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提高复习(一)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提高复习(一),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提高复习(一)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更加有效地推动校园扫黑除恶工作,是实现平安校园的重要前提和保障。B.我们应提倡全民阅读,因为阅读是每一个公民应该享受并受到保护的最基本的。C.运载火箭海上成功发射,探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D.地铁3号线6月6日试运营,标志着南宁市正式迈入站城一体化的3.0时代。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班级开展“学生骑车安全”主题班会,班主任强调说:“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B.为避免青春期因敏感而冲动“怼”人,我们应该做到:主动沟通交流,理性看待事情;提高个人修养,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冷静思考,正确表达意见。C.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车辆驾驶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都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D.我们大家务必记住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电话——即“96110”。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千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穿越草原沙漠,创造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将“创造”改成“开辟”。)B.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和信息化的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将“方式”改成“方法”。)C.“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市度假村的建设,要力争做到合理开发,精心规划。(调换“合理开发”和“精心规划”的顺序,)D.在“精准扶贫”的过程中,贫困户能否顺利脱贫,关键在于贫困户立脱贫之志,勇于脱贫。(去掉 “能否”或在“立脱贫之志”前加一个“能否”。)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那是一个十五、六岁的花季少女,她的笑容如阳光般灿烂。B.援军到了!接机、食宿、防护……等,黄石“走心安排”迎接江苏省援黄石医疗队。C.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D.“如果你从疫情一线平安回来,”他对着妻子远去的背影高喊,“我说话算数,一年的家务,我……我全包!”5.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B.从体裁上看,《春》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主要通过盼春、绘春、颂春,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C.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运用抒情和说明的表达方式,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D.“吹面不寒杨柳风”出自南宋志南和尚的《绝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二、基础知识综合6.【梳理一】用联想法积累字词、文化知识当他读到《荷叶·母亲》这段时,他联想到同音同形的现象。半夜听见fán①杂的雨声,我觉得有些fán②闷。从窗内往外看,那朵红莲,被打得左右攲斜。在窗口徘徊了一会,我忽然看到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下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看到这一幕,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1)根据相同的拼音写汉字。①________ ②________(2)由相同偏旁的“徘徊”联想到《秋天的怀念》也有一个类似的词[qiáo cuì] ③_____,也是两个相同偏旁的字组成,形容人面色差。(3)关于称呼,由语段中“红莲”联想到莲花的别称“菡萏”,可见同一事物有不同的称呼与叫法。例如发表意见,自谦时叫做_______;尊称时叫做_______。(A.高见 B.愚见) 三、综合性学习7.综合性学习。岳纸中学将举行“成长的足迹”系列活动,请你参加。(1)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仿照示例,写出活动名称。示例:聆听名人故事(2)请你以文学社社长的身份给著名女作家秦文君打电话,邀请她于6月20日下午两点到学校礼堂作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请写出你的电话内容。(3)下列篇目选自《朝花夕拾》,请任选一篇,结合文中具体内容,说说鲁迅早年的生活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藤野先生》 四、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傅子》①曰:“言出于口,结②于心。守以不移,以立其身,此君子之信也。”故为臣不信不足以奉君;为子不信不足以事父。故臣以信忠其君,则君臣之道益睦;子以信孝其父,则父子之情更隆。夫仁者不妄为,知③者不妄动。择是④而为之,计⑤义而行之。故事立而功足恃⑥也,身没而名足称也。虽有仁智,必以诚信为本。