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市闵行区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现代文,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闵行区多校联考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6分)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2._____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3.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4.夕阳西下,______________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论语>十二章》中慨叹时光流逝,劝人珍惜时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第6—7题。(4分)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6.这首诗的作者是东汉时期的_________(人名)(2分)7.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___(2分)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人起笔交代登临之地碣石山,是全篇的总起。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绘全景,表现出大海雄浑开阔的气象。C.“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诗人看到的海水汹涌浩荡、吞吐日月的雄伟景象。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两句是配乐时用的套语。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7分)【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8.以上两篇短文都选自《_________》,它是由南朝宋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2分)A.“期日中。过中不至”点明了不守信用的是客人而不是陈太丘。B.《陈太丘与友期行》中元方聪颖机智,通过对父亲友人的反驳,维护了父亲的尊严。C.《咏雪》结尾句点明了谢道韫的身份地位,道出了她的显赫出身。D.《咏雪》一文着重写雪的优美姿态,表达作者对雪的赞美之情。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8分)夏翁,江阴巨族①。尝舟行过市桥,一人担粪,倾入其舟,溅及翁衣。其人旧识也,僮辈怒,欲殴之。翁曰:“此出不知耳,知我宁肯相犯!”因好语遣之。及归,阅债籍②,此人乃负三十金无偿,欲因以求死。翁为之折券③。 【注释】①巨族:豪门大族。②阅债籍:翻阅债务账册查索。③折券:撕毁债券,不再索取,即免债的意思。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尝舟行过市桥_________ (2)及归,阅债籍_________1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A.这次出门不知道(我)了,(如果)知道,我怎么会冒险出门呢!B.这是出于不知道(我)罢了,(如果)知道,我一定会去冒犯他的!C.这是出于不知道(我)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冒犯我呢!D.这是出于不知道(我)罢了,(如果)知道是我,怎么会相互冒犯呢!13.人担粪“溅及翁衣”,夏翁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得知此人负债,翁为之折券。从以上两点可看出夏翁是_________、_________的人。(3分) 二、现代文(28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20题。(12分)①天气很好。今年的春天来得太迟,太迟了,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②这南方的初春的田野,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儿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③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④后来发生了分歧:我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shà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⑤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睛顺小路望过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⑥这样,我们就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节选自《散步》)14.看拼音写汉字:一shà_________时(2分)15.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4分)(1)简要概括文中的“分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概括解决“分歧”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请分析第②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对第⑥段划线句中“整个世界”的理解不合适的一项是_________(3分)A.这是一个亲情洋溢的世界,一家人相互关爱,相互扶持,相互理解,其乐融融。B.这是一个传统美德代代相传的世界,老一辈人舐犊情深,年轻一辈都敬老爱幼。C.这是一个血脉相连的世界。老年人明理通达,中年人勇于担当,小孩子聪明懂事。D.这是一个有分歧的世界。老年人的习惯喜好与年轻人不同,各自会有不同的选择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1—24题。(16分)妈妈的口头禅①我妈最爱的口头禅,应该是这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我们兄弟姊妹6个,从小至大学习成绩都不错,应该是拜她这口头禅之赐。②她排行第二的口头禅,想必轮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这话几乎天天在耳边响起,所以我不到3岁就明白: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③“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这句老话,我妈也爱翻来覆去地念叨。她提醒我们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是不是怕我们吃亏上当呢?是,却也不全是。一般情况下,她紧接着会甩出“吃亏是福”来教育我们。由此看来,我妈担心的其实是“近墨者黑”。④“树挪死,人挪活。”同样是她的一句口头禅,这6个字在我们家日常出现的频率虽不算太靠前,但是关键时刻能起大作用,所以我要把它摆在这里。⑤我大哥年轻的时候,想去外面闯荡一番,就离开故土去广东卖竹凉席;我二哥大学毕业后,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广州工作;我也在20岁出头时放弃了政府机关的铁饭碗,去深圳闯荡,而后出国……我想,这些都与我妈这句口头禅有莫大关系——它潜移默化地成为了我们几兄弟的指导思想。