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属成套资源: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 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9 推断题(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2 次下载
- 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0 气体性质验证 制备 净化(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2 次下载
- 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2 探究题 综合题 实验压轴题(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2 次下载
- 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3 物质分类 反应类型 质量守恒定律(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2 次下载
- 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4 身边的物质(空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水 金属 酸碱盐)(学生卷+教师卷) 试卷 2 次下载
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1 计算题(学生卷+教师卷)
展开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1 计算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1计算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广州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1计算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广州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6页, 欢迎下载使用。
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
专题11 计算题
1. (2022广州市中考)酚酞(C20H14O4)是常见的酸碱指示剂。下列关于酚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属于无机化合物
B. 相对分子质量为(12×20+1×14+16×4)g
C.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
D. 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答案】C
【解析】
A、根据酚酞的化学式知:酚酞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错误;
C、酚酞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20):(1×14):(16×4)=120:7:32;正确;
D、酚酞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故选C。
2.(2021广州中考)纤维素是棉花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C6H10O5)n(n约为103~104)。下列关于纤维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无机化合物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0+16×5)
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0:5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答案】 D
【解析】
A.纤维素的化学式中含有碳元素,物质分类应为有机化合物,故A错误;
B.相对分子质量应为(12×6+1×10+16×5)×n,故B错误;
C.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0:16×5,故C错误;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 ×100%,故D正确。
3. (2020广州中考)尿素是氮肥中最主要的一种,其化学式为CO(NH2)2。下列关于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O(NH2)2中含有的原子是(NH2)2
B. C、O、N、H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1:1:4
C. 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D. 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4:1
【答案】C
【解析】
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
A、CO(NH2)2是由尿素分子构成的,不含有(NH2)2,故A不正确;
B、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C、O、N、H四种原子的个数比为,故B不正确;
C、,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C正确;
D、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C、O、N、H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D不正确。故选C。
4. (2019广州中考)从地沟油中提炼生物柴油是垃圾资源化的方法之一。生物柴油主要成分是硬脂酸甲酯(C19H38O2),下列有关硬脂酸甲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9:38:2
B. 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
C. 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6
D. 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答案】B
【解析】
化学中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比乘以相对原子质量比。
A、由硬脂酸甲酯(C19H38O2)可知,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故A不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为(12×19+1×38+16×2),故B正确;
C、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19:38:2,故C不正确;
D、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故D不正确。故选B。
5. (2018广州中考)碳酸乙烯酯(C3H4O3)可用作锂电池电解液,下列有关碳酸乙烯酯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g
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16
C.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
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00%
【答案】C
【解析】
A. 碳酸乙烯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3+1×4+16×3,相对分子质量单位为“1”,通常不写,错误;B. 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4:16×3,错误;C.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碳酸乙烯酯中C、H、O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正确;D. ,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错误。故选C。
