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1安康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联考及答案(九科)
2021安康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安康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共28页。
安康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联考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氧元素来自氨基酸的( )
A. 氨基 B. 羧基 C. 氨基和羧基 D. R基
2. 大蒜根尖细胞中含核酸的细胞器有( )
A. 核糖体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线粒体 C. 线粒体和细胞核 D. 线粒体和叶绿体
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酶可以在细胞外及生物体外发挥催化作用
C. 酶通过为反应物提供能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 酶的专一性是由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的
4. 关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5.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B. 细胞凋亡受到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控制
C. 细胞凋亡是种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 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6. 控制玉米籽粒的黄色基因可以突变成紫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白色基因,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
A. 随机性 B. 低频性 C. 普遍性 D. 不定向性
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A. 复制→分离→联会→着丝点分裂
B. 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点分裂
C. 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点分裂
D. 联会→分离→复制→着丝点分裂
8. 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 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含2个核DNA分子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9.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10. 将基因型为Aa玉米自交所得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随机均分成两组,第一组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随机传粉,则第一、第二组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1/9,1/16 B. 1/6,1/9 C. 1/4,1/9 D. 3/8,1/9
11. 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已知WW的胚胎不能存活)( )
A. 雌:雄=3:1 B. 雌:雄=2:1 C. 雌:雄=1:3 D. 雌:雄=1:2
12. 豌豆的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白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将红花腋生与白花顶生豌豆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到的 F2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花顶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红花腋生=15:9:5:3,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AAbb 与 aaBB B. Aabb 与 aaBB
C. AAbb 与 aaBb D. Aabb 与 aaBb
13. 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 )
A. 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B. 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蛋白质
C. 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 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14.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R型菌都转化为S型菌
B. T2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2P的核苷酸从而被32P标记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而实验技术不同
15.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中
B. 改变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D.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所有性状
16. 研究发现,rep蛋白可以将DNA双链解旋,结合蛋白可以和解旋的DNA单链结合,并随着子链的延伸而与DNA单链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B. rep蛋白能使A与T、C与G之间的氢键断裂
C. 高温处理DNA分子也可以使DNA双链解旋
D. 结合蛋白与DNA单链结合不利于DNA子链的合成
17.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色盲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 2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B. 1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染色单体中
C. 2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D.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18. R-loop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由一条mRNA和DNA模板链稳定结合形成的DNA-RNA双链,使另外一条DNA链单独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R-loop可能形成于转录过程中
B. R-loop有利于DNA结构保持稳定
C. R-loop与DNA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
D. R-loop易导致某些蛋白质含量下降
19. 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 )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四倍体 D. 八倍体
20.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B. 基因重组并非只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C 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 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21. 现用高秆抗病(AABB)品系小麦和矮秆不抗病(aabb)品系小麦培育矮秆抗病(aaBB)品系小麦,下列对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 F1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
