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9科)及答案(九科)
2023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docx、精品解析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2页, 欢迎下载使用。
2022学年第一学期温州新力量联盟期中联考
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学号和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写在指定位置;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
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所谓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冲日是观测行星的最佳时刻,北京时间2022年9月27日凌晨3时33分发生木星冲日现象,结合下列图表完成下面小题。
名称
与太阳距离(×106千米)
赤道半径(千米)
自转周期(天)
公转周期(年)
表面温度(k)
己知卫星数(个)
地球
149.6
6378.14
1.00
1.00
288
1
木星
778.57
71492.0
0.42
11.86
112~16579
79
1. 木星冲日当时图示(表示太阳,表示地球,表示木星)为( )
A. B.
C. D.
2. 这种天文现象下次观测时间大约为:( )
A. 2034年9月27日 B. 2023年11月3日 C. 2034年11月3日 D. 2023年8月17日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故AB排除;地球距离太阳比木星近,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木星公转周期为11.86年,2022年9月27日出现冲日现象,下一次行星冲日现象需要等11.86年,计算后大约为2023年11月3日,故B正确,ACD时间间隔错误,故排除;故选B。
【点睛】冲日,简称冲,是由地球上观察天体与太阳的位置相差180度,即天体与太阳各在地球的两侧的天文现象,相对于冲日的现象为合日。所谓行星冲日,是指地外行星运行到与太阳、地球形成一条直线的状态。一般来讲,冲日时,行星最亮,也最适宜观测。
下图是中心点为北极的地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若阴影部分为黑夜,非阴影部分为白昼,则甲地的时间为( )
A. 3月21日21点 B. 9月23日9点 C. 6月22日15点 D. 12月22日12点
4. 若阴影部分为12月31日,非阴影部分为1月1日,则甲地地方时为( )
A. 12月31日3点 B. 1月1日9点 C. 1月1日3点 D. 12月31日21点
【答案】3. B 4. C
【解析】
【3题详解】
从题干信息可知,图为北极俯视图,全球昼夜平分,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OB为晨线,OA为昏线,在春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CD错误;甲处在昼半球,且每两条经线间隔3小时,OB为晨线,地方时为6时,结合选项,甲地的时间为9月23日9点,B正确,A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从题干信息可知,阴影部分为12月31日,非阴影部分为1月1日,自西向东过180度日界线减一天,故OB为1月1日0时,OA为180°经线(国际日界线),甲地处在非阴影部分,日期为1月1日,AD错误;每两条经线间隔3小时,OB为1月1日0时,所以甲地地方时为1月1日3点,C正确,B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在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这样,时间就有了早迟之分: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时间要早。同一瞬间,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在比利牛斯地区,农村生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迁徙”,如今,传统的习俗渐显凋敝,逐渐成为一种习俗与文化。下图为“比利牛斯地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 比利牛斯山脉是( )
A. 亚欧板块与大西洋板块相撞形成 B.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
C. 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形成 D. 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
6. 比利牛斯山脉北坡基带植被,埃布罗河的丰水期最有可能是(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冬季 B. 温带落叶阔叶林冬季
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夏季 D. 温带落叶阔叶林夏季
【答案】5. C 6. B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比利牛斯山是阿尔卑斯山脉的余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而成的,ABD错误,C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比利牛斯山脉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的大致分界线,北坡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基带植被是温带落叶阔叶林,AC错误;埃布罗河位于比利牛斯山脉的南侧,属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的影响,降水(雪)较丰富,所以丰水期最有可能在冬季。D错误,故选B。
【点睛】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相撞而成的;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022年10月1日国庆节,天安门广场上庄严的五星红旗在北京时间6:10冉冉升起。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日期
