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广州市执信中学2023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地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大气散射辐射日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有关该城市大气散射辐射强弱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季大于冬季②郊区大于城区③冬季大于夏季④城区大于郊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下列现象与大气散射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
①晴天天空多呈蔚蓝色②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③深秋晴天夜里多霜冻④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 B 2. 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大气散射辐射的强弱和太阳高度、大气透明度有关。又据图可知,北京时间12-14时,正午太阳高度角大,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正相关,故大气散射辐射夏季大于冬季,①正确,③错误;又据图可知,阴天云层厚,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强,说明大气散射辐射与大气透明度反相关,城区比郊区污染较严重,大气透明度低,大气散射辐射城区大于郊区,故②错误,④正确。综合起来①④正确,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
【2题详解】
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①正确;日出和日落的时候,太阳光要穿过较厚的大气层才能到达地面,波长较短的蓝光、青光、紫光大部分已被上层大气散射掉了,到达近地面大气时主要只有波长较长的红光、橙光、黄光了,故朝霞和晚霞往往呈红色,②正确;秋冬季节出现霜冻,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散射无关,③错误;雪后天晴阳光特别耀眼是因为云层少,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散射、吸收作用少,不只是散射作用,④错误。综合起来,①②正确,B、C、D错误,A正确;故选A。
【点睛】秋冬季节气温较低,晴朗的夜晚,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降温明显,当温度低到0°C以下时,就会出现霜冻。
恒河是南亚最大的水系,入海口发育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三角洲(位置见下图)。研究发现,2万年以来,恒河流域地壳相对稳定,同时期海平面上升约120米(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约25亿吨,现今约10亿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推测恒河入海口地貌在2万年以来的演变过程为( )
A. 河口湾→下切河谷→三角洲 B. 下切河谷→三角洲→河口湾
C. 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 D. 三角洲→下切河谷→河口湾
4. 有学者预测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萎缩,证据可能包括( )
A. 气候变化,南亚夏季风变弱 B. 流域植被破坏,生态进一步恶化
C. 地壳变动,入海口地势抬升 D. 环保意识增强,流域大坝多拆除
【答案】3. C 4. A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2万年以来海平面上升约120米”可知,恒河河口原为下切河谷时,河口与海洋的落差较大,以下蚀作用为主;后来海平面上升,导致下切河谷被淹没,形成河口湾;根据材料信息“恒河年入海输沙量在距今约1.1万年时达到顶峰”可知,河口湾形成之后,河口与海平面落差变小,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变强,河流流速降低,表现为以河流的沉积作用为主;根据材料信息“距今约0.7万年,海平面开始趋于稳定”可知,后期随着海平面的稳定,恒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所以恒河入海口地貌在2万年以来的演变过程为下切河谷→河口湾→三角洲。据此判断C正确,ABD错误,故选C。
【4题详解】
南亚夏季风减弱,会导致恒河水量减少,输沙能力降低,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减少,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萎缩。A正确;流域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剧,生态进一步恶化,会导致恒河含沙量增加,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增多,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扩大。B错误;地壳变动,入海口地势抬升,三角洲未来将会扩大。C错误;环保意识增强,流域大坝多拆除,会导致恒河含沙量增加,恒河三角洲泥沙沉积增多,恒河三角洲未来将会扩大。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
