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演示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中图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演示课件ppt,文件包含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ppt、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3节第1课时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素养落实8大气的受热过程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5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课后素养落实(八)(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2020年12月11日,山东省东营、潍坊等多地发布大雾预警,部分地区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浓雾,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200米的强浓雾,严重威胁了交通安全。据此回答1~2题。1.山东部分地市出现能见度低于200米的强浓雾。其成因是( )A.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B.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C.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强D.阴天,夜晚大气逆辐射弱2.山东浓雾严重威胁交通安全,主要是由于( )A.浓雾削弱了地面辐射B.浓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浓雾提高了地表的温度D.浓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1.B 2.D [第1题,晴朗的白天,太阳辐射强,蒸发强,空气中水汽充足;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降温幅度大,水汽易凝结成雾。第2题,浓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从而使大气能见度降低。]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以便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3.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云层的逆辐射强烈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强烈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强烈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烈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观测北京在炎热夏季,绿化状况好的绿地的气温比没有绿化的地区气温低3~5℃。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绿地的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部分太阳辐射B.绿地的园林植物的保温作用弱C.绿地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损失部分地面辐射D.绿地的园林植物吸收大气逆辐射弱3.D 4.A [第3题,多云的白天由于大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故温度较低,D正确。第4题,“大树底下好乘凉”是指白天园林植物的树冠可反射部分太阳辐射,气温不会过高,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高处不胜寒”说明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a辐射 B.b辐射C.c辐射 D.d辐射6.“秋阴不散霜飞晚”,意思是:秋空上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 )A.a辐射 B.b辐射C.c辐射 D.d辐射5.C 6.D [第5题,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地面长波辐射,故C对。第6题,与诗句中“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密切相关的是大气逆辐射,故D正确。]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7~8题。7.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8.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其影响因素是箭头( )A.① B.② C.③ D.④7.B 8.B [第7题,近地面大气增温的过程是大部分太阳辐射①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地面增温后又以②地面辐射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后增温。第8题,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是②地面辐射。]下图为在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据图完成9~10题。9.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墙,提高棚内温度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10.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 )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温度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9.B 10.C [第9题,冬春季节,太阳光照条件差,正午阳光照射北墙,在北墙悬挂光亮镜面膜,可通过反射阳光增加棚内光照,促进光合作用。第10题,夏季光照强,黑色尼龙网可削弱过强的太阳辐射,并减少作物水分蒸腾。]11.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分析完成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A______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Ⅰ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含义。第(2)题,A>D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小;图中I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第(3)题,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第(4)题,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答案] (1)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晴天大,阴天小 晴天时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时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低,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高,故温差较小(4)小 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素养培优练]读北京某月某日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回答12~13题。12.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A.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C.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D.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13.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A.一月 B.五月C.七月 D.十月12.D 13.C [第12题,结合大气的受热过程可分析回答。太阳辐射在正午时刻最强,夜间无太阳辐射;地面辐射最大值相对太阳辐射滞后;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故其最大值出现在14:00左右,相对地面辐射滞后。由此判断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第13题,气温曲线显示,此月份北京白天气温高达30 ℃以上,夜间气温也在25 ℃左右,最可能是七月。]读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14~15题。14.与成都相比,拉萨( )A.白天大气逆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 D.夜晚地面辐射强15.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差异大14.C 15.C [第14题,据图可知,与成都相比,拉萨气温低,再加上拉萨空气稀薄,所以大气逆辐射弱;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白天太阳辐射强;拉萨夜晚地面温度低,地面辐射弱。第15题,成都气温日较差较小,拉萨气温日较差较大,主要是由于地面状况不同,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上,海拔较高。]16.南京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A、B两条曲线中,表示晴天时气温曲线的是______________,理由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 B C D(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解析] 第(1)题,晴天时,白天由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比阴天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低。第(2)题,晴天与阴天相比,阴天时昼夜温差小;陆地与海洋相比,海洋昼夜温差小。第(3)题,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答案] (1)A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比阴天时低(2)C 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气温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再加上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升温、降温慢,所以陆地晴天昼夜温差最大(3)新疆多晴朗的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光合作用强;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地理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大气圈与大气运动课文ppt课件,文件包含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单元第1节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ppt、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单元第1节第1课时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学案doc、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素养落实5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大气的受热过程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课堂教学ppt课件,文件包含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件ppt、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2章第2节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学案doc、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课后素养落实6大气受热过程含答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节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课前预习ppt课件,共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