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48.0分) 下列选项中,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 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B. 靠采集和捕猎获得食物
C. 结成群体生活 D. 懂得人工取火 “读史使人明智”,中国悠久的历史给予后人太多的智慧。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段历史告诉我们( )A. “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 兴衰成败,循环往复
C. 得民心者得天下 D. 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的唯一因素 西安半坡博物馆一项全新的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史前工场”开放后,游客们通过各种项目设置,全方位体验了半坡人的原始生活和文化。游客们的体验活动项目不包括( )A. 在水田里插秧栽稻 B. 搭建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 打猎捕鱼,饲养猪狗 D. 纺线、织布和制作衣服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如图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力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 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 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 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 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王明同学在了解“夏、商、西周的兴亡”这段历史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整理下面的知识点,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B. 商汤战胜夏朝的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
C. 商朝的最后一个王纣,修筑豪华宫殿,施用炮烙等酷刑镇压人民,最后被灭
D.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下列不属于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 王室衰微、诸侯崛起 B.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C. 学术思想非常活跃 D. 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 作为“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下列属于他功绩的是( )
①灭掉六国,实现统一
②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③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④盐铁官营专卖
⑤焚书坑儒
⑥修建都江堰A. ②③⑤⑥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⑥ D. ②④⑤⑥ 传说嫘祖是黄帝的妻子,她会缫丝,擅长纺织。据此可推出的结论是( )A. 当时已经出现手工业 B. 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 黄帝重视手工业发展 D. 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晚晴思想家谭嗣同在《仁学》中阐述道: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那么关于“秦政”的准确含义是(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C. 中央设三公九卿制 D. 废分封设置郡县“君暴税重民怨起,陈胜吴广举大旗,错用兴楚号天下,星火燎原作先驱.”下列与诗中描述陈胜吴广起义原因相关的有( )
①烽火戏诸侯 ②徭役沉重 ③赋税沉重 ④刑法严酷.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文字是承载历史的符号,是文明进步的标志,下列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铭文
②甲骨文
③小篆
④隶书A. ②①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③①④ D. 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孙中山
材料三: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
——《史记.五帝本纪》(1)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图一中的农作物遗存是从我国哪个早期原始居民的遗址中发现的?他们生活在哪一大河流域?(2) 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当时建造什么样的房屋?他们种植水稻、建造这种房屋,适应了怎样的气候?(3) 材料二中的“轩辕”指哪位传说中的人物?他被后人尊称为什么?(4) 材料三中的禹是通过什么制度当选部落联盟首领的?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禹的历史功绩及品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材料二:公孙鞅曰: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帝王不相复,何礼之循?……各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礼、法以时而定。臣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殷、夏之灭也,不易礼而亡。
--《商君书•更法》材料三:
材料四: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封爵受赏)……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宗室(国君家族)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本族名册,享受特权)。(1) 依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分别是什么?(2) 材料二中的“公孙鞅”指的是谁?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 材料三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工程,它的修建者是谁?(4) 材料四体现了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材料二如图所示
(1) 材料中的人物是谁?材料一中李白赞颂了秦王的哪一历史功绩?(2) 如图1处应填 ______ ;2处应填 ______ ;3处应填 ______ 。
(3) 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了巩固统一,秦朝在交通、文化、经济等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至少3条)(4) 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进攻,秦朝修筑了哪一防御工程?(5) 秦朝的建立有何历史意义?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秦朝时死刑种类多,共有10多种,如腰斩、车裂等。犯罪的人,轻者罚作苦役,重者动辄处死。
材料二:《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率军到咸阳后,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使得秦人大喜,民心安定。后来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材料三: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史记•项羽本纪》(1) 材料一中反映了秦朝什么社会现象?最后导致了什么事件的爆发?(2) 项羽在哪场战役中消灭了秦军主力?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楚汉之争中刘邦最后胜出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解析】元谋人和北京人都会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靠采集和捕猎获得食物,结成群体生活。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故元谋人和北京人的共同特点不包括懂得人工取火。
故选:D。
本题考查元谋人和北京人,知道山顶洞人懂得人工取火。
本题考查元谋人和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答案】C【解析】“读史使人明智”。从夏商周到秦汉的兴亡更迭,这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统治者要想统治长久,就必须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否则横征暴敛,就会导致官逼民反,政权被人民起义推翻。
故选:C。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知道近两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替,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解析】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农耕时代的代表,他们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因此在在水田里插秧栽稻不是半坡人的生活。
故选:A。
本题以体验半坡人的原始生活和文化为切入点,考查半坡人。
本题以半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4.【答案】B【解析】本题是识图题。由题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得,司母戊鼎是商朝最大,最具代表性的青铜器,体现商朝青铜文明的灿烂。甲骨文出现在商朝,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朝。所以②③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青铜器和文字的演变.
