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广东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级第一次阶段考试
地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著名的四大湾区.目前,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 气候 B. 资源 C. 交通 D. 文化
2. 影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科技发达、 人才众多 B. 地形平坦、气候适宜
C. 政策和税收优惠 D. 接近原料和市场
3. 目前,四大湾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最主要是
A. 海运繁荣 B. 产业集聚 C. 科技创新 D. 市场广阔
【答案】1. C 2. D 3. C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1题详解】
湾区是由一个海湾或相连的若干个海湾、港湾及邻近岛屿共同组成的区域,水陆交通便利,湾区经济发展快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交通。气候和文化方面没有优势,东京湾区资源不丰富。故选C。
【2题详解】
湾区港口地区交通便利,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故影响湾区外向型产业大量集聚的最主要原因是接近原料和市场。粤港澳大湾区不如北京、上海科技发达和人才众多,A错误。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不是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B错误。政策和税收优惠在其它沿海地区也有,C错误。故选D。
【3题详解】
目前,四大湾区已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科技创新是当今世界增长的主要动力,C正确。海运不是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且与其它港口相比没有太大优势,A错误。产业集聚、市场广阔等特点与其它工业区相似,不是能引领世界发展的主要原因,BD错误。故选C。
近几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日趋明显,我国夏天天气越来越炎热,去非洲肯尼亚避暑成为了很多人的选择。肯尼亚是位于赤道上的一个热带国家。下表是肯尼亚气候资料,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平均气温(℃) | 18 | 18.8 | 19.4 | 19.2 | 17.8 | 16.3 | 15.6 | 15.9 | 17.3 | 18.5 | 18.4 | 18.1 |
降雨量(毫米) | 58.3 | 49.8 | 922 | 242 | 190 | 38.6 | 17.6 | 24 | 31.2 | 60.8 | 150 | 108 |
4. 夏天肯尼亚比我国气温凉快,其原因是( )
A. 纬度较低 B. 地势较高 C. 濒临海洋 D. 植被茂盛
5. 肯尼亚气温具有( )
A. 终年酷热 B. 终年温和 C. 季节变化大 D. 日变化较大
6. 肯尼亚年降水分布具有双峰曲线规律,这是因为( )
A. 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影响 B. 太阳直射点来回移动
C. 地形、地势对降水的影响 D. 寒流和暖流交替影响
【答案】4. B 5. B 6. B
【解析】
【4题详解】
纬度低,气温高,A错误;我国也属于临海国家,C错误;植被茂盛,不会气温低的主要原因,D错误。肯尼亚地处高原,地势较高,气温低,B正确。故选B。
【5题详解】
读表可知,肯尼亚最低月均温为15.6℃,最高月均温为19.4℃,并非终年酷热,气温的季节变化较小,具有终年温和的气候特征,A、C错误、B正确;肯尼亚地处赤道附近的高原地区,旱季晴天时气温的日变化较大,雨季雨天时气温的日变化较小,D错误。故选B。
【6题详解】
肯尼亚地处赤道附近,随着太阳直射点的来回移动,肯尼亚在一年中交替受到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影响,从而使降水形成双峰曲线规律,B正确。东北信风控制下,肯尼亚降水少,A错误。地形、地势、 寒流和暖流交替影响不是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CD错误。故选B。
【点睛】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2016年以来,广西K公司在贫困村设立“K店”,以高于当地的价格收购贫困户家的农产品,K公司将收购的农产品在城市社区或网上“K店”进行销售,让城里人品尝到原汁原味、绿色健康的“土货”,开创了精准扶贫新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K店精准扶贫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贫困农户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的( )
A. 劳力短缺问题 B. 技术短板问题
C 产品滞销问题 D. 售后服务问题
8. K店精准扶贫模式能激励贫困农户( )
A. 提高产品价格 B. 深加工农产品
C. 加大技术创新 D. 扩大生产规模
【答案】7. C 8. D
【解析】
【分析】
【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商业区位因素。由题干可知,K公司将收购的农产品在城市社区或网上“K店”进行销售,拓宽了销售的渠道,使贫困农户滞销的农产品有了更大的消费市场,所以很好地解决了贫困农户的产品滞销问题。故C正确,K店无法解决劳力、技术、售后服务,ABD错误。故选C。
【8题详解】
由上题可知,K店的销售模式很好地解决了贫困农户的产品滞销问题,所以能激励农户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更多此类农产品。但是农户们的生产技术并没有得到加强,所以无法激励农户加大技术创新和深加工农产品,农产品技术含量低,也无法提高产品价格。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网络销售对精准扶贫的作用。考查对地理的问题的探究与分析。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