B. F2中出现重组性状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 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
D. 通常利用F2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22.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则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
A. 70%、30% B. 80%,20% C. 55%,45% D. 45%,55%
2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不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B.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
24.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F1中( )
A. 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3/8
B. 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4
C. 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D.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25. 已知某一对染色体三体的植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最终可形成含1条或2条该染色体的配子(只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一个三体且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其细胞中该染色体及基因型如图所示。若该植株自交,子代没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2/15 B. 1/18 C. 1/4 D. 1/9
二、非选择题。
26. 为了研究在适宜的光照下,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麦若干,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和施氨量,测算了净光合速率(Pn),平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三种元素中,小麦遗传物质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叶绿素含有的元素是_____。氮元素被小麦吸收后运送到叶肉细胞内可用于合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在类囊体薄膜合成的[H]主要用于_______。
(2)实验中每一组种植多盆小麦并进行多次测定,其目的是_________。
(3)据图分析,最有利于小麦积累有机物的条件组合是__________。
(4)要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还需要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_________。
27. 1835年,达尔文在太平洋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观察研究地雀,发现它们不仅与大陆上的地雀不同,各个小岛上的地雀也有差别。有的喙像大号胡桃夹子,适于吃大的硬壳果,有的像小号胡桃夹子,适于吃小的硬壳果;有的像镊子,适于吃岩缝里的小昆虫;有的像钳子,适于吃仙人掌的种子和花蜜;有的像剪刀,适于吃大的甲虫。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这样不同的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___,从而为不同地雀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
(2)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等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______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________差别越来越大,并逐步出现_____,那么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3)共同进化发生在_______之间。
28. 水稻(2n=24)早期叶色分为深绿和浅绿,由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a决定,深绿色水稻自交后代有浅绿色出现。3号染色体上B、b基因控制水稻完全成熟时叶色是否变黄,B基因控制叶绿素分解酶的合成,能使叶绿素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
(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早期叶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完全成熟时叶色为______。
(3)现用始终保持浅绿色的水稻与早期深绿色、成熟时黄色的纯合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后得到F2,F2完全成熟时浅绿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欲验证一株始终保持深绿色的植株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29. 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凋亡、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调控,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中,mRNA合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A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
(2)核糖体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图中①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意义是________,翻译结束后,图中形成的②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3)请据图阐述MIR-15a基因可抑制Bel2基因表达的机理:_________。
30. 小鼠毛色(B、b)和尾长(R、r)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对表型都为黄色长尾的雌雄小鼠交配,统计两年中子一代的表型及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黄色长尾
黄色短尾
灰色长尾
灰色短尾
雄性
91
29
89
31
雌性
120
60
0
0
(1)控制小鼠毛色的黄色基因和灰色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毛色性状中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子代雌鼠和雄鼠尾长的分离比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鼠的雄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决定胚胎发育成雄性。经研究发现有染色体组成为XX的雄鼠、XY的雌鼠、XO的雌鼠(O表示染色体缺失)。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染色体组成为XX的雄鼠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染色体组成为XO雌鼠的产生可能是亲本中______的(父本,母本、父本或母本)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安康市2020-2021学年度高一年级期末质量联考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反应,产生的水分子中的氧元素来自氨基酸的( )
