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3北京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及答案(九科)
2023北京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这是一份2023北京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文件包含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北京市通州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通州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
2022年11月
本试卷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今天,我们迎来了一个更加注重精细品质和独特体验的时代。“我是真的希望工匠精神可以变成我的墓志铭。”不久前,一位生产智能电器的企业家如是感慨。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谋而合。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产品才能经受住用户最挑剔眼光的检验。
《说文》里讲:“匠,木工也。”今天的“匠”,成为心思巧妙、技术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职业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但人与人却从来都有职业品质、专业精神的差别。工匠精神厚植的企业,一定是一个气质雍容、活力涌流的企业。崇尚工匠精神的国家,一定是一个拥有健康市场环境和深厚人文素养的国家。“将产品当成艺术,将质量视为生命”,正是这样的极致追求,将我们带往一个更为不凡的世界。
一盏孤灯一刻刀,一把标尺一把锉,构成一个匠人的全部世界。别人可能觉得他们同世界脱节,但方寸之间他们实实在在地改变着世界:不仅赋予器物以生命,更刷新着社会的审美追求,扩充着人类文明的疆域。工匠精神从来都不是什么雕虫小技,而是一种改变世界的现实力量。坚守工匠精神,并不是把“拜手工教"推上神坛,也不是鼓励离群索居、“躲进小楼成一统”,而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取材于2016年4月30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及今,绵延百代孜孜以求的。早在《诗经》中,就把对骨器、象牙、玉石的加工形象地描述为“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尚书》中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以及贾岛关于“推敲”的斟酌,都体现了古代中国的匠人精神。
古代中国曾是世界上最大的原创之国、商品出口国及匠人之国。而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银器,壁纸等产品曾是世界各国王公贵族和富裕阶层的宠儿。早在西周时期,就已设立了“百工制度”,占代的“中国制造”闻名遐迩。
中国自古就有追求“精确”的传统。“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说法就是例证。欧阳修《归田录》载,汴京开宝寺塔“在京师诸塔中最高,而制度勘精,都料匠预浩所造也”。预浩把塔建好后,却是“望之不正而势倾西北”,成了斜塔。大家都奇怪这是怎么回事,预浩解开了谜团:“京师地平无山,而多西北风,吹之不百年,当正也。”意大利比萨斜塔的倾斜并不是设计者的初衷,而开宝寺塔则是在充分考虑到气候因素前提下的刻意之举。这样来看,不光前人要感叹预浩精益求精,就连今人也定会竖大拇指。
《五杂俎》记载,明朝中期有一位木工蒯义,参与了紫禁城建设,最终迈上了工部左侍郎的岗位;王世贞《弁山堂别集》记载,明朝成化年间的木工蒯刚,仰仗木工技术,官至工部右侍郎;明朝嘉靖年间的木工郭文英因建造宫殿有功,走上了工部侍郎的岗位,而同期的徐杲“以木匠起家,官至大司空”。
中国古代工匠匠心独运,他们把对自然的敬畏,对作品的虔敬、对使用者的将心比心,连同自己的揣摩感悟,全部倾注于一双巧手,创造出令西方高山仰止的古代科技文明。如曾侯乙编钟高超的铸造技术和良好的音乐性能,改写了世界音乐史,被中外专家学者称为“稀世珍宝”。
总之,只有沉得下心、坐得住“冷板凳”,才能真正做出匠心独运、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如今,尊重工匠的劳动,以良好的环境催生新时代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工匠精神”绽放异彩。
(取材于张勇《古代的工匠精神》)
1.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工匠精神”的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同当今企业对技术的追求不谋而合。
B. 工匠精神的本质是一种职业素养和职业品质。
C. 工匠精神的内涵不只是将一门技术掌握纯熟。
D. 工匠精神对治疗社会上的坏风气起重要作用。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离群索居:“索”读作suǒ 意思是“搜寻、寻找”
B. 臻于至善:“臻”读作zhēn 意思是“达到(美好的境地)”
C. 出类拔萃:“萃”读作cuì 意思是“草丛生的样子”
D. 格物致知:“知”读作zhī 意思是“知识”
