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时训练
展开《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那时,小镇上的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照相而入“馆”,① ,这样的场所不大不小,半家常、半神秘,不单规模、形制上端庄含蓄,其幽暗也给人一种② 的高贵感,牵动人心,令人神往。自上中学后,我曾和多位好友去照合影,进了这个面积不大的地方,交费、开票、整理衣服,就要坐到照相的凳子上了,大家经常会发出这样的问话: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我们男孩平时不大在意的问题,照相的时候会一下子冒出来。不过没关系,旁边总会有别的人提醒: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那时,小镇上的孩子们不可能有什么照相的条件,只得依赖照相馆来存放我们的青春、温情、期待。照完相,我们会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③ 地想看到照片上的自己,等待在取相单上所标的“某月某日下午三点”或“某月某日上午十点半”那个时刻看到照片。在我的记忆中,取相片这件事从来没有出现过忘记或滞后的情况。照片即将从简陋的纸袋里抽出来的那一刻,我们经常心脏狂跳不止。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两处,都由三句话并列而成,但第一处主语“我”只出现一次,第二处主语“你”再三出现,二者的表达效果有什么差别?请简要说明。
二、语言文字运用(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3题。
从古至今,人们都在不断追求更舒适理想的居住环境。近几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许多城市面临绿地面积被挤压、生态环境遭破坏、城市面貌________等问题。而步入沪杭宁蓉等城市,会发现另一番图景。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履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为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预留出了田园牧歌的可能。当城市与自然相辅相成,生活的便利与环境的优美便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这才是老百姓所向往的美好生活。
当前许多城市正在火热推进的绿道建设,正与这种理念相________——城市的各个部分被当作一个整体来________,公园、绿地、江河、社区被绿道依次串联在一起,行云流水般地绘就了一幅当代《富春山居图》。( )有了绿道,城市居民真正与这座城市________、相依相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也更加深入人心。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千篇一律 适应 管理 休戚与共
B.千人一面 适应 经营 同舟共济
C.千人一面 契合 管理 同舟共济
D.千篇一律 契合 经营 休戚与共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
B.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履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C.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执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D.规划合理、特色鲜明的各类绿道如同城市的毛细血管,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践行着绿色发展的理念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此间竟“可居、可游”,把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
B.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人们在此间“可居、可游”。
C.诗境、画境与城景水乳交融,人们在此间“可居、可游”。
D.此间竟“可居、可游”,让诗境、画境与城景水乳交融。
三、现代文阅读
过 年
茅盾
天是阴沉沉的;天像在发闷,又像是没有睡醒,没精打采似的。虽然说不上是喜欢,老赵可是向来就不觉得他有理由来反对这样的天气。一年到头,他白天上公事房,公事房里他所占有的那个角落反正是不论阴晴都得开电灯的,晚上呢,他当然有个家,一丈见方那样一间,尽管外边太阳晒得狗吐舌,他这家还是得不到什么阳气。
“我见鬼么,来看这种年货!”老赵偷偷叹口气,心里说。抽身就想走。
现在他觉得街上走的人,好像都是办年货的;而且又觉得手提着糖果、饼干、年糕、瓶装酒等等诱人的东西的,也特别多——比空手的人多。他惘然想起昨天也是在这条街上走过,偶然朝一家食品店望一眼,看见高高挂在那里的一提一提的东西,其实也不过小小两个纸盒的蜜饯,再加两瓶酒,几块红白年糕,可是标价就要几万。
有人说:“大减价的铺子真多,几乎一条街上没有不是大减价的,可是一看标价,比上月不减价的时候倒又提高了。”
“这是为了下月不减价时再提高作准备呀!”又一人立刻接着俏皮地说。
各种的报导,各种的预测,于是纷纷而来。
老赵坐在他的“岗位”上,只是倾耳谛听,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心里也不起任何反应,大减价的铺子跟他向来很少关系,正像早上他路上碰见的鲜花摊儿一般。和他有切身关系的物品,向来是无所谓大减价的。
他一边想,一边惘然看着那些闲谈的同事们的脸。他忽然觉得这些脸都很陌生,这些脸虽然各有各的表情,而且是极善变化的表情,可是又都那样勉强而刻板,好像是些不同形式的面具。而且即使是高声的笑,那笑声也极不自然,似乎本来不想笑,也并无可笑之处,不过为了闲谈中间总得夹一点笑声才合适,于是就官样文章的笑了起来。
这一个新的感觉,使得老赵心里发毛,不敢再抬眼看了,而且又不敢想象自己的脸是否也跟面具似的,如果是,那又是怎样个谱式?