A. 氨基 B. 羧基 C. 氨基和羧基 D. R基
【答案】B
【解析】
【分析】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
【详解】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所以脱去的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来自氨基和羧基,而氧原子来自羧基。
故选B。
2. 大蒜根尖细胞中含核酸的细胞器有( )
A. 核糖体和中心体 B. 核糖体和线粒体 C. 线粒体和细胞核 D. 线粒体和叶绿体
【答案】B
【解析】
【分析】细胞器分布的归纳:
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低等植物细胞也有);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和液泡;
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核糖体。
【详解】A、大蒜根尖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无中心体,A错误;
B、核糖体含有RNA,线粒体含有少量DNA和RNA,大蒜根尖细胞含有核糖体和线粒体,B正确;
C、细胞核不属于细胞器,C错误;
D、根尖细胞不含叶绿体,D错误;
故选B。
3. 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 酶可以在细胞外及生物体外发挥催化作用
C. 酶通过为反应物提供能量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 酶的专一性是由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详解】A、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因此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正确;
B、无论是在细胞内、细胞外还是生物体外,只要条件适宜,酶就具有催化作用,B正确;
C、酶只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为反应物提供能量,C错误;
D、酶的专一性是指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专一性由其特定的分子结构决定,D正确。
故选C。
4. 关于“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B. 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
C. 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D. 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答案】D
【解析】
【分析】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一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其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实验二探究的是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A、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并去除溶液中的O2,A正确;
B、酵母菌有氧呼吸过程中有CO2产生,所以在探究有氧呼吸的实验过程中,泵入的空气应去除CO2,以防止干扰实验结果,B正确;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有无氧气,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C正确;
D、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故选D。
5. 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细胞凋亡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B. 细胞凋亡受到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控制
C. 细胞凋亡是种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
D. 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又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细胞凋亡有利于生物个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而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或死亡,是一种病理性过程。
【详解】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A正确;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细胞内遗传物质的控制,B正确;细胞坏死是种种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C错误; 蝌蚪尾的消失是通过细胞凋亡实现的,D正确。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凋亡的概念和掌握细胞凋亡的实例,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是该题的易混点。
6. 控制玉米籽粒的黄色基因可以突变成紫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白色基因,这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
A. 随机性 B. 低频性 C. 普遍性 D. 不定向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基因突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非常普遍;②多方向性,染色体某一位置上的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③稀有性,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一般很低;④可逆性,显性基因可以突变为隐性基因,而隐性基因也可突变为显性基因;⑤有害性,大多数的基因突变会给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
【详解】控制玉米籽粒的黄色基因可以突变成紫色基因,也可以突变成白色基因,即基因可以朝不同的方向突变,因此该实例体现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D正确。
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 )
A. 复制→分离→联会→着丝点分裂
B. 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点分裂
C. 联会→复制→分离→着丝点分裂
D. 联会→分离→复制→着丝点分裂
【答案】B
【解析】
【分析】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联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详解】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染色体进行复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开,形成染色体,并移向细胞两极。因此,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顺序是:复制→联会→分离→着丝点分裂。B正确。
故选B。
8. 下列关于某二倍体生物体各细胞分裂示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2对姐妹染色单体
B. 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有2对同源染色体
C. 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含2个核DNA分子
D. 四幅图可排序为①③②④,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
【答案】D
