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613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613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第3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613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第4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61345/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第5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61345/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第6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61345/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第7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61345/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第8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2/13661345/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概括环境特点 课件,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要点,小试牛刀,技巧点拨,模拟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关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习目标与内容(1)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发挥想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力求有自己的发现。(2)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3)结合所阅读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写作的一般规律。捕捉创作灵感,用自己喜欢的文体样式和表达方式写作,与同学交流写作体会。尝试续写或改写文学作品。
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和所构设的故事情节,总是出现于一定的时空位置,这就是小说的环境。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事件发生、情节展开的社会背景、历史条件、地方的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它包括的范围很广,小至房间住所、一街一巷,大至城区地区。它涉及内容很多,可以是室内的布局、陈设,住宅内外装饰布置,也可以是当地风土人情等。
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 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环境类题的命题重心有三:一是环境特点,二是环境描写的手法,三是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三个命题重心往往以两种形式呈现:一是环境描写的手法和作用相结合,二是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相结合。
概括环境特点是高考考查小说景物描写的最常见题型,主要考查赏析小说景物描写的能力。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活动,事件也在一定的环境里发展。弄清小说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对准确理解作品思想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区分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还要注意环境特点与文章主旨表达的关联,一般情况下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但也要注意“哀景乐情”与“乐景哀情”反衬手法的运用。
题干示例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中小城生活的特点。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概括××段所写景物的特点并分析。小说中几次写到××景物?请概括分析。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特点。某一社会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明辨题型:(1)题干中有“环境”“景物”“生活”等字样(2)题干中有“特点”“特征”等字样
一、怎样确定是环境特点类题
《祝福》中有多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请各找出一处,并概括其特点。
二、怎样解答环境特点类题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小哥儿俩凌叔华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予,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 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有删改)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审题判断:由题干要求“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中“家庭环境”可知,本题是考查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 借鉴思考:借鉴思考对《祝福》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特点的概括。详解精析:
[参考答案]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概括环境特点类题目“四步走”第一步: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第二步:找出环境描写的句段。自然环境,主要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寻找并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注意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在找社会环境语句时需要:1.从“时”的角度“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2.从“地”的角度“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从“人”的角度“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如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且十分虚化的社 会环境,通过厘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紧张的还是冷漠的,等等。4.从“事”的角度“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寻找并分析概括,比如“激烈残酷”。
第三步:根据环境描写句段,抓住景物特征,从形、声、色等方面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感知景物特点;同时,在感知时重新组合画面并在脑海中再现画面,想象、品味画面的整体特色。 第四步:用几个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概括环境的特点。特别提示: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景物特点”和“景物描写的特点”的区别,后者考查的是“景物描写的技巧(手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私塾先生唐凤雄先前,桑槐坪唐氏祠堂里有一私塾。私塾先生为村里一老学究,长须飘飘,一步三摇,才学渊博。祠堂高大深邃,每日里书声琅琅,给田园平添几分雅趣。老学究年逾六甸,面容慈祥,执一铁尺教鞭,四书五经堆砌台前,自有几分威仪。而学生中桀骜不驯者有之,顽钝不化者有之,学究大伤脑筋,每言“人之初,性本善……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一脸惋叹状。冷不丁,恍见私塾门口有人驻足,搁书去看,空无一人。天井中几条小小鱼儿于清澈见底浅水里钻来钻去。老 学究便踱回去,继续授课,未几,又有了那种感觉,复去察看,直到祠外,见空旷田园有一牧童在牧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一日,天色阴晦。有人咣当一声将门撞开,身未见声先至:“夫子,土匪来了,土匪来了!”急呼阵阵。老学究定睛一看,竟是那未及弱冠的牧童。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土匪拥进桑槐坪,村人早就躲进山里了。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一日,私塾放学后,老学究一个人踱着步走出祠堂,见不远处草坡上那牧童咬着草根心不在焉地牧牛,他径直走上前去:“娃,你随我来,给你一样东西。”老学究柔声说。牧童忐忑地随老学究进了祠堂。老学究掩上门,掏出书。“孺子可教也。往后,你就不用偷偷摸摸听课了。” “先生!”牧童跪下了。牧童唐力做了老学究的关门弟子。
