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复习-古诗阅读:读懂文本,读懂考题 课件
展开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复习-古诗阅读:读懂文本,读懂考题 课件,共3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为什么写,写得怎样,形式怎么写的,内容写了什么,形象情感认识,语言手法结构,人景物,为什么不懂,客观诗歌的语言,主观读者的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理解一概括一阐释一赏析一评价一比较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写作手法
和作者对话和出题者对话
诗歌讲了一大堆,看到新诗干瞪眼。技巧教了一大堆,分数还是老样子。问题出在哪里?读不懂!读不懂,一切答题角度都没用!
“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 凝练,含蓄,跳跃。
诗歌的语言——跳着说,飞着写
缺少阅读积累,语感差知识储备不足,支撑弱不懂解读门径,方法少
一定量的题目训练真正读懂做过的每首诗词
诗歌的体裁与题材著名诗人与常见文化常识
读题目、读作者、读注释读意象、读典故、读关键词句、读考题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内容(梦游天姥);目的(留别);体裁(“吟”-古体诗);暗示手法(浪漫主义手法)
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时间(乙卯正月二十夜);内容(梦);体裁(词);暗示手法(虚实结合)
人物(李凭);内容(箜篌);体裁(引-古体诗);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地点(京口北固亭);题材内容(怀古);体裁(词)
地点(临安);环境背景(春雨初霁)
1.交代写作内容2.交代写作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对象等3.交代写作缘由、目的4.奠定作品感情基调5.表明诗歌的类型与题材6.暗示诗歌表达技巧
试一试:从下面诗词的题目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能不能尝试推断这些诗词的情感?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P7)
《沧浪亭怀贯之》 (P11)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P17)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 (P23)
《野泊对月有感》 (P32)
《客中闻雁》 (P41)
《咏早梅》 (P55)
写作对象(早梅);题材(咏物诗);暗示手法(托物言志)
1.作者的思想性格2.作者的人生经历3.作者的生活环境4.创作的背景与目的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如李白的豪放飘逸、雄伟瑰丽;杜甫的沉郁顿挫,忧国忧民;陶渊明淡泊名利,诗风恬淡;白居易立足现实,诗风明白晓畅;辛弃疾、陆游、岳飞、陈亮、陈与义、顾炎武、文天祥等人国难当头,想要收复失地又壮志难酬、慷慨悲壮。王维精通书画和音乐,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奉佛教,决定了他后期对现实的漠不关心;李商隐借咏史批判黑暗现实的政治诗和旨意隐秘朦胧含蓄的爱情诗最为人所传诵;苏轼儒释道三家合一,多次被贬豁达乐观。(2)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如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3)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南朝诗多写男女相思;北朝诗多写征战尚武;唐诗题材丰富,情景交融;北宋诗重义理;南宋诗重抒爱国情;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异族入侵,诗中多重忠义。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同为唐朝,初唐盛唐诗人更昂扬乐观,有阔大气魄与浑融境界(“盛唐气象”),而中晚唐时期则更纤巧雅丽,或淡泊或哀怨等。
论世:诗歌作为典型的文学样式,思想内容不可能不打上时代的烙印。①南朝(420-589)诗多写男女相思。②北朝(439-581)诗多写征战尚武。③唐诗(618-907)题材丰富多彩。有希望建立军功的、反映边塞生活的、描绘山水田园的,也有献诗以求引荐(干谒诗)的、离别思乡的,到唐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文人悯之,于是悯农诗又兴起。总之,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颠峰时期。④北宋(960-1127)诗重义理。⑤南宋(1127-1279)诗重抒爱国情,南宋偏安江南,中原沦于敌手,这一时期的忧国爱国题材就成为当时诗词中的时代强音。⑥南宋末年以及明朝末年的汉族爱国诗人面对异族入主中原,纷纷表现出时危显臣节的气势。因此诗歌之中多重忠义。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如介绍作者常年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人之情;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复失地之心……
“知人论世”请注意①诗人不同,诗风各异。李白——豪放飘逸(壮美、丰富多彩、变化万千、雄伟瑰丽、奔放豪迈),如“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沉郁顿挫(情感的深厚、浓郁、忧愤、蕴藉;语意的顿挫),如“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②境遇不同,诗情有别。李清照前期与后期的作品就不同,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和《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所表达的情感明显不同。③时代不同,精神迥异。同为边塞诗,唐朝的与宋朝的就不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传达出的是豪迈和勇敢,陆游的《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传达出的是愤懑和痛苦。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其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秋兔毫:指毛笔。因用秋季兔的毫毛所制,故称。“莫嫌文吏不知武,要试饱霜秋兔毫。”宋·黄庭坚《刘晦叔洮河绿石研》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1:树杪:树梢。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释1:树杪:树梢。水国——舟中——市 山桥——树杪——行
名词连缀而成的句子楼船 夜雪 瓜洲渡,铁马 秋风 大散关。枯藤 老树 昏鸦,小桥 流水 人家,古道 西风 瘦马……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一巧画无盐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从教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其四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兔毫。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
古诗的结构——起承转合起——启 开头内容、情感、意象组合等方面起到延伸启动的作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奇“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缓
古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合——合拢 结句作用:——内容:总摄全文“纳百川归于大海”——情感:带串全文,使情感结构浑为一体
江南春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承、转——展开部分“三四(承)贵匀称,承上陡峭而来,宜缓脉赴之,五六(转)必峭挺次,别开一径。”——沈德潜“承”就是要顺承开头,沿着起句所造之“势”,顺势延伸情感表达,是在“起”基础上的发展,意象安排是在“起”的背景上展开。“承”的过渡作用重在承前。“转”有转折变化的内涵,“转”的部分是在整体结构发展中一次空间的拓宽。
文似看山不喜平看到脉络 看到变化
弈棋二首呈任公渐1黄庭坚其二起——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承——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转——湘东一目诚甘死,天下中分尚可持。合——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
全诗的理解丨丨句子的理解
表层结构和深层关系时空关系——变与不变景情关系(景理、物情关系)——意象和意境虚实关系——略古今关系——对比的结构
就越容易找到其中的关系
通过研究关系突破阅读障碍
不读题,只走套路读不准,答不到点读不全,难以满分
题目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考点的关系读出限制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辛弃疾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橡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 [1] 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 ,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 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马相如所作《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 铜鞮陌:代指襄阳。1.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答案也应该是有关联的概括意识——基于事实,上位概念解释意识——解释内涵,具体展开位置意识——前勾后连,整体理解证明意识——形成结论,充分证明
参考答案:虎啸龙吟与和缓相对,分别指诗人用典的大气与情感的细腻。诗人通过“诸葛表”“相如檄”等典故,表达对友人祝愿和期许,希望他能为国建功立业,给人以“虎啸龙吟”之感;又通过“中年多病”“儿女泪”“须相忆”几句感怀自身老病交加,怀才不遇,同时抒发了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之情,此为“和缓”。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专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两步读懂论述类文本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阅读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语文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读懂诗歌课件PPT,共3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问题反馈,读懂诗歌,古代诗歌鉴赏考纲解读,抓标题,《长安秋望》,《征人怨》,《咏梅》,《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看作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届高考专题复习:读懂古诗 课件,共4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古诗之美,读懂古诗,读懂标题,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创作背景和目的,懂读作者,抓意象,意象=物象×情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