升旗时间
降旗时间
10月1日
6:10
17:58
10月2日
6:11
17:56
10月3日
6:12
17:54
7. 与国庆节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
A. 3月13日 B. 3月29日 C. 4月1日 D. 9月15日
8. 此日三个月后,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 索马里半岛附近海域渔场大丰收
B 巴西高原上一片枯萎景象,动物迁徙离开
C. 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北京的白昼逐渐变长
D. 赴黄河站考察的最佳时机,并可观赏极光现象
【答案】7. A 8. C
【解析】
【7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纬度相同时,昼夜长短也会相同,通过太阳回归运动规律进行分析,与国庆节昼长相同的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6月22日到10月1日,相差101天,6月22日之前101天为3月13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国庆节三个月后为1月,北半球处在冬季,夏季索马里以东受离岸西南风影响出现寒流(索马里寒流),扰动海底的无机盐上升,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浮游生物的生长则会提供给鱼群丰富的饵料,A错误;南半球处在夏季,巴西高原草原茂盛,B错误;在1月份,地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在冬至日后,北京的白昼逐渐变长,C正确;北半球冬季,不适宜开展北极科考,不是赴黄河站考察的最佳时机,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公转的速度不断发生变化,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庐山以雄、奇、险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读上图判断庐山属于图中①~④中的哪一种地质构造(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 在图中①~④四种地质构造中,可能找到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9. C 10. A
【解析】
【分析】试题分析:
【9题详解】
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判断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判断为向斜;丙处两侧为断层,中间岩层向上升,故判断为地垒;丁处受断层作用,岩层向下滑,判断为地堑。庐山属于断块山,是由断层相对上升岩块形成的,图中丙处是上升岩块。选C项。
【10题详解】
背斜是石油、天然气的良好储藏构造,图中甲是背斜构造。故选A。
【考点定位】地质构造与地貌,研究地质构造的意义。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及在地质实践中的应用,难度一般。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的岩层的变形或变位判断地质构造,并结合地质构造形成的常见的地貌判断即可。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部,长1850km,面积达75万平方千米。该半岛地质古老,第四纪时期冰川覆盖全半岛,厚度达到3000m。该半岛上河网密布,有数十万个湖泊。下图示意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形、水系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形成众多湖泊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作用 B. 风化作用 C. 海浪作用 D. 冰川作用
12. 下列与斯堪纳维亚半岛形成众多湖泊相关的是( )
①纬度高,气温低②冻土薄,下渗多③气候湿润,降水多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11. D 12. B
【解析】
【分析】
【11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半岛地质古老,在第四纪冰期时,冰川覆盖全岛,厚度达3000米。该半岛受冰川侵蚀作用较强,冰川掘蚀形成洼地,气候变暖,冰川退去,洼地积水形成众多湖泊,所以该半岛上形成众多湖泊的主要外力作用是冰川作用,而非流水、风化或海浪作用。故选D。
【12题详解】
根据图示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同时,受盛行西风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气候湿润,降水较多,因此湖泊众多,①③正确;下渗多不利于湖泊积水,②错;根据图中海拔设色信息可知,该区域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④错。故选B。
【点睛】冰蚀湖冰川湖的一种。由冰川掘蚀作用产生凹地积水而成。如中国藏北高原的一些湖泊,是山谷冰川侵蚀形成的冰蚀湖;俄罗斯科拉半岛、芬兰境内和加拿大东部的大多数湖泊,是大陆冰川形成的冰蚀湖。
2022年10月3日凌晨4点10分,一阵电闪雷鸣之后,屹立青岛前海一线6000余年的“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这个地标景观真的成了“传说”。石老人及周边地质形成于9.5亿至11.3亿年前,喜马拉雅运动以来经历了几十万年的地质历史演变,是中国基岩海岸典型景观。回答下面小题。
13. 下列景观与青岛“石老人”形成中主要外力作用一致的是( )
A. 阿尔卑斯山角峰 B. 澳大利亚大保礁 C. 海南天涯海角 D. 北美五大湖
14. “石老人”上半部分突然坍塌主要是因为( )
A. 流水侵蚀、极端天气 B. 风化海蚀、极端天气
C. 海浪侵蚀、冰川侵蚀 D. 喀斯特溶蚀、海浪侵蚀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由材料及其所学知识可知,石老人是海岸基岩受到海浪侵蚀、风化作用形成的海岸地貌。阿尔卑斯山角峰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是珊瑚礁群,属于生物堆积作用,北美五大湖是冰蚀作用下形成的湖泊,均不属于海浪侵蚀和风化作用。而海南天涯海角景观位于海湾的岬角上,同样是长期受到海浪侵蚀和风化作用形成的。故选C。
