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文内容ppt课件
展开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课程标准 | 素养目标 | 任务设定 |
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 1.运用相关资料,理解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后果。(人地协调观) 2.以某一环境问题为例,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主要方式和后果。(综合思维) 3.运用相关资料,从自然和人文两个角度归纳某一环境问题的成因。(地理实践力) | 1.全球性环境问题可分为哪两大类? 2.全球性环境污染有哪些?全球性生态破坏有哪些? 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含义:世界各地出现了共同的、严重的,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的环境问题。
2.分类
(1)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2)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易错提醒]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就会出现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身的净化能力,就会出现环境污染。
3.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暖
①主要原因: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②影响
a.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
b.加剧风暴潮和洪涝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c.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盐渍化。
d.影响粮食、水资源等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国际市场的动荡和有关国家的冲突。
[易错提醒] 温室气体的增多不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其可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火山喷发、太阳活动、海水增温等都会对气候的冷暖有所影响,属于自然原因;而矿物燃料的燃烧、砍伐森林、制冷设备及泡沫塑料的使用等,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气体,改变大气的组成成分,属于人为原因。
(2)大气污染与酸雨
①大气污染
②酸雨
概念 | pH值小于5.6的降水 |
形成 |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
危害 | 毁坏森林;使江河湖水酸化;酸化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等。常常引起国际纠纷 |
(3)土地荒漠化
①分布: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②主要原因及具体表现
主要原因 | 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 |
具体表现 | 过度农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
[图表点拨] 教材P120图5-1-4,该图展示出:
(1)世界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2)世界荒漠化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人口激增和自然资源利用不当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4)生物多样性锐减
①生物多样性表现: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②成因:人类活动对森林、草地和湿地等生态系统产生消极影响。
③危害:使某些生物的食物链断裂,生态系统失去平衡,给人类造成无法估计的危害。
(5)臭氧层破坏
①臭氧层的主要作用:能够吸收99%的太阳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
②现状: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
③危害: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影响人类健康,影响农作物和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通常所说的环境问题就是指环境污染。 ( )
2.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 )
3.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所致。 ( )
4.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彼此孤立的。 ( )
提示:1.× 一般来说,环境问题包括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2.× 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3.× 臭氧层破坏是由于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氟氯烃化合物所致。
4.×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二、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
特点 | 表现 |
全球性 | 在规模、波及范围和解决途径上,具有全球性。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会受到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影响 |
长期性 |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产生,是一个相对较长的积累过程。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的影响是长期性的 |
复杂性 | 全球性环境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一个错综复杂的系统 |
[微思考] 2019年8月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砍伐和焚烧树木来发展农牧业,亚马孙流域爆发了严重的雨林火灾,亚马孙雨林受到严重的破坏,引起了全球的广泛关注。这主要体现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哪个特点?
提示:全球性。
环境问题的分类及成因 |
我国南方某山区有关环境问题产生的示意图。
问题1 (综合思维)全球性环境问题分为哪两大类?
提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问题2 (综合思维)材料中反映的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人口增长过快,开垦荒地。
问题3 (区域认知)材料中反映的问题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
提示:发展中国家。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产生的机制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①人口压力
②资源不合理利用
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2.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问题 | 环境污染 | 生态破坏 | |
区别 | 含义 | 由于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 | 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
产生 机制 | 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 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 |
表现 方式 |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 |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盐碱化、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
联系 | 都是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式,环境污染往往会导致生态破坏 |
1.读漫画,完成(1)~(2)题。
(1)该漫画所反映的情况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全球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污染
(2)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属于( )
A.环境污染 B.生态破坏
C.资源短缺 D.第三产业环境问题
(1)A (2)B [该漫画所反映的是草场超载或过度放牧现象,该现象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地区。草场超载或过度放牧易引发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属于生态破坏问题。放牧属于第一产业,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属于农业环境问题。]
主要环境问题 |
下图某同学搜集了一组反映环境问题的漫画。
漫画一 漫画二
漫画三 漫画四
问题1 (综合思维)简述漫画一环境问题的形成。
提示:人类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行为,导致土地荒漠化问题。
问题2 (综合思维)漫画二、漫画三、漫画四分别反映的是哪一类环境问题?
提示:大气污染、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
问题3 (综合思维)漫画中能直接反映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是哪些?
