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2022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解析版
展开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请在答题卡上端正地书写正确答案或填涂相应选项。
1.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2. ,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
4.《秋词》一诗中,作者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达自己对秋日看法的诗句是“ , 。”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傍晚时分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 , 。”
6.阅读语段,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文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B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1)“一髻儿”一词中,“髻”字的读音是
(2)语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把 改成
(3)"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一句中,"镶"的词性是
(4)B句中“秀气”一词在句中的表达效果是∶
(5)“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这句话中的“好像”是比喻词,这种说法是( )的。
A.正确 B.错误
(6)A句“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7.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一书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B."怎样""什么""这么""那么"都是疑问代词。
C.泰戈尔是英国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吉槽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
D."贤弟""愚兄""惠顾""见教""寒舍"都是谦辞。
8.下列说法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的“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B.从感情色彩来看,“慈爱”“纯真”是褒义词;“愚蠢”“自私”是贬义词;“参观”“结果”是中性词。
C.“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已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这句话运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
D.“而立”指三十岁,“耳顺”指五十岁,“不惑”指四十岁,“耄整”指八九十岁。
二、阅读(42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题。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9.本文作者诸葛亮,字 ,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
10.下列选项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年与时驰 (迅速逝去) B.意与日去(丧失)
C.悲守穷庐 (贫穷) D.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11.近义词的词义相近,但在某些方面有细微的差别。成语"淡泊明志"出自本文,指出它与近义词"清心寡欲"的差别。
12.作者为何要反复强调"静"的作用?
13.本文文短意长,言辞谆谆。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意图是什么?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时,负笈 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克"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望月,暗则燃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临终诚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庵∶草屋。④克∶挤、榨。⑤静衣∶干净的衣服。
14.文中"临终诚曰"一句中"诚"的意思是( )。
15.下列分析,不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学习条件艰苦,但任未能够克服困难,坚持勤奋学习。
B.任末学有所获,就在衣服上题一首诗来纪念这件事。
C.任未用"行尸走肉"来鞭越那些不学习、庸碌无为的人。
D.任末认为,人如果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
16.把文中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任来读书勤奋的句子写在下面。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_______
王辅臣
最近几年,母亲每一次离开故乡来上海小住,行囊中碎布粘好的鞋垫半成品是必带的物件。
记得读中学的那几年,临近年关,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母亲安放着缝纫机的房间里总是人来人往,大多是村里和邻村待字闺中的姐姐们和已经成家的年轻媳妇们,她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布,上门请母亲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屋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