【1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一阵电闪雷鸣之后,石老人突然坍塌,电闪雷鸣往往伴随着大风等极端天气;石老人屹立在青岛前海,长期以来始终受到风化作用和海浪侵蚀,从而坍塌。流水侵蚀主要是河流作用,此处位于海洋;该处没有冰川分布,也没有石灰岩分布,没有喀斯特溶蚀。故选B。
【点睛】石老人是海蚀柱景观,千百万年的风浪侵蚀和冲击,使崂山脚下的基岩海岸不断崩塌后退,并研磨成细沙沉积在平缓的大江口海湾,唯独石老人这块坚固的石柱残留下来,乃成今日之形状。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的主要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距离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 当副高北移控制区域位于图中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东北地区多数河流出现春汛 B.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能有梅雨天气
C. 华北地区遭受严重寒潮危害 D. 南部沿海出现严重的倒春寒天气
16. 2022年6月以来,我国出现了区域性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此次极端天气主要是因为( )
A. 空梅天气影响 B. 亚洲低压异常强大
C. 副高位置异常偏西偏北 D. 几乎没有台风影响
【答案】15. B 16. C
【解析】
【1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示西北太平洋副高控制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空气和北下的冷空气相持于江淮地区,江淮地区可能出现梅雨天气,时间约为6~7月,B正确。东北的春汛是4~5月,A错误。华北地区遭受严重的寒潮危害时大陆受冷高压控制,副高退出大陆,C错误。南部沿海出现严重的倒春寒天气为每年的3月份左右,此时副热带高气压力微弱,还未到达陆地,D错误。故选B。
【16题详解】
我国出现了区域性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极端性强、影响大,说明副高位置异常偏西偏北,导致全国总体气温较高,并且持续时间较长,C正确。此次极端天气与空梅与台风关系较小,AD错误。亚洲低压异常强大不是此次极端天气的主要原因,B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南岭五,江淮六,两北七八,九回头。意思是正常年份下,每年五月前后,雨带登陆我国两广地区;六月,雨带继续北移到江淮地区,此时来自南方的暖气团和来自北方的冷气团在江淮一-带势力相当, 形成江淮准静止锋,天气连绵阴雨,俗称“梅雨";七八月,雨带继续北移至东北、华北地区,此时我国江淮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的影响,形成“伏旱”天气;九月,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
如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完成问题。
17. 图中最可能存在化石的岩层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 图中( )
A. 甲处岩层形成时间早于乙处 B. 丙处岩石最可能为大理岩
C. 丁处最可能有喀斯特地貌存在 D. 戊处曾经有地壳运动发生
【答案】17. D 18. D
【解析】
【分析】
17题详解】
读图,结合图中注记判断,图中甲是花岗岩,乙是斑状花岗岩,丙位于岩浆岩与其它岩层接触位置,是变质岩。丁是砂岩,属于沉积岩。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最可能存在化石的岩层是丁,D对。其它岩层不是沉积岩,不含化石,A、B、C错。故选D。
【18题详解】
图中甲处岩层切断了乙处岩层,形成时间晚于乙处,A错。丙处岩石是砂岩变化作用形成,最可能为石英岩,B错。丁处是砂岩,不可能有喀斯特地貌存在,C错。戊处岩层弯曲变形,说明曾经有地壳运动发生,D对。故选D。
【点睛】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这是对我国贵州省自然环境的描述,完成下面小题。
19. “天无三日晴”是因为受( )天气系统的影响,多发生于( )季。
A. 西南准静止锋冬 B. 华南准静止锋冬
C. 江淮准静止锋夏 D. 天山准静止锋夏
20. “地无三里平”是指当地的( )地貌。
A. 冰川地貌 B. 丹霞地貌 C. 雅丹地貌 D. 岩溶地貌
【答案】19. A 20. D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贵州的天气、地形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天气系统和特殊地貌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19题详解】
冬季,我国北方冷空气南下,经过山地等高大地形的阻挡以及长途跋涉,到达云贵地区,冷空气势力明显减弱,再加上云贵高原地形的阻挡,爬上云贵高原的冷空气与西南的暖湿气流势力相当,从而形成了西南准静止锋,而贵州处在准静止锋的雨影区,降水多,所以贵州冬季天无三日晴,故A正确。华南准静止锋位于我国东南地区,故B错;江淮准静止锋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故C错;天山准静止锋位于我国新疆地区,故D错。故选A。
【20题详解】
贵州为典型的石灰岩地貌,由于降水多,石灰岩不断被溶蚀,导致地表崎岖不平,形成了贵州“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征,故D正确;冰川地貌主要发生高纬高海拔地区,贵州地区无冰川,更无冰川地貌,故A错误;丹霞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和西北地区,故B错;雅丹地貌主要发生在我国西北地区,为风蚀地貌,故C错。故选D。
【点睛】准静止锋是指冷暖气团势力相当的锋面系统,该系统过境时带来持续性降水,在我国的准静止锋主要有华南地区的华南准静止锋、江淮地区的江淮准静止锋、云贵地区的西南准静止锋,新疆地区的天山准静止锋。
贵州的石灰岩地貌经流水不断溶蚀,导致地表崎岖不平,形成“地无三里平”的地貌特征。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完成下面小题。
21. 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