提示: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
1.全球气候变暖
现状 | 全球平均气温在过去的100多年中明显上升,到目前已经升高了0.3 ℃~0.6 ℃ |
原因 | 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砍伐森林,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多,温室效应增强 |
危害 | 生态系统调整,生物多样性减少;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低地、沿海城市、岛国将被淹没,造成土地盐渍化,风暴潮作用加剧,陆地污水排放受阻等;可能导致干旱、洪涝、暴雨等灾害事件增加;对人类健康的威胁增加 |
措施 | 加强立法,严格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强国际合作;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清洁能源、新能源;植树造林,保护好热带雨林;发展二氧化碳固定技术和回收利用技术等 |
2.酸雨
(1)酸雨的形成与危害
形成 |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硫酸、硝酸和盐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
危害 | 毁坏森林;使江河湖水酸化;酸化土壤,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业减产;腐蚀建筑物、塑料和金属设施等;常常引起国际纠纷 |
(2)酸雨的分布与防治措施
①酸雨的地区分布
现在全世界主要有三大酸雨分布区,这些地区的共同特点:工业较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地区 | 分布 | 成因 |
欧洲 | 欧洲西部、北部 | 欧洲西部工业发展早,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而北欧盛行西风 |
北美洲 | 北美五大湖地区 | 五大湖地区工业发展早,工业发达,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酸性气体排放量大 |
中国 | 长江以南包括重庆、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区、市) | 长江以南地区有色金属工业发达,燃烧大量的高硫煤,排放大量的酸性气体;该地区多丘陵山地,地形比较封闭,不利于酸性气体的扩散且该地区降水多 |
②防治措施
根本措施 |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
具体措施 | 加强国际合作,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进行清洁生产;利用新能源,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对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进行回收利用 |
3.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过程,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下面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说明土地荒漠化。
原因 | 自然原因:降水稀少;多大风;地表物质松散;植被稀少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
危害 | 造成土地退化;掩埋交通线、村镇等;加剧沙尘暴;导致农牧业减产等 |
防治 | 减轻人口压力;合理利用土地;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等 |
4.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因 | 自然原因:生态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的影响;生物演化的规律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迅速,破坏了生物栖息地;滥砍滥伐、过度放牧、围湖造田等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破坏,不利于生物的生存;人类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不利于生物生存;采挖药材、狩猎、捕鱼等人类活动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危害 | 造成生态系统失调,导致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物种灭绝;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等 |
措施 | 建设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依法保护;严禁乱砍滥伐、随意捕杀等人类活动;加强环境污染防治等 |
5.臭氧层破坏
(1)成因与危害
(2)防治措施:为了保护臭氧层,国际社会多次召开会议,要求各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发新型的制冷系统。
2.我国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大规模集聚经济和人口条件不够好并关系到全国或较大区域范围生态安全的区域划定为限制开发区域。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限制开发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区域与其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对应正确的是( )
A.①—荒漠化 B.②—生物多样性锐减
C.③—水土流失 D.④—湿地减少
(2)图中④地农业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正确的是( )
A.封沙育草,禁止砍伐,保护野生动物
B.控制开发强度,保护和改善湿地环境
C.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农业的多种经营
D.开垦耕地,发展大规模机械化种植业
(1)C (2)C [第(1)题,生态问题的分布有区域性的特点,①三江平原—湿地退化,②云贵高原—水土流失,③黄土高原—水土流失,④大兴安岭北部及其附近山区—森林减少。第(2)题,④地是我国的大兴安岭北部及其附近山区,长期的重采轻育导致森林减少,针对该问题应以森林保育为核心,发展山区农业的多种经营。]
3.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部分年份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2)题。
(1)随着时间的推移,臭氧总量(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中CO2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少 B.平流层气温降低
C.酸雨区面积缩小 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
(1)C (2)B [第(1)题,结合图示分析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臭氧总量最大值所在位置北移;在中纬度,臭氧总量大致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增,而在高纬度臭氧总量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且递减明显。第(2)题,臭氧总量减少使平流层吸收太阳紫外线短波辐射的能力降低,从而使平流层气温降低,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
区域认知——世界三大酸雨区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世界最严重的三大酸雨区是西北欧、北美和中国。欧洲北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最早发现酸雨并引起注意的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西北欧的降水pH值曾降至4.0。
读pH值等值线分布图,完成(1)~(2)题。