我少小离家,许多关于祖母生命里最后二十年和母亲相处的往事都是从亲友口里听说的。据我二妹讲,每到春天,母亲就为祖母做月白色的衬衫,搭配黑色的衣服和裤子,冬天做绸缎的棉衣,上面套上黑色的外套,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同村的老太太中,祖母的穿戴是最体面,也是最干净利落的。
村里每一年的农历五月十五都有庙会,要连唱三天大戏,这在当时可是一件比一般节日都重大的事儿。大约是九十年代的一个农历五月初,祖母突然想穿一双绣花的鞋子去听戏,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周后,一双绣花的新布底鞋就做好了。从此,母亲几乎每年都要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大都是黑华达尼的面料,绣花的式样多是红、黄兼有的碎花,翠绿的叶子,庄重而不失典雅。
2005年5月我的弟媳生小孩,需要母亲去照料一段时间,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让父亲一个人照料祖母,怕父亲粗心,照顾不周。母亲在乌鲁木齐住了五个月,既舍不得离开襁褓中的小孙女,更放心不下家里的祖母,心中的矛盾可想而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祖母身边。到家里,祖母看上去依然康健,母亲空悬了五个月的心总算安下来了。可世事难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祖母突然就粒米不进了,母亲赶快找出早已做好的寿衣和绣花的寿鞋准备好,但此时祖母的脚已经浮肿,原来的鞋子无法穿上。母亲就请同村的我的小姨帮着赶做鞋底,自己连夜绣鞋面,三天后一双绣花的新鞋就赶出来了,祖母穿上后,见过从数里外赶来见最后一面的娘家的几个侄子、侄媳妇,就溘然长逝了,没有任何的痛苦和遗憾。如果人真的有灵魂,祖母一定会到九泉之下,去寻找离别近半个世纪的爷爷,秀一秀她那漂亮的绣着莲花的鞋子。
母亲的热心善良是出了名的。听我的大妹说,有一年母亲从乌鲁木齐赶到克拉玛依,专门为大妹的公公、婆婆缝制寿衣,在给她婆婆做的寿鞋上,特地绣上了一朵象征富贵幸福的牡丹花,让人爱不释手。
母亲开始大量地衲制鞋垫,大概是在十年前,她不再下地劳作之后,孙子、孙女们也渐渐长大,都上学了,衲制鞋垫,成了她寄托情怀,传达关爱的方式。家里人人都穿过母亲衲制的鞋垫,亲朋好友也得到过母亲慷慨的馈赠。
鞋垫上,或是一针针衲出的精美的图案,或是用各种丝线绣出的漂亮的花草,有时也会写几个吉祥或寄托期望的字,诸如“马到成功”、“一帆风顺”、“岁岁平安”之类的四字成语。母亲虽然小学三年级辍学,但日积月累,还是认识了很多字,可以读书读报,只是会写的并不太多。我曾经数过,鞋垫上一个“马”字就有近两百个针脚,粗略算下来,一双鞋垫至少有上万个针脚啊。一针针,一线线,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饱含无限的关爱。
日复一日,岁月在五彩丝线的延展中流逝,母亲眼角的皱纹多了,上楼的脚步慢了,可飞针走线依然熟练如初。为了不影响运针的速度,线不能太长,要恰到好处,一双鞋垫需要几百根各色的丝线,母亲的眼睛早已花了,每天那么多的线不知是怎么穿入针眼的?小时候,曾在昏暗的油灯下,帮母亲穿过针,现在她反而怕麻烦我们,宁可自己慢慢地穿针,也不再要我们帮助。也许她穿针只凭感觉,就像鞋垫上精美的图案,早已印在她的脑海里了。
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好像是永远没有长大的孩子,依然需要每天叮咛,需要时时关爱。而母亲自己,似乎什么都不需要,她的最大的愿望,就是看着一家人平平安安。
对于母亲,我无以为报,只能努力工作,用工作的成就给她以慰藉。我写了一首七言绝句称颂母亲、感恩母亲: 窗前孤坐运飞针,红线绿丝绣美纹。鞋垫一双万般爱,愧无尺寸报慈恩。
我想哪一天她要是读到这篇文章和这首诗,手里的绣花针会轻轻放下,脸上一定会露出小孩子一般天真与羞涩的神情吧?
(有删改)
17.给文章拟一个标题,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母亲的鞋垫 B.祖母的新鞋 C.母亲的针线 D.母亲的爱
18.文章记叙了哪些母亲和祖母相处的往事?
19.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20.怎样理解文章结尾部分作者写七言绝句的用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绿豆那些事儿
①据考证,早在商周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开始种植绿豆了。屈原的《离骚》中,就有对绿豆的记载。绿豆跟大豆一样,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华作物。只是与大豆相比,绿豆总是显得地位卑微。大豆位列五谷,与稻、黍、稷、麦被供奉于庙堂之上,而绿豆呢,只能与山芋为伍,居于杂粮之中。其实,有这样的差别,也不难理解。因为,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
②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
③虽然身为杂粮,绿豆却是不甘寂寞的配角。在每家每户的厨房里面,总会多多少少存点绿豆,且不说那些绿豆粥、绿豆糕、小朋友吃的绿豆冰棍以及我们餐桌上的凉拌绿豆芽,单是夏日里每家每户的绿豆汤,就足以证明其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④更为特别的是,绿豆的淀粉有着优良的烹饪性能。中国美食中有一种特殊的食材——粉条,(一种纯淀粉“面条”),而在粉条之中,又以绿豆淀粉为佳。绿豆淀粉颗粒出奇的细腻,降低了制作粉条所需的剪切力。说通俗点,就是可以在制作粉条时进行充分的搅拌。这样,生产出来的粉条就会既透亮,又筋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种作物能够提供如此高质量的淀粉,这也就是假冒绿豆粉条横行的一个原因吧。
⑤另外,富含淀粉的绿豆还有一个特殊用途,那就是制作冻冰棍。绿豆细腻的淀粉赋予了冰棒特有的疏松感。当然了,这种纯绿豆汤冻出来的冰棍,远远没有后来的绿豆雪糕那样松软。不过在早些年那些被糖精水冰棒统治的夏天里,绿豆冰棒已经算得上是极品了。
⑥只是,绿色的绿豆真如其颜色一样能为我们遮挡烈日,提供凉爽吗?