⑥我妈也并非一味鼓励我们有足够胆量去闯世界,她时不时还搬出另一句口头禅作补充:“走一步,看三步。”言下之意,凡事别贸然行动,要高瞻远瞩,稳步前行。⑦至于“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话不但我妈说,我爸也常说。⑧我去深圳头半年,摆地摊卖报纸;刚到澳大利亚时,去车行洗车、在肉店擦地板……正是遵循了这话的指导思想。喜的是,到深圳的第六年,我买房子过上了小康日子;到澳洲的第七年,在国外的公司里,拿到了所在部门的最高时薪。⑨我们家祖辈都是农民,所以我妈的口头禅也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比如“扁担有多粗,箩筐装多重”。意思是,量力而行,且行且珍惜。⑩当我出版了18本书,在老家建了个粉墙黛瓦的四合院,四乡八里的人都来送我一堆堆吹捧话时,我就用我妈那句“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口头禅来敲打自己,提醒自己在诸多方面仍是个小学生。⑪我妈是孤儿,从小在农村长大,读书少。她讲不出高深大道理,也不爱画框框告诫儿女“禁止那样,必须这样”,她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甚至于说了也不解释,只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仿佛在表明她的态度——成长是每个人自己的事,父母没法替你们长出翅膀,所以,你们自己去意会吧。⑫得益于我妈的口头禅,我这半生没走歪路,也少走弯路,一直是阔步前行走正道。18.根据文章内容,请为“口头禅”编写一条注释。(2分)口头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阅读选文第①段——③段内容,完成下面填空。(3分)段落妈妈的口头禅妈妈的用意类别第①段“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希望子女好好学习读书第②段“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1)行规第③段“小人不可交,恶人不可近。”告诫子女不要以小人为友,更要远离歹人(3)补充口头禅:“吃亏是福”(2)20.第⑩段画线句中“敲打”一词颇为生动,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它的表达效果:(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1.对选文第⑪段在文中作用的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_______和________(4分)A.补充交代妈妈的身份,与第⑨段“我妈的口头禅带着农家特有的味道”相呼应。B.写了我的母亲在生活上贫寒、孤寂以及从小没有受到良好学校教育培养的特点。C.表明我慢慢理解了“口头禅”背后其实是母亲比较独特的教育子女成长的方式。D.表达了我对母亲直截了当用口头禅当育儿经的做法心存疑惑、不解和厌烦之情。22.细读第⑫段,说说结尾在文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综合运用(5分)阅读以下内容,完成第23—24题(5分)23.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散文,后以《朝花夕拾》为名结集出版。请根据书中内容,将下列人物与身份以连线的方式对应起来。(3分) 24.在阅读《朝花夕拾》的过程中,不少同学流露出畏难情绪,为了让同学们消除内心与经典的隔膜,请你提出两条切实可行的阅读建议。(2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42分,其中写字分2分)25.题目:这一次,我真的很棒!要求:(1)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文言文(25分)(一)默写(6分)1、闻道龙标过五溪 2、遥怜故园菊 3、正是江南好风景 4、断肠人在天涯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7—8题。(4分)6.(2分)曹操7.(2分)C(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7分)8、(2分)《世说新语》 刘义庆(每空1分)9、(3分)(他)和我相约出行,却丢下我自己走了。10、(2分)D(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8分)11、(2分)(1)经过(1分) (2)归来,返回(1分)12、(3分)C13、(3分)好语遣之(1分) 宽容大度、慷慨大方、有涵养、仁慈等(2分)二、现代文(2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16—20题。(12分)14、(2分)霎15、(4分)(1)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或:母亲和儿子一个要走大路,一个要走小路。)(2分)(缺少主语不得分,概括太笼统,如“两方意见不合”,不得分)(2)我想委屈儿子(或我决定走大路)(1分),母亲改变主意(或母亲让我们走小路)(1分)。16、(3分)这句话运用环境描写(1分),描绘了新绿、嫩芽、冬水,展现了春天的气息,生命的呼唤,富有诗意(1分),表现出一家人散步时祥和、欢乐的气氛(1分)。17、(3分)D(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21—24题。(16分)18、(2分)指一个人经常挂在口头的语句(或“指一个人翻来覆去念叨地语句”,“指一个人不厌其烦在嘴边反反复复说的话语”)19、(3分)(1)希望子女凡事都要懂规矩、守规矩(1分)(2)担心子女“近墨者黑”(或“希望子女‘近朱者赤’”,“告诫子女谨慎交友”)(1分)(3)交友(1分)20、(4分)(1)“敲打”在文中有告诫(提醒/警示)的意思;(2)表明妈妈的口头禅对“我”影响深刻,在“我”人生路上起到重要作用;(3)体现出作者在获得成功后,还能用妈妈的口头禅来提醒、告诫自己不要骄傲自满。(写出任一点得2分)21、(4分)A、C22、(3分)参考角度:(言之成理,酌情给分)①表现文章主题,体现出母亲的口头禅在“我”成长过程中所起作用之大;②“阔步前行”生动地表现出“我”对母亲这种独特教育方式的肯定、赞许和感激;③照应标题。三、综合运用(5分)23、24、(2分)答案示例:(1)阅读前,可以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创作《朝花夕拾》的时代背景。(2)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交流读书心得。(3)查阅对《朝花夕拾》的相关评论或观看与《朝花夕拾》相关的影视作品。(每条建议1分,共2分,答案不唯一,老师酌情评分,每条建议考虑的内容应该不同)四、写作(42分,其中写字分2分)25、具体评分标准详见中考阅卷要求。错别字分1分(两个及以上扣分),书写分1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上海市崇明区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莘松中学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积累与运用,文言文,综合学习,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上海市闵行区多校联考2022-2023学年八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文言文部分,现代文阅读,综合运用,写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