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2023学年初中语文初一上学期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
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绅士(shēn) 酝酿(niàng) 蝉蜕(tuì) 人声鼎沸(dǐng)
B. 草垛(duò) 攒成(cuán) 贮蓄(zhù) 水波粼粼(lín)
C. 菡萏(hàn) 粗犷(guǎng) 宿儒(rú) 绿茵茵(yīn)
D. 霎时(shà) 浸满(qìn) 秕谷(bǐ) 花团锦簇(cù)
下列语句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 双腿瘫涣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
B. 但是,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C. 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到云宵去了。
D. 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密了。
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老师耐心地点拨,卓不群才恍然大悟,原来这道题是他做错了。
B. 四川博物馆展出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玉器,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C. 齐育才知识广博,涉猎广泛,总是可以把学到的知识混为一谈,令人称道。
D. 大家听说了解放军在郑州暴雨中的抗洪事迹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近八成受访市民认为,成都老旧小区“微改造”工程改善了社区生活环境。
B. 为确保2022年成都大运会顺利召开,在全市各个部门进行了周密的部署。
C. 初一同学们下课常常去鱼池的目的是为了那条生长了12年的娃娃鱼而来。
D. 各中小学开设的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极大地开拓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阅读下面文言材料,完成问题。
甲
ㅤㅤ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ㅤㅤ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ㅤㅤ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ㅤ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ㅤㅤ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ㅤㅤ子曰: ——《子罕》
(1)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______
(3) 对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A.军队的主帅可以夺走,勇夫的志向不可以夺走的。
B.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以改变。
C.三个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勇夫的志向不可以改变。
D.三个军队的主帅可以夺走,平民百姓的志向不可以夺走。
(4) 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______
A.两组文字都写了人物语言:甲文通过对话塑造了陈元方方正率直的形象,乙文通过人物语录表达了对学习、修身的看法。
B.两组文字语言都十分简洁:甲文“无信”“无礼”一针见血指出友人的不足,乙文“贤哉,回也”表达孔子对颜回的赞许。
C.两组文字都到涉及到“反思”:甲文“惭”“引”表现友人经提醒后知错能改,乙文中曾子以“日三省吾身”修身正己。
D.两组文字都谈到为人修身之道:甲文告诉我们做人要正直诚信,乙文告诉我们为人需尽忠尽信,鄙夷一切富贵,坚定志向。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
(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上句或下句。
① ______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②夜发清溪向三峡, ______ 。(李白《峨眉山月歌》)
③ ______ ,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2) 请在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和岑参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任选其一,在答题卡上写出题目再默写全诗。
只因有你——病入膏肓却为子隐忍的母亲,绝境中的史铁生战胜困难,涅槃重生;只因有你——满怀爱与智慧的安妮•沙利文老师,迷雾中的海伦•凯勒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只因有你——温晴的冬天,老舍走过万水千山依然心系济南……
