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三)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三)第1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三)第2页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三)第3页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三)

    展开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三),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等容易丢失和被盗。
    B.善待自然就是善待自己,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得好决定着灾害发生时损失的大小。
    C.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在农业生产上有重要的意义。
    D.班长明智而远见的发言让台下的同学倍受鼓舞。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如何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这是值得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
    B.每年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人们总要用吃粽子、划龙舟等方式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C.“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对我们说:“做题前一定要看清题目要求,答题要完整。”
    D.今年暑假,爸爸打算带我到小说“边城”中故事发生的原型地——湘西茶峒镇去旅游。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德润人心,相沿成俗。优良家风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遥远,发生在身边的家风善行,无不________着家风传承的魅力。以当代优良家风为榜样,让崇德向善成为每个家庭的时尚,必能让更多人在家风的________中获得心灵的支撑和行为的________。
    A.彰显 滋养 引领B.彰显 养育 引发
    C.显露 滋养 引发D.显露 养育 引领
    二、基础知识综合
    4.读下面的语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此时是福聚德的_________(繁盛 兴盛 鼎盛)时期。雕梁画dòng________的大楼金碧辉huáng________门前那块黑底金字的陈年老biǎn_________泛着辉光。门前停的是汽车、马车,绿呢( )大jià_________,门里进出的是达官显贵、商贾( )名流。福聚德已是赫( )赫扬扬,名噪京师。
    (1)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音。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3)第一句横线处填写最恰当的一个词应为:
    (4)结合语境解释语段中加线词的意思。
    名噪:
    (5)语段中的“泛”字换成“闪”字好不好?为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
    5.班级要举行“走近鲁迅”专题学习活动,要求至少结合两篇课文确定—个研究专题。请参考示例,简要介绍你的研究活动。
    示例:
    【专题名称】鲁迅小说中的“小人物”
    【研究依据】《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故乡》中的闰土
    【我的发现】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既老实善良,叉愚昧落后。鲁迅对他们的态度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同时对造成他们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进行了深入思考。
    我的研究:
    【专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研究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1)饮酒者游。旬朔(2)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比(3)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4),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5)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比读《齐史》,见孙搴(6)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7)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8)以此补之。
    (秦观《序》有删改)
    【注释】(1)滑,比喻能言善辩。(2)旬朔,十天或一个月。(3)比:近来。(4)惩艾:恶治,惩戒。(5)寻绎:推求探索。(6)孙搴,人名。(7)勒:此处译为编辑。(8)庶几:或许,差不多。
    6.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 余因得近观群书
    B.卒获有所闻 足敌军羸卒数万
    C.久而乃和 而聪明衰耗
    D.然负此自放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7.选出词类活用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 )
    A.戴朱缨宝饰之帽B.主人日再食C.腰白玉之环D.斗折蛇行
    8.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生活的富足作对比,表现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的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9.用“/”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断三处)
    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10.下列句子翻译成代汉语。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泰不若人也。
    (2)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1.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五、现代文阅读
    小说阅读
    柳先生的正骨膏
    刘玲海
    ①邾镇东大街新开张的药铺叫汉春堂,坐堂的先生姓柳,人称柳先生,从东北躲战乱来到邾镇。柳先生擅长骨科,跌打损伤脱臼骨折手到病除,据说,他熬制的外敷膏药正骨膏更是神奇,无论多严重的骨折,经柳先生手法复位后,贴上正骨膏再用竹片固定,少则十日多则一月,断骨愈好如初。
    ②日本人攻打邾镇的那天,一颗炮弹落在颜老爷的家里,三间大堂屋成了废墟,颜老爷正在前厅伺候他的花树,震得昏了过去。半日后醒来,他看到养在莲花缸里的那株花树,如小臂粗的树干被炸断,仅连接着一部分树皮,颜老爷两眼一黑又昏过去。那株树是儿子带回来的,儿子的喜好,颜老爷视为珍宝。儿子和他的部队在台儿庄与日本人决战时,壮烈殉国,老人把儿子的一捧骨灰埋在树根下,更是视树为生命。
    ③现在,儿子的树被日本人毁了,颜老爷像被挖了心一样。他失魂落魄地在院子的残垣断壁间转圈,不知如何是好。许久,他一下子想起柳先生,救人的命和救树的命都是救命,也是心急乱求医,柳先生成了他救命的稻草,一路跌跌撞撞来到柳先生的药铺,全不顾大街上枪弹横飞,见到柳先生颜老爷扑通一声就跪下了。
    ④柳先生来到花树前,小心地扶起来,把断茬对齐捏实贴上正骨膏,周匝固定木棍。三日后,树叶竟振作起来,十日后,树叶重新泛绿,一月后,树干断处长好了。
    ⑤颜老爷一脸泪痕,紧抓着柳先生的手说:“你救了我儿子,也救了我啊!”
