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件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秀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优秀ppt课件,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适宜开发的土地少,自然资源分布不均,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优化开发区域,1优化开发区域,分布区域,主要特点,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1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中国政府公布了当年的环境日主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图5.17)。你能从环境日主题中解读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吗?这句话也反映了我国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价值观。为了达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愿景,我国制定了若干项国家发展战略,你能说出一两项吗?
1. 主体功能区的概念
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一个区域可以同时具有多种功能,其中最主要、最核心的功能被称为主体功能。
2.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作用
建设主体功能区是生态文明理念下提出的国土开发和保护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规划促使区域发展由盲目追求经济增长,转向依据主体功能因地制宜、有序开发。
3. 建设主体功能区的背景
我国山地多,平原少,扣除必须保护的耕地和已有建设用地,今后可用于开发的土地面积不到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适宜开发的国土面积少,人均可利用土地资源区域差异明显,这决定了我国必须集约利用土地,减少对土地的占用。
以水资源为例,我国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少且分布很不均匀(图5.18b)。水资源短缺区域不利于大规模开发,如过度开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我国中度以上生态脆弱区域占国土面积的一半以上(图5.18c)。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我国不适宜通过大规模扩展面积来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需要提高已开发区域的空间利用效率,缓解对自然环境的压力。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呈现多极化趋势,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区域(图5.18d)。我国需要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缩小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
4. 我国主体功能区的类型
依据地理国情和国土开发状况,我国的主体功能区划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这里的“开发”特指大规模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
主要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山东半岛、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
综合实力较强;经济规模较大;城镇体系比较健全;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
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布局、优化人口分布、优化发展方式、优化生态系统格局。
如:兰州-西宁地区、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川渝地区…。
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目前开发基础较弱,但未来开发潜力较大。
充实基础设施,改善创业环境,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
农产品主产区耕地较多,农业发展条件较好,尽管也适宜开发,但从国家战略的角度出发,该区域的首要任务是保障我国的农产品供给。
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脆弱,该区域必须将保护和修复环境放在首位
分散分布在其他三类开发区域中。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各类主体功能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很重要,只是主体功能不同,发展的首要任务不同(图5.20)。明确一定区域的主体功能,并不排斥该区域发挥其他功能。
了解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的划分
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目前各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全部编制完成,并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官方网站上公布。运用网络等手段,获取学校所在省级行政区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图及相关资料。
为逐步缩小我国区域发展差距,近年来,国家制定了各有侧重的区域发展战略。如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
2、长江经济带发展条件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11个省级行政区,面积占全国的21%,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图5.21)。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内河经济带,具有独特优势和巨大发展潜力。
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长江是货运量位居全球内河第一的黄金水道,干线年货运量已经超过20亿吨;
京沪、京九、京广等南北铁路干线在此交会,配合建设较完善的高速公路网,长江经济带接南济北,使我国南北经济成为一体。
长江经济带以长江为轴线,将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与西部内陆资源富集地区联系起来,是承东启西的纽带。
受地形和气候影响,长江经济带河网稠密,湖泊众多,是我国地表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还拥有储量大、种类多的矿产资源。区域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密集,是我国重要的旅游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
资源储量充足,种类丰富
长江经济带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还是高度发达的综合性工业地带。钢铁、石化、汽车、电子和装备制造等工业基地沿江分布,构成了我国东西绵延的“工业走廊”。同时这里也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
工业基础雄厚,产业优势明显
长江经济带中的城市大都是凭借便利的河运发展起来的。上海、武汉、重庆是该区域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对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区域内城市分布密集,数量超过全国城市数量的1/3。人口众多,人才荟萃,科教事业发达,技术与管理先进。居民收入水平相对较高,各种消费需求较大,市场广阔。
3、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形成“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空间格局(图5.22),建立区域协同合作机制,更好地推进长江上下游协同发展、东中西部互动合作。
“一轴”是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两翼”分别指沪瑞和沪蓉南北两大运输通道;“三极”指的是长江三角洲、长江中游和成渝三个城市群;“多点”是指发挥三大城市群以外地级城市的支撑作用。
4、长江经济带发展措施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加强流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修复,增强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等生态功能。
加快推进长江干线航道系统治理,提升长江黄金水道功能;统筹建设铁路、公路、航空、管道建设。
发挥大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统筹城乡发展。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我国主体功能区分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四类。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三江平原属于( ) A.优化开发区域 B.重点开发区域 C.限制开发区域 D.禁止开发区域2.关于优化开发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稠密,经济落后 B.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潜力大 C.城镇体系初步形成 D.需要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第1题,三江平原属于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多,农业发展条件好,应为限制开发区域。第2题,优化开发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城镇体系完善,科技创新能力强,但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接近饱和,需要优化产业结构。答案:1.C 2.D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的批复,提出首都功能更加优化、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发展目标。读京津冀区域空间格局示意图,完成3~4题。
3.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的目的有( ) ①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 ②缓解河北省的交通压力 ③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 ④根治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建设西北部生态涵养区对京津冀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生物多样性减少 B.河流水质变好 C.灾害性天气增多 D.湿地面积减小
解析:第3题,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主要是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调整优化该地区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故①③正确,②错误。可以缓解京津冀城镇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但不能“根治”,故④错误。第4题,西北部地势高,多为海河支流的发源地,建设生态涵养区,能改善河流水质。答案:3.B 4.B
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下图为“长江经济带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
5.下列措施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的是( ) A.加强长江中上游水土保持林建设 B.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 C.注重保护河流源头生态环境 D.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作用6.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长江上游经济圈发展的地理优势有( ) ①土地广阔,价格较低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水能资源丰富 ④交通便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第5题,题干中提及“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大力开发上游地区水能资源属于“大开发”, 不符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第6题,长江上游经济圈主要为重庆与四川,土地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位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交界处,地势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该区域与长江下游经济圈相比较经济相对落后,土地价格较低。答案:5.B 6.B
7.读北部湾经济区位置图,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该经济区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2)从区域开放性的角度分析北部湾经济区与东盟之间可以开展哪些合作?
解析:第(1)题,从地理位置、资源状况、交通、政策以及经济腹地等方面分析。第(2)题,东盟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缺乏资金和技术,而且有丰富的原料,且市场需求量大。答案:(1)位置邻近东南亚,毗邻港澳;区域矿产、油气、渔业等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临近国际海运交通线;港口腹地广阔,是西南地区最近的出海通道;国家政策支持等。(2)东盟提供原料,提供市场;北部湾经济区提供资金、技术、产品等。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获奖ppt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建设主题功能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攀枝花,拓展蓝色经济空间,风暴潮,海水侵入,维护海洋权益,三中国的南海,四中国的钓鱼岛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五章 环境与发展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课前预习ppt课件,共42页。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举例精品ppt课件,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我国的海洋国情,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洋权益相关概念,南海诸岛,中国的南海主权范围,学以致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