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2含答案
展开普 通 高 中 学 业 水 平 测 试 合 格 考
标 准 示 范 卷 (二)
(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体现在( )
A.公转轨道面和其他行星相差巨大
B.是八颗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绕日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
D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普通是指地球具有其他行星的共同运动特征——公转轨道近圆性、共面性、公转方向同向性;特殊就在于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
下图为地球6亿年以来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工业革命期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1)变化曲线。据此完成2~3题。
2.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植物的出现和发展 B.频繁的火山爆发
C.生物的呼吸作用 D.能源消费结构调整
3.代表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A 3.C [第2题,图中显示,地质时期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植物的出现和发展,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从而导致地球上二氧化碳浓度变化;频繁的火山爆发、生物的呼吸作用、能源消费结构调整都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大,与地质时期的变化不符。第3题,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分别是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后期,对应图示③④。]
下图为四地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第4题。
4.图示景观与所属地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风蚀地貌 B.②—山丘地貌
C.③—流水地貌 D.④—海岸地貌
D [由图可知,①是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②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③是山岳地貌,是内力作用形成的;④是海蚀柱等海岸地貌,是海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喀斯特地貌是水对可溶性岩石(大多为石灰岩)进行化学溶蚀作用形成的一种典型地貌。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是我国北方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区。读中国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景观图,完成5~6题。
5.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 )
A.奇峰林立,地表崎岖 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
C.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6.与房山喀斯特地貌形成及特点密切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植被 B.植被、土壤
C.土壤、地形 D.岩石、水文
5.A 6.D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喀斯特地貌是奇峰林立、地表崎岖。第6题,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经流水的溶蚀作用而成;与土壤、地形、植被等因素关系小。]
养分含量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一系列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的影响,灌木下土壤具有更高的土壤养分含量,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下图示意“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据此完成7~8题。
7.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 )
A.土壤 B.气候 C.水分 D.植被
8.“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
A.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
C.增加生物多样性 D.调节气候
7.D 8.B [第7题,由材料可知,“沃岛”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现象是植物存在导致的。本题考查的是“沃岛效应”的主要形成因素,而不是植物在此处能够生长的主要因素,因此不能选水分。第8题,由景观图可知,“沃岛效应”出现处形成固定沙丘,这是植物的根系能够固沙、枝叶能够滞尘所致,可见其主要生态效益是防风固沙。]
下图示意某流域人口分布情况。累积频率是指为了统计分析的需求,有时需要观察某一数值以下或某一数值以上的频率之和。读图,完成9~10题。
9.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
A.空间分布比较均匀且比较稠密
B.3 550~3 650米的人口最为密集
C.距河8~10千米分布人口最多
D.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密度变化剧烈
10.影响该流域人口距河流不同距离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能资源分布 B.地形地势和坡向
C.交通通达度 D.取用水方便程度
9.B 10.D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流域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且人口密度较小;高程3 550~3 650米处曲线斜率最大,说明该百米高程人口分布最为密集;距河1~2千米人口密度最大,分布人口最多;高程4 500米以上人口总数累积频率变化较小,说明人口密度变化小。第10题,由图可知,距离河流越近,人口密度越大,距离河流越远,人口密度越小,人们沿河居住,主要原因是取水方便。]
公元前111年,郁南县县城一带出现大型聚落。目前,郁南县在广东省有“最绿、最美、最好的生态屏障”之美誉。下图为郁南县功能分区规划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郁南县城一带最早出现大型聚落的主要区位是地处( )
A.公路交会处 B.两省交界处
C.著名旅游地 D.河流流经地
12.与功能区①③相比,功能区②的优势条件是( )
A.城镇人口最多 B.水陆交通便利
C.自然生态更优 D.工业经济发达
11.D 12.C [第11题,根据材料公元前111年,郁南县县城一带出现大型聚落,当时郁南县城无公路分布;省区交界处对聚落形成的影响较小;旅游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该地为著名的旅游地和早期出现大型聚落无关;读图,该地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水运交通便利,故该处最早出现大型聚落的主要原因是河流流经。第12题,③功能区的县城、建制镇的数量比②要多,说明③功能区人口比②要多;①和③功能区有铁路、高速公路和河流流经,②功能区只有高速公路经过,所以①③的交通更为便利;功能区①和③水陆交通便利,人口较多,所以其工业经济应该比②更为发达;读图②功能区地势较高,人口较少,无铁路经过,所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较小,自然生态环境较好。]