⑦其实,绿豆汤作为消暑饮品,并不是因为它有带走酷热的魔力。而是因为其中富含钾、钠、钙等各种矿物质。夏天,我们很容易出汗,这时我们丢失的不仅仅是水分,还有各种宝贵的矿物质。此时喝绿豆汤,可以迅速补充体液和流失的矿物质,达到消暑的目的。所以,在抢救中暑病人的时候,不能给他们喝纯净水,这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糕。
⑧于是,富含各种矿物质的绿豆,成了消暑的佳品。其实,在夏天喝绿豆汤,跟我们激烈运动后,最好补充带盐分的饮料是一样的道理。同时,绿豆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有芳香气味的物质(如香豆素类等),在我们饮用时会带给我们清爽的心情。
⑨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
⑩绿豆之所以能流行,在很大程度上跟它身上的“解毒”光环有关。有一个传说,神龙氏之所以能在尝百草时逢凶化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带着绿豆。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
(有删改)
2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绿豆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作物,我国很早就开始种植绿豆了
B.绿豆能解百毒,所以我们应该随身携带绿豆。
C.绿豆的淀粉细腻,制成的绿豆冰棍有疏松感,早年间很受人们欢迎
D.夏天中暑之后,可以及时喝富含矿物质的饮品。但不能立即喝纯净水。
22.绿豆为什么屈居杂粮之列?
23.小明妈妈给家人喝的绿豆汤总是红色的,为此地非常烦恼。阅读文章,请给她几点建议,帮她解除这种烦恼。
24.大豆位列五谷,用它制成的豆类食品,其营养价值都比较高。仿照画线句,运用"且不说……单是"的句式,写一写大豆对餐桌的贡献。
25.名著阅读
(1)填写读书卡片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续发表,后更名为( )。这些文章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西游记》被鲁迅称为“神魔小说”。小说中各路神佛妖魔各显神通。如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火眼金晴、( )等超凡能力。
(2)阅读《西游记》,完成读书笔记
情节概括
摘抄
人物评析
人生启示
①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悟空抽出金箍棒,怕师父念咒语,没有立刻动手,暗中叫来众神,吩咐道:“这妖精三番两次来蒙骗我师父,这一次定要打死它。你们在半空中作证。”众神都在云端看着,悟空抡起金箍棒,一棒打死了妖精。 妖精化作一堆骷髅,脊梁上有一行字,写着白骨夫人。
文中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了一个眼光锐利、能辨真伪、聪明机智、嫉恶如仇、本领高强的大圣形象。
②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26.综合性学习
学校开展“走近古代文化名人”主题活动。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材料一】
古代的名与字分指,均为一个人的称号。名是一个人在成年之前的称呼,字则是他成年之后步入社会时的称呼。古人的名,主要用于自称;古人的字,主要用于他称。字独立于名之外,又与名密切相关。有名与字意思相近的,如诸葛瞻,字思远;还有以反义相对取字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按照古代称谓礼仪,自称时称"名",称别人时称"字",是基本的礼貌。在人际交往中,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不能称名,提到对方或别人时指名道姓、直呼其名,会被认为是一种不敬和冒犯的行为。
【材料二】
蒲松龄,清朝文学家。他有一副自勉联对我们有很深的教育意义。上联的典故出自于《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瓶,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下联的典故出自于《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吴既救越,越王勾践返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材料三】
从古至今,书斋一直就是读书人的精神家因,历代文人雅士都很讲究自己书斋的命名,正式命名为书斋,起源于北宋。“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蒲松龄在他居住的地方附近设一茶棚,凡是进来的人一律不收银子,他捧上一壶茶坐下来和客人闲谈,专门问一些奇闻异事,蒲松龄的“聊斋”便由此而生。然后,蒲松龄就把听来的这些事情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
【材料四】
家训是指家长在立身、处事、为学等方面对子孙的教诲。家书是家训文化的一种重要形式。
(1)任务一∶识名字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的名与字意思相反。
B.李白的名与字意思相近。
C.刘禹锡在白居易面前自称梦得是不合礼仪的。
D.朱熹的朋友直呼他的名是基本的礼貌。
(2)任务二∶赏名联
下面是拆乱了的一副对联。请你阅读材料,还原蒲松龄的自勉联。
破釜沉舟 天不负 事竟成 苦心人 卧薪尝胆中“
三千越甲 有志者 终属楚 百二秦关 可吞吴
上联∶
下联∶
(3)任务三∶访书斋
蒲松给自己的文言小说集取名什么? 这本小设集的合安组他的书态有什么渊源?