    ⑥邾镇沦陷后,病人挤满了柳先生的药铺,断胳膊断腿的病人很多。这天,柳先生在药铺里配药,心里默念着药方,川续断十钱,右手去药匣抓药,放进左手的戥子里一称,正好。继续一味味抓药,骨碎补十钱、藏红花十钱……
    ⑦汉春堂的大门咣当一声开了,听声音不是手推开的,是脚踢开的。一群日本兵涌进来,后边还抬着一个嗷嗷乱叫的军官,候诊的病人吓得四处躲藏。
    ⑧翻译官提着手枪走近柳先生,说:“听说你医术高明,请你为少佐先生治伤,伤愈后重赏。”说着指指乱叫的日本人,“少佐先生率兵进山剿匪,被八路的地雷炸伤,两条腿骨头断了。”
    ⑨柳先生一怔,然后缓步上前,看看担架上那张被疼痛扭曲的脸,认识。邾镇沦陷后,这个日本人牵着一条凶犬,在大街上咬死咬伤的人不计其数。
    ⑩柳先生指点把病人放到诊床上,然后双手在断腿上拿捏,病人忽然疼得又叫起来,日本兵哗哗地拉枪栓,黑洞洞的枪口一齐对着柳先生。柳先生好像没看见,继续接骨,修正碎骨后外敷正骨膏再竹片固定。一条腿整好换另一条腿,有条不紊。
    ⑪“好了,隔日过来换膏药。”柳先生说着直起身去洗手,不再说话。翻译官放下大把银元,日本兵抬着少佐走了。
    ⑫隔日,翻译官抬着那个日本少佐来换膏药,又放下大把银元。
    ⑬又隔日,那个日本少佐被抬过来换膏药,翻译官再放下大把银元。
    ⑭这些日子,柳先生药铺里来治病的人越来越少,以致门可罗雀。
    ⑮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拄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日本少佐换完药走了,当然还留下许多银元。
    ⑯柳先生听到大门口哗啦一声响,出门看,是颜老爷把他的莲花缸摔碎在柳先生的门口,还把莲花缸里的花树嘎吱一下当腰折断,去在地上愤愤而去,街上好多围观的人,恨恨地吐下唾沫,转身散去。
    ⑰柳先生一脸淡然。
    ⑱一个月后,是日本少佐自己走着来的,翻译官跟在后面抱着一坛酒。柳先生和日本少佐已成了熟人,最后一次换完药开始喝酒,喝酒的时候,推杯换盏很是热闹,一坛酒喝光还没尽兴,柳先生提议翻译官再去拿一坛酒来。
    ⑲翻译官抱着酒坛子回来时,日本少佐躺在地上已经死了,面目狰狞,胸口插着一把刀,刀柄深入,污血满地。
    ⑳柳先生在院里正给颜老爷的那棵花树换药,莲花缸换了新的,缸里的花树折断处周匝固定着木棍,花树枝青叶绿,一派盎然。
    ㉑刑场上,翻译官问柳先生:“你当初为什么给少佐先生医伤?”
    ㉒“我是医病的先生,不能坏了先生的名声。”柳先生说。
    ㉓“那你干嘛又杀死他?”翻译官追问。
    ㉔“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脱口而答。
    (《小说选刊》2018年第5期)
    12.【线索·照应】关注线索与照应,理清情节,补全思维导图。
    13.【语言·情感】揣摩下面两处“笑”,体会人物情感。
    (1)半月后,日本少佐是挂着拐杖来的,两个日本兵扶着,见了柳先生露出一脸笑,不住地说:“你的,良民大大的!”柳先生也笑,只是不多说话。
    (2)“我是中国人,不能坏了中国人的名声!”柳先生冷冷一笑说。
    14.【人物·形象】小说的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请从下面两个次要人物中选取一位,对其形象以及作用进行分析。
    颜老爷 翻译官
    我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题·主旨】小说的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结合这篇小说,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阅读《艾香悠悠溢端午》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
    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选自《天津日报》,有删改)
    16.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
    17.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18.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
    19.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B.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
    C.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
    D.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
    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六、作文
    20.阅读下面的歌词《稻草人》(节选),以“我是一个稻草人”为题,展开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不拘泥于诗歌内容。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稻草人
    罗大佑
    终日面对着青山
    终日面对着稻浪
    午后的云雀背着艳阳
    那样飞 那样笑
    那样歌唱
    轻风吹在我身上
    雨珠打在我脸上
    晨光 露珠 夕阳 星辰
    春耕 秋收 冬藏
    参考答案:
    1.C
    2.B
    3.A
    4.(1)ní gǔ hè (2)栋 煌 匾 轿 (3)鼎盛 (4)(名声)广为传扬。 (5)不好。因为“泛”字表示发出的辉光是持续的,而“闪”则是指光亮忽明忽暗,用于“老匾”不恰当。