A.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C.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D.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22. 如上图中四种气候,形成原因相同的气候类型是( )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答案】21. B 22. C
【解析】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①地最冷月气温高于0℃,最热月气温高于20℃,且冬季多雨,应为地中海气候;②地全年高温多雨,应为热带雨林气候;③地最冷月气温低于0℃,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最冷月气温高于0℃,最热月气温高于20℃,且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由此判断,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地的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盛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②地的热带雨林气候,一般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③、④地的季风气候,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因此形成原因相同的是③地和④地气候,其他气候类型成因明显不同,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点睛】根据气候统计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第一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出现的月份判断南、北半球。第二步:根据最热月和最冷月的气温值确定所在热量带。最冷月气温在15℃以上,属于热带的气候类型。最冷月气温在0℃~15℃之间,最热月气温超过20℃,属于亚热带的气候类型,最热月低于20℃多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气温低于0℃,最热月气温较高的属于温带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最热月均温在0℃左右的属于极地气候,包括苔原气候、冰原气候。第三步:根据降水分配类型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有以下几种情况:属于年雨型的有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属于夏雨型的有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冬雨型的有地中海气候。属于少雨型的有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极地)气候。
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县有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就会掉落出一些与恐龙蛋外形相似的“石蛋”,有地质专家分析推测,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寒武纪,原为深海沉积物,由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石蛋。下图为产蛋崖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与石蛋成因类型相同的岩石是( )
A. 安山岩 B. 砂砾岩 C. 石英岩 D. 花岗岩
24. 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 )
A. 化学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崩落
B. 流水沉积——固结成岩——地壳下降——风力侵蚀
C. 海浪沉积——岩浆侵入——水平张裂——断裂下切
D. 生物风化——海浪搬运——水平挤压——溯源侵蚀
【答案】23. B 24. A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岩石的分类,地球的内外力作用相关知识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
【23题详解】
根据材料,石蛋是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按照岩石的成因,石蛋属于沉积岩,与石蛋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是砂砾岩,沉积岩的一种,B正确;安山岩是喷出岩,花岗岩是侵入岩,A、D错误;石英岩是变质岩,C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石蛋是深海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的,经过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深海沉积物和结核经过固结成岩都变成了埋藏于深海底的沉积岩,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暴露于地表。由于差异风化,由深海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构成的崖壁风化速度快,而结核形成的石蛋风化速度慢,当岩层风化剥落,石蛋就慢慢崩落而出。所以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化学沉积—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崩落,A正确,B、C、D错。故选A。
【点睛】沉积岩可以形成在不同的沉积环境中,每个沉积环境都有不同的沉积岩类型,因此依据沉积岩的岩性特征(如物质成分、颜色、结构、构造、类型等)、古生物特征以及化学特征,可以对古沉积环境进行综合判断和确定。
25. 1月份,被亚洲高压切断的气压带是( )
A. 赤道低压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副极地低压带
D. 极地高压带
【答案】C
【解析】