①文言小说集∶《 》
②渊源:
(4)任务四∶读家信
以下是两则古人家书中的名言,请选出一则写出你的理解,并谈谈它对你立身、处事方面的启示。
①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②志患不立,尤患不坚。(左宗棠《与子书》)
我选第 ▲ 则
理解: ▲
启示∶ ▲
27.写作
按下面要求作文。
命题作文∶热悉的声音
作文要求∶
⑴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⑶不少于500字。
⑷文字和标点书写规范、整洁。⑸文中不得出现考生姓名以及学校名。
⑹行款格式∶标题居中,分段需另起一行,空两格。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人不知而不愠
2.水何澹澹
3.风正一帆悬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点评】此题考查默写古诗文名句的能力。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再次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大意和基本内容;最后在平时注意归类总结。这样才能应对各类题目的考查。
1.注意不要把“愠”写错。
故答案为:人不知而不愠
2.注意不要把“澹”写错。
故答案为:水何澹澹
3.注意不要把“悬”写错。
故答案为:风正一帆悬
4.注意不要把“寥”写错。
故答案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5.注意不要把“涯”写错。
故答案为: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答案】(1)jì
(2)文;纹
(3)动词
(4)“秀气”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济南小山的秀美小巧),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5)B
(6)拟人(比拟)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动词;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比喻;拟人
【解析】【分析】(1) 髻 ( jì): 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 。
(2)花纹: 各种条纹和图形 。故应把 “文”改成“纹”。
(3) 镶: 把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故应为动词
(4) “秀气” ,清秀。这里将小山人格化,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小山太秀气,就是小山非常清秀。因此这句话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济南小山的秀美小巧。正是因为作者非常喜爱这些小山,不认小山受冻,因此这句话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5) “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只是作者的想象,并不是比喻。
(6) “害了羞”把雪人格化,运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1) jì
(2) “文”改成“纹”
(3) 动词
(4) “秀气”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冬天济南小山的秀美小巧),流露出作者的爱怜之情。
(5)B
(6) 拟人(比拟)
【点评】(1)本题考查汉字读音。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汉语拼音的拼读规则,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注意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音近字等。
(2)此题考查对字形积累。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3)本题考查辨析词性的能力。词性包括实词和虚词,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拟声词、叹词。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掌握词性的种类及其特点,答题时还须结合语言环境进行分析。
(4)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要我们赏析的词语,要么是运用修辞、要么是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赏析的答题模式一般为:该句运用了……(修辞、词语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突出了……品质,表达了作者……情感。答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5)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然后再根据语境分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6)本题考查辨析常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学生要掌握常用修辞手法的种类及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常用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对偶、对比、反语等,答题时要结合语言环境判断使用的修辞手法。
7.【答案】A
【知识点】代词;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B "这么""那么"都是指示代词。C 泰戈尔是印度作家、诗人。D "贤弟""惠顾""见教"都是敬辞。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辨析代词种类。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8.【答案】D
【知识点】贬义词;议论;称谓
【解析】【分析】D “耳顺”指六十岁。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年龄称谓识及辨析表达方式、词语的感情色彩等。古代年龄的别称:婴孩:统称一岁以下婴儿;孩提:二三岁;垂髫:三岁至七八岁;豆寇:女子十三四岁;弱冠:指二十岁男子;而立:指三十岁;不惑:指四十岁;知天命:指五十岁;花甲:指六十岁;古稀:指七十岁;耄耋:指八九十岁;期颐:指一百岁。具有一一对应关系。
【答案】9.孔明
10.C
11.淡泊明志,侧重“明志”,强调志向远大;清心寡欲侧重“寡欲”,强调没有名利欲望。
12.围绕“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静是学习的前提”回答,意对即可。
