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三册第8章微专题2向量数量积与平面几何的交汇课件+学案+练习含答案
展开微专题2 向量数量积与平面几何的交汇
平面向量既有代数表达,又有几何表达.因此平面向量与平面几何相结合考查已成高考常态.此类试题要求考生对相关数学概念要非常清楚,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能力,同时还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类型1 三角形中的向量数量积
【例1】 (1)已知点O,N,P在△ABC所在平面内,且||=||=||,++=0,·=·=·,则点O,N,P依次是△ABC的( )
A.重心、外心、垂心 B.重心、外心、内心
C.外心、重心、垂心 D.外心、重心、内心
(2)若三个不共线的向量,,,满足·=·=·=0,则点O为△ABC的( )
A.内心 B.外心
C.重心 D.垂心
(1)C (2)A [由||=||=||知点O到点A,B,C的距离相等,即点O是△ABC的外心.
++=0⇒+=-,易知+经过线段AB的中点,所以直线NC也经过线段AB的中点,同理直线NA经过线段BC的中点,直线NB经过线段AC的中点,故N是△ABC三条中线的交点,即点N是△ABC的重心.
由·=·,得·-·=(-)·=·=0,即CA⊥PB.同理AB⊥PC,BC⊥PA,即点P是△ABC的垂心.
(2)由题意知与+=(E在∠BAC的外角平分线上)垂直,所以点O在∠BAC的平分线上.同理,点O在∠ABC的平分线上.故点O为△ABC的内心.]
类型2 利用向量数量积解决平面几何问题
【例2】 如图所示,在正方形ABCD中,E,F分别是AB,BC的中点,求证:AF⊥DE.
[解] 法一:设=a,=b,则|a|=|b|,a·b=0,
又=+=-a+,=+=b+,
所以·=·=--+=-+=0.
故⊥,即AF⊥DE.
法二: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2,则A(0,0),D(0,2),E(1,0),F(2,1),=(2,1),=(1,-2).
因为·=(2,1)·(1,-2)=2-2=0,
所以⊥,即AF⊥DE.
用向量法解决平面几何问题时通常选择恰当的基底(基底中的向量的长度和夹角尽量已知);如果所给条件容易建系,那么可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用向量坐标法解决有关问题.
【例3】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P是对角线DB上的一点(不包括端点),E,F分别在边BC,DC上,且四边形PFCE是矩形,试用向量法证明:PA=EF.
[解] 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正方形的边长为1,DP=λ(0<λ<),
则A(0,1),P,
E,F,
∴=,=,
∴||==,
||==,
∴||=||,∴PA=EF.
一般地,利用向量求线段长度的关系有两种方法:
(1)适当选择基底向量,利用向量的线性运算转化,结合相等向量、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等求解线段长度的关系;
(2)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利用向量坐标法求出所求线段的长度再确定线段长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