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人口合理容量【知识清单】-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66307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3 人口合理容量【知识清单】-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第2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10/1366307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鲁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同步训练题全册
1.3 人口合理容量【知识清单】-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课堂精讲练(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展开1.3 人口合理容量知识清单 学习目标1.掌握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因素。2.结合实例,理解和掌握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并会掌握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3.结合实例,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知识点梳理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消耗环境资源,而任何一个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总是有限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某区域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由本地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所决定的人口规模。一旦超过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而失去平衡,并最终丧失原有的承载能力。二、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既定的对外联系、经济技术水平、社会文化条件下,在保证居民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后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所能容纳(承载)的适度的人口数量。在一定时期,全球或一个国家(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受多种因素影响。自然因素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决定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基础。例如,在面积相等的不同地域,气候温暖、食物资源充足的平原地区与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山区相比,人口合理容量大不相同。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和产业结构等社会经济因素对一个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大小起重要作用。例如,经济发达、技术水平高的地区,食物资源生产能力高,会提高人口合理容量;温饱型、小康型和富裕型等不同生活水平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是不同的,而过高的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对外开放程度因素在一个对外开放的地区,资源的互补性强,可大大提高人口合理容量;反之,在一个封闭的地区,由于某些重要资源匮乏,人口合理容量大大降低。区域资源环境是计算区域可承载人口规模的重要参数。区域资源环境对人口数量的支持能力是有一个限度的,如果人口数量超越这一限度,便会造成资源和环境问题。人类社会要健康、持续发展,就应该努力追求并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这一长远目标。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技术水平、资源基础相对稳定,人们的生活水平变化不大,人口合理容量相对稳定。例如,有学者根据全球人口与水资源、土地资源及作物产量之间的关系等,初步估测目前全球人口合理容量约为60亿至77亿人。人口合理容量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动态变化。同一时期,在不同地区,不同社会、经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以及生活水平等条件下,人口合理容量是不同的;在不同时期,同一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也各不相同。为使我国人口规模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要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按政策生育,充分发挥全面两孩政策效应,并努力提高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率以及资源管理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人口与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三、案例分析:应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湖北省资源环境承载力 湖北省位于我国中部,面积18.59万平方千米,人口6138万(2015年)。湖北省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排全国第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5万元,居中部地区首位。湖北省东、西、北三面环山,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和.助量完成,金融低冷地铁低出。而英国现。据主要是将“千波小”改革开放以湖区占20%。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省”,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地表水质量总体良好。我们知道,水资源和土地资源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环境资源。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可实现对区域内可利用水资源、可利用土地资源等的评价。方法技巧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不同点环境承载力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即一个地区最多能养活多少人人口合理容量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即一个地区适合养活多少人大小关系某一区域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相同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例题演练 例题1:生态足迹是指某一区域的人口消耗自然资源及消纳废弃物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面积(包括水域),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包括水域)。在生态承载力内,按照一定人均生态足迹计算的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人口容量。读2014年福建省四个主要城市相关数据表、完成下面1-3小题城市实际人口数量(万人)人均生态足迹(glm2)可用生态承载力(万glm2)福州674.942.616223.173泉州716.223.196242.384厦门203.441.84343.395南平319.90.891446.2091.四城市中可持续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福州 B.泉州 C.厦门 D.南平2.四城市中生态压力最大的是( )A.福州 B.泉州 C.厦门 D.南平3.导致厦门人口容量较其他城市小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数量少 B.消费水平高 C.科技水平低 D.人口迁出多【答案】1.D 2.B 3.A【分析】1.根据材料,在生态承载力内,按照一定人均生态足迹计算的人口可以看作是一个区域的可持续人口容量。读表可知,南平的可用生态承载力最大,且生态承载力内,其人均生态足迹最小,表明其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最多,其可持续人口容量最大。故选D。2.读表可知,选项四城市相比而言,人均生态足迹最大的是泉州,人们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最大,且其实际人口数量远大于其可持续人口容量,其生态压力最大,福州、厦门、南平的人均生态足迹和实际人口数量均较泉州小,生态压力较泉州较轻。故选B。3.厦门人口数约为可用生态承载力的五倍,人口承载力小。生态承载力是指某一区域具有提供可再生资源和吸收二氧化碳能力的土地面积,厦门多岛屿,提供的可再生资源有限,其人口容量相对较小,A正确。如果考虑消费水平,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城市,其消费水平不一定较厦门低,但福州的人口容量更大,表明消费水平不是主要影响因素,B错。厦门市经济发达,科技水平高,人口迁入量大,CD错。故选A。例题2:木桶效应由劳伦斯·彼得(LaurenceJ.Peter)提出,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读木桶效应图,完成下面4-6小题。4.据图分析,影响甘肃省绿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森林资源 B.矿产资源 C.土地资源 D.淡水资源5.下列能促进甘肃省绿洲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增加的措施有( )①合理调配水资源 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③发展节水农业 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随着不可再生资源大量消费,部分资源将面临枯竭。针对这种困境,我国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最科学的途径是( )A.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B.提高替代资源应用比例C.大力扩大开采规模 D.完全从海外大量进口【答案】4.D 5.B 6.B【分析】4.甘肃绿洲地区主要位于内陆干旱地区,当地气候干旱、水源不足,是影响甘肃省绿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主要限制性因素。D正确,ABC错误。故选D。5.因为影响甘肃省绿洲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短板”是淡水资源,所以下列能促进甘肃省绿洲地区人口合理容量增加的措施有①合理调配水资源和③发展节水农业,利于提高淡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限制性因素的影响,B正确。②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提高人口环境容量作用不大,ACD错误。故选B。6.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大力扩大开采规模和完全从海外大量进口只能在短期解决资源不足问题,是不可持续的办法,不够科学,ACD错误。提高替代资源应用比例可以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提高环境承载力,B正确。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