13.围绕“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告诫儿子生活要节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淡泊宁静;希望儿子珍惜光阴,志存高远”等回答任意三点即可。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作家作品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文学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各种常见文体、史书体例、作家作品等。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3)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一定要多积累、运用词语,提高自己理解词语的能力。做题时,一定要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词义。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探究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题,需要读懂两个语段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从中找出原因并用自己的话分条概括,语言要精练、准确。
(5)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写作目的能力。写作目的是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理由和动机。答题时可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再结合文章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和概括。
9.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
故答案为:孔明
10.C.悲守穷庐: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 穷:穷困潦倒之人。
故答案为:C
11.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清心寡欲 :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淡泊明志,“淡泊”是为了“明志”因此该词语侧重“明志”,强调志向远大;“清心寡欲”是并列短语,侧重“寡欲”,强调没有名利欲望。
故答案为: 淡泊明志,侧重“明志”,强调志向远大;清心寡欲侧重“寡欲”,强调没有名利欲望。
12.根据“静以修身”“险躁则不能治性”可以看出修身需要静,根据“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看出达到远大目标,实现理想也需要静,根据“夫学须静也”可以看出学习也需要静。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围绕“静是修身养德的基础; 静是学习的前提”回答,意对即可。
13.结合诸葛亮给儿子这封信的内容分析,根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知诸葛亮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要节俭;根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淡泊宁静。根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要勤学励志,淡泊宁静;根据“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可以看出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光阴。据此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围绕“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告诫儿子生活要节俭;劝勉儿子勤学励志,淡泊宁静;希望儿子珍惜光阴,志存高远”等回答任意三点即可。
【答案】14.告诫,劝勉
15.B
16.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2)此题考查对课文语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首先理解语句本身的意思及写法特点,其次还要从全篇着眼,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理解全篇的主旨感情,再判断语句的意思及写法是否正确即可。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解文章的内容,然后再从中筛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即可。
参考译文:任末14岁,到处拜老师,背着书求学,不怕路远多难。常以“人如果不勤奋好学,如何成就事业?”为自勉。有时在大树下盖毛屋,用树木滕条削起来当笔用,刻树皮取树汁当墨水。夜晚靠星月的亮光勤奋好学,如实在太黑,那么用一种麻蒿做成火把,读书。读书时一有心得,则把心得记在衣服上。他的学生极为敬佩其学习精神,常用干净的好衣服去换属取他那记满心得的脏衣服。任末临终的时候告诫学生们:勤奋好学的人,虽然人死了,但仍活在人们的心中。那些不学无知的人,虽然活在世上,也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
14.临终诚曰:临终的时候告诫。诚:告诫。
故答案为: 告诫,劝勉
15.B读书时一有心得,则把心得记在衣服上。
故答案为:B
16.这篇短文表现任未刻苦学习,“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意思是:他的学生极为敬佩其学习精神,常用干净的好衣服去换属取他那记满心得的脏衣服。这句话是写门徒对他学习精神的敬佩,是从侧面表现他学习的刻苦。
故答案为: 门徒悦其勤学,更以静衣易之
【答案】17.C
18.①给祖母做新衣裳,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②庙会期间为祖母做新鞋子。③照顾小孙女期间放心不下祖母,选择回到祖母身边照顾。④祖母去世前给祖母赶制新鞋子。
19.围绕“孝顺、热心善良、乐于助人、为人慷慨、心灵手巧、无私慈爱、勤劳能干、关爱家人”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0.围绕“描写母亲做鞋垫的情形;表现母亲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表现母亲对亲人的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作者对不能报答母亲而感到愧疚;点明中心;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等回答任意两点即可。