下图是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结构示意图(局部),M、N代表城市功能区。读图,回答13~14题。
13.下列关于该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速公路有利于市内交通和工业发展
B.火电厂对城市环境保护不利
C.M应该是该城市的住宅区
D.N应该是该城市的工业区
14.该城市正在规划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适合的位置是( )
A.① B.③ C.④ D.②
13.B 14.C [第13题,高速公路通过市区不利于市内交通发展;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属于季风区,夏季盛行风为东南风,火电厂位于东南方,不利于城市环境保护;M位于城市外围,应该是工业区;N紧邻市中心区,应该是住宅区。第14题,公租房、经济适用房应该建在地价较低,又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的地方。图中④处为荒草地,且靠近工业区,工人上下班方便,适于建设公租房、经济适用房等。]
1986年中国科研人员在广东省遂溪海边发现一株比人还高、看似芦苇但结着穗的水稻(海水稻),此后的30年间通过繁育选择优良株系、种子提纯、繁殖和全基因组测序等进行一系列深入研究。2017年海水稻试种成功,最高亩产为620.95千克,未来实现海水稻的大规模商业化种植。据此完成下题。
15.未来海水稻在我国大规模推广种植的有利条件是( )
A.海岸滩涂广阔 B.单位产量高
C.海洋面积广阔 D.沿海交通便利
A [我国是个沿海国家,海岸线漫长,海岸滩涂广阔,适宜大面积种植海水稻,故在我国可以大规模种植的有利条件是海岸滩涂广阔。]
16.某一地区风向玫瑰图如下所示,则该地工业区、居住区的布局合理的是( )
B [解答该题的关键应抓住以下几点:①风向玫瑰图⇒当地盛行风向为南、北向⇒工业应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②隔离区应布局在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净化空气、隔离噪音等。]
17.下列乡村景观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的是( )
A.四合院 B.窑洞 C.乌篷船 D.竹楼
B [窑洞为黄土高原的传统民居。]
产于黑龙江某地的大米因品质优良而深受消费者喜欢。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该地政府在网上开设了官方旗舰店,售卖带防伪溯源标志的当地大米。下图为该地大米防伪溯源系统示意图。据图完成18~19题。
18.售卖带防伪溯源标志的大米,可以( )
A.缩短产业链 B.保证大米品质
C.增加销售环节 D.增加水稻熟制
19.网上销售与当地大米加工企业之间,体现的产业活动地域联系方式主要是( )
①生产协作 ②商贸联系 ③科技与信息联系 ④“投入—产出”联系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8.B 19.C [第18题,由题售卖带防伪溯源标志的大米,可以防止假冒伪劣产品的冒充,保证大米的品质。第19题,根据图示,网上销售与当地大米加工企业之间,没有生产协作,没有投入—产出联系。]
阅读下面的漫画《耕者忧其田》,完成第20题。
20.与该漫画相关的主题是( )
A.人口增长 B.资源浪费
C.森林破坏 D.耕地减少
D [这幅漫画反映经济的发展占用大量的土地,导致耕地减少。]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21.(20分)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水利部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 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 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 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 000元。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海陆间大循环各个环节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 (5分)
(2)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当前人类能够施加影响的主要是________环节。(填字母) (3分)
(3)改变水循环的时间分配和空间分布的办法有:
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6分)
(4)如果该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湖泊也被围垦为耕地,可能会对该地区降水造成什么影响?原因是什么?(6分)
[解析] 目前人类活动主要影响水循环环节中的地表径流,如修建水库、植树种草、跨流域调水等。如果该地植被遭破坏,湖泊也被围垦为耕地,则该区域的降水会减少。
[答案] (1)蒸发 水汽输送 降水 地表径流 地下径流
(2)D
(3)修建水库、植树种草 跨流域调水
(4)使降水减少。因为植被和湖泊遭到破坏后,会减少地表的蒸发和植物蒸腾,使大气中水汽减少。
22.(20分)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观念和模式建立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
(2)该生产模式最适宜在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等省区推广。(4分)
(3)简述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4分)
(4)试说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7分)
[解析] 第(1)题,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再利用,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减轻了环境污染。第(2)题,图中生产模式的核心是甘蔗的种植,甘蔗是热带、亚热带作物,因而该生产模式应布局在我国南方的部分省区。第(3)题,该生产模式实现了资源的充分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压力。第(4)题,我国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资源危机以及巨大的人口压力,因此发展循环经济意义重大。
[答案] (1)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
(2)广东、广西、台湾、云南、福建、海南(任选两省)
(3)使园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
(4)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环境压力大;人均资源相对贫乏,资源利用率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环境问题严重;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卷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Ⅰ,单选题Ⅱ,不定项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3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3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1含答案: 这是一份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标准示范卷1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