【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①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②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不含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A、图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中期,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4对姐妹染色单体,A错误;
B、图②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
C、图③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目为4条,含4个核DNA分子,C错误;
D、根据四幅图所处细胞分裂的时期,可排序为①③②④,但无法确定该生物为雄性动物还是雌性动物,故可出现在该生物体精子的形成过程中,D正确。
故选D。
9.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六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研究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为了验证做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
B. 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 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的基础上
D. 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生物相关性状的遗传现象
【答案】C
【解析】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在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2)做出假说(其中假说内容:①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②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③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④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4)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5)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2、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解释:(1)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2)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3)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4)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详解】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A错误;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错误;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C正确;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如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能解释连锁互换定律,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孟德尔遗传实验,要求考生识记孟德尔遗传实验过程及孟德尔实验采用的方法,识记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解释(提出的假说),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10. 将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所得的种子全部种下,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随机均分成两组,第一组让其自交,第二组让其随机传粉,则第一、第二组子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
A. 1/9,1/16 B. 1/6,1/9 C. 1/4,1/9 D. 3/8,1/9
【答案】B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一代的种子全部种下,幼苗的基因型有AA、Aa、aa.如果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则只有AA和Aa,比例为1:2。
【详解】基因型为Aa的玉米自交所得种子基因型为1/4AA、1/2Aa、1/4aa,待其长成幼苗,人工去掉隐性个体,剩余两种基因型植株所占比例分别为1/3AA、2/3Aa,自交后代中,基因型为aa个体所占比例为2/3×1/2=1/6;让其随机传粉,后代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为2/3×2/3×1/4=1/9。
故选B。
11. 鸡的性别决定为ZW型。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代的性别比例是(已知WW的胚胎不能存活)( )
A. 雌:雄=3:1 B. 雌:雄=2:1 C. 雌:雄=1:3 D. 雌:雄=1:2
【答案】B
【解析】
【分析】鸡的并不决定方式为ZW型,即母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型。
【详解】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后,其染色体组成没有变化,依然为ZW,其与母鸡(ZW)交配,后代的性染色体组成为ZZ、ZW、WW,且比例为1∶2∶1,其中,WW的胚胎不能存活,因此二者杂交产生的子代性别比例为雌性ZW∶ZZ雄=2∶1,B正确。
故选B。
12. 豌豆的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白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将红花腋生与白花顶生豌豆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 F1,F1自交得到的 F2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花顶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红花腋生=15:9:5:3,则亲本植株的基因型是( )
A. AAbb 与 aaBB B. Aabb 与 aaBB
C. AAbb 与 aaBb D. Aabb 与 aaBb
【答案】B
【解析】
【分析】豌豆的花色和花的位置分别由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植株自交获得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是红花顶生:白花顶生:红花腋生:白花腋生=9:3:3:1,即后代红花:白花=3:1,顶生:腋生=3:1,说明红花和顶生是显性性状,且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红花腋生的基因型为A_bb,白花顶生的基因型为aaB_,两者杂交得到的F1自交,F2表现型及比例是白花顶生:红花顶生:白花腋生:红花腋生=15:9:5:3,其中白花:红花=5:3,说明F1为1Aa、1aa,顶生:腋生为3:1,说明F1为Bb,因此亲本红花腋生的基因型为Aabb,白花顶生的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aaBb。故选B。
【点睛】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够利用基因分离定律分析题中自交后代的两对性状分离比,确定子一代基因型,进而确定亲本基因型。
13. DNA分子复制、转录、翻译所需的原料依次是( )
A. 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B 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蛋白质
