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01](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7850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02](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7850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03](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7850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04](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78501/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05](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78501/0/4.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06](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78501/0/5.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07](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78501/0/6.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08](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3/8/13678501/0/7.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sharpen,100)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图片课件ppt
展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 特点?
从“共主”到“独主”——原始民主向王权专制的过渡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是谓小康。
大同社会:伟大而美好的原则通行的时代。小康社会:虽然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但他们能效法仁爱,讲究礼让,也是面对现实一个值得赞颂的时代。
1、“大同”社会指什么时代?2、“小康”社会始于哪位统治者?
史料实证:哪个更可信?
“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燕策一》
“禹荐益,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不之益而之启。” ——《孟子·万章上》
“益干启位,启杀之。” ——《竹书纪年》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父子是两代,兄弟是一代所以,西周多是父死子继即嫡长子继承制。
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勿使过度。 《左传》
上天为民众设立君主,又为君主设置了辅佐,让君主行事不要过度。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礼记》
“(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史记》
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下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史记·秦始皇本纪》
甲骨文宰,祭祀时宰杀牺牲的家奴。秦统一后,化国为家,家奴变成国家政治领袖。
从“宰相”到“阁臣”——古代中国行政中枢的嬗变
宋太祖赵匡胤,由于与宰相交流频繁,废除了持续千年的坐论之礼 。
清雍正设立军机处,职能原为承命拟旨,后演变为全国政令的策源地和行政中心。
中国古代行政中枢的 演变及特点?
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转移或分割)直至取消
一、秦朝:三公九卿——相权确立
三公九卿制如何加强皇权?
产生方式?三公关系?九卿主要职责?
书同文,仅是统一文字?
二、两汉:中外朝制——相权转移
猜一猜:哪些是行政中枢?
三、隋唐两宋: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相权分割
1、相权三分,相互牵制。2、制度约束,节制君权。3、职责明确,提高效率。4、协商政务,减少失误。
君弱臣强
四、元朝:一省制——相权反弹
元朝疆域辽阔,政事繁多,为提高行政效率,改三省为一省。
方今天下大于古,而事益繁,犹曰有壅,况三省乎。—— 元初侍御史高鸣进谏
五、明清:内阁、军机处——相权终结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清史稿》
六、行政中枢如何演变?
官僚政治与皇权政治之间,力求平衡。
(2020·全国Ⅲ卷·27)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古代西方分裂是主旋律古代中国统一是主旋律,原因?
从“分封”到“行省”——古代中国地方行政的演进
民族融合的趋势、经济发展的需要、大一统思想的作用、地方治理的完善……
一、从内外服制到分封制
二、从郡县制到道路制再到行省制
(2022·全国甲卷·25)西晋至唐初,皇子皇弟封王开府,坐镇地方,手握重权。唐玄宗在京城专门修建一座大宅邸,集中安置诸王,由宦官管理,称为“十王宅”,又仿此建“百孙院”。此后,唐朝沿用该制度。由此可知,唐后期对皇子皇孙的安置( )A.削弱了藩镇势力B.强化了分封体制C.凸显了专制集权D.动摇了宗法制度
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原始民主传统
郡县制、官僚制等封建政治制度开始诞生
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文书
尚书台确立为新的行政中枢
郡国并行制 ——郡、县二级制 ——州、郡、县三级制
道、州、县三级制 ——节度使
路、州(府)、县三级制
废宰相(洪武),设内阁(永乐)
总结:中国古代中央行政和地方治理的变化
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思考:传统中国政治是君主绝对专制吗?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与上。
上至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形成祖宗之法。
帝王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制度约束,如政事堂附属、谏议系统、廷议制度;儒家思想,如民本、仁政、德治、天人感应、重史传统
(2022·全国甲卷·27)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高中历史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说课课件ppt,共1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1课,专制主义,封建社会,官僚政治,秦朝文书行政管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文内容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课文内容ppt课件,共3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商内外服制度,认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形成与发展教课课件ppt,共3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中央三公九卿制,有何特点,地方郡县制,两汉中外朝制度,隋唐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制,元朝中书一省制,明清的内阁军机处,从君主权利的演化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