老赵心里感到点空虚。逢到过年这么一个习俗相沿的佳节,要是单位里干脆不放假,那他这做父亲的不带孩子们乐一天,似乎也不算有亏父道,可是偏偏又放了假了,他怎么办呢?站在马路上茫然四顾的时候,他的第一个念头是要设法曲尽为父之道,反正一年只这一次。于是心里就默默地计算他的口袋里的全部财产。难道他做父亲的就连一些口福都不给他的孩子们么?不用什么山珍海味,有这么一点甜甜的,富于脂肪的,便够叫孩子们快活得跳了;而这,似乎尚在他能力范围以内。
“贵得怕人呀!”老赵低声说,便也伸手去摸一下那块宝贝。
取钱的时候,手又碰到自己正楷抄写的那张单子,老赵微微一怔,但是他仍然很痛快地付了钱,拿起年糕,奋步走出了那店铺。
现在只有老婆交办的差使了。要是这也顺利完成使命,那就连夫道也尽了,老赵真可以自傲是一个善良的堂堂公民。而手里的一斤猪油年糕又那么重甸甸地怪窝心,一丝开朗的皱纹掠过了老赵的苍白的面孔。
天黑的时候,老赵回到家里了,这时候,在他这家所在的那条小巷子外边,而且麻雀的煞拉煞音的也在那整齐的楼房里响起来了。
在小巷子里,也有个醉汉扯紧了嗓子,似哭非哭地,在哼着什么小调。从那些破烂平屋里闪出来的点点桐油灯光,加倍衬出了这地段的阴森——但并不冷落。挤在这里的人家照例是不能哑起嘴巴来的,今晚当然不会例外,不过跟坡上那一带整齐的楼房比起来,这里是另一种调子罢了。
老赵的家也是这样。他的老婆检点着丈夫买来的东西,检一样,就问一次价钱,又唠叨了一回;两个小孩子拉住父亲一会儿问他明天放不放假,一会儿又夸说他们天黑以前在坡上那一带楼房前面所见的好吃的好玩的种种;这个说了一遍,那个又抢着重说一遍,似乎光是说说也够快乐似的。
老赵不作声。回头看一眼两个睡着的孩子,好像自己回答自己似的说:“总也快过完了,抗日战争就要胜利了。”
“哦,打完了仗,天上就落下金子来么?”老婆生气地大声说着。
老赵低了头,半晌,这才偷偷叹口气说:“人,总得有个希望呵,人是要希望来喂养的罢!”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天是阴沉沉的”“没精打采似的”,写出了自然环境的晦暗,给全文打上了暗淡的底色,奠定了感伤的情感基调。
B.老赵在大街上,“心里感到点空虚”,既指对那些同事们闲谈中间夹一点笑声的不解,也指自己面对物价飞涨的不知所措。
C.老赵回到家,两个小孩子缠住不放,“这个说了一遍,那个又抢着重说一遍”,写出了孩子们的天真活泼以及对父亲的关心。
D.小说前后两次出现“偷偷叹口气”,都很好地反映了老赵的心理,同中有异,前者是无奈中有愤慨,后者则是无奈中有期待。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惜墨如金,既叙写了老赵过年买东西的行为、感受,也交代了老赵单位的情况和同事的言论,使社会环境更具典型性。
B.整齐的楼房里麻雀的煞拉煞音、醉汉的小调、破烂平屋里的点点桐油灯光,反衬出小巷的冷清和阴森,揭示了贫富不均的社会现实。
C.小说多处运用反语,其中“真可以自傲是一个善良的堂堂公民”句,诙谐风趣,调侃中却一语道尽老赵生活的心酸,是含泪的幽默。
D.小说以老赵的自言自语收束全篇,辛酸中不乏温馨,艰难中看到希望,朴素中蕴含深思,直接揭示主旨,提升了小说的思想境界。
3.有人说茅盾的作品体现了“矛盾”,请概括老赵生活中的矛盾体现在哪些方面。
4.文中老赵是特定时代的特定人物,虽然生活不易,但老赵身上依然有许多亮色,请分析小说是如何刻画这种亮色的。
语言文字运用(一)
【答案】1.①顺理成章 ②难以言喻 ③迫不及待
2.第一处三句话,表现了个体“我”在照相时对自我各方面形象的急切关注,只在第一句开头标出主语“我”,后两句连贯紧承,突出急切关注的心理,语势贯通,情感充沛;②第二处三句话,是在陈述旁边别的人给“我”的提示,七嘴八舌,突出了旁边的人对“我”的热情关心,连用三个“你”不但不繁琐,反而使表达更自然顺畅,更好地体现照相时大家互相提示、互相帮衬的热闹亲切的氛围。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说“小镇上人们和其他地方的人们一样,一律到照相馆留影”,而且“小镇只有一家照相馆”,那么照相而入“馆”,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一件事。能够表达这个意思的成语是“顺理成章”,意思是比喻随着某种情况的发展而自然产生的结果。
第②空,此处是对照相馆的感受,前面谈到了它的“神秘”,“端庄含蓄”,这里要求用一个词来形容“幽暗”造成的“高贵感”,这些感觉是很难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来的,因此应用“难以言喻”,意思是指事物、心情找不到恰当的语句或词语形容、说明或表达出来。
第③空,这是写照完相之后等待取相的感受,前面有“依然惦记着这件事,甚至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说明很兴奋,想要早点看到自己的照片,应用“迫不及待”,意思是急迫得不能再等待。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第一处“我脸洗得干净吗?眼睛亮吗?牙齿露出来好,还是不露出来好?”,这是照相人唯恐自己照出来不好看,因此着急地询问同伴,想要自己的形象比较完美;一连串问题只用一个“我”字,后两句连贯紧承,能够突出这种急迫而又兴奋忐忑的心情,语势贯通,情感充沛;