6. (2022广州中考)二甲基亚砜(DMSO)工业废渣含NaNO3及少量有毒的NaNO2,以该废渣为原料制备农用KNO3,既实现资源回收利用又保护了环境。工艺流程如下:
(1)农用KNO3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
(2)步骤1的作用是除去NaNO2,NaNO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
(3)结合溶解度曲线分析,步骤3“加热蒸发”时可控制只析出NaCl固体,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步骤4的操作是_______、过滤。
(5)KCl用量的估算依据是 (填标号)。
A. KCl与NaNO3的粒子个数比为1:1
B. KCl与NaNO3的质量比为1:1
C. KCl与NaNO3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之比为1:1
(6)该工艺所得农用KNO3混有一定量NaCl。取25g样品加足量水溶解,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生成沉淀的质为14.35g,则样品中杂质NaCl的质量是_____g,样品含KNO3_______%(质量分数)。
(相对分子质量:KNO3-101 NaCl-58.5 AgNO3-170 AgCl-143.5)
【答案】(1)钾元素和氮元素 (2)+3 (3)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氯化钠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4)降温结晶 (5)A (6) ①. 5.85 ②. 76.6
【解析】
(1)KNO3为农作物提供的营养元素有钾元素和氮元素。
(2)NaNO2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0”可知,1+x+(-2)×2=0,解得x=+3。
(3)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大,氯化钠受温度影响比较小,则“加热蒸发”时只析出氯化钠。
(4)由图可知,通过步骤4分离出了硝酸钾,而硝酸钾受温度影响比较大,且溶液2的温度比较高,则步骤4为降温结晶。
(5)加入氯化钾的目的是使溶液中的氯离子和钠离子结合为氯化钠析出,则因使氯化钾与硝酸钠的粒子个数比为1:1,故选A。
(6)设样品中杂质NaCl的质量是x,则:
x=5.85g
则样品中含KNO3的质量为 。
7. (2020广州中考)盐酸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化学试剂之一。
(1)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000g质量分数为0.37%(pH约为1)的稀盐酸。
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___g,所需浓盐酸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已知浓盐酸密度为1.19g/cm3,量取上述所需浓盐酸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填标号)。
A 10mL量筒
B 50mL量筒
C 试管
D 胶头滴管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__________上。
(2)取少量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加入2mL水,振荡,得到白色浑浊液,滴加1滴酚酞溶液,再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
(3)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
①铁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②下列示意图中,与实验结果相符的是_________(填标号)。
【答案】 ①. 3.7 ②. 10 ③. AD ④. 玻璃片或白瓷板 ⑤. 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⑥. ⑦. D
【解析】
(1)①所配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1000g0.37%=3.7g,所需浓盐酸的质量=3.7g37%=10g;
②所需浓盐酸的体积=10 g1.19g/cm3≈8.4mL,应选用10mL量筒和胶头滴管进行量取;
③测定所配稀盐酸的酸碱度,应将pH试纸放置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进行比较;
(2)氢氧化钙溶于水显碱性,滴加1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滴加稀盐酸至反应完全,盐酸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溶液显中性,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3)①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②取等质量的铁片和铁粉放入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若铁过量或盐酸过量都会生成等质量的氢气,铁粉比铁片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所用时间少,对比四个选项,只有D项正确。
8.(2022广州市中考)某校学生用盐酸和碳酸钙制备CO2,产生了大量废液。兴趣小组通过以下探究确定废液处理方案。
(1)废液成分的确定
①写出制备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推测废液所含溶质
推测一:______________ 推测二:CaCl2和HCl
③若要用一种药品验证哪种推测成立,可选择的有哪些?_______(填标号)
A.石蕊溶液 B.AgNO3溶液 C.锌粒 D.CuO粉末
(2)废液的处理
实验表明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小组决定用Na2CO3除去它们。
【提出问题】如何估算Na2CO3固休的用量?
【进行实验】取100mL废液样品于烧杯中,逐滴滴加5.3%的Na2CO3溶液,用pH传感器测定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讨论】
①a→b阶段,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______。
②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③c点时,取少量烧杯中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_______120mL。(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④将烧杯中的沉淀过滤、干燥、称重,质量为4g。若处理10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___g。(实验所用Na2CO3溶液的密度近似看做1g/cm3)
【答案】 ①. ②. CaCl2 ③. ACD ④. 有气泡产生 ⑤. ⑥. 小于 ⑦. 530
【解析】
(1)①实验室用大理石(或 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大理石的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
②碳酸钙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质只有氯化钙,则推测一:氯化钙;盐酸过量时推测二:CaCl2和HCl;
③根据推测,主要是证明盐酸的有无即可判断是哪种推测;
A、盐酸会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则样品滴加石蕊试液后变红了,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石蕊试液不变色,推测一成立;正确;
B、溶液中有氯化钙,提供了氯离子,硝酸银和氯化钙反应产生氯化银沉淀和硝酸,盐酸和硝酸银也会产生氯化银沉淀,所以不能用硝酸银溶液验证是否有盐酸,错误;