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以诈伪为本者,谓之小人。君子虽殒⑦,善名不减;小人虽贵,恶名不除。(节选自《臣轨·诚信章》)[注释]①《傅子》:西晋傅玄所著政论著作。②结:牢记。③知:同“智”。④是:正确。⑤计;考虑,谋划。⑥恃:依赖。⑦殒:死。[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日:“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陈太丘与友期行》)8.请用“/”标出下面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一处)此君子之信也9.解释文中加点词语。①守以不移( )②则君臣之道益睦( )③太丘舍去( )④元方入门不顾( )1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盖以诚信为本者,谓之君子。②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1.请根据[甲]文内容理解其论述层次,将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12.[乙]文中“友人”的言行,可以证明[甲]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理解。 五、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听父打鼾,拍儿入眠闻云飞①鼾声,如果是大学舍友的鼾声或合租伙伴的“雷鸣”,那可能是吵得你睡不着的噪音。但是,假如你已人到中年,在疲惫的人生旅途中,偶尔回家看看老父亲,陪他睡一晚,那这一晚他的鼾声,可能就像一首歌。②过年之后,我一起夜就睡不着。想着工作中自己负责的那摊子事儿,想着孩子的教育问题,想着想着就失眠。后来,情况越发严重,睡前一定要听舒缓的音乐。即使如此,一周还是有两三晚会失眠。医生说是轻度焦虑,劝我放轻松些,最好休假出去玩几天,把烦心事扔一边儿,还给开了安眠药。③端午假期,我带着儿子回了趟老家。怕家人担心,我失眠的事没告诉父母。那天晚上,三岁的儿子吵着要跟奶奶睡,要听奶奶讲故事。我就跟父亲一张床,一如小时候那样——我依旧睡在父亲的脚跟处。④躺下之后,我问他:“爸,你血压怎么样了,还一直吃药吗?”父亲说:“不吃了。前些日子,去村卫村量了量,血压正常。”“平时还是得注意点,葱头、芹菜啥的还是得注意点,葱头、芹菜啥的,常吃着些。” “嗯……你最近单位没事儿吧?” “没事儿,就是些琐碎事儿,鸡毛蒜皮的。”……⑤我知道,自己长久失眠、形谷憔悴,让父亲担心了。没一会儿工夫,父亲睡着了,很快就打起了鼾。⑥父亲打鼾,我是知道的。来之前,我就没想过能睡安稳。我本来打算带儿子睡的,而儿子半夜要上厕所、说梦话,肯定是闹得我睡不着——最近在家里,儿子都是跟妻子一起睡的。⑦父亲的鼾声有节奏地响了起来。乡村的夜晚,很黑很静,偶尔有一两声狗叫传来,让我想起小时候被邻居家的大黑狗吓得回不了家的趣事。当时,那条狗就在我家门口,而随后赶来的父亲,只做了个弯腰捡石子的动作,大黑狗就吓跑了。父亲跟我说:“不要怕!你越歹势,它越强势!”⑧听着父亲的鼾声,想着小时候的事,我不自觉地摸了摸父亲的腿,他那原本有些蜷缩的腿就慢慢伸开了。与此相关的记忆,又如同春日消融的冰河,慢慢流动起来。上中学的时候,我还是跟父亲睡一张床的。那时,我总爱抱着父亲的腿入眠。⑨人的记忆或许是分类储存的,同类的记忆总是会同时泛起。我又不觉想到儿子入睡的习惯。儿子总喜欢摸着大人的胳膊入睡,有时候没摸到,小手还会四处乱伸,这时,我或妻子就赶紧把自己的胳膊伸到儿子的小手边,另一只手则轻轻拍着他,很快,大人孩子都呼呼入睡了。⑩听着父亲的鼾声,我想到了自己小时候的许多事儿,还有儿子的趣事。想到这些,我的心情是轻松的、愉悦的。此时,父亲的鼾声就成为缥缈隐约的背景音乐。不知不觉,我就睡着了。⑪那是我半年来睡得最香的一晚。回到家后,我主动提出晚上跟儿子睡。儿子还同以往一样,睡前让我讲故事,讲不了多久,就开始摸我的胳膊。这时,我轻拍着他,不一会儿,他就睡熟了——那小手还时不时在我的胳膊上来回摩挲。神奇的是,慢慢地拍着儿子,感受着他轻柔的抚摸,我竟然不用听舒缓的音乐就睡着了。⑫我的失眠现在已经好了。没想到,医院都治不好的病,被亲人治愈了。13.第⑩段加点词“缥缈”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第⑩段加点词“这些”在文中具体指:(1) __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______。15.分析第⑪段画线句的丰富内涵。16.从语言表现力角度,简析本文标题的妙处。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材料一】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材料二】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土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后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17.下列对材料一内容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提到的分歧,指的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B.材料一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责任主要源于“我”是当家人,关键时刻要能有自己的主见。C.材料一中反复提到菜花、桑树和鱼塘,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路有意思”。D.材料一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18.下列对材料二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二第②、③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B.材料二第④段关于天气的描写为后文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境,渲染气氛。C.材料二第⑤段“我不敢下阶去”主要是因为“我”十分牵挂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D.