而第二处“你脸上粘了个东西,你头发乱了,你牙上有韭菜”,这是是在陈述旁边别的人给“我”的提示,是朋友间的互相提醒,这些观察到的问题,如“脸上粘了个东西”“头发乱了”“牙上有韭菜”并非是一下子都看出来的,有可能间隔了一点时间;或者这些提醒并不是一个人发出的,因此连用三个“你”,七嘴八舌,突出了旁边的人对“我”的热情关心,这样写表现出大家一起去照相的紧张而又兴奋、热闹亲切、互相帮衬的情景。连用三个“你”不但不繁琐,反而使表达更自然顺畅。
语言文字运用(二)
1.【答案】 D
【解析】 千篇一律:指诗文公式化,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千人一面:一千个人的面孔都一个样子。比喻文章或对人物的描写公式化,都是一个样子。语境指的是城市面貌毫无变化的问题,用“千篇一律”更合适。契合:①符合。②合得来;意气相投。适应: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从与“理念”的搭配看,用“契合”更合适。管理:①负责某项工作使顺利进行。②保管和料理。③照管并约束(人或动物)。经营:①筹划、组织并管理。②指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经营”和“管理”相比,“经营”侧重指动态性谋划发展的内涵,而“管理”侧重指使其正常合理地运转。从语境看,用“经营”更合适。休戚与共:彼此共同承受幸福与灾祸。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根据语境,用“休戚与共”更合适。
2.【答案】 D
【解析】 画线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履行”与“理念”搭配不当,可将“履行”改为“践行”;二是语序不当,“延伸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应在前。据此分析,D项修改最恰当。
3.【答案】 B
【解析】 根据文意,前文“当代《富春山居图》”代指的就是被绿道串联起来的公园、绿地、江河、社区所组成的集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的美景,而选项中的“此间”指的正是类似于《富春山居图》这种“诗境、画境与城景融于一卷”的美景,所以应该先说这种美景,再用“此间”代指,据此排除A、D两项。比较B、C两项,用“融于一卷”与前文“公园、绿地……一幅当代《富春山居图》”语意衔接更紧密,故选B。
三、现代文阅读
1.C(“对父亲的关心”错,有的是对“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的渴望。)
2.A(“惜墨如金”表述错误,应为“不惜笔墨”。)
3.①物价飞涨,但又囊中羞涩(不得不“尽父道”“尽夫道”,给家里买点年货);
②对生活绝望,又怀有希望;
③人际关系虚伪,但要曲意逢迎。
④心里满是感慨,但脸上不表现出来。(1点1分)
4.①尽父道:对比手法,虽然生活很苦,还是觉得要让孩子乐一乐,享一点口福。
②尽夫道:用心理描写,写老赵完成老婆交办的差使,自傲于自己是堂堂的公民;
③怀希望: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对抗战胜利充满希望;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时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时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语言表达,现代文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四单元 家乡文化生活学习活动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课后练习题,文件包含学习活动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检测原卷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学习活动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检测解析版-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必修 上册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三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精品练习题,文件包含新教材《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新教材《三参与家乡文化建设》同步训练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