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01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02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03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04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05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06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07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课件08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说课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说课ppt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概念解析,课堂小结,秦代法律与教化补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程标准: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
    重点:先秦德治与法治之争、历代王朝法律礼教并用统治手段。难点:律令儒家化与礼法结合问题
    法治:中国古代法治有着“法自君出”的特点,突出君主的无上权威,皇帝的言行就是法律,所以,法家的“法治”是“君权之上”、“国权至上”的法治。现代意义上的法治,强调“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治国方式、制度及其运行机制和“法律至上”“制约权力”“保障权利”的价值、原则。
    礼教:即礼仪教化,礼教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乐文化,因其重视名份,又称名教,即以名为教。礼教思想统治影响中华民族两千余年。对名教系统的破坏行为称为"僭越"。
    法律着眼于防范与惩处,教化着眼于教育与引导,二者相辅相成。
    法律与教化:中国社会治理的两种方案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1)夏商:统治者可以随意残害奴隶,实行“人殉”制。
    (2)西周:统治者建立以宗法制为核心的礼制,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
    《尚书》里保存不少西周初年的政治文诰,每篇都说到如何治民。其中《无逸篇》说治民要“先知稼穑之艰难”,“怀保小民,惠(加惠于)鲜(穷人)鳏寡”;《立政篇》说“继自今文子文孙,其勿误于庶狱庶慎。”重农与慎狱尤为封建政治的重要纲领。...天子如果不能称职,皇天上帝就会改选别人...要永命必须保民。——范文澜《中国通史》
    评价:关注人民群体,有一定进步性。
    作用:对统治者有一定制约作用,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统治
    (3)东周时期:诸侯国君们纷纷寻找治国新思想,其中以儒家的德治思想与法家的法治思想影响最大
    特点:夏商重刑轻德,西周明德慎刑。
    夏商西周时期:可能已有法律;《禹刑》、《汤刑》、《九刑》
    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
    战国法家思想形成之前,统治者已经使用法律来治理国家
    《左传》记载“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意为法律如果不公布的话,它的威力是无穷尽的。夏商周时期颁行的刑书上只有刑名、刑种的规定,而无确切的罪名,由贵族掌握施行。贵族依据传统的观念及社会道德、风俗习惯去加以解释,而不让国人知道。这样才有利于贵族随意处置老百姓,增加统治恐怖和神秘。(秘密法、习惯法)
    子产“铸刑书”限制了贵族特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的利益;为法家的“以法治国”提供了经验,也为历代王朝法制建设的发展奠基;对维护封建经济基础、促进封建社会的形成起到推动作用。
    思考:子产“铸刑书”的影响?
    3.春秋战国时期德治与法治之争
    政治:春秋战国时期,王室衰微,分封制与宗法制逐渐被破坏;
    思想:学术下移,思想活跃,百家争鸣
    现实需要:诸侯国君们寻求治国新思想;
    经济:铁农具牛耕兴起,解放了生产力,土地私有制兴起;
    因为孔子要用礼乐仁义来求得统一,对战争取反对态度(《孟子·尽心篇》所谓“春秋无义战”),不了解兼并战争客观上正是破坏诸侯割据的旧秩序,走向大一统的必经路程。“仍旧贯(守礼制),何必改作”(《论语·先进篇》),就是孔子保守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现。 ——范文澜《中国通史》
    儒家思想不适用于列强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
    法家思想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君主专制的愿望;
    在法家思想的指引下,秦国不断富国强兵,最终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秦汉至隋唐时期法律的演变
    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此后历朝法典多以“律”命名;
    汉朝沿袭秦律,制成《九章律》;
    秦汉朝廷还发布法律文告,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
    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律令逐渐儒家化。
    (2)魏晋——律令儒家化
    魏明帝设置律博士,专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进一步推动律令的儒家化;
    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
    目的: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
    秦律、汉律考古发现:云梦睡虎地秦简、江陵张家山汉墓《二年律令》
    材料:《晋律》首先确立“准五服以制罪”的定罪量刑原则,把“五服”制度与法律相结合,凡亲属之间犯罪,在刑法方面的适用原则是:亲属相犯(如杀、伤等),以卑犯尊者,处罚重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重;若以尊犯卑,则处罚轻于常人,关系越亲,处罚越轻。在民事方面,如财产转让时违反法律,则关系越亲,处罚越轻。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律在唐初经过删繁就简;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的基础上修订颁布《永徽律》;唐高宗又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
    《唐律疏议》颁布的历史意义
    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成为以后历代王朝创制自己法律的蓝本。
    礼法结合,重视“孝”
    恶逆者,常赦不免,决不待时。 闻父母丧,匿不举哀,流;告祖父母、父母者绞,从者流;祝诅祖父母、父母者,流。 诸犯死罪,若父母、祖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期亲者,具状上请,流者鞭笞,留养其亲终则从流。 ——《唐律疏议》
    2.唐朝的教化(礼治)
    《大唐开元礼》(732年):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在社会层面,唐政府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家训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