    5. 示例:鲁迅散文的特点 《藤野先生》《阿长与》 鲁迅的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他的散文写作题材广泛,如《藤野先生》中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又写了自己留学的感慨,还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不学无术,但都被怀念线和爱国线紧紧聚在一起;《阿长与》零零碎碎写了阿长的诸多讨厌,又写了她买《山海经》,一条怀念与敬仰线将诸多素材一线串珠,体现了鲁迅先生散文形散神聚、有的放矢的特点。
    6.A 7.A 8.D 9.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10.(1)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2)年长后容易忘记,也许可以用这个来弥补吧。 11.相同点:都觉得勤奋很重要 不同点:宋濂一直勤奋好学,不畏艰难,不注重吃穿,享受读书带来的愉悦。秦观在少年时记忆力突出但不勤奋,年长后记忆减退,只好用勤奋去弥补。
    12.①树被救 ②柳先生替日本军官治病,惹怒百姓。③柳先生杀死日本军官,被处死。 13.(1)“笑”是敷衍的笑,假意的笑;内心对日本军官的赞扬感到反感与厌恶。(2)“冷冷一笑”既是对翻译官汉奸行为的鄙视,也体现其作为中国人的“风骨”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14. 示例一:颜老爷,他是饱受侵略之苦、憎恶日本侵略者的中国普通百姓形象。他这一形象是当时普通中国人的典型代表,推动全文情节的发展,有力地陪衬了柳先生爱国之情和不屈的风骨。 示例二:翻译官,他是日本鬼子的走狗,他背弃国家,危害普通百姓。文末通过他的问话,点出了柳先生作为的原因;同时他是文中的一个反面形象,反衬了柳先生的爱国情操、坚贞不屈的品质。 15.小说题目往往是全文的“文眼”,对揭示文章主旨有重要作用。本篇小说题目“柳先生的正骨膏”,不仅点明了小说的主人公,同时还有力地暗示了文章的主旨。“正骨”不仅医治人们身体上的苦楚,柳先生的所作所为还深深地刺激每个读者的神经,他正的是中国人的“风骨”,告诫我们做人不要忘本、要有气节和底线,所以说题目往往是“照亮读者眼睛的灯笼”。
    16.端午节插艾草,能使人身体健康,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艾草散发出来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心旷神怡,让人难忘;艾草充满活力,身姿挺拔瘦直,气质清秀淡雅,温婉脱俗;母亲用艾草缝制的香包,让我们感受到母亲的疼爱和温情;艾草有药用功能,母亲用艾草泡水给我们洗澡,让我们整个夏天清清爽爽。 17.这句话是母亲采艾草时的动作和神态描写,写出了母亲对艾草的珍视、爱惜和看到自己劳动成果后的满足与喜悦,表现了母亲对家人的爱。 18.(1)对故乡的眷恋;(2)对浓浓母爱的赞美;(3)对端午传统习俗的热爱;(4)对传统文化代代传承的美好愿望。 19.BD
    20.参考例文
    我是一个稻草人
    风如一支笛子从田野间划过,清脆,绵长,丝丝缕缕的音乐水一样渗透到大地上。所有的草叶都欢欣跳跃,她们用指尖捏起一缕风,和着那朵飘逸的白云,起舞。
    我站在一株小紫花的身畔,望向这片黄澄澄的麦田。此刻,麦浪滚滚,每一粒麦子都写满了丰盈的喜悦。
    我是田间的一个稻草人。有小雀儿在我的草帽上歇脚,热风也一阵阵扑向我的脸。我不动,只管默默站立。一个小姑娘蹦蹦哒哒走过来,正一正我脑袋上被风吹歪了的帽子,再拔一束小野花放在我的肩头。她带着敬意看看我干枯的身躯,然后在妈妈的一声声催促中,捡起镰刀,回家。
    麦收季节,再诗意的生活也会被繁忙打乱。人们起早贪黑在地里忙活,每一株麦子都要和镰刀来一次亲密接触。麦田里,成片的麦子倒伏下去,有些涩又有些甜的草味儿汇成一片雾气,笼在每一块麦田上空。我看着人们割麦子。麦芒刺痛了他们的胳膊,镰刀多次割破他们的手指。等到麦子晒在场院里,清幽的麦粒香味儿飘散在小院子上空的时候,这场麦收才正式结束。而我,只是一个稻草人,始终守护在田间,看着忙碌的人们,不言不语。
    我能做的,是将双脚深深地扎进泥土,不挪动分毫。不论是轻风柔和地拂过脸庞,还是狂风捶打着身躯,我只管看好这田里的禾麦菽蔬。风吹起,雨落下,虫走过,蝶飞来。我默默站立在田间,守护这块土地。这是我的使命。
    每年都如此。大地有规律地重复着他制定的规则,我所能做到的,就是按照他的规则行走。看着人们收起麦子再种上玉米,然后收起玉米再种好麦子。要不然,还能干些什么呢?我只是一个稻草人,站在青山脚下。
    世界是如此阔大,我的心里充满了向往。晴空之下碧波万里,彩云之上雁阵声声,谁说我没有一个遥远的梦。雨后彩虹屹立在天空,我心中热血沸腾。渴望走上虹桥,俯视我为之守护的这块土地,看看他究竟是什么模样。我也曾想象,肋下生出双翅,做一只翱翔在天际的雄鹰,东南西北,任我飞翔,哪怕这草做的身躯散掉也无妨。
    然而不能。
    因为我是一个稻草人。晨光熹微中我与大地一起醒来,暮色四合中我与大地一同睡去。我的双脚已经与大地生长在一起,默默守护着他,春夏秋冬。

    相关试卷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七):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二十):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二十),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十九):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提升练习(十九),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