材料二第⑨段主要采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和深化了主题。19.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母亲是孩子的“荷叶”? 六、作文20.作文请以“做了一回最好的我”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你的生活经历和感悟,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参考答案:1.D2.D3.B4.D5.C6.(1) 繁 烦(2)憔悴(3) B A 7.(1)示例:阅读文学名著、观看励志电影、参观英雄故居等。(2)示例:秦老师,您好!我是XX市XX学校文学社社长,很冒昧打扰您,想邀请您在百忙之中来我校做一个关于成长的主题报告,时间初定为6月20日下午两点,地点是学校礼堂。不知道您是否方便?(3)示例一:《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使他看到了劳动人民的善良,让他明白了很多道理。阿长买来的《山海经》,使童年的鲁迅逐步对文学产生了兴趣,乃至在文学上影响了他一生.示例二:《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表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庸医误人的深切痛恨,在感叹中让人体会到人生的伤悲。 示例三:藤野先生是鲁迅在留学时的老师。在日本留学学医期间,日本“举国上下都弥漫着鄙视中国人的风气”,藤野先生不但不歧视他,反而对他这个中国学生特别热情、友好与尊重;藤野先生还特别理解和尊重他,尊重他的人生选择.这令饱受歧视的鲁迅终生怀念与感激。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生活习惯、治学态度和日本观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8.此/君子之信也。 9. 改变 更加 离开 回头看 10.①以诚信为本的人,才称之为君子。②到了中午时分而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 11.①言行一致并坚定不移。②不胡作非为,选择正确的道义之事。 12.乙文中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在中午,但朋友没到,这就是不讲诚信,可以证明甲文中“以诚信为本”的观点,说明守信用的人才会受到别人尊重。 13.时轻时重,忽高忽低,若有若无 14. “我”小时候被邻居家的大黑狗吓得回不了家,父亲为我赶走了狗。 “我”小时候喜欢抱着父亲的腿入眠。 儿子喜欢摸着“我”的胳膊入睡。 15.那一晚,“我”睡得很沉;“我”的心情更是轻松的、愉悦的、踏实的。 16.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或语言形式优美,或语言生动形象),标题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对应了后文两个材料的顺序);表现了亲人之间需要相互陪伴(相互关爱,相互慰藉)。 17.B 18.D 19.材料一中“我”的母亲不想“我”为难,选择走小路;材料一中“我”的妻子背起胖胖的儿子,慢慢地,稳稳地,孩子在她心里就是整个世界;材料二中母亲唤“我”进屋避雨。(答满2点即可) 20.做了一回最好的我流淌的岁月,飞逝的千古,一种不朽的精神在不断被传送,那就是担当。担当似春雨,润物细无声。担当似秋叶,叶落神不衰。我就是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我在小学的时候就经常主持学校的活动,但是上了初中还是第一次。有天中午,主任把我们几个叫到办公室,说我们的作文获得了一等奖,想让我们在年级会上展示一下,我们谁都没有推辞,答应了下来,可是老师说年级会还没有主持人,想从我们几个中选一个,老师一下子把目光锁定了我,我便担起了这份责任。 回家后,我抓紧时间写完了作业,开始研究起了我的主持词,因为是年级会,所以没有固定的格式,我只能自己动笔了。我一边阅读同学们的优秀作文,一边从中借鉴,修改。忙活了好几个小时。 我又和老师一起修改,大星期天的也跑来学校改稿,真是煞费苦心啊!我们又加了一段即兴点评,需要主持人临场发挥,作为一个敢于担当的人,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时间一溜烟就过去了,眼看年级会就要开始了,我不断的告诉自己:“你能行”。我接过老师手中的话筒,点了点头,调整了状态,面带自信的微笑走上了讲台,我们俩先鞠了一个躬,在掌声中,小声的说了句;“开始吧。”便读起了我精心写的主持词,虽然不多,但却简练,朴实。我们说完词就下场,台下,我们俩一遍又一便的对词,他十分紧张,来回的走个不停,而我刚刚的紧张却抛到了九霄云外,更多的是一份平静。一等奖的同学们读完了自己的文章,又该我们俩上场了,我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到大家面前,目视着他们说出了台词,看着一个个坚定的目光,我充满了信心,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我们在场下开始了讨论,因为下面没词了,展示我们能力的时候到了,我一边听,一边想着下面的词,我的搭档则在一旁嘀咕着:“说什么呀,应该说什么呀。”我劝他淡定一点,可他却跟没听见似的在一旁念叨着,等我想好了词,就告诉他一声,他就一遍遍的重复着。我却显得格外冷静。到最后的时候,我也词到用时方恨少了,便想起了之前抄在纸上的名言,这下可派上用场了。就这样,我一边想,一边改,一边背,才出色的完成了这次任务。就连老师都说:“这次可多亏了敢于担当的你呢!” 担当是勇气;亦智慧;亦信念。当我们被交付任务时,我们应该全心全意的为此负责。同学们,让我们做一个有担当的人,为自己,为他人负责。 我做了一回最好的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提高复习(八),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提高复习(九),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次月考提高复习(十),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