    南北朝的颜之推《颜氏家训》,直接开后世“家训”的先河,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1)创作主体:中国古代家训的作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来源广泛,身份多样。(2)呈现形式:中国古代家训形式丰富多样,比如“家书”“家训”“家训诗”等。(3)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家训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体现了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家训与时代政治关系密切,比如在家训中引用朱元璋圣谕等;中国古代家训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迁,比如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家训流行。(4)主要功能:中国古代家训重视教化功能,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5)传承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家训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吸取同时期人的经验。
    三.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
    1.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
    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同样非常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
    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唐律为蓝本。编纂于963年的《宋刑统》,其条目与《唐律疏议》基本相同,只是有些内容略有改变。天一阁所藏宋朝《天圣令》,是以唐《开元二十五年令》为蓝本。
    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
    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又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而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2.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教化
    南宋后期,以程颢、程颐、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逐步建立统治地位,控制教育与科举,并通过授徒、书院讲学等方式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家训之中。朱熹的《家礼》和《小学》也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
    凡诸卑幼,事无大小,毋得专行。必咨禀于家长。凡子受父母之命,必籍记而佩之,时省而速行之。事毕,则返命焉。或所命有不可行者,则和色柔声,具是非利害而白之,待父母之许,而后改之。凡为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朱熹《家礼》
    宋朝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并发展出理学。
    (2)乡约——乡里中订立的共同遵守的规约
    宋朝以后,儒学士人投身基层教化,以乡约教化乡里。北宋吕大钧兄弟是乡约的创造者,撰写的《吕氏乡约》,是儒学士人教化乡里的范本。
    明朝后期,乡约改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六谕主劝谕,但也有禁约成分,使乡约逐渐带有强制力。明朝儒学士人常常引用《大明律》来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
    清朝乡约基本延续了明朝的模式,但宣讲内容变成了康熙帝"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圣谕广训》,宣讲时也常常引用《大清律例》。
    知识总结: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积极作用?
    变化:由宋朝以道德教化为主,到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由民间规约到与法律合流,具有了约束力;从民间自发到地方官吏推动设立。
    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有利于提高民众思想道德素养;有利于促进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
    (1)自成体系: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体系,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2)法自君出:皇权凌驾于法律之上,法律是维护专制统治的工具; (3)礼法结合:中国古代的法律深受宗法观念影响,礼占有重要地位, 礼既是道德规范,又是法律规范;(4)法定特权:中国古代的法律从维护等级制度出发,赋予贵族官僚以各种特权;(5)诸法合体:中国古代历代的法律都是以刑为主,民刑不分,诸法合体混合编撰。
    知识总结: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
    史料1: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铸刑书”。晋国叔向曾写信反对:“昔先王议事以制,不为刑辟,惧民之有争心也……制为禄位,以劝其从,严断刑罚,以威其淫……民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祸乱。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并有争心,以征于书而徼幸以成之,弗可谓也。……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乱狱滋丰,贿赂并行,终子之世,郑其败乎!”子产:“若吾子之言,侨不才,不能及自损,吾以救世也。” ——摘编自徐喜良《中国通史》
    ★问题探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思考叔向为何反对子产“铸刑书”? “
    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
    理由:不顾道德礼义,破坏了贵族等级秩序;公布刑书会使平民视法而动,引发争端。(实质:维护奴隶主贵族特权)
    史料2:(子产临终对后继者的遗言)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左传·昭公二十年》
    1.秦律特点:①法自君出,君主独断②以法为本,严刑峻罚 ③治道运行,皆有法式④法令由一统,民以吏为师
    2.影响:①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权,其创立的国家制度、法律制度对后世封建国家一直有重要的影响。②法家色彩极为浓厚,与西汉中期以后深受儒家影响的法律制度有很大不同。
    在乡一级设三老以掌教化,这是对民众实施普遍的思想教化的政策。“三老”是一种乡官,是中央集权统治机构的基层组织中的官职之一。
    材料1: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汉书·元帝纪》
    材料2: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
    ★思考:汉代的统治思想有什么特点?有何目的,为什么采取这种统治思想?
    特点:外儒内法(礼法结合)
    原因:①汲取秦朝实行暴政、严刑峻法导致速亡的教训。②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的统治地位。③儒家和法家在强调社会等级差异性方面具有共同特征。
    目的:缓和矛盾,从而维护汉朝统治
    相关课件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授课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授课ppt课件,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探究导入,历史情境,第一章,自主学习,图片情境,第二章,秦汉隋唐,史料研读,问题探究,第三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课内容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教课内容课件ppt,共1页。

    历史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历史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说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