(1)图示下列国家中,该环境问题比较严重的是( )
A.西班牙 B.冰岛
C.意大利 D.瑞典
(2)上题所选国家该环境问题严重与英、法、德等国排放的二氧化硫有关,原因是( )
A.该国位于西风带内
B.该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该国距英、法、德等国太远
D.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1)D (2)A [第(1)题,从图中看出,题目所给四个国家中,瑞典的pH值最小,酸雨最严重。第(2)题,西欧地处西风带,瑞典地处英、法、德等国的下风向。]
本题组以欧洲西部酸雨pH值等值线为背景,考查酸雨的分布、成因,体现了地理学科的区域认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酸雨严重与英国、法国、德国等工业发达,排放的酸性气体多,及欧洲西部终年受西风影响等有关。
课 堂 小 结 | 课 堂 速 记 |
1.全球性环境问题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全球性环境污染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和水资源危机等;全球性生态破坏有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等。 3.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全球性、长期性、复杂性等。 |
题组1 全球性环境问题
读下列四幅景观图,完成1~2题。
甲 乙
丙 丁
1.(生活中的地理)图片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属于“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是( )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丙
2. (生活中的地理)产生图示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增长过快 B.经济发展水平高
C.生态环境脆弱 D.经济发展水平低
1.B 2.A [第1题,读图可知,甲为过度砍伐,乙为垃圾排放,丙为工厂废气排放,丁为过度放牧。人类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环境污染。第2题,人口增长过快,会向环境中排放大量废弃物,过度开发利用资源,从而引起环境问题。]
3.2020年2月以来,南极地区出现大规模“红雪”现象——白茫茫冰川之中夹杂了不少类似于“血”一样的物质。此现象是冰川中的一种藻类,因冰川融化,红色物质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引起南极地区出现“红雪”现象的环境问题是( )
A.臭氧层空洞 B.环境污染
C.全球变暖 D.植被破坏
C [由材料“因冰川融化,红色物质不断积累而形成的”可知,引起该现象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暖。]
农业农村部表示,自2020年1月1日零时起,我国将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实行为期十年的常年禁捕,引导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据此完成4~5题。
4.农业农村部出台该政策应对的环境问题是( )
A.渔业资源枯竭 B.水资源短缺
C.水污染严重 D.湿地面积萎缩
5.造成该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捕捞 B.围湖造田
C.废水排放 D.过度引水
4.A 5.A [第4题,由材料可知,禁捕应对的环境问题是渔业资源枯竭。第5题,过度捕捞是造成渔业资源枯竭的主要原因。]
题组2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
5.下列不是全球性环境问题特点的是( )
A.全球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特殊性
D [全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全球性、长期性、复杂性。]
(教师用书独具)
教材P118探索
1950~2000年,全球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这个变化趋势和1950年以前全球气温的变化趋势相比,气温增长的速度明显变快。
教材P121比较
参照探究点2[归纳提升]。
教材P122思考
影响范围具有全球性,全球性必然决定了影响时间长,导致了长期性。全球性和长期性决定了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复杂性又会加强全球性和长期性。说明了地理环境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教材P123思考
(1)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倡导朴素生活,减少过度包装;(2)注重垃圾分类,对废品进行回收利用;(3)倡导绿色消费,选购环保产品;(4)珍爱生灵,倡导万物共存。
教材P123~124作业题
1.特点:全球9月气温波动上升,有全球变暖的趋势。1880~1937年,9月气温低于平均值,1940~2018年,9月气温往往高于平均值,总体呈现出全球变暖的趋势。建议:鼓励植树造林,加大植被保护力度;建议企业开发并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建议公众增强环保意识,转变观念,调整个人行为,例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原因:主要是资源回收渠道少、回收成本高、回收再利用率低。此外,消费者环保意识不强也是一方面原因。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采取惩罚与奖励并重的措施,鼓励人们使用绿色环保的包装材料;企业采取清洁生产方式,减少过度包装,回收、利用废弃包装材料;公众增强环保意识,做好垃圾分类。
3.(1)全球变暖会造成蒸发量增加,气候干旱,导致可可树种植区无法保证水分供应,不再适合可可种植,可可种植区面积减少。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干旱→可可树种植区无法保证水分供应。
(2)全球变暖导致地球更加缺水,再加上大气温度升高,全球蔬菜、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收成减少,进而影响全球经济。
2021学年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教案配套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doc、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素养落实1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9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授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授课课件ppt,文件包含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件ppt、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5章第1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学案doc、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素养落实13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地理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评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因素评课ppt课件,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3章第3节服务业区位因素课件ppt、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3章第3节服务业区位因素学案doc、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课后素养落实9服务业区位因素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