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1章章末总结探究课课件+学案
展开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节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方框内,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①稀疏区
②趋向性
③社会经济因素
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⑤改革开放后
⑥政治因素
⑦社会文化因素
[学思心得]
我国人口分布 |
1.人口分布特点
2.人口分布地理分界线
分界线 | 分布状况 | 原因 | |
黑河 —腾 冲线 | 以西、 以北 | 人口稀少,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56.3%,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5.6% | 气候干旱,降水少,有大面积的荒漠地区;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一、二级阶梯,地形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文化落后,交通不便,故人口稀少 |
以东、 以南 | 人口多且稠密,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3.7%,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94.4% | 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属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地形平坦,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历史悠久,经济文化发达,交通便利,故人口稠密 |
1.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1)~(2)题。
(1)图中人口分界线两侧人口分布特点为( )
A.东北多,西北少
B.经济落后地区多,经济发达地区少
C.东南多,西北少
D.东南少,西北多
(2)影响图中甲地区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资源 D.矿产资源
(1)C (2)C [第(1)题,结合图例可读出黑河—腾冲一线东南人口密度大,人口多,西北人口密度小,人口少。第(2)题,图中甲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影响人口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水资源。]
人口迁移图的判读 |
人口迁移坐标统计图是根据人口迁移的相关数据绘制成的坐标图,主要形式有点状图(图1)、线状图(图2)、柱状图(图3)、金字塔图(图4)等。
图1 我国部分地区某时段迁移人口比重图
图2 安徽省2009~2018年常住人口净迁移率变化图
图3 我国某地农村劳动力不同年龄段迁移率柱状图
图4 某时段我国流动人口金字塔图
(1)判读“人口机械增长”
迁入率大于迁出率说明该地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值,反之为负值。
(2)比较人口迁移的数量
迁出人口数=人口基数×迁出率,迁入人口数=人口基数×迁入率。例如,图1中,虽然广东的迁入人口比重小于上海,但是因为广东的人口基数远大于上海,所以广东的迁入人口数量多于上海。
(3)判断经济发展水平
如果人口迁入数量大于迁出数量,根据一般的人口迁移规律可知该地区经济较发达,反之则经济欠发达。
(4)推断人口迁移的影响
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会加速迁出地人口老龄化进程,延缓迁入地人口老龄化进程;迁入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因此一般情况下会提高迁入地的城市化水平。
2.下图表示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5~2010年迁移人口比重。迁移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1)~(2)题。
(1)2005~2010年( )
A.迁出人口数量贵州多于四川
B.迁入人口数量上海多于广东
C.人口增长率浙江高于江苏
D.人口自然增长率安徽低于天津
(2)2005~2010年,省级行政区间的人口迁移( )
A.延缓了皖、赣、黔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B.延缓了沪、京、津的人口老龄化进程
C.降低了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
D.降低了沪、京、津的城市化水平
(1)C (2)B [第(1)题,图中显示贵州迁出人口比重稍大于四川,但贵州人口总量远小于四川,故四川的迁出人口数量多于贵州;同理,上海的迁入人口数量少于广东;浙江迁入人口比重远大于江苏,迁出人口比重基本一致,而两省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都较低,故浙江人口增长率高于江苏;根据图中信息不能判断人口自然增长状况。第(2)题,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皖、赣、黔等省迁出人口比重较大,且迁出人口以青壮年为主,这会加速当地人口老龄化进程;人口迁移延缓了迁入人口比重较大的沪、京、津等地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迁入到沪、京、津等地的人口多分布于城市,故提高了沪、京、津等地的城市化水平;从皖、赣、黔迁出的人口多来自农村,不会降低皖、赣、黔的城市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