【详解】1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半球处于冬季,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移至60°N以南,而同纬度的亚洲大陆因降温快,气温低,空气遇冷收缩下沉,形成较强的冷高气压——亚洲高压,从而切断了位于同纬度的副极地低气压带,使得副极地低气压带主要保留在海洋上,C符合题意;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高压带与亚洲高压不在同一纬度带上,且亚洲高压不可能切断高压带,排除ABD。故选C。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凇是空气中的雾滴遇到低温物体表面凝固而形成的现象。某年11月27日清晨,位于丙地的某河流沿岸出现雾凇,整个河谷地带银装素裹,宛如仙境。
材料二:下图为当日8时(北京时间)亚洲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及丙地雾凇景观图。
(1)就气流状况而言,甲地在____(天气系统)控制下,其大气状况为____。
(2)此时,乙、丁所处天气系统是____,该系统多出现于____地区;乙地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的云、雨、大风等天气现象,并可能带来____和____等自然灾害,给人们生产和生活带来____等不利影响。
(3)试从气团与大气辐射的角度分析有利于丙地河谷中雾凇的形成条件。
【答案】(1) ①. 反气旋 ②. 低温晴朗
(2) ①. 锋面气旋 ②. 中纬 ③. 寒潮 ④. 沙尘暴 ⑤. 农作物冻害,影响农业生产;雨雪天气道路可能结冰,影响人们出行;低温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等
(3)丙地受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利于水汽凝结。
【解析】
【分析】本题目以海平面气压分布及丙地雾凇景观图为背景材料,涉及天气系统的相关知识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甲地是高气压,就气流状况而言,甲地受反气旋受制,是下沉气流,大气状况是晴天。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结合图中位置可知,乙丁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因此天气系统应为锋面气旋;多处于中纬度地区;乙地附近锋面系统将会向东南方向移动;该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降温、雨雪、大风、阴天;冷锋可能带来寒潮或沙尘暴;农作物冻害,影响农业生产;冷锋的雨雪天气道路可能结冰,影响人们出行;冷锋的低温天气给人们生活带来不便等。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丙地河谷北部是强烈的亚洲高压,受其影响冷气团势力强劲,故丙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低温利于水汽凝结成雾滴。
27. 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左)和“三北”地区重点“弃风”大省弃风率(%)变化表:
省(区)
2013
2014
2015
2016
新疆
5
15
32
38
甘肃
21
11
39
43
吉林
22
15
32
30
黑龙江
15
12
21
19
内蒙古
32
9
18
21
材料二:《浙江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在宁波、温州、舟山、台州等海域,打造3个以上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
(1)简析甲地区较丰富风能资源的来源。
(2)浙江省十四五期间,大力发展生态友好型非水可再生能源,实施“风光倍增”工程中风是指风能,光是指____,本质上是利用____。说出“风光倍增”工程的实施,与传统火电相比存在的问题________。
(3)分析新疆在2013年到2016年间,弃风率逐年上升的原因。
【答案】(1)位于最大的陆地和海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强盛;海陆之间热力环流,海陆风显著;中低纬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
(2) ①. 太阳能 ②. 光伏发电 ③. 发电不稳定;基地建设成本高;占地面积广;对鸟类影响大
(3)当地消费量小;离东部市场远,输电成本高;储存技术和空间不足;运行维修成本高;对外输送能力不足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弃风”大省弃风率数据为背景,设置3道题目,知识点涉及风力资源丰富的原因,风力资源开发中的问题等内容,考查学生地理知识的迁移与调动能力,蕴含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甲地区较丰富风能资源的来源可以从甲地处在的地理位置出发,从气候特征,热力环流,天气系统等内容分析。甲地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处在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强盛;从热力环流角度分析,位于沿海地区,受海陆之间热力环流影响,海陆风显著,可以进行风力发电;从天气系统角度分析,中低纬沿海受热带气旋影响,多大风降雨天气。
【小问2详解】
实施“风光倍增”工程中风是指风能,光是指利用太阳辐射进行发电(光伏发电),为太阳能。“风光倍增”工程借助风力、太阳能进行发电,发电受天气等因素影响大,发电不稳定;与传统火电站相比,风电、光电设备技术要求高,基地建设成本高,且发电设备占据空间较大,使得发电基地占地面积光;太阳能发电板,反射太阳光,易对鸟类等生物产生威胁。
【小问3详解】
放弃风力发电的原因主要从发电收益角度分析,如果风力发电的收益不断降低就会使得当地放弃风力发电。当地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对于能源的消耗较少,当地消费量较少意味着风力发电在当地的收益较少;当地距离主要能源消费地(东部地区)较远,加之对外输送能力不足,使得输电成本高,压缩发电收益;另外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储存技术较差,电力储存空间不足,都增加风力发电的损耗,运行维修成本高,这些都使得风力发电的收益降低,因而弃风率逐年上升。
28.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O点为观察者所在位置,A、B、C、D为观察者所在地的地平面上四个方位,E、F为观察者在二至日观测到的正午太阳位置,其中OE垂直于平面ABCD。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D四点所代表的的方位分别是____、____。