ㅤㅤ那个“你”可能是你心中最重要的人(或对你产生过影响的人),也可能是触动你心灵的景、物,还可能是你的某种信念或追求,当然也可能是曾经的你。
ㅤㅤ请以“只因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ㅤㅤ要求:
①自定立意,写一篇记叙文,兼有写景;
②要有真情实感;
③不少于7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⑤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人名、校名和地名。
春日即事-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1)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2) 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绪?请进行简要分析。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任末好学
ㅤㅤ任末①年十四,学无常师,负笈②不远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③,削荆④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望月,暗则缕麻蒿⑤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选自王嘉志怪小说集《拾遗记》)
注释:①任末:字叔本,东汉繁人(今属成都市新都县),少习《齐诗》,学识渊博,游京师,教授十年。②笈:书箱。③庵:茅草屋。④荆:灌木名。⑤麻蒿:植物名,点燃可以照明。
(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______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 《任末好学》的故事与以下哪个观点匹配?请结合文章内容阐述理由。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名著阅读。
(1) 鲁迅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追忆了不少人,假设当时的人也用微信,这些人有的会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也有的会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请各举一例,并结合具体情节陈述理由。
(2)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既有对童年生活感性的描述与记叙,也有对封建社会旧制度、旧道德、旧思想的理性批判。请从《五猖会》或《父亲的病》中列举一个理性批判的例子,简述一下内容,并指明批判的对象。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稻草①小时候,在每个秋季,所有分秒都是美丽的。在稻穗弯腰深情凝视脚下土地的时候,在黄色染在稻穗上的时候,稻田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天地,那是比吃了糖果还甜的日子。
②就像蚯蚓闻到泥土香、鱼闻到水香、农人闻到稻米香一样,我们闻到稻草香。
③当人们收割完稻子,田里的稻草就会被一丛一丛地割下来。人们将稻草捆起来,做成简单的稻草人,摆阵般的,密密麻麻安置在田里,然后丢在田里晒几个太阳,等到水分蒸发得差不多了,人们就会寻一棵柏树,一层一层绕着树干把稻草垒砌成堆。小孩子总是被贴上不听话的标签,而淘气也的的确确是小孩子的天性使然罢了。那时候的我们,老是被抓当成典型,被数落一番。
④我们常常叫上村子里所有的小孩子,组成大部队,雄赳赳气昂昂的,像军队跨鸭绿江时,跨过村子里那条小河,走到河对面的稻田里去。各人拿着各自的旧衣服,在稻田里摆弄着稻草,一点一点构思稻草人的体型、姿态、着装,我们这些小小的设计者,用稻草做另一个自己,给稻草人穿上留有自己印记的衣服,再用稻草铺一个大床,美美满满地躺在床上,欣赏成品,享受和煦的阳光,努力吸着稻草的香味,就在那稻草上,安稳地睡起来,毫无烦忧。想要拥有快乐的时光也是要付出的,比如,玩稻草之后,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当然还有永远少不了的鸡毛掸子或者扫帚。
⑤而现在,成堆的稻草却难得一见了,机械代替了手工,人们开始用机械收他们的粮食,很快稻米就会装进他们的粮柜。而稻草都被平摊在地里,晒干来,收在一起,一把火烧得只剩灰烬,种上麦子之后,连一丝丝的痕迹都找不到。而对于变迁我并不想抱怨什么,我只是觉得,有些东西在生命里,开着永不凋谢的花,致使在它以后的日子里,能随时随地赠与我们一片风景。
⑥对于稻草我总是有着特别的热爱。每每在语文考试或者课外读物上看到关于稻草的文字,心总是不可抑止地疼起来,连着童年的欢喜和阔别多年仍能在文字里重逢的喜悦。那些字句使我潸然泪下,因为稻草占据着我童年记忆的一半空间,载着我所有沉甸甸的爱和温暖。那时躺在稻草上安稳入睡的我们,对稻草也有着大人们难以理解的依赖和信任。
⑦之所以对稻草无比热爱,有一部分来自于稻草人给我的震撼。
⑧应该是十一二岁吧,不算大不算小的年龄。农人刚刚收割完田里的稻子,天色转暗之际,就迎来了罕见的暴雨天。 雨水倾盆而下,毫不松懈,俨然敢死队的战士一般,势必要让人们生出畏惧来,才肯罢休,就连风也出来为雨呐喊助威。许多树一棵一棵倒下了,像沙场战死的士兵,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有些生长在山坡的树由于大水的冲刷,一大片的滑下来,堵住路口,毫无生机的暗绿色,看得人心慌慌的。夜晚过后,雨慢慢地变小了,第二天午后,太阳便开心地挂在了天空,大抵也在庆幸暴雨的离开吧。去田里看看,那稻草人仍直直地站立,尽管风雨吹得它狼狈不堪,衣服都松松垮垮地贴在身体上,但它毕竟还是勇敢地承受住了这无情的风雨。我感到震撼,为什么许多生长几十年的大树都被摧毁,而小小的稻草人却能够存活。
