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与反馈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与反馈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将姓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与反馈七年级历史问卷亲爱的同学,请你在答题之前,一定要仔细阅读以下说明:1、试题由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共6页,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将姓名、班级、学号、准考证号填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试题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完全按照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答题,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愿你放松心情,认真审题,充分发挥,争取交一份满意答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长期的劳动中,人类逐渐学会如何说话、制作工具和使用火,从而进化成了'人’。”这里的“进化”应发生在()A.旧石器时代 B.河姆渡文化时期C.半坡文化时期 D.尧舜禹时代2.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原像”(见右图)的主要依据是()A.周口店的自然环境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C.北京人头盖骨化石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3.“古木石陶,种植水稻,猪狗水牛,定居不移”,这首歌谣反映的原始居民是()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4.考古学者在在半坡遗址发现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居民们()A.过着定居生活 B.使用磨制石器 C.学会制作陶器 D.饲养家禽家畜5.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A.兼收并蓄 B.多元一体 C.一脉相承 D.丰富多彩6.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他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后来他又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这个“他”是()A.仓颉 B.伶伦 C.螺祖 D.大禹7.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8.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商汤灭夏建毫都”,下联是“ 迁殷定国疆”。下联中横线上应该填写的人物是()A.夏桀 B.周武王 C.纣王 D.盘庚9.“构成中国的内聚性的又一重要因素是,存在着一种可追潮到数千年前、最古老的商朝的书面语”,句中“商朝的书面语”具体指()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10.追溯中国姓氏的起源,姓起源于母系社会,氏大量产生于周朝。有的以技艺为姓,如陶、屠等:有的以官职为氏,如司马、史等;那么魏、鲁韩等氏应是()A.以排行为氏B.以所居地名为氏C.以封地(国)为氏D.以祖先名字为氏11.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去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C.天子依附于诸侯D.周王室地位衰落12.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如图所示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哪一时期的历史?()A.夏朝 B.商朝 C.秦朝 D.西汉13.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被称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A.灵渠 B.都江堰 C.白渠 D.大运河14.如图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数量变化示意图。据此推知,当时()A.和平和发展成为时代主流B.郡县制必然取代分封制C.战争不断,统一趋势加强D.王室地位下降,诸侯崛起15.荀子曾这样评价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军队的战斗力:“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这种现象的出现与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有关()A.鼓励耕织 B.严明法度 C.奖励军功 D.确立县制16.春秋后期,某学派首倡“仁爱”,以“爱”释“仁”,开创“仁爱”思想教化的先河。这一学派是()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17.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者极力宣扬得众、爱众和济众思想,如孔子认为“仁者爱人”“宽则得众”,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与众乐乐”。由此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儒学()A.适应了封建统治需要B.以批判法家刑罚为宗旨C.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18.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A.王室衰微的表现B.商靹变法的背景C.秦灭六国的过程D.秦朝统一的意义19.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好处”包括()①统一六国 ②焚书坑儒 ③推行郡县制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⑤修建陵墓A.①③④ B.①②③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20.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此“一大变”是指()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D.行省制取代郡县制21.学习历史,首先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公元纪年把每100年叫做一个“世纪”。历史上,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时间上应该表述为()A.公元3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初 C.公元前2世纪末 D.公元前3世纪末22.下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23.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现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4.“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要人民只读一种书”指的是()A.焚书坑儒 B.大兴土木 C.独尊儒术 D.崇尚道家25.汉武帝时,将京畿以外地区分为十三州部,设刺史,每年定期巡视所部郡国。汉武帝此举是为了()A.分化王国力量 B.提升儒学地位 C.加强中央集权 D.拓展统治范围 非选择题(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第28题16分,共50分)26. (18分)从西周到战国,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思想领域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图一主要体现了我国古代的什么政治制度?(2分)该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2分)(2)图二反映出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现象?(2分)这一现象的出现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材料二(3)依据材料二中图三和图四,说明当时我国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2分)这导致了社会上哪一新兴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分)材料三 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枰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呈现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4)材料三中思想领域形成的这种局面被称为什么?(2分)这一局面的出现与材料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分)? 27.(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商鞅说服了孝公,使孝公坚定了变法的决心,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实行变法……为了统一度量衡,规定“步过六尺者有罚”……努力搞好生产,粮食和布帛生产多的,可以免除劳役,从事末利、游手好闲而贫穷了的,把全家罚作官奴隶。——白寿彝《中国通史》(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2分)依据材料一,概括变法的措施。(4分) 材料二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2)依据材料二,概括商鞅的主张。(2分)商鞅的主张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思想? (2分) 材料三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摘自《战国策》(3)你是否同意材料中对“商君治秦”的评价? (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28.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指出材料一中图一到图二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2分) 材料二 自秦朝起,中国开始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大国……他和他的统治机构,显然比前一时代的封建国家起着较多的作用。——范文澜《中国通史》(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2分)简要指出他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创新及其意义。(4分) 材料三 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令后学者有所统一。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更钱造币以赡用。征匈奴四十余,匈奴远遁,日以削弱。——《古代历史史料汇编》(3)根据材料三,概括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主要措施并简要指出其效果。(6分)(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概括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二)(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二原卷版docx、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4年九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模拟历史试题二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共2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材料解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东省聊城市冠县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作家冯骥才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