【知识点】文章标题及其作用;文章结尾及其作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拟写文章标题的能力。拟写文章标题首先要掌握文章标题的作用: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②作文章线索;③作者感情的出发点;④具有象征意义;⑤语带双关;⑥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⑦吸引读者兴趣。答题时要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再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答题。
(2)本题考查概括文本主要事件的能力。概括文章内容,主要的方法是“压缩”情节,找到主要人物及其主要的事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其内容。依据题中提到的线索,梳理人物的行为表现,抓住文章中的主要信息,从“人物”“事件”两个信息点上概括。
(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的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整合。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
(4)本题考查理解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散文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
17.文中,母亲帮人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给祖母做衣服,做绣花鞋,做寿衣,给大妹的公公、婆婆做寿衣,做鞋垫等,因此AB做题目都不能概括全文,只有C既能概括全文,也能表现母亲的心灵手巧。
故答案为:C
18.根据“据我二妹讲,每到春天,母亲就为祖母做月白色的衬衫,搭配黑色的衣服和裤子,冬天做绸缎的棉衣,上面套上黑色的外套,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在同村的老太太中,祖母的穿戴是最体面,也是最干净利落的”可以概括出:给祖母做新衣裳,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根据“祖母突然想穿一双绣花的鞋子去听戏,这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母亲身上。一周后,一双绣花的新布底鞋就做好了。从此,母亲几乎每年都要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大都是黑华达尼的面料,绣花的式样多是红、黄兼有的碎花,翠绿的叶子,庄重而不失典雅”可以概括出:庙会期间为祖母做新鞋子。根据“2005年5月我的弟媳生小孩,需要母亲去照料一段时间,母亲最放心不下的就是让父亲一个人照料祖母,怕父亲粗心,照顾不周。母亲在乌鲁木齐住了五个月,既舍不得离开襁褓中的小孙女,更放心不下家里的祖母,心中的矛盾可想而知,她最终还是选择了回到祖母身边。到家里,祖母看上去依然康健,母亲空悬了五个月的心总算安下来了”可以概括出:照顾小孙女期间放心不下祖母,选择回到祖母身边照顾。根据“母亲赶快找出早已做好的寿衣和绣花的寿鞋准备好,但此时祖母的脚已经浮肿,原来的鞋子无法穿上。母亲就请同村的我的小姨帮着赶做鞋底,自己连夜绣鞋面,三天后一双绣花的新鞋就赶出来了,祖母穿上后,见过从数里外赶来见最后一面的娘家的几个侄子、侄媳妇,就溘然长逝了,没有任何的痛苦和遗憾”可以概括出:祖母去世前给祖母赶制新鞋子。 故答案为: ①给祖母做新衣裳,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②庙会期间为祖母做新鞋子。③照顾小孙女期间放心不下祖母,选择回到祖母身边照顾。④祖母去世前给祖母赶制新鞋子。
19.文中,母亲给祖母做新衣裳,把祖母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庙会期间为祖母做新鞋子,照顾小孙女期间放心不下祖母,选择回到祖母身边照顾,祖母去世前给祖母赶制新鞋子。 由此可以看出母亲的孝顺。根据“记得读中学的那几年,临近年关,我从学校回到家里,母亲安放着缝纫机的房间里总是人来人往,大多是村里和邻村待字闺中的姐姐们和已经成家的年轻媳妇们,她们拿着花花绿绿的布,上门请母亲裁剪、缝制过年的新衣,屋里总是充满欢声笑语”可以看出母亲的热心善良、乐于助人;根据“母亲几乎每年都要给祖母做一双绣花的布鞋,大都是黑华达尼的面料,绣花的式样多是红、黄兼有的碎花,翠绿的叶子,庄重而不失典雅”可以看出母亲心灵手巧;根据“家里人人都穿过母亲衲制的鞋垫,亲朋好友也得到过母亲慷慨的馈赠”可以看出母亲关爱家人、无私慈爱、为人慷慨;根据“我曾经数过,鞋垫上一个“马”字就有近两百个针脚,粗略算下来,一双鞋垫至少有上万个针脚啊。一针针,一线线,需要极大的耐心,也饱含无限的关爱”可以看出母亲勤劳能干等。
故答案为: 围绕“孝顺、热心善良、乐于助人、为人慷慨、心灵手巧、无私慈爱、勤劳能干、关爱家人”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0. “窗前孤坐运飞针”是描写母亲做针线的情形,“红线绿丝绣美纹”赞扬母亲心灵手巧,“鞋垫一双万般爱”表现母亲对亲人的爱,及母亲的感激;“愧无尺寸报慈恩”表达报答母恩的愿望及不能报答母亲而愧疚的心情。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总结全文内容,点明文章主旨。从结构上分析,可以看出这首诗与开头及题目相照应。就吃饭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故答案为: 围绕“描写母亲做鞋垫的情形;表现母亲勤劳能干、心灵手巧;表现母亲对亲人的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赞美;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作者对不能报答母亲而感到愧疚;点明中心;与文章开头相呼应”等回答任意两点即可。
【答案】21.B
22.围绕“营养成分和产量不如其它作物”回答即可。
23.围绕“①用纯净水②用不锈钢高压锅③不要放置太久,要及时喝掉”回答即可。
24.符合题意即可。示例:且不说炒黄豆芽、炒干豆腐、炖大豆腐,单是豆腐脑,就让我们的早餐营养十分丰富,可见,大豆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知识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这样的题,首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然后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原文有关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其说法是否与原文相符,最后选出符合题意要求的答案。
(2)本题考查概括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概括作答。