一晃几年过去,学童又换了一轮,老学究须发皆白,一堆雪似的在祠堂蠕动。在族人会上,他道出告老的念头,族人请问谁可接任,老学究手指一旁肃立的唐力:“他可担当矣。”众人讶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唐力做梦也不曾想到,年纪轻轻就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置身清风涤荡一净的祠堂,思及牧牛求学经历,恍然若梦。就在这一年,年轻的私塾先生又遭遇了咄咄怪事。秋凉一日,唐力正教习《三字经》这篇启蒙圣文,耳闻祠外沓沓之声,不经意地透过木窗朝外一觑,顿时大惊失色:一队扛枪的队伍正沿着石板路朝这边来了。稍顷,他冷静下来,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学童们一听土匪来了,吓得呜呜直哭,但见唐力镇静,也陆续安静下来。几个扛枪的已进了祠堂。唐力迎上去,见他们东张西望,就索性说:“长官行行好吧,这里只有学生,没值钱东西。”
“嗬,还是个私塾嘛。”扛枪的就想往里走。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正在此时,祠外传来一个威严的声音:“吵什么!”落音处,又一伙扛枪的拥着一挎驳壳枪头领模样的大汉进来了。唐力心一横,想先求求情,万一不行就豁出命去,他于是请求头领手下留情,那头领不待他说完,笑了:“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你们就是红军?”唐力听说过红军“打土豪分田地”的事,暗暗松了一口气。 “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行的,当然行的。”唐力喜出望外。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大约开了半天会,就生火做饭。那红军长官好歹要唐力和他们吃一顿饭,说:“你是先生,知书达理,我张猛子是粗人,就是吃了不识字的亏呀。”这话唐力很受用。
临走时,红军走下祠堂台阶,又踅回来,重重地说:“我张猛子看你是个好先生,以后有机会,我张猛子保你上省城,做个官怎样?当然喽,我张猛子这条命那时还在才行哇……”说完,他大笑远去。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十数年后,县里转来省城信函,正是那张猛子,邀唐力去省城发展。其时桑槐坪也是沧海桑田,祠堂里的私塾已被政府兴办的公立小学取代,唐力便是小学唯一的教师。唐力拿着张猛子的信很是为难:去吧,当时公立小 学师资奇缺,他实在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不去吧,不但拂了张猛子的美意,而且也错失了良机。后来唐力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标题“私塾先生”一语双关,既指先前的老学究,又指后来的唐力。两人虽然时代不同,年龄迥异,但都不失为合格的“先生”。B.老学究收唐力做了关门弟子,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土匪到来前,唐力不但跑到祠堂给他报信,而后又“再去缠一缠”土匪。C.虽然小说对张猛子着墨不多,但是透过他的言行,读者可以看到﹣个威严直爽、爱护百姓、尊重人才、重诺守信的红军指挥官形象。D.“目送远去的红军队伍,唐力疑是梦幻,泪湿长衫”明写唐力,暗写红军,借写唐力的心理和神情,衬托出了红军是真正的人民军队。(2)小说中的唐力有哪些突出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3)小说中两次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分析】(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2)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要到小说中圈出直接描写人物言行举止的内容,还可以圈出对该人物起到衬托作用的内容,最后根据这些内容概括人物特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到文中圈出两处写到土匪来到桑槐坪的内容,再从内容上、情节上、人物形象上、主题上等分析其作用。
【解答】(1)B.“是为了报答唐力的救命之恩”错误,选项的说法太片面,从文中来看,主要是因为唐力好学,经常偷偷摸摸地听课。由“‘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老学究动了愁思,叹息着入祠”可知,此时老学究就有意收他为徒了。故选 B 项。(2)从文中来看,考生可以从求学时、面对土匪时、做了私塾先生、面对来自省城发展的邀请等的表现来概括唐力的特点。如一开始的唐力是一个牧童,牧童时候的唐力常常在放牛之余来偷听上课,当老先生推荐他为新的私塾先生时,“一试之下,果然不负众望”,这些表现出他的聪明好学;如面对土匪时,他给村人报信,“老学究慌了,倒是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这表现出他的勇敢机智;如做了私塾先生时,“自感责任重大,不敢误人子弟,授业之余,勤学苦练”,这表现出他的恪尽职守;如工农红军来时,他以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 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如张猛子发来邀请函请他到省城发展时,他“不忍心弃下那些学生不管”“依旧那件长衫,在祠堂里进出,把那些前尘旧事的惆怅,付于抑扬顿挫的吟诵之中了”,这些都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以及甘于淡泊。考生围绕这些内容分析即可。
(3)首先找到两处内容,第一处在上文,“土匪洗劫村子,没见值钱东西,骂骂咧咧,走了”,第二处在下文,“先生你误会了,我们是工农红军……我们想借贵地开个会,行吗……这队红军对地方果无骚扰,就在祠里开会休息”,从内容上来看,前一处是写真的土匪,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两者的行为构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特点;从形象上来看,这两处内容中,唐力的表现尤为突出,如一开始真的土匪来了时,他给村人报信,“牧童不怕:‘莫慌莫慌,土匪还在河对面哩,我再去缠一缠……’一溜烟就跑出祠堂”,第二处唐力把红军误认为是土匪,他想“自己可以从后门逃过,可这些十岁以下的学童怎么办?乱糟槽一跑,还不叫乱枪打死? 想到此,他极力压抑声音,对学童们说:‘现在土匪来了,你们听先生的话,不要交头接耳,只管看书,不许走动。’……唐力瞪圆眼睛,大步上前拦阻:‘贼有贼路,匪有匪道,你们不能欺负孩子!’”土匪这一情节的设置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勇敢以及豁出命保护学生的大无畏;从情节的角度来看,前后的事件形成照应,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如前一次唐力在土匪来时的表现也为下文老先生收他为关门弟子做了铺垫,而第二次红军来时唐力的表现也为下文省城来信邀请做了铺垫;从主题的角度来看,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答案:(1)B(2)聪明好学,机智勇敢。放牛之余偷听上课,最终学有所成;土匪来了给村人报信后,自己“再去缠一缠”土匪。责任心强,勇于担当。做了私塾先生自感责任重大,勤学苦练;自己豁出命去也要保护学生。忠于职守,甘于淡泊。不忍心弃下学生不管,谢绝张猛子去省城发展的邀请。(3)第一次是真土匪,洗劫了村子,骂骂咧咧;第二处是被误认为“土匪”的工农红军,秋毫无犯,待人礼貌。两者形成了鲜明对比,令人印象深刻。突出了红军纪律严明、爱护百姓的光辉形象,也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唐力的形 象。两次事件相互照应,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深化了小说主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文本阅读之环境 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以本为本,课堂练习,总结梳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专题——概括人物形象特点 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关联高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之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课件,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课程标准,教学要点,小试牛刀,技巧点拨,模拟训练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