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22《伯牙绝弦》(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22《伯牙绝弦》(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1页
    22《伯牙绝弦》(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页
    22《伯牙绝弦》(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3页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初读感知,体会韵味,再读,疏通文意,精读课文,品悟知音,深悟绝弦,祭奠知音,拓展升华,课后拓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伯牙绝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是小学阶段所学的第二篇古文,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但从文字上看,又是比较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属于学生易于接受的一篇文章。在学习本文之前,学生已有一些文言文、古白话文的阅读基础,因为在五年级学过《杨氏之子》、《猴王出世》、《临死前的严监生》等等,而且就词句的理解来说,此文词句更容易理解。当然就课文的内涵和意蕴来讲,文章所讲述的“知音文化”更为丰富和玄妙。我期待呈现学生从无到有,从未知到已知的学习提升过程,因此,课前不让学生准备任何对课文的预习,只凭借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和情感体验,循序渐进地推进学习。教学中,我准备了相关的音乐和简单的教学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语。3、初步理解课文的大意,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讲述故事。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借助注释初步认识、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3、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课外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体会朋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教学重点:学生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教学难点: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纯真友情。教学准备:《高山流水》的乐曲、视频、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导入:同学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更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些诗句你会读吗?请大家试着读一读吧!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十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读着这些诗句,你发现了什么?(有关知音的)2、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有关知音的经典故事。(板书:伯牙绝弦)谁来读读这个课题?尤其是“弦”要念准了,出示读音。齐读课题。通过预习你知道“绝”是什么意思?(断绝) 出示古体字解释: 指事字,在两缕丝线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绝弦”是什么意思?(再也不弹琴了)    伯牙为何绝弦呢?下面让我一起走入这个流传千古的知音故事。二、初读感知,体会韵味。1、自由读课文2-3遍,读准字音,将古文读通顺。2、个读,生评价。3.读好文言文一定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哪位同学来划分一下朗读节奏?生划分节奏,展示,生评。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同学们有哪些句子提醒我们朗读要注意的?教师相机提示。①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中的语气词“哉”、“兮”、“哉”、“兮”,朗读停顿,语音要延长。你从哪里知道这些词语是语气词(从注释中得知的)。②“伯牙/谓/世/再无知音”注意停顿。师:请同学们看着屏幕上标注的停顿符号,自己练习读一读文章。生练读 ,个读。4、在读文言文的时候,有几点需要注意,特别是语气词后面延长、停顿一下,一咏三叹,颇有音乐美,我们来试一试。齐读。(展示文言文朗读的要点:注意读音、语气词、关键词、停顿。)三、再读,疏通文意。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文言文(杨氏之子)大家还记得怎样梳通文言文文意吗?(借助书下注释,没有注释就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翻译,读不懂的地方要多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自由读课文,运用我们学到的方法将文意梳通,同桌间交流。学生自学,疏通文意。A老师想提示同学们有一个字在这则古文中出现了四次,你发现了吗?(善)意思一样吗?前面的两个“善”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两个“善”呢?标注展示(前面两个“善”是擅长的意思,后面两个是真好啊!)用现代的表达方式除了说“好啊”还可以怎么说?(真棒啊!了不起!真厉害!……)由此可以看出这里的“善哉”表示赞叹。其实这种一字多义的现象在古文里很常见。B.这则古文中还有不同的字意思相同的情况,你发现了吗?这里“伯牙所念”的“念”与前面句子当中的哪个字意思一样?(志)都是什么意思?(想)这就是古文中的异字同义现象。C.我们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学会发现,学会归纳。四、精读课文,品悟知音。1、同学们,文中出现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谁?