C、盐酸和锌反应产生氯化锌和氢气,会产生气体;则锌粒中加入样品后产生气泡,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没有气泡,推测一成立;正确;
D、氧化铜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铜和水,固体会减少或消失,溶液变蓝色;则氧化铜中加入样品后固体会减少或消失,溶液变蓝色,则有盐酸,推测二成立;如果固体不减少,溶液不变蓝色,推测一成立;正确;故选ACD。
(2)①废液中的溶质是CaCl2和HCl,向其中加入碳酸钠,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然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根据图像a→b阶段,是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则会观察到烧杯中有气泡产生。
②碳酸钠溶液显碱性,b点后曲线平缓阶段,是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氯化钠溶液显中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c点时,溶液显碱性,碳酸钠过量,结合图像分析,说明处理100mL废液,所需5.3%的Na2CO3溶液的体积小于120mL。
④100mL废液,产生碳酸钙的质量是4g,设要碳酸钠的质量是x。
所需碳酸钠溶液的体积为:4.24g÷5.3%÷1g/mL=80mL, 即80mL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4.24g,故100mL碳酸钠溶液中含有碳酸钠4.24g×100mL÷80mL=5.3g,因此若处理10L(即:10000mL)该废液,理论上需要Na2CO3固体质量为10000mL÷100mL×5.3g=530g;
故答案为:530。
9.(2021广州中考)某校学生利用以下两个实验探究酸的性质。
(1)试管A中溶液变浑浊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方程式)。
(2)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且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呈黄色,将此时溶液中和液面上方存在的微观粒子的种类在图中补充完整(粒子数目不作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3)将所有学生完成上述两个实验产生的废液收集并处理,向该废液中加入适量Na2CO3, 除去钙、铁元素和过量的酸,可观察到:①________________,②产生大量沉淀。静置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经检测pH约为7,取样滴加__________溶液,无明显现象,钙已除尽。
(4)若处理废液时共消耗Na2CO3212g,则实验室为本次探究实验至少准备了_________g盐酸。(已知盐酸的质量分数为7.3%)
【答案】(1) Ca(OH)2 + CO2 ===CaCO3↓ + H2O (1分)
(2)见右图(2分)
(3)有气泡产生(1分);Na2CO3 (1分)
(4) 2000 (2分)
【解析】
(1)试管A中发生的反应是CO2与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反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 + CO2 ===CaCO3↓ + H2O (1分)
(2)试管B中铁钉变得光亮,即铁锈已除去;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这气体是H2,即溶液中应有FeCl2;溶液呈黄色,说明溶液中的主要成分是FeCl3;由于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气体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图中溶液见到H+和Cl-离子,故应有HCl气体在试管内出现,故画出了见上的图所示的粒子。
(3)“过量的酸”会与加入的Na2CO3反应,故有气泡产生(1分);鉴别Ca2+离子可以使用Na2CO3溶液,因为Ca2+离子与中Na2CO3的CO32-结合成白色沉淀的CaCO3。
(4)加入适量Na2CO3是为了除去废液中的钙、铁元素和过量的酸,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pH≈7),即溶液中只含有NaCl。故有
Na2CO3 ------ 2NaCl ------ 2HCl
106 73
212g X×7.3%
X= =2000g
10. (2020广州中考)某工厂生产硼砂产生的固体废料,主要含有MgCO3、CaCO3、SiO2、Al2O3和Fe2O3等,其中MgCO3质量分数为63%。回收镁的工艺流程如下:
(1)“酸浸”时MgCO3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调pH”前滤液I的pH________7(填“>”或“2.37g,说明固体还含有结晶水,故填:是;结晶水质量,结晶水完全失去质量4.53g-2.16g=2.37g,200℃固体质量2.46g>2.37g。
②铵根离子、铝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不共存,能反应,故填:OH-。
16. (2022广州黄埔区二模)某热电厂用脱硫得到的石膏(CaSO4·2H2O)生产K2SO4肥料的流程如图:
已知:不同温度下,硫酸钾在水溶液、氨溶液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5
水溶液
6.815
8.496
9.937
氨(8%)溶液
1.387
1.558
2.198
氨(35%)溶液
0.442
0.742
0.813
(1)在“脱硫”反应中,将CaCO3粉碎后与水混合成悬浊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脱硫过程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石膏与饱和(NH4)2CO3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Ⅰ,反应基本类型为___________。
(4)“操作I”的名称是___________。
(5)你认为反应Ⅱ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
(6)CaSO4·2H2O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取纯净CaSO4·2H2O固体3.44g,进行加热,测定固体质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CaSO4·2H2O相对分子质量为172。
H点的固体在T2~1400℃范围内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写出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CO2 (3)复分解反应
(4)过滤 (5)硫酸钾在浓氨水中溶解度较小,首先到达饱和结晶析出得到硫酸钾固体
(6)
【解析】
由流程可知,含二氧化硫的烟气加入空气和碳酸钙脱硫后得到石膏,加入碳酸铵溶液得到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铵,过滤除去沉淀,得到滤液加入氯化钾和浓氨水得到氯化铵和硫酸钾;
(1)将CaCO3粉碎后与水混合成悬浊液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数目种类不变,反应前钙、碳、氧、硫、氢原子数目分别为2、2、16、2、8,反应后钙、碳、氧、硫、氢原子数目分别为2、0、12、2、8,故空格处填:CO2;
(3)已知,石膏为CaSO4·2H2O,石膏与饱和(NH4)2CO3溶液相混合发生反应Ⅰ生成碳酸钙沉淀和硫酸铵,反应是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4)“操作I”是分离固液的操作,名称是过滤;
(5)由溶解度图表可知,反应Ⅱ在常温下能实现的原因是硫酸钾在浓氨水中溶解度较小,首先到达饱和结晶析出得到硫酸钾固体;
(6)已知,CaSO4·2H2O受热会逐步失去结晶水。如果纯净CaSO4·2H2O固体3.44g全部失去结晶水后得到固体质量为,故H为CaSO4固体;
H点的固体在T2~1400℃范围内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一种固体和两种气体,其中一种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刺激性气味气体为二氧化硫,硫元素化合价在反应后降低,那么应该有元素化合价升高,则另一种气体为氧气,故反应分解生成氧化钙、氧气、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