下图四幅图示意拉萨市房屋不同方向获得的月平均逐时太阳辐射总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上述①②③④图分别对应的方向是( )
A. 北向、西向、南向、东向 B. 南向、西向、北向、东向
C. 东向、南向、西向、北向 D. 北向、东向、南向、西向
10. 为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以下房屋朝向合理的是( )
A. 南偏西63° B. 南偏东22° C. 南偏东50° D. 西偏北25°
11. 关于拉萨房屋设计,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①延长建筑东西向的长度 ②窗户设置适当的遮阳板
③南向窗户使用双层玻璃 ④房屋墙体选择深色材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9. A 10. B 11. C
【解析】
【9题详解】
①太阳辐射总量在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约14时)时为最大,此时太阳在正南,同时太阳辐射总量数值较小,应为背阴侧,为北向。②太阳辐射总量在17:00左右时最大,此时为下午,太阳在西侧,故应为西向。③太阳辐射总量也是在其地方时12:00(北京时间约14时)时最大,太阳辐射总量数值也较大,应为南向。④的太阳辐射总量最大值出现在上午,此时太阳应在偏东方向,应为东向。故选A。
10题详解】
根据该地太阳辐射状况来看,南偏西63°不利于利用上午的太阳辐射能,A错误。南偏东22°在上午、中午以及下午部分时间均能被太阳照射,有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辐射,B正确。南偏东50°不利于利用下午的太阳辐射,C错误。西偏北25°不利于利用上午及中午的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延长建筑东西向长度,有利于充分接受光照,①正确。因拉萨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较强,适当设置遮阳板较为合理,②正确。拉萨海拔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若南向窗户使用双层玻璃不利于太阳辐射的热量进入室内,故③错误。墙体选择深色材料可以吸收更多热量,有利于室内增温,④正确。故③错误,①②④正确。故选C。
【点睛】为充分利用太阳辐射能,北半球房屋朝向一般选择坐北朝南。拉萨由于其海拔较高,气温较低,房屋建造需充分考虑采光和保温。
铁路联系引力综合考虑两城市间客运铁路的线路数量、直达列车频次和旅行时间,反映城市在空间上相互吸引、相互联系的强弱。节点城市等级反映城市铁路联系的综合引力。高铁运输网的建设改变了城市间的联系引力格局。下图示意2012年和2015年东北地区城市铁路联系引力演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2015年,齐齐哈尔失去了对牡丹江和鸡西的最大引力,主要原因是( )
A. 原有铁路线路废弃 B. 流动人口减少
C. 乘客选择乘高铁中转 D. 经济联系减弱
13. 与大连相比,沈阳经济实力较弱,但节点等级远超大连。沈阳的主要优势是( )
A. 经济部门更齐全 B. 地理位置居中
C. 旅游业更发达 D. 运输方式更多样化
【答案】12. C 13. B
【解析】
【分析】
【12题详解】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2012年到2015年,齐齐哈尔从 重要的节点城市变成了一个普通的节点城市,其对牡丹江和鸡西的吸引力大大下降,最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这几年间高铁得到迅速发展,牡丹江和鸡西的民众出行不再依赖齐齐哈尔的铁路,而是选择乘坐高铁进行中转,故答案为C。 A选项材料没有信息表明原有铁路的废弃,且修建高铁不一定要废弃原有铁路,此项错误。 B选项东北地区是我国目前人口流出较多的地区,这趋势并没有得到扭转,此项表述错误。 D选项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各地的联系应该是在不断加强,此项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题目告诉我们沈阳的经济实力比大连弱,但是节点等级远超大连,结合图中沈阳和大连的地理位置可以 推知:沈阳位于辽宁省中部,与区域内其他地区的联系紧密;而大连位于辽宁省最南端,其在地理位置上和其他地方的联系相对不紧密,因此其节点等级不如 沈阳,B正确,经济部门差异不大,A错误;旅游业大连更发达,C错误;大连为海港,运输方式更多,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交通节点的影响因素。考查读图的信息提取能力,影响交通线路中节点城市重要性的因素有多方面,包括经济发达程度、城市地理位置、城市间的距离等。
月球自转与其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均为27.32日,因此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正面,看不见月球背面(如下图所示)。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 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经历的一个昼长约为
A. 12小时 B. 24小时
C. 14天 D. 27.32天
15. 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后,在1月4-10日进入休眠状态,是因为正值
A 夜间 B. 白昼
C. 低温期 D. 高温期
16. 1月份,嫦娥四号探测器测得月面最低温度为-190℃,此时最可能是
A. 6日前后 B. 12日前后
C. 20日前后 D. 28日前后
【答案】14. C 15. D 16. D
【解析】
【14题详解】