C. 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D. 脱氧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复制是以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分子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分子的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以核糖核苷酸为原料;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以氨基酸为原料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详解】DNA分子复制的结果是形成子代DNA分子,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转录的结果是形成RNA分子,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翻译的结果是蛋白质,原料是氨基酸,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最多约20种。
故选D。
14.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是人类探索遗传物质过程中的两个经典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R型菌都转化为S型菌
B. T2噬菌体吸收和利用培养基中含有32P的核苷酸从而被32P标记
C.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 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思路相同而实验技术不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总结:
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成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
艾弗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是:DNA才是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实验的结论是: DNA是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侵染实验的结论是: RNA是遗传物质。因为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及DNA病毒的遗传物都是DNA,即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A、R型菌与S型菌的DNA混合培养,只有一部分R型菌能转化成S型细菌,且转化的效率很低,A错误;
B、T2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大肠杆菌中,因此不能从培养基中获取营养物质,B错误;
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
D、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实验思路相同,都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的去研究各自的作用,而用的实验技术不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使用了分离提纯技术,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技术,D正确。
故选D。
15. 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和性状三者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中
B. 改变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 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D.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所有性状
【答案】B
【解析】
【分析】一般一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有可能是多对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也可能一对基因控制多对性状。
【详解】A、根据分析可知,基因与性状之间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A错误;
BD、基因可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影响性状,例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例子就是血红蛋白直接影响的性状,基因还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某些性状,B正确、D错误;
C、生物体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C错误。
故选B。
16. 研究发现,rep蛋白可以将DNA双链解旋,结合蛋白可以和解旋的DNA单链结合,并随着子链的延伸而与DNA单链分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复制具有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的特点
B. rep蛋白能使A与T、C与G之间的氢键断裂
C. 高温处理DNA分子也可以使DNA双链解旋
D. 结合蛋白与DNA单链结合不利于DNA子链的合成
【答案】D
【解析】
【分析】DNA的复制:1、时间: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条件:模板-DNA双链;原料-细胞中游离的四种脱氧核苷酸;能量-ATP;多种酶;3、过程:边解旋边复制,解旋与复制同步,多起点复制;4、特点:半保留复制,新形成的DNA分子有一条链是母链。
【详解】A、DNA复制的特点是边解旋边复制和半保留复制,A正确;
B、据题意可知,rep蛋白可以将DNA双链解旋,故rep蛋白能使A与T、C与G之间的氢键断裂,B正确;
C、DNA解旋不一定需要解旋酶,高温处理DNA分子也可以使DNA双链解旋,C正确;
D、结合蛋白可以和解旋的DNA单链结合,使两条模板链维持单链状态,因此结合蛋白有利于DNA子链的合成,D错误。
故选D。
17. 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色盲基因的数目和分布情况最可能是( )
A. 2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中
B. 1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一个染色单体中
C. 2个,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D. 4个,位于四分体的每个染色单体中
【答案】C
【解析】
【分析】色盲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解答本题首先根据亲本及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基因型,而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色盲基因的情况只要看妻子的基因型即可。
【详解】由于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基因用B和b表示),因此初步确定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XBY、XBX-,则色盲孩子不可能是女儿,肯定为儿子,基因型为XbY,因此可确定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而丈夫不携带致病基因,由于初级卵母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复制后含有两条染色单体,因此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中, C正确。
故选C。
18. R-loop是真核细胞中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由一条mRNA和DNA模板链稳定结合形成的DNA-RNA双链,使另外一条DNA链单独存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R-loop可能形成于转录过程中