17. (2022广州黄埔区二模)向一支装有少量CuO的试管中依次加入下列物质,实验操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加入过量稀H2SO4后,观察到的现象___________。
(2)图B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如图D,向图C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打磨的铝丝,画出图中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微观粒子_________。(微粒数目不做要求,不考虑空气、水)。
(4)实验开始时放入试管的CuO质量为4g,则实验最后取出的铝丝最多能增重___________g。
【答案】(1)固体逐渐溶解,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2)、
(3) (4)2.3
【解析】
(1)硫酸和氧化铜能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A中加入过量硫酸后,观察到的现象固体逐渐溶解,无色溶液变为蓝色;
(2)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过量的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A中加入过量硫酸后,氧化铜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B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后,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钠,氢氧化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图C实验中加入过量稀硫酸后,硫酸与过量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硫酸与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因此C反应停止后,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硫酸、硫酸钠和硫酸铜。
向图C实验后所得溶液中插入新打磨的铝丝,铝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铝和氢气,铝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铝,因此溶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钠,硫酸铝,溶液中一定存在的微观粒子是钠离子、铝离子、硫酸根离子,图像为 。
(4)因求实验最后取出的铝丝最多能增重多少,所以假设过量的硫酸的质量无限接近于0,硫酸消耗铝的质量忽略不计。
设反应生成的硫酸铜的质量为x,析出铜的质量为y,消耗铝的质量为z
CuO+H2SO4=CuSO4+H2O801604gx
80160=4gx
x=8g
2Al+3CuSO4=Al2(SO4)3+3Cu54480192z8gy
480192=8gy48054=8gz
y=3.2g,z=0.9g
则实验最后取出的铝丝最多能增重3.2g-0.9g=2.3g。
18. (2022广州市天河区二模)气体的制取实验是初中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下列制取气体的实验,发生装置可选用甲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A. 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 B. 锌和稀硫酸制取H2
C. 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制取H2S D. 高锰酸钾制取O2
(2)某同学阅读课外资料得知: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除了用二氧化锰,还可以用氧化铜作催化剂,于是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设计实验】以收集到30mL氧气为标准,设计了下列两组实验(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忽略)。
实验序号
氯酸钾的质量
其他物质及其质量
待测数据
甲
2.45g
/
乙
2.45g
CuO0.5g
①上述实验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_________。
【实验结论】
②实验甲比乙的“待测数据”更________(填“大”或“小”),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氯酸钾完全分解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g。
【答案】 ①. D ②. 收集3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③. 大 ④. ⑤. 1.99
【解析】
(1)装置甲为固体加热反应;
A、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加热制取Cl2为固液加热反应,错误;
B、锌和稀硫酸制取H2为固液不加热反应,错误;
C、块状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制取H2S为固液不加热反应,错误;
D、高锰酸钾制取O2为固体加热反应,正确;
故选D;
(2)设计实验:
①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以收集到30mL氧气为标准,探究氧化铜是否也能作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则应测量的“待测数据”是收集30mL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结论:
②实验甲没有加入氧化铜,则甲比乙的“待测数据”更大,甲中反应速率更慢,说明氧化铜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率。实验乙中反应为氯酸钾在氧化铜催化作用下加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由化学方程式体现的质量关系可知,氯酸钾完全分解后,生成氯化钾质量为1.49g,催化剂氧化铜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试管中剩余固体质量为1.49g+0.5g=1.99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2 计算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2计算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2计算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2022年福建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11 探究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11探究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11探究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福建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5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18-2022年广州中考化学5年真题1年模拟分项汇编 专题9 推断题(学生卷+教师卷),文件包含专题9推断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广州专用解析版docx、专题9推断题-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化学分项汇编广州专用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