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语文天天练:高中语文作业5(适用于全国乙卷地区)
语文天天练:高中语文作业9(适用于全国乙卷地区)
展开
这是一份语文天天练:高中语文作业9(适用于全国乙卷地区),文件包含高中语文作业9docx、高中语文作业9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作业9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基本的经验世界本就是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是一个活的世界,但这个世界总是被“掩盖”着,而且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它的覆盖层也越来越厚,人们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把这个基本的、生活的世界体会并揭示出来,艺术的世界则表现为与现实的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现实的世界是按一定的、概念的规则所组织、构建起来的世界,是受科学、技术(包括社会和管理技术)支配的世界。这个受“文明”洗礼的世界才是现实的,或是我们被“他人”教导必要承认为现实的。于是,真正的关系就在这种精心组织起来的世界面前颠倒了过来:科学(化)的世界是“现实的”,而艺术(化)的世界反倒是“理想的”。为了展现那个基本的生活世界,人们必须创造一个意象的世界来提醒自己,而揭开覆盖层的这种工作本身成了一种创造。在现实的世界中创造“另一个世界”,于是戏剧由原来的节庆活动变成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原始的壁画变成有画框的绘画……舞台、画框成为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艺术成为从生活中划出来的“另一个世界”——意象性世界。就这样,艺术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思想形态、观念形态。虽然它本身也可以像科学、道德一样,成为一种工具;然而,艺术世界毕竟被认为是比那个被组织起来的社会更真实、更美好的世界,它在现实的社会中提示着那个被掩盖、被遗忘的基本的经验世界。科学、技术、工业、商业组织、构建起来的世界,具有很大的吸收力,因为科学、技术被理解为可以涵盖一切。因而凡是宗教、艺术、道德类的文章都可以成为科学的对象,甚至成为社会管理的对象,它们都可以被组织起来并被制度化。在科学、技术指导下以利害关系为基础的庞大的社会机器正不断地吸收宗教、艺术,使其本身也被制度化。商业经济的分工使社会有专业的艺术家,艺术品也成为商品。然而,值得庆幸的是:工业、商业社会的这种吸收力不是无限的,因为基本的生活经验有一种不可回归性,表现这些生活经验的艺术世界不可能被工商业世界完全吸收掉。“另一个世界”不可能完全成为“同一个世界”。艺术的世界不可能被贴上任何标签,要理解这个世界,必须设身处地地生活在这个世界。艺术世界帮助并迫使我们回到并守护基本的、生活的世界;艺术世界帮助并迫使每个接触它、观赏它的人,包括科学家和商人在内,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高价收买凡·高绘画的商人不能以财富来显示自己的欣赏力,但凡·高的画仍然能邀请这位商人进入凡·高的生活;而迫使这位商人配得上生活在凡·高的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迫使这位商人感到显示财富的羞耻。艺术世界的教育作用,正是在于它对当下眼前的世界也有一种吸收作用,当然,这种作用是不完全的、暂时的,但也是重要的、基本的。因而,科学有一种专业的教育作用,艺术则有一种普遍的教育作用,它迫使任何人在它面前都不能无动于衷。(摘编自叶秀山《美的哲学》)1.下列对文中“艺术世界”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世界是一个“理想的”世界,它与现实的世界不同,比现实的世界更美好。B.艺术世界是一个不易理解的世界,它展现的是被掩盖、被遗忘的经验世界。C.艺术世界是一个意象的世界,每个接触、观赏它的人都可以成为一名艺术家。D.艺术世界能够吸收眼前的现实世界,而且这个作用是重要的、基本的。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门见山,第1段就表明了全文的中心论点: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不同的。B.文章第2段通过对现实世界进行解读,引出对现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关系的论述。C.文章以商人购买凡·高的绘画为例,论述了艺术的世界对人有怎样的教育作用。D.文章最后一段论述了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的相互影响,点明了二者在作用上的不同。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世界不同于基本的经验世界,它是人为构建起来的受科学、技术支配的世界。B.现实世界具有很强大的吸收力,对艺术世界也会产生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力并不大。C.