月球自转与其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均为 27.32 日,即月球上一个昼夜交替周期是27.32天。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上经历的一个昼长约为14 天,C对。A、B、D错。
【15题详解】
结合图示中日期,嫦娥四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后,在 1 月 4 一 10 日,月球背面对着太阳,太阳辐射强,探测器进入休眠状态,是因为正值高温期,D对,C错。白昼时间约14天,白昼其它日期不是高温期,A、B错。
【16题详解】
读图,图示1月12日或28日,月球背面有一半对着太阳,从12日后,月球背面对着太阳的范围减小,测得的月面温度下降,一直到28日,温度达到最低值。之后,测得的月面温度开始上升。1 月份,嫦娥四号探测器测得月面最低温度为 -190°C ,此时最可能是28 日前后,D对。A、B、C错。
二、非选择题:共三小题,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1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气团,其交界面具有类似锋面的特征,被称为海风锋。上海是一个三面临海的超大型城市,海风锋是其盛夏局地对流的触发机制之一。某研究团队观测研究了2011~2014年夏季(6~9月)上海海风锋的时空特征和环流背景,从长江口登陆为北支海风锋(图a),在北支海风锋日上海市区气温基本大于36℃;从杭州湾登陆的为南支海风锋(图b),在南支海风锋日上海市区气温基本大于29℃。研究结果还表明,出现不同类型的海风锋时的上海市风向有明显差异(如图c、图d)。
(1)上海市海风锋主要出现在夏季白天,分析其原因。
(2)从风向的角度说明上海市北支海风锋形成机制。
(3)与北支海风锋相比,南支海风锋引发的暴雨的概率较低,试分析原因。
【答案】(1)夏季海陆温差大,白天陆地升温快,海风较强;上海人口众多,城市建成区面积大,白天城市升温快,气温较高,城市风强;在上海市东北、东南郊区,海风与城市风向相近,海风得到增强,海风易向陆地推进形成海风锋。
(2)上海市(东)北部海风将海上的冷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上海市的偏南风将上海市区的暖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区,冷暖气团交汇形成海风锋。
(3)当上海市风向为东北风(偏北风)时,东北风(偏北风)对上海市降温作用明显,使得海陆温差减小,海风较弱,此时从杭州湾登陆的南支海风锋引发的上升气流势力较弱,出现暴雨的概率较低。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上海市海风锋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海风锋的成因、形成机制、影响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气团,其交界面具有类似锋面的特征,被称为海风锋。上海市海风锋主要出现在夏季白天,从海陆风角度分析,夏季海陆温差大,白天陆地升温快,海风较强;从城市风角度分析,上海人口众多,城市建成区面积大,白天城市升温快,气温较高,城市风强;读图可知,上海市的海风锋主要出现在城市的东北和东南郊区,在上海市东北、东南郊区,海风与城市风向相近,海风得到增强,海风易向陆地推进,在推进过程中与陆地上较热的气团相遇,从而形成海风锋。
【小问2详解】
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的气团,其交界面具有类似锋面的特征,被称为海风锋。在北支海风锋日上海市区气温基本大于36℃,形成低压。受城市风影响,此时上海市(东)北部海风将海上的冷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上海市的偏南风将上海市区的暖气团吹向上海市(东)北郊区,因此冷暖气团在上海市的东北部郊区交汇,从而形成海风锋。
【小问3详解】
由材料可知,从长江口登陆为北支海风锋(图a),在北支海风锋日上海市区气温基本大于36℃;从杭州湾登陆的为南支海风锋(图b),在南支海风锋日上海市区气温基本大于29℃。暴雨的概率和海风强弱有关,读图d南支海风锋形成时,上海盛行东北风,东北风来自海洋,气温较低,有利于降低上海城区温度,使海陆温差减小,海风较弱,由于上海城区温度降低,导致海风锋引发的上升气流较弱,暴雨出现的概率较低。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豆是优质蛋白,属于粮油饲作物,有固氮作用。为解决玉米大豆争地矛盾,科研人员创造性地提出大豆玉米带状种植(在原本单独种植玉米的田里,间作种植大豆),并取得良好成效,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主推技术在16省推广。图a示意1996-2020年我国大豆产量和进口量(单位:万吨),图b为两种农业生产模式示意图。
(1)描述近年来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相比传统种植模式,说明玉米大豆带状种植模式的优势。
(3)为进一步降低大豆对外依存度,请提出合理措施。
【答案】(1)变化: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
原因:大豆用途广、消费结构升级,使得我国对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大豆比较收益低,使得大豆产量增幅小;需求的增长超过了国内产量的增长,使得大豆产需缺口大,进口比重大,对外依存度升高。
