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2023届高三化学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大附中2023届高三化学期中考试前练习
第Ⅰ卷(选择题 共42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正确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2分)
1. 下列物质属于生物大分子且对其聚合原理表述正确的是
A. 纤维素:通过醛基与羟基的反应聚合
B. 油脂:通过羧基与羟基的取代反应聚合
C. 脱氧核糖核酸:通过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聚合
D. 蛋白质:通过亲水基团(或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似相溶原理聚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A.纤维素由葡萄糖通过醛基与羟基的反应聚合得到,A正确;
B.油脂由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发生酯化即取代反应得到,但油脂属于小分子化合物,B错误;
C.脱氧核糖核苷酸是通过3',5'-磷酸二酯键彼此连接起来的线形多聚体,C错误;
D.蛋白质是由氨基酸中氨基和羧基以“脱水缩合”的方式组成的多肽链经过盘曲折叠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物质,D错误;
故选:A。
2. 铝是一种较为活泼的金属,常见价态为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的中子数为14
B. 基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为
C. 熔点为,说明为离子晶体
D. 电解溶液可制备单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铝是13号元素其质子数为13,中子数=质量数-质子数=27-13=14,A正确;
B.铝位于第三周期第IIIA族,价电子排布为3s23p1,B错误;
C.氯化铝熔点、沸点都很低,且会升华,和大多数含卤素离子的盐类不同,熔化的氯化铝不易导电,所以氯化铝为共价晶体,C错误;
D.硫酸铝溶液中氢离子得电子能力强于铝离子,电解硫酸铝溶液得不到铝单质,应电解熔融的氧化铝,D错误;
故选:A。
3. 下列性质的比较,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的是
A. 酸性: B. 还原性:
C. 热稳定性: D. 沸点:
【答案】D
【解析】
【详解】A.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变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A不符合题意;
B.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变强,其简单离子的还原性变弱,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B不符合题意;
C.同主族由上而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根据非金属性越强,其简单氢化物稳定性越强,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C不符合题意;
D.水分子能比氟化氢分子形成更多氢键,导致其沸点升高,不能用元素周期律解释,D符合题意;
故选D。
4. 下列性质的比较,不正确的是
A. 沸点: B. 键角:
C. 熔点: D. 在水中溶解性:丁醇戊醇
【答案】A
【解析】
【详解】A.均为分子晶体,氯化氢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氯化氢,故沸点:,A错误;
B.硫酸根离子中硫原子为sp3杂化,无孤电子对;氨气分子中氮原子为sp3杂化,有1对孤电子对;由于孤电子对对成键电子对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之间的斥力,故导致键角:,B正确;
C.离子半径Mg2+>Ba2+,O2->Cl-,则离子键键能,导致熔点,C正确;
D.1-戊醇中烃基更大,导致其在水中溶解度更小,故溶解性:1-丁醇>1-戊醇,D正确;
故选A。
5. 脱落酸()是一种植物激素,在植物发育的多个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式为
B. 可以发生取代反应、氧化反应
C. 与发生加成反应,可能得到3种不同产物
D. 可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所得的分子中具有两个六元环
【答案】B
【解析】
【详解】A.该有机物分子含有15个碳原子、20个氢原子、4个氧原子,其分子式为C15H20O4,故A错误;
B.含有羧基、羟基,可以发生酯化反应即取代反应,含有羟基、碳碳双键,可以发生氧化反应,故B正确;
C.该有机物含3个碳碳双键,1molABA与1molBr2发生加成反应时,每个碳碳双键加成后的产物都不同,有3种,但链上的两个碳碳双键存在共轭结构-C=C-C=C-,加成时发生1,4加成,产物又1种,因此共4种产物,故C错误;
D.含有羟基和羧基,可发生分子内酯化反应,但不形成六元环,故D错误;
故选:B。
6. NH4Cl的晶胞为立方体,其结构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NH4Cl晶体属于离子晶体
B. NH4Cl晶胞中H-N-H键角为90°
C. NH4Cl晶体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D. 每个Cl-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的数目为8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氯化铵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为离子晶体,A正确;
B.铵根离子中N原子杂化方式为sp3杂化,键角为109。28',B错误;
C.NH4Cl晶体中铵根和氯离子之间为离子键,氮原子和氢原子之间为共价键,C正确;
D.根据晶胞结构可知每个Cl-周围与它最近且等距离的铵根离子的数目为8,在周围八个立方体体心位置,D正确;
故选B。
7. 一种自修复材料在外力破坏后能够复原,其结构简式(图1)和修复原理(图2)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该高分子可通过加聚反应合成
B. 使用该材料时应避免接触强酸或强碱