⑨有时我真想把记忆一层一层剥开来,看看里面到底留下些什么。然而,当我顺着记忆的指南针摸索的时候,却顿悟出许多曾经使我迷惑不解的东西。就像立在稻田里,历经风雨后存活的稻草人,终于等来雨过天晴。
⑩我怀念的,除了稻草,还有些什么呢?童年么?失去的已无力挽回,记忆在时间流逝里慢慢下落,我只好一笑而过。可这稻草香,会一直弥漫在我呼吸的空气里,经久不散。
(1) 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的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 第⑦段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画线句的妙处。
雨水倾盆而下,毫不松懈,俨然敢死队的战士一般,势必要让人们生出畏惧来,才肯罢休,就连风也出来为雨呐喊助威。
(4) 文末说“我怀念的,除了稻草,还有些什么呢”,请问作者怀念的是什么?结合全文内容说说。
下面是一组有关“月亮”的材料,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ㅤㅤ请结合表格提供的信息,将下面语段空缺处补充完整,注意语言的准确和连贯。
ㅤㅤ月亮是距离人类最近的天体, 。小时候,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伴我们入梦。上小学时,我们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诵读声中启蒙。进入初中后,语文书将带领我们进一步认识古诗词中的月亮。初中语文书共有16首涉及“月亮”的古诗词。在这些诗歌中,月亮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 。7首的数量表明不少诗人借月亮抒发思乡怀人之情。此外,还有的诗人由“月”展开联想或以“月”寄寓哲思,创造独特的审美境界,引发我们对人生的思考。
①______
②______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探究历代文人墨客钟情于月文化的原因。
[材料一]
ㅤㅤ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如“嫦娥奔月”等。中国自古民间有赏月的传统习俗,赏月赋诗唱和,更是文人雅士的交友活动之一。
[材料二]
ㅤㅤ月光虽明亮,但与太阳的光辉相比,仍显得有些清凉,不像太阳那样让人温暖,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凄清、悲凉。
[材料三]
ㅤㅤ月亮本身具有独特的特征,如:尽管人们身在不同的地方,但看到的月亮都是相同的;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团月如盘,团团圆圆残月如勾,残缺不全。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ABC.正确;
D.有误,“浸满”的“浸”应读作“jìn”。
故选:D。
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答案】B
【解析】A.有误,“瘫涣”的“涣”应为“痪”;
B.正确;
C.有误,“云宵”的“宵”应为“霄”;
D.有误,“奥密”的“密”应为“秘”。
故选:B。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时,仔细辨析各项中汉字,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字词意思辨析判断。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3.【答案】C
【解析】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杂在一起,说成是相同的事物。该成语不合语境。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4.【答案】A
【解析】A.正确;
B.有误,缺少主语,删去“在”;
C.有误,句式杂糅,去掉“而来”;
D.有误,“开拓”改为“提高”。
故选:A。
本题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病因有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句式杂糅、前后矛盾不合事理、重复多余等。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答案,就要静下心来,多读几遍,对照着病因一一分析,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了解常见病句的类型及修改方法是最基本的策略。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病句的发生;还要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在作文互评中,要按照以上病因来衡量句子,避免病句的出现。这样长期坚持下去,语感会逐渐增强,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也会提高。