基本的生活经验有不可回归性,因此艺术世界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D.艺术本身可以像科学一样成为一种工具,且艺术的教育作用比科学的教育作用更重要。二、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过天生桥①王守仁②水光如练落长松,云际天桥隐白虹。辽鹤不来华表烂③,仙人一去石桥空④。徒闻鹊驾横秋夕⑤,谩说秦鞭到海东。移放长江还济险,可怜虚却万山中。[注释]①天生桥:在今贵州省修文县,为当地风景名胜之一,传说为神仙所修建。②王守仁:号阳明,明代文学家、哲学家,曾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谪至贵州修文龙场。③辽鹤不来华表烂:据《搜神后记》载,辽东有丁令威,其人远行,死后化为白鹤归来,栖止于辽东城门华表柱上。此传说距王守仁所生活的年代已有几百年,其时华表柱已烂。④仙人一去石桥空:此句引用贵州修文龙场的民间故事,传说天生桥为神仙所造,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了桥。⑤徒闻鹊驾横秋夕:此句引用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民间传说。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从颜色的角度分别将穿桥而过的“水光”和天生桥比作飘落到松树上的“练”和白云间时隐时现的“白虹”,给天生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B.颔联反用典故,旨在说明丁令威死后化鹤却未归来,华表柱已经毁损,如今天生桥上已不见其踪迹,表达了诗人对“仙人”丁令威的深切怀念和思慕之情。C.颈联中的“谩说”表明神鞭能把石头驱赶到大海中只是一个传说而已,并不可信以为真。D.尾联大胆假设,如果将此天生桥移到长江,定能救险济生,只可惜徒留万山中毫无用处,此处表面为天生桥鸣不平,实则借此感叹自己因被贬谪到蛮荒之地而难以实现心中的抱负。5.请结合全诗,试分析本诗颔联“空”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1.B 2.A 3.A【解析】1.B.“艺术世界是一个不易理解的世界” 错误,原文是“艺术世界毕竟被认为是比那个被组织起来的社会更真实、更美好的世界,它在现实的社会中提示着那个被掩盖、被遗忘的基本的经验世界”,选项内容无中生有。故选B。2. A.“全文的中心论点……”错误。梳理文本内容可以发现,本文主要论述了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关系,第1段只是表明了“艺术世界与现实世界是不同的”的观点,但全文并不是围绕这个观点展开的。故选A。3. B.“但是这个影响力并不大”错误。根据原文第4段中的“在科学、技术指导下以利害关系为基础的……使其本身也被制度化……艺术品也成为商品”,可知艺术世界还是受到了现实世界较大的影响。C.强加因果。根据原文第4段,可知“基本的生活经验有一种不可回归性”是“艺术世界不可能被工商业世界完全吸收掉”的原因,而不是“艺术世界是与现实世界不同的‘另一个世界’”的原因。D.“艺术的教育作用比科学的教育作用更重要”错误。原文第4段只是说“艺术世界的教育作用……但也是重要的、基本的”“科学有一种专业的教育作用”,并未将艺术和科学的教育作用进行比较。故选A。4.B 5.①“空”指空旷、空寂。②天生桥据说由“仙人”建造,而“仙人”造桥之后便离去,地处万山中的天生桥因此尤显空旷、空寂,生动传神地表现出天生桥空寂的环境。③寄寓了诗人对天生桥的怜悯,以及诗人被贬蛮荒之地的失意,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解析】4.B.“表达了诗人对‘仙人’丁令威的深切怀念和思慕之情”错误,颔联中的“仙人”并非指“丁令威”,而是另有其人;此处也并非想表达对丁令威的怀念和思慕之情,而是借此来表达时光的飞逝及年代久远。故选B。5.根据注释④“传说天生桥为神仙所造,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了桥”可知,颔联的“仙人一去石桥空”,是说仙人造桥之后已经离去,现在只留下了一座空桥,这里的“空”指空旷、空寂。从语句的表达效果来看,诗人用一个“空”字,突出了这座“虚却万山中”中的天生桥的空旷、空寂的特征,生动传神地描绘出了天生桥空寂的环境,引发读者的想象,耐人寻味。从揭示作者情感的角度看,结合注释②“王守仁……曾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贬谪至贵州修文龙场”可知,诗人是借天生桥感叹自己因为贬谪到蛮荒之地,难以实现经国济世的抱负,就象天生桥一样,虚却在万山之中。“空”字寄寓了诗人对天生桥的怜悯,以及诗人被贬蛮荒之地的失意,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天天练:高中语文作业10(适用于全国乙卷地区),文件包含高中语文作业10docx、高中语文作业10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天天练:高中语文作业7(适用于全国乙卷地区),文件包含高中语文作业7docx、高中语文作业7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天天练:高中语文作业8(适用于全国乙卷地区),文件包含高中语文作业8docx、高中语文作业8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