(3)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21.根据最后一段“这个“绿豆解百毒”的故事明显是个传说,但记载绿豆解毒的医学典籍还真不少。比如,《开宝本草》中说,绿豆可以“消肿下气,压热解毒”;《本草纲目》中说,绿豆可“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仿佛绿豆就是万能解毒药。但是,事实并非如此,如果迷信绿豆可以解毒的话,那很可能会延误治疗”可以看出“绿豆能解百毒,所以我们应该随身携带绿豆”的说法不正确。
故答案为:B
22.根据“就营养成分而言,绿豆的确太过中庸,只含有淀粉(61%)和蛋白质(22%)。而大豆就不一样了,营养丰富,且蛋白质含量高达40%。于是有了“田里长出的肉”的美誉。除了蛋白质含量不如大豆外,绿豆的淀粉含量不如水稻,产量更是敌不过小麦,于是,它被分在杂粮之中也就合情合理了”可以概括出答案:营养成分和产量不如其它作物
故答案为: 围绕“营养成分和产量不如其它作物”回答即可。
23.根据“虽然名为“绿豆汤”,但通常情况下,我们煮的绿豆汤是红色的,这是因为绿豆中含有的多酚类物质被氧化形成了红色物质,而氧化跟水中的金属离子浓度,以及与氧气的接触情况有关。所以,如果我们用纯水和不锈钢高压锅来煮,会更容易得到理想的“绿”豆汤。当然了,要及时喝掉,否则在空气中放久了,汤色迟早是要变红的”可以概括出答案:“①用纯净水②用不锈钢高压锅③不要放置太久,要及时喝掉”。
故答案为: 围绕“①用纯净水②用不锈钢高压锅③不要放置太久,要及时喝掉”回答即可。
24.运用 "且不说……单是"的句式 ,并写出大豆对餐桌的贡献,文从字顺即可。
故答案为: 符合题意即可。示例:且不说炒黄豆芽、炒干豆腐、炖大豆腐,单是豆腐脑,就让我们的早餐营养十分丰富,可见,大豆对餐桌的贡献之大。
25.【答案】(1)《朝花夕拾》;筋斗云
(2)①三打白骨精
②围绕“人不能被假象蒙蔽;对待坏人,要嫉恶如仇,除恶务尽;人会在总结经验中(磨难中)成长;人做好事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等回答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解析】【分析】(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1928年由北京未名社首次出版。此文集收录了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多侧面描写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文集以记事为主,加以抒情与议论。作品富有诗情画意,又不时穿插幽默和讽喻。
孙悟空是中国著名的神话人物之一,出自《西游记》。孙悟空是由开天辟地而来的仙石孕育而生,带领群猴进入水帘洞而成为众猴之王。其生性聪明、活泼、仗义、嫉恶如仇,精通七十二变,法力高强,擅使法宝金箍棒。后护唐僧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得真经修成正果,被封为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本领有:筋斗云 、七十二变、大品天仙决、火眼金睛等
(2) ①根据“白骨精”这个关键词可以看出这个故事是:三打白骨精。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全被孙悟空识破,白骨精害怕,变作一阵风逃走,孙悟空把村姑、妇人的假身统统都打死。但唐僧却不辨人妖,反而责怪孙悟空恣意行凶,连伤母女两命,违反戒律。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白发老公公又被孙悟空识破打死。唐僧写下贬书,将孙悟空赶回了花果山。白骨精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老父蒙蔽唐僧,这说明人不能被假象蒙蔽,我们要有一双慧眼,人做好事时要学会保护自己;孙悟空最终把白骨精打得现出原形,这说明我们对待坏人,要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等。能结合故事情节分析概括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朝花夕拾》
筋斗云
(2) ①三打白骨精
②围绕“人不能被假象蒙蔽;对待坏人,要嫉恶如仇,除恶务尽;人会在总结经验中(磨难中)成长;人做好事时要学会保护自己”等回答任意一点,言之成理即可。
【点评】(1)本题考查名著的积累。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2) 本题名著阅读和积累能力,名著阅读着重考查学生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启发。
26.【答案】(1)B
(2)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聊斋志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斋志异》是根据他的书斋命名的。蒲松龄把听来的故事在书斋里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写成小说集就叫《聊斋志异》。
(4)【示例1】我选第①则;理解: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启示:我们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
【示例2】我选第②则;理解:一个人怕不立志,更怕立了志不能持之以恒。启示:人要胸有大志,更要意志坚定,做事能做到持之以恒。
【知识点】其他常识;材料探究;诗歌对联;主题活动;称谓;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1)A曹操字孟德,名与字并不是相反。C根据“对平辈或尊辈只能称字” 可以看出刘禹锡在白居易面前自称梦得是合礼仪的。 D称别人时称"字" ,朱熹的朋友直呼他的名是不礼貌的。
(2)“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都讲的是项羽的故事,“苦心人”“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讲的是越王勾践的故事,根据对联的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平下仄)可指“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分别是上联和下联。
(3)《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其全书将近五百篇,它们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全书描写爱情主题的作品数量最多,其中一些作品,通过花妖狐魅和人的恋爱,表现了作者理想的爱情。“聊”,聊天,“斋”书屋。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记述。“异”奇异的故事。《聊斋志异》是根据他的书斋命名的。蒲松龄把听来的故事在书斋里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写成小说集就叫《聊斋志异》。