C. 合成该高分子的两种单体含有相同的官能团
D. 自修复过程中“-COOCH2CH2CH2CH3”基团之间形成了化学键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该高分子化合物是加聚反应产物,所以该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加聚反应得到,故A正确;
B.该高分子化合物中含有酯基,所以能和酸、碱反应,故B正确;
C.合成该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分别为CH2=C(CH3)COOCH3、CH2=CHCOOCH2CH2CH2CH3,官能团相同,故C正确;
D.自修复过程中“-COOCH2CH2CH2CH3”基团之间没有形成化学键,故D错误;
故选:D。
8. m个Ag原子形成的立方体形纳米簇Agm结构如图,立方体的顶点及各面面心处各有1个Ag原子。以Agm为模板,在x,y方向上继续结合Ag原子,可以得到棱长(以顶点原子的原子核间距计算)分别为Agm2倍、2倍、1倍的纳米团簇Agn。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Agm易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B. 固体Agm可能呈现彩色
C. 距离a处Ag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Ag原子为12个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银是不活泼金属,化学性质稳定,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所以纳米簇Agm的化学性质稳定,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A错误;
B.固体Agm的颗粒直径小于100纳米,固体的表面积大,光的吸收强度大,可能出呈现出黄色等彩色,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距离位于的立方体面心的a处银原子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银原子位于小立方体的面心,共有12个,故C正确,
D.由纳米簇结构可知,Agm的m=8+6=14,则以Agm为模板,在x,y方向上继续结合Ag原子,可以得到棱长(以顶点原子的原子核间距计算)分别为Agm2倍、2倍、1倍的纳米团簇Agn的n=14+24=38,故D正确;
故选A。
9. 下列实验设计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或操作
A
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
加入乙醇、浓硫酸,加热。
B
鉴别卤代烃中所含卤原子种类
加入溶液,加热。加入足量,再加入溶液,观察沉淀颜色。
C
除去甲苯中的少量苯酚
加入足量浓溴水。振荡、静置、过滤
D
检验甲酸中是否混有乙醛
加入足量稀溶液。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乙酸和乙醇的酯化反应为可逆反应进行不完全,A错误;
B.卤代烃在氢氧化钠作用下水解出卤素离子,酸化后和银生成不同颜色的卤化银沉淀,能鉴别卤代烃中所含卤原子种类,B正确;
C.苯酚和溴生成的三溴苯酚会溶于甲苯中不能过滤,C错误;
D.甲酸也能发生银镜反应,不能检验是否混有乙醛,D错误;
故选B。
10. 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X与其他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
B. Y与其他三种元素分别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有离子键
C. 四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D. W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W、X、Y和Z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W与X可生成一种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W是N,X是O;Y的周期数是族序数的3倍,因此Y只能是第三周期,所以Y是Na;Z原子最外层的电子数与W的电子总数相同,Z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个,Z是Cl,结合元素周期律和物质的性质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X、Y和Z分别是N、O、Na、Cl。则
A. 氧元素与其N、Na、Cl三种元素均可形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二元化合物,例如NO、NO2、Na2O、Na2O2、Cl2O7、ClO2等,A正确;
B. 过氧化钠中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B错误;
C. N、O、Na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均是10电子,氯离子是18电子微粒,C错误;
D. 亚硝酸为弱酸,D错误;
答案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知识,准确判断出元素是解答的关键,红棕色气体是解答的突破点,该类试题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结合的比较多,元素推断只是一种载体,注意掌握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典型用途、制备等。
11. 某分子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片段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示片段包含1个胞嘧啶、1个鸟嘌呤
B. 该片段中所有氮原子都采取杂化
C. 该片段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水解反应
D. 若脱氧核糖中3号C所连羟基被还原为H原子,其参与形成的核苷酸将无法聚合为核酸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图可知,片段包含1个胞嘧啶、1个鸟嘌呤,A正确;
B.-NH2中氮原子形成3个σ键,此外还有1对孤电子对,为sp3杂化,B错误;
C.分子中存在肽键,可以发生水解,C正确;
D.若脱氧核糖中3号C所连羟基被还原为H原子,则此处无法再形成氢键,导致其参与形成的核苷酸将无法聚合为核酸,D正确;
