2选用的量程是0~3V,其分度值是0.1V,读数为2V,即L2两端的电压:U2=2V;
则L1两端的电压:U1=U﹣U2=10V﹣2V=8V。
答:(1)图中L2两端的电压是2V;
(2)灯L1两端的电压是8V。
【点评】本题考查了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解题的关键是判断两电压表所选的量程。
21.(7分)温泉的开发是人们利用地热的一种形式,重庆有很多温泉,若某温泉地下热水每日开采量为3×105kg,平均水温为67℃,问:
(1)如果改用锅炉燃烧无烟煤来供给热水,则每日将等量的冷水由16℃加热到67℃,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2)若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全部被水吸收,则每日需要多少无烟煤?[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无烟煤的热值为3.0×107J/kg]
【分析】(1)知道水的质量、水的比热容、水的初温和末温,利用吸热公式Q吸=cmΔt求水吸收的热量;
(2)若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全部被水吸收,即Q放=Q吸,再利用Q放=mq求需要无烟煤的质量。
【解答】解:(1)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Δt=4.2×103J/(kg•℃)×3×105kg×(67℃﹣16℃)=6.426×1010J;
(2)若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全部被水吸收,则无烟煤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Q吸=6.426×1010J,
根据Q放=m煤q可得,需要无烟煤的质量:
m煤===2142kg。
答:(1)水需要吸收6.426×1010J的热量;
(2)每日需要2142kg无烟煤。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吸热公式Q吸=cmΔt、燃料完全燃烧放热公式Q放=mq的掌握和运用,因条件已给出,难度不大。
22.(9分)某款太阳能热水器,铭牌上的部分参数如表所示,将它安装在阳光充足的楼顶上,并充满水。河北地区(晴天)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约为2.8×106J。若该热水器接受太阳能的有效面积为1.5m²,每天日照时间按8h计算,则:
型号
JL﹣88
水容量/L
80
自身质量/kg
40
(1)它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约为多少?
(2)若这些太阳能有60%被热水器中的水吸收,则可使水温升高多少?[c水=4.2×103J/(kg•℃)]
(3)若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用来对新能源电动自行车充电,可以使自行车在5m/s的速度下匀速行驶336min,求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多少?
【分析】(1)根据平均每平方米的面积上每小时接收的太阳能,再根据热水器接受太阳能的有效面积和每天日照时间,可计算出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约为多少;
(2)根据热水器水容量算出水的质量,再将相关数据代入热量公式中计算可得水温升高多少;
(3)根据题意可知W=Q,可利用功率公式P=和功率推导公式P=Fv列出等式=Fv,然后将相关数据代入等式,计算可得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解答】解:(1)该热水器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约为:
Q=2.8×106J/(m²•h)×1.5m²×8h=3.36×107J;
(2)该热水器中水的体积为:
V=80L=0.08m3;
该热水器中水的质量为:
m=ρV=1×103kg/m3×0.08m3=80kg;
该热水器中水吸收的热量为:
Q吸=60%Q=3.36×107J×60%=2.016×107J;
将热量公式Q吸=cmΔt代入数据得:
2.016×107J=4.2×103J/(kg•℃)×80kg×Δt;
解得:
Δt=60℃;
(3)自行车行驶时间为:
336min=20160s;
根据题意可知:
W=Q=3.36×107J;
由功率公式可得:
P====Fv;
将数据代入上述等式=Fv得:
=F×5m/s;
解得:
F≈333.3N。
故答案为:(1)该热水器一天中接收的太阳能约为3.36×107J;
(2)可使水温升高多少60℃;
(3)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333.3N。
【点评】此题考查了太阳能、热量公式的计算、功率公式的计算和应用等知识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重庆市重庆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第七中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重庆市开州区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5A,下面关于电学基础说法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