3. 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工匠精神是中国人自古就努力追求的,许多古文献都有对工匠精神的描述。
B. 工匠精神追求“精确”,北宋工匠预浩在汴京建造开宝寺塔就是典型例证。
C. 工匠精神在明代非常受重视,蒯义、王世贞、郭文英等都仰仗技术做了高官。
D. 工匠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工程技术和器物制造上,也可以体现在艺术创作中。
4.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成语最能体现工匠精神核心的一项是 ( )
A. 炉火纯青 B. 精益求精 C. 切磋琢磨 D. 匠心独运
5. 当代中国,要使“中国制造”成为精品,上面两则材料带给你哪些启示?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赤壁赋》(节选),完成各题。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6. 下列语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正襟危坐 危:端正 B. 山川相缪 缪:盘绕
C. 洗盏更酌 更:更换 D. 肴核既尽 既:已经
7.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B.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 驾一叶之扁舟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D.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8.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像蜉蝣一样寄希望于天地,渺小得像海中的米粒。
B.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哀叹我生命的短暂,而羡慕长江的流水无穷无尽。
C.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假如不是为我所有,即使是一丝一毫也不能得到。
D.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耳朵听到了就成为声音,眼睛看到了就成为色彩。
9. 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2)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10.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选文第一段主人以“何为其然也”设问,客人以赤壁的历史故事作答,文理转折自然。
B. 作者直抒胸臆,感叹生命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
C. 作者针对客人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用以宽解对方,实则也是宽慰自己。
D. 客人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转悲为喜,开怀畅饮,进入了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三、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蝶恋花
王诜注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释:王诜,北宋画家,早年拜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元丰二年,因受苏轼牵连贬官。
11. 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夕阳映照中的“金翠楼台”更显得富丽堂皇。
B. “芙蓉沼”中的“沼”可理解为“沼泽”的意思。
C. “杨柳”与“嫩荷”渲染出了园林的一片春色。
D. “流落”二字写尽作者多年迁谪的辛酸苦楚。
12. “以乐景写哀情”是本词特色之一。下列诗句属于“以乐景写哀情”的一项是( )
A.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B. 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C.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杜甫《江汉》)
D.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 有人评价本词“清丽幽远”请结合词句对此观点作简要分析。
14.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静女》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点题,有力地突出了男主人公爱恋女主人公的主旨。
(2)《涉江采芙蓉》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一句,抒写了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
(3)《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作了形象化的表现。
