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完整版ppt课件
展开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
5.3.2 《命题、定理、证明》教案
课题名 | 5.3.2 命题、定理、证明 | ||
教学目标 | 1.借助两直线相交所形成的角,初步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 2.会根据邻补角、对顶角的性质去求一个角的度数. 3.掌握邻补角与对顶角的性质,并能运用它们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
教学重点 | 理解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 | ||
教学难点 | 探索相交线对顶角之间的关系.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卡纸、剪刀、PPT 学生准备:卡纸、剪刀 | ||
教学过程 | |||
教学流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新课导入 | 师通过PPT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 1.命题的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 2.命题的分类:真命题,假命题. 3.命题的形式:命题分成题设和结论. 4.定理的定义:有些命题它们的正确性是经过推理证实的,这样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5.证明的概念: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作证明. 师: 讲田径教练向领导汇报训练成果的故事,同时也讲一个关于阎锡山有关于每人发一个篮球的故事,引入新课。 师: 根据刚才的故事和PPT中所展示的两种不同语句的不同之处,让学生们分析。 |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如果a>b,那么a2>b2 B.内错角相等 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D.过点P作PO⊥AB于点O 2.有下列四个命题:①相等的角是对顶角;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③等角的邻补角相等;④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真命题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感悟判断语句的不同。
根据两种不同颜色语句的不同,得出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应用具备的结构特点。 |
为学习新知铺垫。
体验一般情况下,判断语句的特点。 |
探究新知 | 师:展示幻灯片: 1.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等式两边加同一个数,结果仍是等式. 3.对顶角相等. 这些语句有什么特点?
易错提醒: 1. 只要对一件事情作出了判断,不管正确与否,都是命题. 如: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2. 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作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如:画线段AB=CD.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共同的结构特征?与同伴交流. (1)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周长相等; (2)如果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两个数也相等; (3)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9,那么这个数是3.
进一步明确概念的内涵, 命题一般都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 2.“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 易错提醒: 添加“如果”“那么”后,命题的意义不能改变,改写的句子要完整,语句要通顺,使命题的题设和结论更明朗,易于分辨,改写过程中,要适当增加词语,切不可生搬硬套.
|
以上语句都是对一件事情做出“是”或“不是”的判断.
再分析下列语句: 1.画线段AB= CD. 2.点P在直线AB外. 3.对顶角相等吗?
得出命题的定义: 判定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概念解析,提炼要义。
都是“如果……那么……”的形式.
生举例: 例:如果这个动物是熊猫,那么它就没有翅膀.
|
明确这些都是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理解概念的外延。
培养学科素养:综合分析能力。
精准掌握概念。 |
典例剖析 | 例1 判断下列四个语句中,哪个是命题, 哪个不是命题?并说明理由.
| ||
跟踪训练 | 判断下列语句是不是命题?是用“√”,不是用“× 表示.
| ||
方法提炼 | 思维导图:
| ||
跟踪训练 | 下列命题中的题设是什么?结论是什么? ①如果两个角是邻补角,那么这两个角互补题设是:两个角是邻补角 结论是:这两个角互补 ②如果a>b,b>c,那么a=c. 题设是:a>b,b>c 结论是:a=c | ||
探究新知 | 观察下列命题,你能发现这些命题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吗?命题1:“如果一个数能被4整除,那么它也能被2整除."命题2:“如果两个角互补,那么它们是邻补角.” 命题1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命题2是一个错误的命题 特别规定:正确的命题叫真命题,错误的命题叫假命题 | ||
跟踪训练 |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真的用“√”,假的用“x表示 (1)同旁内角互补.(x) (2)一个角的补角大于这个角(x) (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x) (4)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5)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同角的余角相等.(√) (7)互为邻补角的两个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 ||
探究新知 | 数学中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把它们作为判断其他命题真假的原始依据, 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公理.
思考:如何判定一个命题的真假呢? 引导学生回答: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即可。 | ||
链接中考 | (中考·宜昌) 能说明“锐角α,锐角β的和是锐角” 是假命题的例证图是( ) | ||
随堂检测 | 1.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对顶角相等 C.不是对顶角不相等 D.过直线AB外一点P作直线AB的垂线 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若a·b>0,则a>0,b>0 B.若a·b<0,则a<0,b<0 C. 若a·b=0,则a=0且b=0 D.若a·b=0,则a=0或b=0 3.下列句子哪些是命题?是命题的,指出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猪有四只脚; (2)内错角相等; (3)画一条直线; (4)四边形是正方形; (5)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6)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7)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8)过点P画线段MN的垂线; (9)x>2. 4.举反例说明下列命题是假命题. (1)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2)若ab=0,则a+b=0.
5.在下面的括号内,填上推理的依据. 如图,AB∥CD,CB∥DE, 求证∠B+∠D=180°. 证明: ∵AB∥CD, ∴∠B=∠C( ) ∵CB∥DE ∴∠C+∠D=180°( ) ∴∠B+∠D=180°( ) 6.如图,已知AB∥CD,直线AB,CD被直线MN所截,交点分别为P,Q,PG平分∠BPQ,QH平分∠CQP,求证PG∥HQ. | ||
课堂小结 | |||
教学反思 | 本节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对于“如果…,那么…”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题设,“那么”后接的部分是结论:对于题设和结论不明显的命题,通过让学生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来分析命题的题设和结论。由于命题有真、假之分,所以教科书最后给出真命题和假命题的定义。 本节课成功之处在于“易错提醒”,让学生明确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值得以后教学中发扬光大。 |
参考答案
【预习检测】
1.答案:D
2.答案:B
【链接中考】
答案:C
【随堂检测】
1.答案:D
2.答案:D
3.答案:(1)是,真命题;
(2)是,假命题;
(3)否;
(4)是,真命题;
(5)否;
(6)是,真命题;
(7)是,假命题;
(8)否;
(9)否
4.解:(1)两条直线平行形成的内错角,这两个角不是对顶角,但是它们相等;
(2)当a=5,b=0时,ab=0,但a+b≠0.
5.答案: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等量代换.
6.证明:∵AB∥CD(已知),
∴∠BPQ=∠CQ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PG平分∠BPQ,QH平分∠CQP(已知),
∴∠GPQ=∠BPQ,∠HQP=∠CQP(角平分线的定义),
∴∠GPQ=∠HQP(等量代换),
∴PG∥HQ(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优秀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优秀ppt课件,文件包含532命题定理证明pptx、532命题定理证明导学案doc、532命题定理证明教案doc等3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60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公开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3.2 命题、定理、证明公开课ppt课件,文件包含532命题定理证明pptx、RJ中学数学七年级下532命题定理证明教学详案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一等奖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3 平行线的性质5.3.2 命题、定理、证明一等奖课件ppt,共2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新课教学,命题的概念,已知事项,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1对顶角相等吗,平行线性质知识点回顾,平行线性质1,平行线性质2,平行线性质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