B. R-loop有利于DNA结构保持稳定
C. R-loop与DNA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
D. R-loop易导致某些蛋白质含量下降
【答案】B
【解析】
【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详解】AB、R-loop是由一条mRNA和DNA模板链稳定结合形成的DNA-RNA双链,使另外一条DNA链单独存在,说明该结构可能形成于转录过程中,R-loop不利于DNA结构保持稳定,A正确,B错误;
C、R-loop结构中碱基配对情况为A-U、T-A、C-G,而DNA中碱基配对情况为A-T、C-G,因此R-loop结构中与DNA碱基配对情况不完全相同,C正确;
D、R-loop的形成会导致mRNA含量下降,不利于翻译过程的进行,因此R-loop结构易导致某些蛋白质含量下降,D正确。
故选B。
19. 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 )
A. 单倍体 B. 二倍体 C. 四倍体 D. 八倍体
【答案】A
【解析】
【分析】单倍体是具有体细胞染色体数为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生物个体。
【详解】单倍体通常是由配子直接发育而来的个体,不论含有几个染色体组的配子发育成的个体都为单倍体,因此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含4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单倍体,A正确。
故选A。
20. 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B. 基因重组并非只发生于减数分裂Ⅰ后期
C. 基因重组导致杂合子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
D. 非同源染色体间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分析】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两种类型:1、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2、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详解】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A正确;
B、同源染色体联会时发生的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在减数分裂Ⅰ的前期,自由组合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B正确;
C、杂合子Aa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的主要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不属于基因重组,C错误;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C。
【点睛】
21. 现用高秆抗病(AABB)品系小麦和矮秆不抗病(aabb)品系小麦培育矮秆抗病(aaBB)品系小麦,下列对其过程分析错误的是( )
A. F1虽未表现出矮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
B. F2中出现重组性状的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 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出现了性状分离
D. 通常利用F2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答案】D
【解析】
【分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不同性状的个体进行杂交,将优良性状组合到同一个体的方法,所以用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的两种小麦作亲本,能培育矮杆抗病(aaBB)的良种小麦。高杆抗病(AABB)和矮杆不抗病(aabb)杂交后代F1为AaBb,F1AaBb自交后代为高杆抗病:高杆不抗病:矮杆抗病:矮杆不抗病=9:3:3:1。
【详解】A、根据题意:高杆抗病(AABB)和矮秆不抗病(aabb)杂交,F1全为高杆抗病(AaBb)可知,F1中虽未表现出矮杆抗病的性状组合,但已经集中了相关基因(a、B),A正确;
B、高杆抗病(AABB)品系和矮秆不抗病(aabb)杂交,F1全为高杆抗病(AaBb),F1自交,F2出现高杆不抗病和矮杆抗病的新组合类型,是F1在产生雌雄配子的过程中发生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的,即发生了基因重组,B正确;
C、选种一般从F2开始,因为F2开始出现了所需的能稳定遗传的矮杆抗病品系,C正确;
D、F1全为高杆抗病(AaBb),如果为了缩短育种年限,通常利用F1的花粉(AB、aB、Ab、ab)进行单倍体育种,D错误。
故选D。
22.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取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50%,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30%,则该种群中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为( )
A. 70%、30% B. 80%,20% C. 55%,45% D. 45%,55%
【答案】D
【解析】
【分析】已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
【详解】由题意知,AA=20%,Aa=50%,aa=30%,因此该种群的基因频率为:A=20%+1/2×50%=45%,a=30%+1/2×50%=55%。
故选D。
23.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捕食者不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
B.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
C.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
D.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重要依据
【答案】A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捕食者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发展,A错误;
B、不同生物之间相互选择共同进化,故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响生物的进化,B正确;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最终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正确;
D、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历程最重要、最直接的依据,D正确。
故选A。
24. 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果蝇缺失1条IV号染色体仍能正常生存和繁殖,缺失2条则致死。一对都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则F1中( )
A. 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占3/8
B. 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占1/4
C. 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占1/4
D. 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占1/4
【答案】D
【解析】
【分析】果蝇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控制这对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用B、b表示)。一对都缺失1条Ⅳ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杂交(亲本雌果蝇为杂合子),即Ⅳ_XBY×Ⅳ_XBXb,由于缺失两条Ⅳ号染色体的果蝇不能存活,因此子代为Ⅳ号染色体正常的果蝇占1/3,缺失1条Ⅳ染色体的果蝇占2/3;子代中红眼果蝇占3/4,白眼果蝇占1/4。据此答题。