【点睛】南亚季风是指影响亚洲南部(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以及中国西南地区等地)的季风,其中以印度半岛最为典型,故命名为南亚季风。南亚季风的成因,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赤道低气压带移至南半球,亚洲大陆冷高压强大,风由蒙古西伯利亚吹向印度,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东北风,即亚洲南部的冬季风。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赤道低压移至北半球,本来位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至印度半岛,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成为西南风,即为南亚的夏季风。且由于夏季西南风强于冬季东北风,故有西南季风之称。冬干夏湿是南亚季风的主要气候特征。
红杉原产于美国东部高地,因其竞争力强,逐渐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下图示意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对某地红杉分布的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根据红杉的分布及变化可知,红杉( )
A. 喜湿,不耐淹 B. 喜湿,耐淹 C. 喜干,不耐淹 D. 喜干,耐淹
6. 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 )
①流水侵蚀严重②植被覆盖率高③地表物质较细④地势相对较低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 近几十年来,密苏里河沿岸红杉入侵加快,可能是由于( )
A. 气候变暖 B. 降水增加 C. 矿产开发 D. 水坝建设
【答案】5. A 6. B 7. D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材料分析,红杉入侵美国中西部的密苏里河沿岸,说明其喜湿;由图可知,2011年密苏里河突发洪水时河心洲中部地势较高处红杉覆盖率显著增加,而覆盖率显著降低处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说明其不耐淹,故A选项正确,排除B、C、D。故选A。
【6题详解】
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的地点在河心洲周边地势较低处且迎着河流流水来向,受流水侵蚀严重,①④正确;红杉覆盖率显著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下降,②错误;地表物质大小无法判断,③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由第1题可知,红杉喜湿,不耐淹。气候变暖和矿产开发与其入侵加快无关,排除A、C选项;降水增加虽然符合红杉喜湿的特点但被淹可能性增加,B错误;水坝建设能让水域面积增加也能调节径流量,符合红杉习性,D选项正确。故选D。
【点睛】分汊之间的沙岛称为河心洲。河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如果有某个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将水流分向它的两侧,形成两股汊道。
冬季土壤微生物仍然保持一定的活性,土壤通过微生物活动向大气释放二氧化碳。某地理小组为研究雪被对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影响,进行了对照试验。试验之前,用塑料隔板对多个样地进行围封处理,塑料隔板埋入地下30cm,地上露出20cm.下图示意对照试验的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雪被对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影响( )
A. 在覆雪初期最明显 B. 与时间关系较弱
C. 在后融雪期最明显 D. 与雪深关系较弱
9. 雪被覆盖显著提高了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这主要得益于雪被改善了土壤的( )
A. 温度 B. 水分 C. 结构 D. 厚度
10. 试验之前在样地插入塑料隔板围封,主要考虑的是( )
A. 保证雪被长期稳定 B. 提高雪被深度
C. 避免地表径流干扰 D. 减小风力侵蚀
【答案】8. D 9. A 10. C
【解析】
【分析】
【8题详解】
由图可知,雪被对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的影响在覆雪期的后半段和融雪期较为明显,A、C错误;从3月初到4月末,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不断上升,B错误;不同时间段,雪深20cm、50cm二氧化碳排放通量差异不大,说明土壤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雪深的关系较弱,D正确。故选D。
【9题详解】
雪被疏松多孔,内部空气导热性差,隔绝了土壤和外界的热量交换,在严寒时期起到保温作用,提高了土壤温度,进面提高了微生物活性,A正确。雪被雪为固态,覆盖在土壤上,未改变土壤水分、结构、厚度,B、C、D错误。故选A。
【10题详解】
隔板保证融化的雪水和生长季的雨水只在该样地内下渗,不易形成地表径流,不会对其他样地的试验产生干扰,同时也避免受其他地区经流的影响,C正确。插入塑料隔板围封不影响土温,不能保证雪被长期稳定和提高雪被深度,A、B错误;据图可知,二氧化碳排放通量与雪深关系不大,故减小风力侵蚀雪被意义不大,D错误。故选C。
【点睛】土壤微生物的种类较多,有细菌、真菌、放线菌、藻类和原生动物等,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物质循环和肥力演变有着重要影响。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由系统吸纳电网低谷时的“弃能”,借助盐穴,使之转化为空气分子势能并加以储存,当用电高峰到来时,将分子势能加以释放而做功发电的技术。江苏金坛盐盆是我国主要的岩盐产地,埋深750-900米,目前有闲置盐穴40多个,总体积超过1000万立方米。2020年8月,金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国家试验示范项目主体工程正式开工,项目采用清华大学的技术,引进华能集团电厂建设和运营成熟的经验,最终将建成华东地区大型储能基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江苏金坛建设该项目的独特优势是( )
