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 28.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教案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2/13659539/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
展开学科 | 语文 | 年级/册 | 六年级上册 | 教材版本 | 人教版 |
课题名称 | 第八单元《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 ||||
难点名称 | 通过学习,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 ||||
难点分析 |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因为这首诗不仅表达了对鲁迅的怀念,而且通过两种“有的人”的对比,来体现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诗句并没有直接点出具体是什么人,所以理解上有些难度。 | |||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 这首诗创作的时代距离现在较远,社会背景也不同,全诗并无提及鲁迅,通过对比学习来体现鲁迅先生为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所以理解上有些难度。 | ||||
难点教学方法 | 1、引导学生采取多种对比朗读形式感悟课文内容。 2、采用课堂“小练笔”的方式,体会对比手法的运用,进一步加强对比手法的理解。 | ||||
教学环节 | 教学过程 | ||||
导入 | 一、导入 1.了解写作背景 2.走进作者 | ||||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 一、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 1.自由读课文,思考: 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 诗人对两种人各做了怎样的描述?(请找出相应的诗句。) 2.作者在诗中以鲜明的态度写出了哪两种人?(活着已经死了的人 死了却还活着的人) 3.描述这两种人相对应的诗句是什么?(这两种人是怎么做的) 二、学习探究,领会内涵 1.学习第一小节。 读诗的第一小节,思考: (1)有的人还活着,为什么说他已经死了? (2)有的人已经死了,为什么说他还活着? 自读感悟第一小节,第一种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第二种人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第一个活和死指的是什么? 第二个活和死指的是什么? 这里运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对比 (这样的人是如何对待人民的,人民又是怎样对待他的呢?) 2.对比学习第二和第五小节。 诗歌以鲜明的对比,评价了世界上两种截然相反的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的命运呢? (1)理解第2节与第5节。 第一种人,怎么对待人民的?人民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 他这种行为叫做什么?(作威作福 横行霸道) 第二种人,怎么对待人民的?人民又是怎么对待他的呢? 他这种行为叫做什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理解课文第3节与第6节。 第一种人,想做什么?结果呢? 他这种行为叫做什么?(活着为自己 死后想留名) 第二种人,想做什么?结果呢? 他这种行为叫做什么?(为人民而战斗 为革命愿献身) 3.学习第四和第七小节 第一种人的人生观是什么?结果呢? 他这种行为叫做什么?(侵害别人的利益) 第二种人的人生观是什么?结果呢? 他这种行为叫做什么?(捍卫别人的利益) 4.完成表格 三、体会写法,深挖主题 1.作者这样对比来写有什么目的? 2.结合单元所学课文以及通过其他途径对鲁迅的了解,说说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 3.作为21世纪的接班人,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4.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
| ||||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 仿照《有的人》,运用对比的手法,写一首短诗,写一写身边的两种人。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上课表现、对待作业、对待老师同学的态度、人生追求……也可以从其他方面来写。 要求:每节四行,不少于三节。 | ||||
小结 |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懂得了对比手法运用,又一次感受了诗歌的魅力,希望大家努力学习,长大后也能像鲁迅一样为社会做贡献。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设计意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走进文本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六年级上册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28 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揭题,预习反馈,师生活动,当堂训练,总结提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img.51jiaoxi.com/images/5dd06cfaa1fe0fadf633abb41c796ed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