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单元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地理)新高考版-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展开考点1 区域特征分析考点2 区域差异分析考点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考点4 “3S”应用的辨析
考点1 区域特征分析
1.区域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特征
(2)主要自然地理特征
(3)主要人文地理特征
2.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思路
考点2 区域差异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差异及其成因(1)气候差异的形成
2.社会经济因素差异及其成因
考点3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2.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结构变化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资源配置的变化和人均收入的差异,劳动力表现出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考点4 “3S”应用的辨析
1.“3S”的联系“3S”既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对地理信息数据的管理、更新、分析等。三者的关系可用右图表示。图中①②表示遥感技术提供影像信息功能,③④表示地理信息系统反馈地理信息处理结果,⑤⑥表示全球定位系统提供空间定位信息功能。
2.“3S”的功能特点比较
3.“3S”选取的技巧(1)“点”与“面”判断GPS、RS、GIS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和GIS的工作对象——“面”。在选用“3S”时,要看其工作对象是“点”还是“面”,如果是“点”则选用GPS,如果是“面”则选用RS或GIS。(2)“想”与“看”区分RS、GISGIS是地图的延伸,主要功能是进行空间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进行预测、评估、计算,即“想”,凡是需要“想”的选GIS。RS是人的视力的延伸,主要功能是收集信息,即“看”,只用“看”不用“想”的选用RS。
考法1 区域的划分考法2 区域特征及差异分析
考法1 区域的划分
示例1 [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答题思维答案 (1)A (2)D
思维拓展 区域特征的认知与比较 区域分析最常见的形式是区域特征的认知与比较。区域特征的认知是根据地理位置判断出区域要素的特征。例如该题中,通过经纬度位置可以确定该地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交界处,气候具有半干旱、半湿润的双重特点,地势起伏较大,河流较多,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区域特征的比较主要是两个区域特征的对比。区域特征比较的思维过程是:第一,找到比较的本体;第二,确定比较的角度;第三,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考法2 区域特征及差异分析
示例2 [2019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1)—(3)题。(1)该公路位于A.吉林 B.内蒙古 C.西藏 D.新疆(2)该公路山区段定期封路禁行主要是因为A.洪水频发 B.路面积雪严重 C.泥石流多发 D.路面冻融沉降(3)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件练习题: 这是一份新高中地理高考第12章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课件练习题,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地理差异,地理环境,亚热带季风,温带季风,水稻土,春小麦,两熟至三熟,综合性,热带沙漠,区域人均占有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九单元 中国地理(地理)新高考版-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第十九单元 中国地理(地理)新高考版-高考二轮复习课件,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③四大高原,④四大盆地,⑤三大平原,温度带和干湿区,气候特征及评价,湖泊1概况,2主要湖泊,长江与黄河的对比,2三大工业带,2东西铁路干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十八单元 世界地理(地理)新高考版-高考二轮复习课件: 这是一份第十八单元 世界地理(地理)新高考版-高考二轮复习课件,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海陆分布,自然环境差异,人文地理特征对比,北美与拉丁美洲,印度和巴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