【详解】ABCD、亲本缺失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型表示为IV_XBXb、IV_XBY,由于缺失2条染色体致死,则F1中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概率为2/3,红眼果蝇概率为3/4,则A选项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红眼果蝇为2/3×3/4=1/2;B选项染色体数正常的白眼果蝇为1/3×1/4=1/12;C选项缺失1条IV号染色体的白眼果蝇2/3×1/4=1/6;ABC错误;D选项染色体数正常的红眼果蝇1/3×3/4=1/4,D正确。
故选D。
25. 已知某一对染色体三体的植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两条正常分离,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最终可形成含1条或2条该染色体的配子(只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一个三体且一条染色体缺失的植株,其细胞中该染色体及基因型如图所示。若该植株自交,子代没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
A. 2/15 B. 1/18 C. 1/4 D. 1/9
【答案】A
【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细胞为三体,也能够进行减数分裂,由于“只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形成配子的过程中雌配子和雄配子的比例不同。
【详解】由于“只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A所在染色体缺失)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因此该植株产生的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a:Aa:a=1:1:2:2,而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a:Aa:a=1:2:2,若甲自交,子代没有染色体结构和数目异常(正常)的个体比例aa=1/3×2/5=2/15。A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
26. 为了研究在适宜的光照下,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人员选取生理状态相同的小麦若干,随机均分为四组,分别设置不同的CO2浓度和施氨量,测算了净光合速率(Pn),平均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氮、磷、镁三种元素中,小麦遗传物质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叶绿素含有的元素是_____。氮元素被小麦吸收后运送到叶肉细胞内可用于合成多种化合物,其中在类囊体薄膜合成的[H]主要用于_______。
(2)实验中每一组种植多盆小麦并进行多次测定,其目的是_________。
(3)据图分析,最有利于小麦积累有机物的条件组合是__________。
(4)要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还需要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_________。
【答案】(1) ①. 氮、磷 ②. 氮、镁 ③. C3的还原(或暗反应)
(2)减小实验误差 (3)高浓度CO2和200mg·kg-1施氮量
(4)测定各组实验条件组合下小麦的呼吸速率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可知:该实验是研究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及施氮量,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在不施氮和施氮量为200mg/kg时,高CO2浓度下植物净光合速率明显提高,在相同CO2浓度下,施氮比不施氮时植物中净光合速率更高。
【小问1详解】
小麦是真核生物,其遗传物质为DNA,氮、磷、镁三种元素中,含有元素为N、P,叶绿素含有的元素是N、Mg。叶绿素吸收光能在类囊体薄膜上促使水的光解,产生还原型辅酶Ⅱ(NADPH),用于暗反应C3的还原。
【小问2详解】
实验中进行多次测定的目的是减少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高浓度CO2和200mg/kg施氮量情况下净光合速率最大,最有利于积累有机物。
【小问4详解】
完成实验“CO2浓度及施氮量对植物总光合速率影响”,需要算出总光合速率,而总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所以需要在黑夜下进行实验来测出呼吸作用速率,实验思路是在黑暗条件下重复上述实验,测出各组实验条件组合下植物的呼吸速率。
27. 1835年,达尔文在太平洋中的加拉帕戈斯群岛观察研究地雀,发现它们不仅与大陆上的地雀不同,各个小岛上的地雀也有差别。有的喙像大号胡桃夹子,适于吃大的硬壳果,有的像小号胡桃夹子,适于吃小的硬壳果;有的像镊子,适于吃岩缝里的小昆虫;有的像钳子,适于吃仙人掌的种子和花蜜;有的像剪刀,适于吃大的甲虫。回答下列问题:
(1)这些地雀原先属于同一雀种,从南美大陆迁来后,逐渐分布在不同的群岛,这样不同的种群就可能出现不同的________,从而为不同地雀的形成提供了原材料。
(2)由于每个岛上的食物和栖息条件等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______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________差别越来越大,并逐步出现_____,那么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3)共同进化发生在_______之间。
【答案】(1)突变和基因重组
(2) ①. 基因频率 ②. 基因库 ③. 生殖隔离
(3)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
【解析】
【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小问1详解】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小问2详解】
由于每个岛上食物和栖息条件等互不相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差别越来越大,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原来属于同一物种的地雀就成了不同的物种。
【小问3详解】
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28. 水稻(2n=24)早期叶色分为深绿和浅绿,由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a决定,深绿色水稻自交后代有浅绿色出现。3号染色体上B、b基因控制水稻完全成熟时叶色是否变黄,B基因控制叶绿素分解酶的合成,能使叶绿素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定_______条染色体。
(2)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早期叶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完全成熟时叶色为______。
(3)现用始终保持浅绿色的水稻与早期深绿色、成熟时黄色的纯合水稻杂交得F1,F1自交后得到F2,F2完全成熟时浅绿色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4)欲验证一株始终保持深绿色的植株是否为纯合体,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12 (2) ①. 深绿∶浅绿=3∶1 ②. 黄色
(3) ①. 1/16 ②. 5/6
(4)自交
【解析】
【分析】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会发生自由组合。
题意分析,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基因B、b基因位于3号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因此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小问1详解】