A. 国家政策支持 B. 储能空间广 C. 能源资源丰富 D. 科技水平高
12. 该项目最终建成产生的影响是( )
A. 对制盐行业的发展造成冲击 B. 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电能
C. 将能源跨越时间进行分配调节 D. 电网运行的稳定性降低
13. 目前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难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主要原因是( )
A. 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B. 电力转换效率较低
C. 地区适应性差 D. 安全性和可行性差
【答案】11. B 12. C 13. C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由系统吸纳电网低谷时的“弃能”,借助盐穴,使之转化为空气分子势能并加以储存,当用电高峰到来时,将分子势能加以释放而做功发电的技术。江苏金坛盐盆有闲置盐穴40多个,总体积超过1000万立方米,储能空间广,B正确。国家政策支持、能源资源丰富、科技水平高均不是其独特优势,ACD错误。故选B。
【12题详解】
该项目为储能电站,本身不能发电,但它可以在用电低谷时储能,在用电高峰时发电,将能源跨越时间进行分配调节,保证电网运行的稳定性,B、D错误,C正确。该项目是借助盐穴储存电能,不会对制盐行业的发展造成冲击,A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需要盐穴作为储能空间,而我国适合储能的盐穴分布并不广泛,导致目前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难以在全国大范围推广,C正确。电力的消费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电力供需并不平衡,A错误。根据材料无法判断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的电力转换效率情况,B错误。压缩空气储能通过能量转化实现能源跨时间分配,安全性和可靠性高,D错误。故选C。
【点睛】盐穴压缩空气储能是一种大规模储能发电技术的应用,其原理类似于常见的抽水蓄能电站。抽水蓄能电站在夜间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水抽到上库;白天用电高峰时再将水释放发电。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则将上库换成了盐穴,将水换成了空气。当用电低谷时,利用电能将空气抽取压缩到地下盐穴中,用电高峰时再释放压缩空气进行发电。
经济重心是指在区域经济空间上存在某一点,在该点前后左右各个方向上的经济力量能够维持均衡。下图为公元元年以来全球经济重心的移动路径示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据图可知,1960年至2010年全球经济重心( )
A. 始终位于欧亚大陆 B. 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 移动速度先快后慢 D. 移动距离约6660km
15. 近些年全球经济重心仍在不断位移,其最大经济牵引力量可能来自( )
A. 北美 B. 西欧 C. 东亚 D. 南美
【答案】14. B 15. C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因为发达国家(如欧美国家)主要在北半球,全球经济重心位于北半球,故图中极点为北极点。由图可知,1960年经济重心位于0度经线以西,不在欧亚大陆,A错误;2000年经济重心在1960年的东北方向,2010年经济重心在2000年的东南方向,故1960年至2010年全球经济重心先向东北后向东南,B正确;同样20年的时间间隔,1960-1980年移动距离短,1980-2000年移动距离长,2000-2010年十年间移动距离更长,移动速度先慢后快,C错误;1960-2010年经济重心移动跨越经度约60度,但纬度较高,远远不到6660km;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由图可知,2018年全球经济重心在亚欧大陆(60°E,60°N)附近,近些年全球经济重心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此地的东南方向(如东亚)经济发达快速,最大经济牵引力量可能来自东亚,C正确;北美、西欧、南美均不在2018年全球经济重心的东南方位,且经济发展速度慢于东亚,A、B、D错误。故选C。
【点睛】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近年来发展速度较慢;发展中国家如东亚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正不断崛起。
焚风是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而变得干热的一种地方性风。太行山东坡焚风多发,对太行山东坡及山前平原有明显的增温效应,有时焚风可持续多日,形成一个自然暖带。下图中甲图为石家庄多年月平均焚风发生频次统计图,乙图为1月某次焚风发生时太行山东西两侧气温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石家庄7、8月焚风出现频次最低,主要原因是( )
A. 蒙古高压强大 B. 盛行东南季风
C. 降水的概率大 D. 夏季普遍高温
17. 研究发现,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原因是( )
A. 白天水汽含量高 B. 冬季风夜晚更强
C. 夜晚地面温度低 D. 山风与焚风叠加
18. 石家庄冬季焚风持续时间较长,对石家庄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A. 提前进行春播 B. 易于窖藏蔬菜