注意掌握历史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
5.【答案】D【解析】据题干信息可知,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大,参战兵力多。每个分裂时期的后期,割据政权数目减少,或某些力量的衰弱和某些力量的增长,都为后来的统一提供了方便,故选项D符合题意;
材料无法提现人们踊跃参军作战,排除A;
都属于冷兵器时代,作战方式并未发生改变,排除B;
材料并未涉及战争带来的灾难,无法得出战争破坏越来越大,排除C。
故答案为: D。
6.【答案】B【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夏商周的更迭,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600年,由于夏桀的暴政,商汤战胜夏桀,夏朝被商朝取代,故B表述不正确。
ACD.这三项表述均正确,排除。 7.【答案】D【解析】秦朝建立以后,秦始皇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
故选:D。
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诸侯争霸、郡县制,知道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发生在秦朝。
本题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诸侯争霸、郡县制,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盐铁官营、专卖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④错误;修建都江堰的是秦国的李冰,当时还没有秦朝,⑥错误。而①②③⑤都是秦朝建立后的内容,即秦始皇的功绩,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制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传说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据此可推出的结论是当时已经出现手工业,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华夏族的人文初祖黄帝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黄帝的历史功绩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华夏族的人文初祖黄帝的相关史实。
10.【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为加强封建统治,施行严苛的刑罚,秦始皇还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题干中的“秦政”即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故选A.
本题以秦朝为切入点,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相关知识.识记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
本题主要考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11.【答案】B【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直接原因是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①烽火戏诸侯与这次农民起义无关。
故选:B。
本题考查了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秦的暴政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
12.【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我国文字的演变过程是甲骨文(商)→铭文(商、周)→大篆(西周晚期)→小篆、隶书(秦、西汉)。故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甲骨文、小篆、隶书,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甲骨文、小篆、隶书,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小题1】半坡原始居民,黄河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小题2】干栏式房屋;气候湿润。【小题3】黄帝;“人文初祖”。【小题4】禅让制;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10多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扩大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大公无私、敢于创新。【解析】本题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黄帝、禅让制、禹的贡献和品质,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材料及问题,紧密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综合作答。
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黄帝、禅让制、禹的贡献和品质,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14.【答案】【小题1】(1)依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分别是铁制农具、牛耕。
(2)材料二中的“公孙鞅”指的是商鞅,变法的目的是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
(3)材料三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工程,它的修建者是李冰。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
(4)材料四体现了商鞅变法的措施是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故答案为:
(1)铁制农具、牛耕。
(2)商鞅;目的:变法图强,富国强兵。
(3)李冰。
(4)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小题2】【小题3】【小题4】【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都江堰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鞅变法、都江堰等相关史实。
15.【答案】【小题1】皇帝【小题2】丞相【小题3】县【小题4】【小题5】【解析】(1)分析图片可知是秦始皇。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全国的大业,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2)图反映了秦始呈创立的君王友制览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览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又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在交通方面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在经济方面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在文化方面统一文字小篆。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时期在军事方面为北逐匈奴修筑了长城。
(5)总结性问题,符合题意即可。如结束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故答案为:
(1)人物: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统一六国)
(2)皇帝;丞相;县。
(3)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
(4)长城。
(5)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本题以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秦朝的建立以及统一、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秦朝的建立的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朝的建立以及统一、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秦朝的建立的历史意义等知识。
16.【答案】【小题1】社会现象是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残酷的刑法:人民动不动就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陈胜吴广起义。【小题2】巨鹿之战;原因是善于用人、有关中作后方、约法三章赢得民心。【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的知识点。秦朝的社会现象是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残酷的刑法:人民动不动就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最后导致了陈胜吴广起义。
本题考查的是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和楚汉之争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商鞅变法、秦朝巩固统一措施和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历史]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试卷(4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长沙市七年级(上)期中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