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语文雪梅教学设计及反思
展开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雪梅教学设计及反思,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导入,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拓展延伸,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材34--35页的课文、生字教学目标:情感目标:1、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知识目标:1、会认“暮、瑟”等6个生字,掌握“降”这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13个生字。2、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这三首古诗,理解这三首古诗的意思。 2.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悟诗中蕴含的哲理。教学难点: 1.学习通过写景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2.展现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热爱诗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古诗三首,伸出手和老师一起板书。(板书:9 古诗三首)2、昨天我们学过了《题西林壁》,现在我们一起来背一背。3、《题西林壁》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我们把这样的诗叫做哲理诗。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三首《雪梅》,它也是一首哲理诗。(板书:雪梅)。5、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学习古诗的方法有:一知诗人;二解诗题;三明诗意;四悟诗情。(边说边贴出来)这节课我们接着用这些方法学习。二、知诗人1、孩子们,你知道《雪梅》的作者是谁吗?(出示资料)2、通过他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先说,如果学生说不出来,老师指一下“号梅坡”这三个字)3、是呀,名字中带有梅这个字,可见他有多么喜欢梅花呀!4、对,这才是我们知诗人的真正目的。你真会学习,能突破资料中的来了解作者。三、解诗题1、作者这么喜欢梅花,那他笔下的梅花是什么样的呢?(自由读)2、雪梅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通过预习的同学一定知道。(课件古诗)(如果没人举手,让孩子看着大屏再读一次)3、小结:《雪梅》有两种解释,a、雪是指雪花,梅是指梅花。b、就是指梅花像雪一样特别的白。4、了解了诗人,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读这首诗呢?(自由读,指名读,全班读)5、(课件停顿)你们读的真准确,老师带上停顿,你们还会读吗?(指名读 男女生读 全班读)6、同学们,诗读出了节奏感,字音也读准确了,那生字的书写更难不倒你们了7、生字书写指导:(1)(课件出示生字降)降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给他组个词(词语板书)它还有另外一个读音是jiàng.你也来组个词(词语板书),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空。(2)“降”左右结构,左边左耳旁细又高,“降”本意是从山顶向下走。请同学们拿出学习单,生字仿写一个,并把另外一个音和词写在旁边。(提醒坐姿,巡视,进行批改。)四、明诗意、悟诗情1、(课件出示停顿的古诗)同学们能把字写这么美,我相信古诗也能读的更美,谁还想读?想读的同学再来读一读吧。2、你们不仅读准了字音,还读出了诗的节奏感,那么第三步明诗意和第四步悟诗情交给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课件出示要求)学习要求:(1)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试着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3、平时学习古诗,你们理解诗意的方法有哪些?指名说,说不出老师总结。(“明诗意“后面贴三种方法:借助插图理解、借助注释理解、借助资料理解)4、手指黑板,按照这些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现在开始合作学习吧!5、老师巡视,把书上比较难理解的注释PPT显示出来,学生可以边看边讨论学习。(如:三分、一段等)6、学生汇报两个小组,一人一行诗,理解和体会。换一个小组再进行补充。(1)“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理解:a、引出拟人手法,并且让孩子看短视频。(出示第一个五秒钟左右视频)b、看来作者确实用到了拟人手法,把它当做孩子去写,样子多活泼可爱呀,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板书拟人)c、看来你是感受到了,谁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2)“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理解:a、(出示第二个视频)你看,诗人就是用三分、一段写出梅和雪的特点,还用到了对比的手法,可见作者的用词多么准确呀!(板书对比)c、带着你们的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小组读)7、作者用拟人和对比的手法把梅和雪写的如此生动可爱,让我们带着这份喜爱,再来读一读这首诗吧。8、孩子们,作者抓住了梅和雪的特点(贴: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为我们画出了一幅梅雪争春的图景,这其中寄予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贴在诗句下面:取长之短,补己之短)9、指导背诵a、理解了诗意,能看着大屏试着背一背吗?(出示挖空背诵)指名2人背诵b、出示空白课件,找一人背,全班再背五、拓展延伸1、孩子们,今天学习了这个哲理,那么什么时候能用呢?a、老师创设情境:我今天语文考试一百分,那我更厉害,我50米短跑第一名呢(其实这样确实不好,我们应该----学生一起说取长之短,补己之短)b、再找两个孩子表演一下,(老师总结: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你们别争了,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会取长之短,补己之短)c、孩子们,作者在描写的梅和雪的时候,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并且用到了拟人和对比的手法,可见作者进行了细致的观察,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啊!2、其实,用鼻子闻、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手触摸都是一种感知,一种观察,作者就是通过外形和味道来观察和对比《雪梅》这首诗的,那同样是《雪梅》,作者又是从哪个角度去观察呢?(课件出示雪梅二,加上注释)自由读,指名读。3、教师总结:孩子们,梅花与白雪构成春的要素,二者合二为一才能真正展示春的样子。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所以应当全面的,相会联系的观点看待景物,写诗是这样,其他事情也应如此。4、那生活中,我们要想有所悟有所成长,就要仔细观察,多留心身边的事物,还要学习作者,多多动笔去写。 (出示小练笔) 秋天到了,通过观察,你都有哪些发现呢?先说一说然后动笔写下来。六、布置作业基础:1、书写生字。 2、背诵古诗。培优:查找并积累关于梅花的古诗。板书设计:9古诗三首雪梅(宋)卢钺拟人 一知诗人; 对比 梅须逊雪三分白 二解诗题;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三明诗意;借助插图理解借助注释理解借助资料理解四悟诗情。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小学人教部编版雪梅教案,共4页。
这是一份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初读古诗,学习生字,再读古诗,读出节奏,读出韵律美,拓展延伸,有感情朗读古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共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