C. 减少暖气供应 D. 减少地膜覆盖
【答案】16. B 17. D 18. C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焚风是出现在山脉背风坡的一种天气现象,尽管在不同季节石家庄可能会出现不同方向的风,但能出现焚风现象的风一定是西北风或偏西风,而夏季石家庄盛行东南季风,处于山地的迎风地带,故7、8月焚风出现频次最低,B正确;蒙古高压强大,是在冬季,与7、8月焚风出现频次最低无关,A错误;根据焚风的概念,降水的概率大和夏季普遍高温,与焚风形成无关,CD错误,所以选B。
【17题详解】
冬季太行山东坡夜间焚风强度明显大于白天,其原因是夜间太行山东坡吹山风,与从西北(或偏西)方向吹来的焚风叠加,风力加强,而白天吹谷风,会减弱焚风,D正确;白天水汽含量高与焚风强弱关系不大,A错误;冬季风夜晚与白天的差异不大,B错误;夜晚地面温度低与焚风的强弱关系不大,C错误。所以选D
【18题详解】
石家庄冬季焚风常常持续时间较长,形成干热天气,温度升高,不利于窖藏蔬菜(需要低温)B错误;但可以减少或停止暖气供应,以节约能源,C正确;由于焚风是间断的,焚风过后气温又会迅速下降,不可能提前进行春播或减少地膜覆盖,AD错误。所以选C。
【点睛】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焚风现象是由于湿空气越过山脉时,被迫抬升失去水分(一般形成地形雨),并在山脉背风坡一侧下沉时增温,形成高温并且干燥的气流。因而气团所经之地湿度明显下降,气温也会迅速升高。
智利竹筴鱼是世界上主要的海洋经济鱼种之一,广泛分布于南太平洋水域。图示意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 影响智利竹筴鱼洄游路线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盛行风向 B. 海水温度 C. 距陆远近 D. 种群规模
20. 推测智利竹筴鱼的生活习性是( )
A. 冬季产卵 B. 顺流洄游 C. 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 D. 幼鱼更倾向深水环境生活
21. 与正常年份相比,该海域幼鱼的活动范围( )
①厄尔尼诺年,向南偏移②厄尔尼诺年,向北偏移③拉尼娜年,向南偏移④拉尼娜年,向北偏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19. B 20. C 21. B
【解析】
【19题详解】
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南半球盛行风向为西北风,竹筴鱼的洄游方向主要由东南向西北,与盛行风向恰好相反,A项错误;冬春季节西风漂流带来的南极冷水势力加强,导致海水表面温度降低,冷暖水混合区向北移动,鱼群向北洄游,夏秋季节冷水势力减弱,混合区向南移动,鱼群向南洄游,B项正确;读图中洄游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路线与距陆远近无明显关联,C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推测种群规模对洄游路线的影响,D项错误。故选B。
【20题详解】
由图可知,成鱼洄游路线偏高纬、偏西,幼鱼洄游路线偏东、偏低纬,高纬处受西风漂流带来的冷水影响较大,低纬处受寒流影响较弱,高纬海区温度较低纬海区温度偏低,因此推测成鱼更能适应低水温海域,C项正确。故选C。
【21题详解】
厄尔尼诺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高,幼鱼活动范围应向高纬方向扩展,即向南偏移,①正确,②错误;拉尼娜年,该海域水温会较往常年份偏低,幼鱼活动范围应向低纬方向收缩,即向北偏移,③错误,④正确。故选B。
【点睛】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域发生的大范围持续性海表温度(简称海温)异常偏高的现象,也就是海水异常偏暖。与这一现象相反的,该海域海温异常偏低,即异常偏冷,则称为拉尼娜现象。
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多年时段大气的一般状态,是该时段各种天气过程的综合表现,以冷、暖、干、湿等特征来街量。图为世界某地月均温和月降水量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 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
23. 该地气候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 东北信风带影响 B. 盛行西风带影响 C. 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D. 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答案】22. C 23. B
【解析】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一年中,每个月的降水量在50mm~90mm之间,总体上而言,降水量比较的均匀,同时结合12月的气温会发现,该地一年中最低气温在4度左右。结合7月气温可得,该地一年中最高气温在20度左右,全年温差较小,由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可知该地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该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C正确。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干旱,冬季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ABD错误。故选C。
【23题详解】
结合上题可知,此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全年受盛行西风带影响,全年温和湿润,降水较多。故选B。