(板书人物)两人是什么关系?(知音)他们又是什么样的人呢?看完资料你有什么疑问?展示两人的资料。地位差别悬殊,为什么能成为知音呢?(因音乐相识相知。)展示瑶琴的图片。二人虽地位悬殊,却因音乐而相识相知。用文中的话说就是,齐读第一句。展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2、我们能从课文哪些句子中具体形象地感受到伯牙善鼓琴,而钟子期善听呢? (可以从“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体会到。)1)“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指名读,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巍峨的高山)这样的山,你会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它?展示图片(峰峦起伏、险峻、巍峨雄伟)最后一个可以吗?(不行,不能表现泰山的高大)不愧是巍峨雄伟的泰山。峨峨两个字表现出了这么多内容,古文真是用字凝练,意蕴丰富啊!读出这种画面来。指名读。2)“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指名读。特别是“洋洋”这两个字好像让我们看到了那宽广的“江河”。古文里的“江河”是有特指,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大家能猜出来吗?(这里的“江”是指长江,“河”是指黄河。)提到长江和黄河。你的脑海中跳出了哪些词语或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我们一起来看看黄河,视频展示黄河片段。画面中的黄河水真的可以用“波涛汹涌”来形容。带着这样的感觉我们再一起读。3、无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知道。用文中的话这就是(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再想想,善听的子期听懂的仅仅是伯牙的琴声吗?还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心声、情怀、志向、苦恼、快乐)4、伯牙曾是名满天下的宫廷乐师。君臣宴会,经常请伯牙弹琴助兴。伯牙投入地弹奏着《高山流水》,他们却喝得酩酊大醉,甚至有些人在琴声中已昏昏睡去。虽然听者无数,但无人能真正听懂他的琴声,他心中充满了苦闷,寂寞,孤独。然而,终于有一天,他遇到了能听懂他琴声的钟子期。请你想象,假如你是伯牙,无论你在琴声中寄托着怎样的志向和情怀,钟子期都能“必得之”时,你是怎样的心情?(兴奋不已,喜出望外。)这时的伯牙与子期,你觉得他们还仅仅是一对音乐方面的知音吗?他们也许还会谈论(人生、谈理想,谈志向….)  同学们,只有这样心有灵犀,心心相印,只有这样知心的人我们才叫他(知音)!(板书:知音)此时的伯牙真恨不得告诉全天下的人,我终于怎么样? (找到知音了!)带着这种感觉来读读这段话。老师和大家配合着来读。五、深悟绝弦,祭奠知音。1、(配哀乐)传说这一次高山流水的知音相遇让伯牙子期都相见恨晚。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相会,终于等到第二年的中秋,当伯牙兴致满满地赶来与子期相会,却等到了子期逝去的噩耗(板书:子期逝去)。伯牙悲痛欲绝,久久伫立在子期墓前,弹起了《高山流水》,吟诵起一首短歌:忆昔去年春, 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2、此时,如果你就是伯牙,满怀希望而来,等待你的却是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掊无情的黄土,你会是什么心情?(一个词)(悲痛欲绝、痛不欲生)3、解读“绝弦”背后的深义1)面对一块冰冷的墓碑、一抔无情的黄土,伯牙做了什么呢?(出示句子: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板书:破琴绝弦)2)对伯牙来说,音乐是他的生命,琴是他的至爱,他为什么这么做?(无人懂得伯牙的琴声,要琴何用。)3)感情朗读:是啊,知音不再,留琴何用?子期死了,伯牙又要回到过去没有知音、无人理解的日子,他不能忍受无人倾诉的痛苦,无边的孤独寂寞,伯牙用绝弦的方式表达对子期的思念,对他们友情的凭吊。4)他在断绝琴的时候,其实也断绝了什么?(希望、前程、对音乐的坚持……)4、情境引读 隐去部分语句。子期死,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再也不会有人説(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子期死,伯牙志在流水,再也不会有人唱和道(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还有人懂吗?(没有)。从此还有人能知伯牙之志吗?(没有)子期已逝,伯牙还有知音吗?(没有)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伯牙绝弦,那是绝了所有的期待、所有的愿望,这真是一曲肝肠断,天涯无处觅知音啊!   (生再次齐读最后一句)六、拓展升华1、小结:伯牙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至少曾经有子期这样的惺惺相惜的知音,有道是“千古知音最难觅”,如果遇到了知音,我们应该珍惜……愿你们能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人生的温暖。让我们在这曲高山流水中再次体会伯牙子期的深情,再一次诵读全文。七、课后拓展1、背诵课文。2、将《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相关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2 文言文二则伯牙鼓琴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小学语文书戴嵩画牛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书戴嵩画牛教案及反思

    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六年级上册书戴嵩画牛教学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解题释题,走近故事,读准读通,梳理故事,想象补白,丰盈故事,道出学问,感受魅力,课堂结语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 精品推荐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