(2)可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增加大豆供给;改良土壤,减少化肥使用,缓解土壤污染;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3)加大政策支持,增加国内大豆种植面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大豆单产:寻找(培育)大豆(作物)替代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大豆生产的相关资料为背景信息,考查我国的粮食安全、农业生产措施、发展方向等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近年来中国的大豆产量基本保持平稳,进口量呈上升趋势,反映了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不断升高。主要原因可以从市场需求、耕地数量、市场缺口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我国的大豆市场需求来看,大豆用途广、消费结构升级,使得我国对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从我国耕地数量来看,我国耕地面积有限,大豆比较收益低,使得大豆产量增幅小;从我国大豆的市场缺口来看,大豆的需求的增长超过了国内产量的增长,使得大豆产需缺口大,需从国外大量进口大豆以补充市场缺口,导致大豆的进口比重大,对外依存度升高。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在传统的玉米间混大豆、玉米间套甘薯的基础上,采用宽窄行布置方式并利用边行优势,实现玉米与大豆带状间作套种,年际间玉米带与大豆带交替轮作,达到适应机械化作业、玉米大豆一季双收种植模式。可充分利用光热水土资源,增加大豆供给;大豆是优质蛋白,属于粮油饲作物,有固氮作用,因此间作种植大豆可以改良土壤,减少化肥使用,缓解土壤污染;读图可知,大豆的行间距比玉米小,间作种植大豆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
【小问3详解】
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和消费国,中国增强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扩大大豆面积,提高大豆单产,从而提升大豆产能十分必要,有利于降低对外依存度,增加自给率,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政策方面,可加大政策支持,提高生产积极性,增加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技术方面,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大豆单产,提高大豆产量,同时,寻找或培育大豆的替代品,从而减少对大豆的依赖性。
1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末次冰期进入最盛之时(约2.1万年前),全球气温降低8-13℃,当时我国东部海面下降了大约130米,渤海陆架出露,呈现沙漠景观。距今1.8-1.2万年,气温回升。距今8000年开始,原先出露的陆架又变成海洋环境。据科研钻探显示,渤海东南部海底存在埋藏黄土,部分黄土出露于沿岸。该区域黄土颗粒粒径明显大于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粒径,且在黄土中发现了海相有孔虫(单细胞动物)化石。下图为渤海海区埋藏黄土与出露黄土分布及成因模式图。
(1)专家判断:渤海黄土来自末次冰期渤海陆架的沙漠,与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不同。请你说明专家的判断依据。
(2)说明渤海海底黄土形成及被埋藏的过程。
【答案】(1)渤海西部没有黄土沉积(或该处的黄土与黄土高原的黄土不连续,或仅在渤海陆架的东南部有黄土);若同源,则该处黄土颗粒粒径应该比黄土高原黄土颗粒粒径小(或该处颗粒粒径比黄土高原颗粒粒径大);渤海黄土里有海洋生物化石,黄土高原的黄土无海洋生物化石(或该处黄土与西部沙漠物质成分相似)。
(2)末次冰期,冬季风将渤海陆架西北部的沙漠(细)颗粒(侵蚀)搬运,在东南部沉积而成。冰期结束,海平面上升淹没陆架,海水沉积,埋藏黄土。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貌、气候变化对地貌的影响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需要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同时注意图中沙漠、埋藏黄土、古冬季风等相对位置关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作答。
【详解】(1)注意材料信息“当时我国东部海面下降了大约130米,渤海陆架出露,呈现沙漠景观”、“据科研钻探显示,渤海东南部海底存在埋藏黄土,部分黄土出露于沿岸。该区域黄土颗粒粒径明显大于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粒径,且在黄土中发现了海相有孔虫(单细胞动物)化石”。首先,读图可知,渤海西部没有黄土沉积,黄土高原的黄土主要受西北风的影响,物质颗粒来自西北内陆以及中亚等广大干旱沙漠区,如果渤海黄土与黄土高原的黄土同源,则受风力搬运的影响,其黄土粒径在空间分布上应具有明显的分选性,即该处黄土颗粒粒径应该比黄土高原黄土颗粒粒径小,但实际是该处颗粒粒径比黄土高原颗粒粒径大。同时,如果渤海黄土与黄土高原的黄土同源,则渤海西部也应有黄土沉积,不会使得该处的黄土与黄土高原的黄土在分布上不连续;其次,该处黄土中发现了海相有孔虫(单细胞动物)化石,而黄土高原的黄土无海洋生物化石,所以推断渤海黄土来自末次冰期渤海陆架的沙漠,与黄土高原的黄土来源不同。
(2)注意图中沙漠分布、埋藏黄土分布以及古冬季风等信息。在末次冰期,我国东部海面下降了大约130米,渤海陆架出露,呈现沙漠景观,受古冬季风的影响,风力搬运渤海陆架西北部的沙漠细颗粒并在南部沉积,形成黄土层;之后,随着间冰期到来,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淹没陆架,区域接受海水沉积,原先形成的黄土层被埋藏,形成埋藏黄土层。
【点睛】
广东省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卷(A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广东省深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试卷(A卷)(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孟加拉湾北部海水盐度低主要因为,夏季孟加拉湾,阅读图文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辽宁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第一阶段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