5.【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D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有误.句意: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谋:出谋略;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做好积累,联系词意和例句进行归纳整理。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代词,代前文出现的“箪食瓢饮”的简朴环境和艰苦生活/其中;
B.成为、作为/做,行,做事;
C.表示承接/表示承接;
D.代词,代指元方/代词,代指胳膊。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三军,指军队;夺,改变。句意为: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BC.正确;
D.有误,“乙文告诉我们为人需尽忠尽信,鄙夷一切富贵,坚定志向”中“鄙夷一切富贵”说法过于绝对。
故选:D。
答案:
(1)A
(2)C
(3)B
(4)D
参考译文:
甲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翻译基本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6.【答案】【小题1】学而不思则罔,思君不见下渝州,博学而笃志
【小题2】略
【解析】答案:
(1)①学而不思则罔(注意“罔”的书写)
②思君不见下渝州(注意“渝州”的书写)
③博学而笃志(注意“笃”的书写)
(2)示例一: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注意“杨”“落”“道”“溪”“郎”的书写)
示例二: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注意“怜”“傍”的书写)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尤其要注意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
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
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
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
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
7.【答案】只因有你 你,是一棵大树就站在我身后。
你硕果累累,高大无比。当我渴了,便可回过身,摘下一个令人馋涎欲滴的果子慢慢品尝;当我累了,便可停下脚步,倚靠在你的身旁;当我热了,便可躲在你茂密的树荫下,享受清风的吹抚……
我在学习的道路上匆忙地走着,难免会摔摔碰碰。当我考试失利时,我摘下一刻颗勤奋的果实;当我遇到困难时,我摘下一颗鼓励的果实;当我取得胜利时,我摘下一颗谦虚的果实……细细品味苦中带甜甜中带酸……
回头,转身,有你在我背后。
当学习的重担压在身上时,当脚下的步伐逾加沉重时,每迈开一步亦是如此艰难时,我心神疲惫。此时,停下脚步,抛开一切,我倚靠在你的身上,望着蓝天静静地闻着你身上散发出来的绿色气息,令我陶醉地闭上眼睛惬意地享受着…
当我在你的树荫下恢复疲惫的身心时,我再次充满力量,握着信心与斗志再次投身于题海中,再次迈开了奋斗的脚步,想成功迈进……
回头,转身,读你,有你在我背后。
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它是师长的教诲,是朋友的鼓励,是母亲的无私关爱,他们在你成长的过程中默默灌溉这棵树,让他们成为我们心灵的栖息处,当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利时,朋友的鼓励便给了你前进的动力;当我们犯错误时,师长的教诲则给了我们改正的机会;当我们在深夜时奋笔疾书时,母亲的陪伴给了你坚持做完的决心。
回头,转身,懂你,有你在我背后。
前进的脚步从未停过,奋斗的目标从未变过,对你的理解和感动却愈来愈深刻、清楚。或许你的无声令我开始读你,或许你的气息令我开始懂你,或许你的关爱令我不知不觉地开始学会爱你……就算再苦再累,也都有你站在我身后,给了我无比的温暖和幸福,让我懂得了亲情……
母亲?还是大树?我不知道,也不愿知道……
因为她们是相同的,又是不同的……
回头,转身,拥抱你,只因有你,有你在我背后。
【解析】这是一篇命题作文。以“只因有你”为题作文,关键确定两个词语,一个是“你”,一个是“只因”,“只因有你”带有默默支持、无私帮助的含义,这个题目可以转化为另一个意思:感谢一个为你的成长和安心生活而默默付出的一个人或者一种力量。这里的“你”可以是生活中的人,如父母、老师、同学等,也可以是历史人物,如岳飞、文天祥等;也可以是“物”,例如:诗歌、祖国等,后两种思路属于创新思路,更容易获得更好分。因为题目里有个“你”,全文最好使用第二人称。这是一篇来体现情感的文章,最好的选择是散文。
本文紧扣题目:只因有你。最难得的是,文章中的“你”是从一棵树转到人身上,使文章的主题更加广泛而深刻,这种思路值得提倡,在转化时,使用了一个过渡语段:其实,每个人身后亦有如此一棵大树。过渡自然合理。是一篇不错的作文。
8.【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网”是“网住、留住”的意思,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运用拟人、比喻手法,非常生动、新奇,表现了作者伤春惜时的情绪。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本题是要从情感上进行分析。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世人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感叹。诗的一、二两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的残花败景,这些凄凉冷清的景色衬托出作者政治上失意的寂寞忧愁;三、四两句叙事兼抒情,着力写作者门前冷落。“车尘不到”表明世人趋炎附势,疏远作者;“宿鸟”反托出作者闲居之地的冷寂。“自掩门”传达出诗人的生活空虚无聊,从中可看作者的孤独寂寞以及对世人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感叹。
