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1 观潮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课文,检测预习,再读课文,整体感知,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学科小学语文年级/册四年级上册教材版本部编教材课题名称观潮难点名称1、掌握本课生字词,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课文层次。2、结合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难点分析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塘江大潮气势磅礴的景象,使人读后不禁发出“钱塘江大潮真不愧为天下奇观”的感叹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1.认识本课“盐、屹、昂”等12个生字,会写“潮、据、堤”等15个生字,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2、积累生字新词,并学会运用;把握理解词语意思的多种方法。2、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课文层次。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难点教学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自主朗读,结合课件感知课文内容,掌握本课生字。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通过品味重点词句,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教学环节教学过程导入1.播放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潮汐这种现象吗?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是潮汐。从发生的时间上区分,人们又将早潮叫“潮”,晚潮叫“汐”。(板书“潮”“汐”)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经这样描述过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谁能告诉老师,诗人描绘的是哪里的潮水?(学生说出答案)是的,这首诗描绘的就是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上的潮水涨落现象。钱塘江涨潮时,气势雄伟,画面多变,吸引了千千万万的观赏者。现在,就让我们翻开课本,随作者一起去观赏钱塘江大潮震天撼地的景象吧!2.板书课题,理解课题。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一、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钱塘江大潮的相关知识。钱塘潮的成因(1)天时:农历八月十六日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2)地利:钱塘江口状似喇叭形,潮水易进难退,当大量潮水从钱塘江口涌进来时,由于江面迅速缩小,潮水来不及均匀上升,就只好后浪推前浪,层层相叠。(3)风势: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2.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3.教师检查预习情况,指导分段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4.教师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生字词,指名学生认读,注意变色的字。教师纠正字音,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和词语。会写的字:观 说 大 宽 望 动 时 如 山 动 波会认的字: 立 首 横 荡 时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指导学生分自然段朗读,出示课文重点词语,学生圈画出这些词语和相关的句子。2.学生交流圈画内容,教师随机点拨重点词语。(1)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2)江潮还没有来,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预设:首先,引导学生分析词语“人山”“人海”,这两个词语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将人比作山和海。山高大,海无边,可见人之多。其次,引导学生想象过节时或有重大活动时街上人潮涌动的盛况,这样的情境学生大多有切身体验,能使他们更具体地理解词义。(3)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预设:理解“横贯”这个词语的意思,可以通过创设具体的场景来实现。教师指名两位学生并排站,横向走过讲台。也可以与竖向行进进行比较,在对比中理解词义。(4)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总结,从总体上归纳理解词义的方法。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出示问题课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A.全文是围绕哪个词来写的?(奇观)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钱塘江大潮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C.观潮的人们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潮来前,热切盼望→潮来时,热情高涨)(2)引导学生标出各自然段的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预设:采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将文章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只要有理有据,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潮来前的景象和人们的表现。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潮去后的景象。三、精读课文,感知内容边读边想象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在脑海中形成画面。 1.默读课文,自主交流。(1)教师引导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圈画出自己喜欢的景象。(2)学生两人一组,探究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们对课文的把握情况。2.汇报展示,品析美文。(1)学生汇报默读中遇到的问题,教师随机点拨。(重点)A.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如何理解这里的“奇观”二字?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预设:一些重点词语在句子中的地位是很特殊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含义,进而把握开篇的段落在文中的作用。B.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这句话写出了观潮人怎样的心情?找一找,文中还有没有这样的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有过急切等待的经历吗?和大家说说吧!)C.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读这句话时,你们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想一想,作者是用怎样的修辞手法再现这种画面的?)(2)引导学生探究课文中的其他知识要点。(难点)A.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潮来时的壮观景象的?具体是如何描写的?明确: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细心观察,有声有色地描写了潮来之时声音和景象的变化。写远处时,抓住潮的声、形来写潮来时的景象。“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潮虽远,但气势已现。写近处时,抓住潮的形、声、色写出了潮气势的宏伟。“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写出了潮水由远及近的变化。C.既然是写观潮,为什么不集中笔墨写潮来时的种种震撼人心的场景,却分出相当一部分文字去写观潮前的江面、周围的环境以及人们的表现?D.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钱塘江大潮都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放学回家后,请你们把钱塘江大潮的景象讲给家长听。明确:本题旨在锻炼学生运用词汇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应该引导同学们将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出来,并能有自己的真切感受。(3)回味品读课文,加深感受。小结:钱塘江大潮汹涌澎湃,雷霆万钧,令人赞叹。大自然真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馈赠给我们如此壮观的景致。我们的祖国绵延辽阔,在富饶的土地上,其实还有很多奇异的景观,它们或挺秀绮丽,或壮观雄浑,你们发现了吗?感受到了吗?读一读课文中自己喜欢的片段,或者通过网络搜索表现祖国大好河山的图片,再次感受自然的无私与广博。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划“√”。霎时(shà sà) 屹立(qǐ yì)人声鼎沸(dǐnɡ tǐnɡ) 二、看拼音写汉字。cháo tóu zhú jiàn dùn shí ( ) ( ) ( )三、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句中的括号里。 宽阔 辽阔1.我家门前有一条( )的街道。2.我们的国家地域( ),物产丰富。 平静 宁静3.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 )4.海滨的夜色多么( ),多么美丽四.根据课文内容填词语。江面上( )着一层薄雾,刚才还( )的江面顿时( ),( )的浪潮朝海岸奔涌而来,发出( )般的声响。 小结本文记叙的是一次钱塘江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赞美之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案及反思,共4页。
这是一份2021学年1 观潮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回顾课文,视频导入,分层次赏文,感悟情感,小结大潮的“奇”,课后拓展,全课总结,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1 观潮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巧用比喻,巧用对比,正面侧面描写相结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