【点睛】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其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多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在此气候的控制下,当地农业发展多为畜牧业。
广义的低空是指一定真高(离地高度)以内的大气空间。与大多数自然资源一样,低空空域资源分布是时空异质的,气候、地形、下垫面等自然条件差异造成了低空空域在时间上的动态变化,以及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下图为低空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 低空空域多雷电的主要原因是( )
A. 大气对流作用旺盛 B. 地面长波辐射强
C. 大气中凝结核丰富 D. 大气中水汽充足
25. 山地湍流对城市地区产生的影响是( )
A. 阻碍城市大气交换 B. 加剧城市大气污染
C. 增加城市大雾频率 D. 减轻城市热岛效应
【答案】24. A 25. D
【解析】
【24题详解】
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低空空域大气对流作用旺盛,因此多雷电。故A正确;雷电和地面长波辐射强、 大气中凝结核、 大气中水汽无关,故排除,故选A。
【25题详解】
山地湍流产生时气流运动剧烈,有利于城市大气交换,减轻城市大气污染,减少城市大雾频率,减少城市和山区气温差异,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故ABC错误;故选D。
【点睛】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二、综合题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极河流,通常是对发源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直接注入北冰洋的所有河流的总称。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呈现显著增大趋势,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变化对北冰洋的生态环境及全球生态系统都会产生很大影响。下图左为北极河流分布图,下图右为主要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多年月平均变化图。
(1)指出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2)北美大陆的北极河流入海径流总量较亚欧大陆小,试分析原因。
(3)与北美大陆相比,亚欧大陆冬季冰冻线距离海岸线较远,请作出合理解释。
(4)简述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1)特点:入海径流量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原因:①各河流流域内夏季降水量较大;②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
(2)①北美大陆的北极地区海岸线较短,入海河流数量少;②北极河流的流域面积小,河流汇水量小;③流域内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④沿岸无暖流经过,导致河流流域冰雪覆盖期长,冰雪融水汇集量小。
(3)①亚欧大陆西北部边缘海域宽阔,使得北冰洋与大西洋水体交换充分,沿岸水温升高;②北大西洋暖流势力强,深入北冰洋,带来大量热量;③亚欧大陆北极河流多,入海河流径流量大,带来的热量丰富;④北大西洋暖流汇入和入海河流导致上层海水运动速度较快,影响范围广,不易冻结。
(4)①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向北冰洋输送的热量增多,导致海水温度上升、海冰减少;②向北冰洋输送的淡水增多,导致海水盐度下降;③入海河流带来的泥沙增多,导致海水透明度下降。
【解析】
分析】
【详解】(1)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可从图中直接读取,即季节变化明显,主要集中在夏季;其原因可从降水量和冰雪融水量角度说明。
(2)北美大陆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小的原因,可从入海河流数量、流域面积、降水量、沿岸洋流等角度分析。
(3)亚欧大陆冬季冰冻线距离海岸线较远的合理解释,可结合影响结冰的因素,如温度、水流状况等分析,具体可从北冰洋与大西洋的水体交换、北大西洋暖流、沿岸北极河流水量对温度的影响以及海水运动等角度分析。
(4)海水性质包括温度、盐度、透明度等方面,北极河流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主要从输送热量对温度的影响、输送淡水对盐度的影响、输送泥沙对透明度的影响等方面回答。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地理位置。图2为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的气候资料。
(1)比较那波利和蒙特雷气候特点的不同,____并分析其原因。____
(2)两地所在区域均位于泥石流灾害高风险区,分析其自然原因。
【答案】(1) ①. 那波利夏季气温较高,年温差较大,蒙特雷夏季气温较低,年温差较小;那波利年降水量多于蒙特雷。 ②. 蒙特雷沿岸有寒流经过,降温减湿,且受寒流影响,沿海地区多雾,夏季对于太阳辐射的削弱强,气温较低;那波利纬度较高,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夏季受副高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