(4)秦观的《鹊桥仙》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一议论句作结,与上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议论遥相呼应。
(5)姚鼐在《登泰山记》的最后一段简练峭劲地描绘了泰山严冬的景观:“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下列对《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冷子兴是商人,又是贾府管家周瑞的女婿,见多识广,又熟悉贾府内情,所以由他来演说比较合适。
B.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点明了贾府的现实境况及面临的危机,透露出如今贾府的儿孙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C.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是因贾雨村而起的,目的是告知贾雨村荣国府的财大势大,让贾雨村去攀附谋官。
D. 借用冷子兴这一旁人之口评价贾府,让读者初步了解贾府五代人物关系,比较全面准确,具有客观性。
(2)“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提到了贾宝玉的取名和抓周这两件事。请简要叙述这两件事,并说明其作用。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山顶茶馆
月亮起身,沿一棵银杏树,走上更高远的位置。我摸摸茶壶,依旧是热的。朋友们围坐在树下桌边喝茶闲谈,没注意这个细节。
安溪城中央,凤山顶上这一茶馆,砖木结构。屋脊是闽南建筑常见的燕翅,充满飞扬的势能,与凤凰状的山脉相呼应。屋檐下,悬挂红灯笼和木匾。灯笼上写着“茶”,在霜降后的凉风里微微晃动。木匾上只写“茶馆”,显出孤高不二的气质——的确没有在山上看到第二家茶馆。偶尔有卡车老虎般爬上来。茶馆建在山路拐弯开阔处,路边树一巨大凸面圆镜,提前反射出车灯虎眼的光辉。不知车上是茶叶还是藤铁——本地用竹子围绕铁材编织而成的器具,装饰或实用,如花瓶,茶几,椅子等等,畅销海内外。有司机停车,到茶馆内给茶杯加满热水,又爬上卡车急急赶夜路。
我们喝的自然是本地名茶铁观音。周遭夜色如铁铸,满月像观音脸。茶过数巡,碗盏中茶水依然香冽,颜色如黄昏。茶叶舒展开来,瓣瓣似铁,锋芒暗藏。
茶馆旁,三十余级石阶,通往峰顶一座空亭。“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亭中镌刻的对联,系南宋朱熹所作。他在安溪流连甚久,留下碑刻诗文甚多,日月江山就有了神采人意。
满城灯火如繁花。穿城而过的西溪、举溪汇成晋江,下达泉州,上通内陆,是海内外物资与人事往来的重要水路,在夜色中微微明白,势如长龙,与凤山一起注释“龙凤呈祥”的意义。安溪城自然是一方宝地,码头商栈云集,龙凤般的人物代代不绝,例如名相李光地,诗人林鹤年等等。抗战时期,厦门集美中学搬迁到安溪避乱,在文庙内办学,十二岁的湘西少年黄永玉在孔夫子像前埋头练习木刻、绘画。多年后,回忆在水池中乌龟背上刻字描红的往事,黄永玉哈哈大笑。
本地一位名为小林的朋友为我一一指点,清水岩、溪禾山,金钱山,大仑岭……那些远远近近,重重叠叠,浓浓淡淡的峰岭轮廓,在教导一个人如何深刻、冷峻,不像平原,注重培养一个人的开阔。安溪,八山一水一分田,自古就是兵家不争之地、百姓避世安身之所。山水田园外,远处、更远处,是泉州、厦门、大海、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以泉州为起点,以茶叶、陶瓷等事物为动力,把黑眼睛中国推广到蓝眼睛里去,也让欧风美雨次第而来,吹拂华夏大地。在闽南,在这一边缘而先锋、古旧且新锐之地,汉人的世界观蝉蜕蝶变。
空亭中,有三两本地人四望闲谈。“咱安溪房价都三万元了,快赶上厦门了哩!”“那么多茶农茶商富了,来城里安家,房价抬起来了啊。”“也有外地人来买房养老。安溪风水好、空气好,四季如春嘛……”这些对话,是小林低声翻译后我才听懂的。
闽南语,也叫“河洛语”,就是黄河,洛阳一带最初的汉语,表达现代物事也能流畅无碍。闽南一带的汉人,大多是历史上数次南渡而来的中原人。冲州撞府,越山涉水,在大陆东南角,他们用口音保存一个故乡。安溪人现在还是将“锅”说成“鼎”,“稻子”说成“粟”,“干活”说成“作穑”,充满美感和庄重。
黄永玉在文章中写到安溪城外一个村子:“上天给这些好人特意安排下来的这块长满粮食和果木的大盆地。全村人都姓叶,树叶的叶。周围山上,平地,河边,鱼塘周围长满高高低低的花木果树,不姓叶姓什么?”这个目前已经九十多岁的老头,依旧保持少年的天真,让我这个不姓叶的人,在一片落叶,无数茶叶面前,惭愧。只能用花白头发,向白露霜降后的这一杯热茶,致歉。
茶馆老板娘红衣蓝裤,是否姓叶,我没好意思问。壶内荡漾着她家新采的秋茶,她的父母在茶山上操持,兄弟分别在上海、福州开了茶馆、茶叶店。“安溪人都感恩铁观音啊,先生们来看看我供奉的茶王像吧。”众人起身去茶馆内看:一尊黑脸男人雕塑,旁边是一尊赤面女子雕塑,一束细香袅袅点燃。“男人是茶王谢枋得,女子是茶王娘。”我大吃一惊:“谢枋得?叠山先生?宋末元初那个隐居福建、宁死不降的谢叠山?”小林笑了;“是他,他在我们安溪避祸时,鼓励山民种植茶叶,后被元廷官员发现,押解到北京后,绝食而死。安溪人供奉他为茶王,建德镇上有茶王公祠呢!咱们明天去看。”
茶王像两侧,贴一副红纸黑字对联:“福与土而并厚,德配地以无疆。”大概是老板娘手迹,稚气中充盈寥廓与庄敬。
铁观音茶的醇厚在舌尖肺腑缭绕。小林边品味边说:“这茶,是感德镇大岭山茶园里出产的。”大家笑:“你看见茶叶包装盒上的地址了吧?”我扭头问那位正在用手机对着月亮,松树拍视频的老板娘:“您是哪里人呀?”老板娘回答;“感德呀,大岭山上呀!”小林得意:“怎么样?我是一级品茶师呢!安溪每一座山上的茶,味道差别细微,能品出来。这是大岭山阴坡处的茶,最好,阳光没直射。我能品出这茶大致上所属的十米左右的区域。是的,这茶附近,有一棵高大的老榕树!我去过——是那里!”我震撼又感动,看着小林。
