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例1
展开
这是一份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例1,共5页。
课 时 计 划课题毫米的认识时间2016.9.2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教学难点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形成直观表象。学情分析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测量”这部分内容的实践性较强,要注重让学生进行估计、测量、交流等活动,通过直观——表象——抽象的思维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预习指导阅读教材,初步认识负数,并思考:1毫米有多长?板 书 设 计 教 学 反 思毫米的认识毫米产生的意义1.估一估2.量一量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1厘米=10毫米 本课的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毫米”的观念。三个探究知识点的设立着眼于这一重点,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时,借助生活实物,帮助学生亲身感受,进而抽象出1毫米的长度观念。 小组合作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让学生在测量中理解和体会长度单位“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小组合作的意识。课 时 教 案步骤时间师 生 活 动备注 问题情境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a.你知道自己的身高吗?你能估测一下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吗? b.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怎样用手势表示1米和1厘米大概的长度?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2.出示学习目标:(1)认识毫米,知道1毫米有多长。(2)会用毫米测量物体的长度。 问题引导自主探究 结合情境,学习新知 毫米产生的意义。(1)估一估。①小组活动:估计数学书的长、宽、厚。②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③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2)量一量。①小组活动: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并将测量时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②汇报交流。③教师课件演示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的方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议。小结: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或者要求量得比较准确时,可以用毫米(mm)表示。④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问题发现质疑交流师生互动,质疑交流 (1)初步认识1毫米。 ①小组讨论:关于毫米,你知道什么? ②观察自己的直尺,你能找到1毫米的小格吗? ③你能用手指一指吗?那用什么工具指比较合适呢? ④1厘米里面有几个1毫米呢?用笔尖指着数一数。 课件演示1格1格地数,得出结论: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⑤组织学生找不同的1厘米,数一数里面有几个1毫米,从而验证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教师板书:1厘米=10毫米。 问题发现质疑交流 (2)进一步认识1毫米,建立表象。 ①你能用手比划1毫米的长度吗? ②借助1分硬币、磁卡等实物,感受1毫米。 (3)找一找生活中的1毫米,并说一说,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时一般是用“毫米”作单位的? (4)用毫米作单位,再次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问题解决巩固拓展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第22页“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2题时应引导学生正确摆放直尺及正确读数。能力练习: 完成教材第24页练习五第1题和第2题。 练习第1题时要求学生先估测,后判断,再用尺子进行测量验证。3.拓展练习:3厘米=( )毫米 65毫米=( )厘米( )毫米20毫米=( )厘米 78毫米=( )厘米( )毫米 问题总结课堂检测回顾梳理,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 拓展: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课堂检测,达成反馈 1.用合适的单位填空。婴儿出生时长约50( ) 数学书的厚度大约是7( ) 2.比较大小。 5厘米( )10毫米 60毫米( )7厘米 布置作业课外作业:课本第24页 练习五 第3、5题 6题(1)预习作业:教材第23页 测量 分米的认识 例2 《毫米的认识》课 课 清时间2016.9.21年级三科目数学姓名 内容及纠错必做:用合适的单位填空。(图1) 图1 图2选做: 甲、乙两个长方体谁更高,高多少毫米?(图2)教师评价 学生自我评价1 学生自我评价2 教师评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