答案:
(1)网,网罗的意思,丝丝的小雨被编成了网,想要网住春天,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或者想象的写作手法),生动、新奇地表达了诗人想要留住春天的思想感情。
(2)①政治失意后的寂寞。诗的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藉,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以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②世态炎凉的感叹。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
译文:
小雨如丝一般,似乎是要将春天网住;落花满地,残叶堆积,时间已近黄昏;车马尘嚣不会进入这门可罗雀之处;在鸟雀的叽喳声中我独自将门掩上。
【小题2】
【解析】《春日即事》是宋代诗人李弥逊的作品。此诗通过描写暮春时节的丝丝细雨以及风雨摧残而落花狼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以及感叹世态炎凉的情绪。全诗语言新奇,比喻生动,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中画面,赏析时一定要结合整首诗的意思,把握寓情于景的写作方法,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
9.【答案】【小题1】B
【小题2】
【小题3】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CD.正确;
B.有误,或:有时。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若,如果。何,什么。句意: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②重点词:虽,即使。耳,罢了。句意: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能力。
A项“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意思是: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此为乐的人。该句强调兴趣于热爱对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文中任末说“夫人好学,虽死犹存”并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好学。所以,与之相匹配。
B项“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的意思是: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文中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么会有成就呢?所以,与之相匹配。
C项“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为把所见所闻记在心上,努力学习从不满足。任末“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所以,与之匹配。
答案:
(1)B
(2)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
②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3)与A相匹配,A项强调兴趣于热爱对学问和事业的重要性。文中任末说“夫人好学,虽死犹存”并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好学。
与B相匹配,B项意为十五岁时立志在学习上。任末年十四,学无常师,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怎么会有成就呢?与之相匹配。
与C相匹配,C项意为把所见所闻记在心上,努力学习从不满足任末“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与之匹配。
【参考译文】
任末十四岁时没有固定的老师,就背着书箱求师,不怕艰难险阻。他常说:“人如果不好好学习,将来凭什么去完成一番事业?”他在树下搭一个草棚,把荆棘削成笔,用树汁当墨水。夜晚在月光下看书,没有月亮的日子就点燃枯草杂木照明。平日里每当读书有体会时,便把心得写在衣服上,用来记住这件事。跟他学习的人都佩服他能刻苦勤学,他们经常轮流用干净的衣服跟他交换。临死时告诫后人说:“一个人如果终身好学习,即使死了还像活着一样;要是不学习,即使活着也只能算行尸走肉罢了。”
文言文内容理解分析题,解题方法:
1.引用原文句子回答;
2.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