(2)两地都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较多且相对集中;附近有山脉分布,地形崎岖;都位于板块边界,地壳活跃。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意大利那波利和美国蒙特雷地理位置图及气候资料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的气候、气候的成因、泥石流发生的原因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气候资料图的读图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比较两地气候特点的不同应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回答,由图可知,气温方面两地冬季气温差别不大,但那波利夏季气温较高,年温差较大,蒙特雷夏季气温较低,年温差较小;降水方面两地降水都集中在冬季,但那波利年降水量多于蒙特雷,雨季更长。
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夏季受副高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冬季受盛行西风带的控制,降水较多。由图可知,那波利纬度较高,受西风带控制时间较长,降水较多。并且,蒙特雷位于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这里有寒流经过,影响沿岸气候,降温减湿,同时产生的海雾会削弱太阳辐射,从而导致夏季气温低,而那波利夏季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接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
小问2详解】
泥石流形成的因素包括短时间内形成大量水流、地形陡峻、有大量的松散物质等。两地都属于地中海气候,位于西风带的迎风坡,降水较多且集中在冬季;同时都背靠高大的山脉,地形崎岖;并且都位于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处,地壳活动频繁。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分布着亚洲大陆最大的湖泊群,其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然乌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是雅鲁藏布江支流帕隆藏布的主要源头,湖面海拔3850m,湖体狭长,由上湖、中湖、下湖三个有河道相连的湖泊组成,是青藏高原东南外流湖区的第二大湖泊。然乌湖属于高原温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季的西南季风将暖湿的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水汽向然乌湖地区输入,春季西风南支急流在该地区扰动频繁,从孟加拉湾带来了大量的水汽,并在本区形成强降水。图为然乌湖位置及水系示意图,下表示意2015年然乌湖观测期湖泊水量收支平衡。
时间 | 湖面降水量 | 蒸发水量 | 湖泊储量 | 融水径流 | 降水径流 | 出湖径流 | 融水补给 |
4.9一5.10日 | 0.01 | 0.02 | 0.02 | 0.15 | 0.28 | 0.4 | 34 |
5.11一6.24日 | 0.02 | 0.03 | 0.18 | 1.31 | 2.06 | 3.18 | 39 |
6.25~9.10日 | 0.05 | 0.06 | 0.02 | 6.66 | 4.42 | 11.05 | 60 |
9.11~10.25日 | 0.01 | 0.02 | -0.17 | 1.87 | 1.07 | 3.11 | 63 |
10.26~11.24日 | 0 | 0.01 | -0.03 | 0.06 | 0.51 | 0.59 | 11 |
总计 | 0.09 | 0.14 | 0.02 | 10.06 | 8.34 | 18.33 | 54 |
(1)描述表中的要素对然乌湖湖水水量平衡所起到的作用。
(2)分析不同季节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对然乌湖湖水水量平衡之间影响。
【答案】(1)湖泊储水、湖面降水与蒸发对湖水水量平衡影响非常微弱;冰川融水对然乌湖流域的水量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降水径流成为湖水补给的重要来源等。
(2)冬春季节气温低冰川未融化降水对湖泊水量平衡影响较大,夏季降水量大,但由于同期温度升高冰川融水增多冰川融水补给量大于降水补给秋季降水量减少,但是温度下降,融水逐渐减少,降水补给占比增大。
【解析】
【分析】本题以然乌湖观测期湖泊水量收支平衡为背景材料,考查陆地水体相互补给及水循环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表可知,在2015年然乌湖观测期湖泊水量收支平衡中,湖面降水量数值为0.09,蒸发水量数值为0.14,湖泊储量数值为0.02,说明湖泊储水、湖面降水与蒸发对湖水水量平衡影响非常微弱;融水径流数值达10.06,融水补给占比达54%,说明冰川融水对然乌湖流域的水量平衡起着决定性作用;降水径流数值为8.34,说明降水径流是然乌湖湖水补给的重要来源。
【小问2详解】
注意设问强调不同季节冰川融水、大气降水对该湖水量平衡的影响。该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冬春季节由于气温较低,冰川不消融,故冬春季节无冰川融水补给,此时湖泊补给水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夏季该区域有一定降水,但此时气温较高,冰川融水量较大,冰川融水对湖泊的补给比大气降水更为明显;随着秋季到来,降水有所减少,但由于气温下降,冰川融水补给量锐减,此时大气降水对湖泊的补给作用比冰川融水更为明显。
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天津市新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孟加拉湾北部海水盐度低主要因为,夏季孟加拉湾,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11月调研测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影响图中降水的天气系统是,8日10时,承德市,相较于本地市民,流动人口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