来自大岭山的一壶铁观音茶,携带一大团白云,把我改造成莽苍山野。我与中国东南的土地,并厚而无疆,就必须幸福、怀德。
(取材于汗漫的《安溪记》)
16.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充满飞扬的势能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位形而具有的能
B. 古旧且新锐之地 新锐:在某一领域新近涌现的杰出人才
C. 世界观蝉蜕蝶变 蝉蜕:比喻事物发生形或质的改变
D. 铁观音茶的醇厚 醇厚:形容茶的味道纯正浓郁
1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中的月亮、山脉、屋脊,红灯笼,木匾等意象构成了一幅恬淡雅静的茶馆夜色图。
B. 文章第七段中写三两个本地人关于房子的闲谈,表现了他们作为安溪人的自豪感。
C. 文中写到几位历史名人,目的主要是为表达作者对他们所具有的精神品质的推崇。
D. 作者眼中的安溪是古老的又是现代的,它既保留了山水田园,又打开了经济的大门。
18. 结合相关内容,简析“茶馆老板娘”这一人物形象。
19.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结尾画线句的理解。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 语言基础运用
①电视剧《人世间》自开播至今,观众赞誉纷至沓来。②它不仅成功塑造了一批时代人物,也展现了上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变迁,可以堪称既是一部厚重温暖的百姓生活奋斗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发展史。③其中流淌的人与人之间的情义深深打动了观众,很多人感慨,《人世间》告诉我们,“总有热乎乎的日子与人,在诉说人间值得。”④观众通过作品,感悟平凡的人间事,看到火一样地爱着的平民百姓在宽广温厚的中国大地上随万物生长的坚强模样。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句和第②句加点的两个成语使用得当。
B. 第②句中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
C. 第3句句尾句号应放到双引号外面。
D. 第④句中“通过”一词改为“透过”更恰当。
(2)不改变原意,将第④句中画线句改写成三个短句。将改写后的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微写作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21. 广西考生唐尚珺从2009年到2022年总共参加了14次高考,一开始是因为考得不好,后来成绩提高,曾先后被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等院校录取。但是考得好了,就觉得还有希望,再复读还能考得更好,甚至考上清华,所以他一直不为所动。2022年高考,他被上海交通大学护理专业录取,但他觉得专业不合适,依旧选择复读,已经33岁的他将在2023年冲刺自己的第15次高考。对这段文字,你有何看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不超过150字。
22. 校学生会成立摄影新社团“光影社”,要拟一则招新启事。请你围绕“聚焦飞扬的青春,感受别样的生命”这一宗旨,为启事写一段话。要求:语言简练,有吸引力。不超过150字。
23. 请以“我们的田野”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不超过150字。
作文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
24. 根据要求写作。
家风,亦称门风、家声等,是家庭或家族的风气,风格与风范,是在累世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作风、立身处世之道、道德面貌和价值观念的综合体。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翻开中华民族文化史,家风文化积淀深厚、源远流长。请以“谈家风”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25. 根据要求写作。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承载着人格和亲情,蕴藏着智慧和力量。
请以“一封家书”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不少于700字。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4北京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语文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本大题共6小题,共24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3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共8页。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通州区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文件包含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