水稻有2n=24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体组,其没有性染色体,因此若对水稻基因组进行测序,应测定12条染色体。
【小问2详解】
由深绿色水稻自交后代有浅绿色出现可知深绿色对浅绿色为显性。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依次为1AABB(深绿色)、2AaBB(深绿色)、1aaBB(浅绿色),即早期叶色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浅绿=3∶1,完全成熟时,由于B基因控制叶绿素分解酶的合成,能使叶绿素分解,则叶色全表现为黄色。
【小问3详解】
现用始终保持浅绿色(aabb)的水稻与早期深绿色、成熟时黄色的纯合水稻(AABB)杂交得到F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表现为深绿色,其 自交后得到F2,F2完全成熟时浅绿色(aabb)个体所占比例为1/4×1/4=1/16,深绿色(1/16AAbb、2/16Aa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黄色个体12/16,其中纯合子为AABB、aaBB,各占1/16,因此完全成熟时,黄色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2-2)/12=5/6。
小问4详解】
欲验证一株始终保持深绿色(AAbb或Aabb)的植株是否为纯合体,对于植物来讲,最简便的方法即为自交,若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其基因型为Aabb,反之则为AAbb。
29. miRNA是真核细胞中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短序列RNA,其主要功能是调控其他基因的表达,在细胞分化、凋亡、个体发育和疾病发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Bcl2是一个抗凋亡基因,其编码的蛋白质有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该基因的表达受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调控,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真核细胞中,mRNA合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A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
(2)核糖体在①上移动方向是_______(填“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图中①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意义是________,翻译结束后,图中形成的②完全相同,原因是_________。
(3)请据图阐述MIR-15a基因可抑制Bel2基因表达的机理:_________。
【答案】(1) ①. 细胞核 ②. RNA聚合酶
(2) ①. 从右向左 ②. 能显著提高翻译的效率 ③. 合成多肽链的模板相同
(3)MIR-15a基因转录成的成熟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成的mRNA结合,从而使Bcl2基因的翻译过程无法正常进行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A过程表示转录,B过程表示翻译,①表示转录形成的信使RNA,②表示翻译形成的多肽,MIR-15a基因控制合成的miRNA,可与BC12形成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翻译过程。
【小问1详解】
真核细胞中,mRNA合成的场所是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主要场所是细胞核。A过程是转录,需要RNA聚合酶。
【小问2详解】
据图可知,左边核糖体上肽链较右边核糖体上的肽链更长,故翻译时间更久,可知核糖体在①上的移动方向是从右向左。图中①可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形成多聚核糖体,意义是能显著提高翻译的效率,翻译结束后,图中形成的②完全相同,原因是合成多肽链的模板相同,为同一条mRNA。
【小问3详解】
据图分析可知,MIR-15a基因可抑制Bel2基因表达的机理是:MIR-15a基因转录成的成熟miRNA能与BcL2基因转录生成的mRNA发生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链,阻断Bcl2基因的翻译过程。
30. 小鼠毛色(B、b)和尾长(R、r)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对表型都为黄色长尾的雌雄小鼠交配,统计两年中子一代的表型及数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黄色长尾
黄色短尾
灰色长尾
灰色短尾
雄性
91
29
89
31
雌性
120
60
0
0
(1)控制小鼠毛色的黄色基因和灰色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毛色性状中隐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子代雌鼠和雄鼠尾长的分离比不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鼠的雄性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决定胚胎发育成雄性。经研究发现有染色体组成为XX的雄鼠、XY的雌鼠、XO的雌鼠(O表示染色体缺失)。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则染色体组成为XX的雄鼠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染色体组成为XO雌鼠的产生可能是亲本中______的(父本,母本、父本或母本)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导致的。
【答案】 ①. 两者碱基排列顺序不同 ②. 灰色 ③. RrXBXb、RrXBY ④. 雌鼠中长尾基因纯合致死 ⑤. 亲代雄鼠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含雄性性别决定基因的Y染色体片段整合到X染色体上 ⑥. 父本或母本
【解析】
【分析】小鼠毛色(B、b)和尾长(R、r)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1)黄色基因和灰色基因为等位基因,基因的特异性是由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造成的。亲本都为黄色,而子代雄鼠中黄色∶灰色=1∶1,雌鼠都为黄色,因此判定黄色为显性。
(2)亲本都为黄色,而子代雄鼠中黄色∶灰色=1∶1,雌鼠都为黄色,则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黄色为显性,则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亲本都为长尾,子代雌雄个体都发生了性状分离,且子代雄性个体中长尾∶短尾=3∶1,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Rr 、Rr,所以亲本基因型是RrXBXb和RrXBY。由于子代雌性个体中有关尾长的分离比为2∶1,结合雄性个体中的相关分离比推测,基因型为RR的雌性个体死亡。
(3)性别决定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组成为XX的小鼠呈雄性,说明雄性小鼠产生配子时Y染色体上含雄性性别决定的基因片段发生了易位,移到了X染色体上。由于雌雄小鼠减数分裂都可以产生含X的配子,则不含性染色体的配子既可以由雄鼠产生也可以由雌鼠产生。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其中准确理解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题的关键。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安康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解析,共26页。
这是一份2023宁波九校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安康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含解析docx、陕西省安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