3.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10.【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的分析。被鲁迅加入了“朋友圈”的,是一些值得他尊敬和怀念的师友,如藤野先生、长妈妈、范爱农等;被鲁迅拉入了“黑名单”的,是一些心术不正、欺世盗名的人,如衍太太、一些日本青年学生等。结合这些人的性格和事件,简要说明理由即可。
(2)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
《五猖会》:开篇就为参加赛会蓄势,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五猖会做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之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而作者并没写五猖会的盛况,表达了作者强烈谴责封建强权教育对孩子天性的扼杀。
《父亲的病》:作者用讽刺的笔调写了庸医误人,以两个“名医”的药引一个比一个独特,展现了某些中医的故作高深,通过他们的相继借故辞去,体现出父亲的病一步步恶化,通过家庭的变故表达了对名医们庸医误人、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深恶痛绝,在感叹中让人体会人生的伤悲。
答案:
(1)示例:“朋友圈”——人名:藤野先生,理由:藤野先生对“我”的关心和帮助,帮“我”添改讲义,帮“我”处理匿名信事件。
“黑名单”——人名:衍太太,理由:衍太太唆使“我们”吃冰,怂恿“我”回家偷首饰。
(2)示例一:《五猖会》中,父亲在赛会之前检查“我”背诵《鉴略》;以此批判了封建教育内容枯涩难懂、学习方式死板、教育方式不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
示例二:《父亲的病》中,给父亲治病的“神医”开出了奇特的药引子,最终也没有挽救父亲的生命,批判了所谓“神医”们为了钱财,医道丧失、草菅人命。
【小题2】
【解析】《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饱含着浓烈的抒情气息,往往又夹以议论,做到了抒情、叙事和议论融为一体。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着幽默和讽喻;形象生动,有强烈的感染力。
阅读名著除了识记文学常识,还要对涉及主要人物的精彩片段反复阅读,从而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
11.【答案】【小题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梳理与概括。根据“当人们收割完稻子,田里的稻草就会被一丛一丛地割下来。人们将稻草捆起来,做成简单的稻草人”,可概括为:人们捆稻草做成简单的稻草人;根据“我们常常叫上村子里所有的小孩子……走到河对面的稻田里去。各人拿着各自的旧衣服,在稻田里摆弄着稻草,一点一点构思稻草人的体型、姿态、着装”,可概括为:孩子们做稻草人并自我欣赏;根据“去田里看看,那稻草人仍直直地站立,尽管风雨吹得它狼狈不堪,衣服都松松垮垮地贴在身体上,但它毕竟还是勇敢地承受住了这无情的风雨。我感到震撼,为什么许多生长几十年的大树都被摧毁,而小小的稻草人却能够存活”,可概括为:稻草人经历暴雨仍然站立,让“我”震撼。
(2)本题考查段落作用的分析。“就像蚯蚓闻到泥土香、鱼闻到水香、农人闻到稻米香一样,我们闻到稻草香”,这个段落,承接上一段中“稻田就成了我们小孩子的天地”,开启下文中关于“稻草”故事的叙述,因此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运用打比方的说法,把“我们”这些小孩子对稻草的热爱表达得极其生动形象,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雨水倾盆而下,毫不松懈,俨然敢死队的战士一般,势必要让人们生出畏惧来,才肯罢休,就连风也出来为雨呐喊助威”,把雨水比作“敢死队的战士”,是比喻的修辞手法,“风也出来为雨呐喊助威”,赋予风以人的行为动作,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这两种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暴雨倾盆而下的气势。在如此猛烈的暴风雨中,稻田里的稻草人势必会被摧毁。这个句子为下文中“去田里看看,那稻草人仍直直地站立,尽管风雨吹得它狼狈不堪,衣服都松松垮垮地贴在身体上,但它毕竟还是勇敢地承受住了这无情的风雨。我感到震撼”作了侧面烘托和情节上的铺垫。
(4)本题考查作文情感的分析。作者写道“我怀念的,除了稻草,还有些什么呢”,然后自己答道:“童年么?失去的已无力挽回,记忆在时间流逝里慢慢下落,我只好一笑而过。可这稻草香,会一直弥漫在我呼吸的空气里,经久不散”,可见作者怀念的,除了稻草,还有童年的快乐,稻草的香气;根据“对于稻草我总是有着特别的热爱……因为稻草占据着我童年记忆的一半空间,载着我所有沉甸甸的爱和温暖”,可知作者怀念稻草中蕴含的沉甸甸的爱和温暖;根据“之所以对稻草无比热爱,有一部分来自于稻草人给我的震撼”,可知作者还怀念稻草人的顽强带给他幼小心灵的震撼和顿悟等。
答案:
(1)①人们捆稻草做成简单的稻草人;②孩子们做稻草人并自我欣赏;③稻草人经历暴雨仍然站立,让“我”震撼。
(2)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写对稻草无比热爱,开启下文稻草人给“我”的震撼。
(3)环境描写,比喻、拟人,把倾盆而下的雨水比作敢死队的战士,把风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暴雨的猛烈、破坏性强,衬托出稻草人的顽强,为下文写“我”被稻草人的内在精神所震撼作铺垫。