(4)首先要理解这两句话的意思:①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②一个人怕不立志,更怕立了志不能持之以恒。根据句意并结合生活实际谈启示: ①我们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②人要胸有大志,更要意志坚定,做事能做到持之以恒。
故答案为:(1)B
(2) 上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川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聊斋志异》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聊斋志异》是根据他的书斋命名的。蒲松龄把听来的故事在书斋里经过自己的加工润色后记录下来,写成小说集就叫《聊斋志异》。
(4) 【示例1】我选第①则;理解:由节俭进入奢侈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就困难了;启示:我们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
【示例2】我选第②则;理解:一个人怕不立志,更怕立了志不能持之以恒。启示:人要胸有大志,更要意志坚定,做事能做到持之以恒。
【点评】(1)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辨析。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2)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这个原则在考题中一般放得较宽。
(3)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
(4)本题考查理解句意的能力。解答这样的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要能扣住句意从一两个侧面谈自己的感悟或启示即可。
27.【答案】略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熟悉的声音”是一个全命题作文,“熟悉”, 清楚的知道。“声音”,包括的范围很广,可以是人的声音,比如爸爸的声音、老师的声音、朋友的声音等;也可以是自然界的声音,比如风声、雨声、流水声、动物的鸣叫声等;也可以是人造的各种声音,比如乐器的声音、炒菜的声音等等。当然也可以写多种声音,以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如果写自然界的声音,就需要对这种声音或这些声音进行细致的描写,如果写人的声音,则需要写你从他的声音里感悟到了什么,不如说关怀、温暖等。声音是耳朵能听到的,应从听觉进行描写,但如果仅仅从听觉的角度写,往往比较单调,因此可以调动多种感觉来写,要运用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进行生动形象地描绘。据此审题进行写作即可。
【点评】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关键是吃透题目的精髓,把握住中心词,明确修饰限制词。除了审题、立意和选材外,我们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扬长避短。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20分
分值分布
客观题(占比)
4.0(3.3%)
主观题(占比)
116.0(96.7%)
题量分布
客观题(占比)
2(7.4%)
主观题(占比)
9(33.3%)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
题目量(占比)
分值(占比)
阅读(42分)
5(18.5%)
42.0(35.0%)
综合性学习与写作(60分)
2(7.4%)
60.0(50.0%)
积累与运用(18分)
4(14.8%)
18.0(15.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
难易度
占比
1
普通
(33.3%)
2
容易
(3.7%)
3
困难
(3.7%)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认知水平)
分值(占比)
对应题号
1
代词
2.0(1.7%)
7
2
文章结尾及其作用
13.0(10.8%)
17,18,19,20
3
概括理解文中人物形象
13.0(10.8%)
17,18,19,20
4
作家作品
22.0(18.3%)
7,9,10,11,12,13,26
5
贬义词
2.0(1.7%)
8
6
理解性默写
7.0(5.8%)
1,2,3,4,5
7
主题活动
10.0(8.3%)
26
8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5.0(4.2%)
14,15,16
9
其他常识
10.0(8.3%)
26
10
全命题作文
50.0(41.7%)
27
11
文章标题及其作用
13.0(10.8%)
17,18,19,20
12
议论
2.0(1.7%)
8
13
材料探究
10.0(8.3%)
26
14
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
31.0(25.8%)
6,9,10,11,12,13,14,15,16,21,22,23,24
15
作品的人物形象
5.0(4.2%)
25
16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
15.0(12.5%)
9,10,11,12,13,14,15,16
17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9.0(7.5%)
21,22,23,24
18
比喻
7.0(5.8%)
6
19
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
7.0(5.8%)
6
20
称谓
14.0(11.7%)
7,8,26
21
一般性默写
7.0(5.8%)
1,2,3,4,5
22
动词
7.0(5.8%)
6
23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13.0(10.8%)
17,18,19,20
24
对作品的体验感受
5.0(4.2%)
25
25
拟人
7.0(5.8%)
6
26
常用字字音
7.0(5.8%)
6
27
古今异义
10.0(8.3%)
9,10,11,12,13
28
常用文言实词
15.0(12.5%)
9,10,11,12,13,14,15,16
29
诗歌对联
10.0(8.3%)
26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舒兰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吉林省吉林市桦甸市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默写,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作文,其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