(2)图中F点所代表的的节气为____,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
(3)正午太阳处于E位置时,简述北京地区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
(4)在图中合适位置画出二分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用箭头标出太阳升落方向),并用点G标出正午太阳高度的位置及大小。
【答案】(1) ①. 正南 ②. 正西
(2) ①. 冬至 ②. 43°
(3)北京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昼渐短,夜渐长。
(4)绘图如下: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某地二至日太阳视运动轨迹示意图为背景材料,涉及方位、节气的判断、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太阳视运动轨迹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我国位于北半球,冬至日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读图可知,EF两点为二至日太阳最高点,所以A位于正南方向,B为正北,C为正东,进而可以判断D为正西方向。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EF两点为二至日太阳最高点,E正午太阳高度大于F,所以E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F为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E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材料可知,OE垂直于平面ABCD,表明正午太阳高度为90 °,故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其所在纬度为23.5°N,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该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90°-(23.5°+23.5°)=43°。
小问3详解】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E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且达到一年中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京地区位于40°N附近,此日也是昼长夜短,且昼最长、夜最短;夏至一过,太阳直射点南移,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北京地区昼渐短,夜渐长。
【小问4详解】
二分日日出正东,日落正西。据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上,二分日正午太阳高度=90°-(23.5°-0°)=66.5°,绘图如下: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隆起的高原上,通过流水不断下切、侧蚀,导致河谷发育并不断加深、展宽。下图为某河谷地形剖面图,图中T1、T2、T3、T4是不同地质时期含鹅卵石的流水沉积物。
(1)从地质作用角度,说明图中鹅卵石的形成过程。
(2)推测河流T4以上剖面没有鹅卵石分布可能的原因。
(3)列举该河谷“V”型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以下河段形成的地貌。
【答案】(1)板块运动使地层隆起形成高原,流水不断侵蚀形成河流,河谷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石块进入河流后,在搬运途中受长期的摩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
(2)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非沉积区,没有鹅卵石沉积;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的沉积物中没有鹅卵石;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
(3)冲积扇、河流沿岸平原、沙洲、河漫滩、河口三角洲。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河谷地形剖面图为材料,涉及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板块运动使得该地地壳隆升,形成高原,河流落差加大,导致下蚀作用增强,流水不断侵蚀河床,形成深切河谷;河流上游坡陡谷深,风化作用强烈,两侧山坡的岩石风化破碎,形成大小不一的石块;破碎的石块随流水进入河流;石块在流水的搬运途中相互摩擦和碰撞,并受流水长期的侵蚀,棱角逐渐消失形成鹅卵石;当流水的搬运能力下降时,鹅卵石便沉积下来。
【小问2详解】
板块运动引起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原或盆地,在图中的河谷形成之前,该地区为高原,属于非沉积区,所以没有鹅卵石沉积;河谷形成后,由于在河谷上游,坡陡谷深,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在该山谷的河流以侧蚀和下蚀为主,随着河流侧蚀,上部的河谷展宽,原有的鹅卵石沉积区被侵蚀而不复存在。
【小问3详解】
该河谷“V”形剖面原先所属的岩土层消失后,在河流中下游地形平坦,水流缓慢,河流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地貌主要有冲积扇、河漫滩平原、沙洲;在河口形成三角洲等。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温州市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解析版),文件包含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温州新力量联盟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docx、浙江省温州新力量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