(4)作者怀念稻草、稻草人、稻草香;怀念童年的快乐时光;怀念沉甸甸的爱和温暖;怀念稻草人的顽强带给“我”的震撼和顿悟。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解析】本文记叙了人们捆稻草做成简单的稻草人;孩子们做稻草人并自我欣赏;稻草人经历暴雨仍然站立,让“我”震撼。文章表现了作者怀念稻草、稻草人、稻草香;怀念童年的快乐时光;怀念沉甸甸的爱和温暖;怀念稻草人的顽强带给“我”的震撼和顿悟。
概括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把握好故事情节,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1、理清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尤其是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恰当连接,语义通顺。2、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陈述格式为: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公式中的“何人”,如果是第一人称的文章,可以用“我”,也可用主人公;如果是第三人称的文章,必须用主人公。
12.【答案】也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而且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解析】答案:
①示例:也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②示例:而且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解答此题,要看具体语境,注意和前后文内容上的联系。
①处:结合“小时候,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伴我们入梦”“上小学时,我们在‘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诵读声中启蒙”“进入初中后,语文书将带领我们进一步认识古诗词中的月亮”可知,月亮陪伴着我们成长。故此处可填入:也是陪伴我们成长的伙伴。
②处:结合图表可知,“7首”对应的是“借‘月’寄托情感”,再结合后句中的“不少诗人借月亮抒发思乡怀人之情”可知,古代诗人将“月亮”作为表达感情的载体。结合前面句子“月亮不仅是一种自然景物”可知,所填句子应使用表递进的关联词。故此处可填入:而且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语句补写题中,空出的句子位置大致可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类。句子位置不同,它们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如果是填写开头的句子,补充内容要领起下文;如果填写中间的句子,一般要填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句子;如果填写结尾的的句子,补充内容要总结上文。
13.【答案】本题考查探究分析能力。由“在远古时代,民间就流传着许多关于月亮的传说”可得出:中国月文化源远流长。由“有时甚至让人感觉有些凄清、悲凉”“月亮本身具有独特的特征”可得出:月亮、月光独特的特征能引起诗人的共鸣。
答案:
中国月文化源远流长;月亮、月光独特的特征能引起诗人的共鸣。
【解析】综合读写题给出一段材料,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综合读写题要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A.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计谋
B.思而不学则殆
殆:疑惑
C.去后乃至
去:离开
D.不亦说乎
说:同“悦”,愉快
A.人不堪其忧
择其善者而从之
B.可以为师矣
为人谋而不忠乎
C.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D.下车引之
曲肱而枕之
A.负笈从师
负:背着
B.或依林木之下
或:有的人
C.门徒悦其勤学
悦:喜欢,欣赏
D.更以净衣易之
易:交换
初中语文教材中涉及“月亮”的古诗词数量统计表(单位:首)
“月亮”在古诗词中的功能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总计
“月”仅是写实的事物
1
0
1
2
“月”是渲染气氛的景物
2
2
1
5
借“月”寄托情感
2
1
4
7
由“月”展开联想
1
0
3
4
以“月”寄寓哲理
0
0
1
1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半期质量监测(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共10页。
这是一份2021-2022学年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考试 语文(扫描版)试卷+答案,文件包含2021-2022学年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扫描版答案pdf、2021-2022学年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扫描版试卷pdf、2021-2022学年成都七中育才学校七年级上期中考试语文扫描版答题卡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