故选B。
12. 有机物A的分子式为。已知:①分子中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②A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③A能发生银镜反应。A的可能结构有
A. 6种 B. 9种 C. 12种 D. 15种
【答案】D
【解析】
【详解】机物A的分子式为,其不饱和度为5;
可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含有酚羟基;A能发生银镜反应,含有醛基或为甲酸酯;分子中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则一个为-OH,另一个含有4个碳;结构可以为-CH2CH2CH2CHO、-CH(CH3)CH2CHO、-CH2CH(CH3)CHO、-C(CH3)2CHO、-CH(CH2CH3)CHO;各有邻间对3种,共15种;
故选D。
13. 某同学使用如图装置进行甲苯与液溴的反应,操作、现象及部分结论如下(部分现象、操作略去):
①将甲苯与液溴混合均匀,静置足够长时间,无明显现象;
②投入还原铁粉,几秒后,瓶内溶液剧烈反应;
③一段时间后,试管内出现淡黄色沉淀;
④反应结束后,烧瓶中溶液呈红棕色。向其中加入浓溶液,振荡,静置,液体分为两层,均呈无色;
⑤取下层(有机物层)液体与试管中,加入酸化的溶液,振荡,静置,未观察到沉淀生成;
⑥取有机层液体,干燥,蒸馏,检验。产物为2,4-二溴甲苯及2,6-二溴甲苯。
根据上述现象、结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①与②对比说明:甲苯与液溴反应需要催化剂。
B. ③说明:甲苯与液溴的反应是取代反应,不是加成反应。
C. ④、⑤说明:相比于有机溶剂,更易溶解于水中。
D. ⑥说明:甲基使其邻对位C原子上的H原子更易被取代。
【答案】B
【解析】
【分析】甲苯与液溴在铁催化作用下生成甲苯的溴代物和溴化氢,溴化氢能使硝酸银溶液生成黄色沉淀;反应后混合物加入浓氢氧化钠除去过量的溴,振荡,静置,分液,有机层蒸馏得到产物;
【详解】A.①与②变量为催化剂铁加入,对比说明:甲苯与液溴反应需要催化剂,A正确;
B.挥发出的溴溶于水生成HBr,也会和硝酸银生成溴化银沉淀,B错误;
C.⑤中没有生成溴化银沉淀,说明相比于有机溶剂,更易溶解于水中,C正确;
D.2、4、6号位是甲基的邻对位,⑥说明:甲基使其邻对位C原子上的H原子更易被取代,D正确;
故选B。
14. 烯酮分子在一定条件可与硅醚反应:
有机物X( )在此条件下反应,其产物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烯酮分子在一定条件与硅醚反应机理为烯酮上的碳碳双键断裂,与硅醚的碳碳双键断裂及O-Si键断裂,生成C=O与C-C键;则有机物X在此条件下反应,其产物是 ,故选A。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8分)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共5小题,共58分)
15. 晶体X是一种在生产生活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化工产品。
(1)向溶液中,滴加溶液,可观察到___________。
(2)将(1)中所得产物提纯、结晶可得到纯净的晶体X。通过___________实验,可确定X的晶体结构。
a.核磁共振 b.红外光谱 c.X射线衍射 d.质谱
(3)实验表明,通过配位键构成了X晶体的骨架。其局部结构如图1,记为Ⅰ型立方结构。
注:复晶胞是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但不是晶体结构的最小重复单元。
①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能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Ⅰ型立方结构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晶体X的晶胞。将Ⅰ型立方结构平移、旋转、并置,可得到晶体X的复晶胞(如图2,记为Ⅱ型立方结构,下层左后的小立方体g未标出)。图2中,Ⅰ型立方结构分别是a、___________。
③结晶时,小立方体a内部会填入1个(未画出)。小立方体b内部___________。
a.不会填入 b.会填入1个 c.会填入2个 d.会填入4个
(4)已知Ⅱ型立方结构的边长为,以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晶体X密度的计算式为___________。
【答案】(1)生成蓝色沉淀
(2)c (3) ①. ②. CN-中存在孤电子对、亚铁离子或铁离子能提供空轨道 ③. 不是 ④. d、f、g ⑤. a
(4)
【解析】
【小问1详解】
检验亚铁离子,加入溶液,可生成蓝色沉淀,说明存在亚铁离子;
【小问2详解】
一般用质谱法测定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用红外光谱得到分子中含有的化学键或官能团信息,核磁共振氢谱可以测定不同环境的氢,X射线衍射可确定晶体的结构,故选c;
【小问3详解】
①CN-中存在叁键,电子式为:;CN-能与形成配位键的原因是CN-中存在孤电子对、亚铁离子或铁离子能提供空轨道,从而形成配位键;
②亚铁离子,加入溶液,生成蓝色沉淀;Ⅰ型立方结构中亚铁离子、铁离子、氰根离子的数目分别为0.5、0.5、3,所以不是晶体X的晶胞。将Ⅰ型立方结构平移、旋转、并置,可得到晶体X的复晶胞(如图2,记为Ⅱ型立方结构,下层左后的小立方体g未标出)。分析图示亚铁离子、铁离子位置如图:
则图中,Ⅰ型立方结构分别是a、d、f、g。
③由②分析可知,每个Ⅰ型立方结构中缺少正电荷为:3×1-0.5×2-0.5×3=0.5,则缺少0.5个钾离子,结晶时,小立方体a内部会填入1个(未画出),则相邻小立方体b内部不会填入,故选a;
【小问4详解】
由②③分析可知,Ⅱ型立方结构中亚铁离子、铁离子、氰根离子、钾离子的数目分别为0.5×8=4、0.5×8=4、3×8=24、0.5×8=4,则故晶胞质量为;晶胞体积为,所以密度为g/cm3。
16. 硼、铝元素位于金属分界线附近,其化合物性质相对复杂。
(1)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铍、硼、铝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
(2)分子的空间形状为___________,B原子的杂化形式为___________。
(3)可与溶液反应得到溶液。结晶可得晶体,其熔点为,由构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已知:的结构式为)
(4)的晶体结构与相似,其熔点为。请解释其熔点小于的原因:原子半径:,___________。
(5)研究表明:NaAlCl4化学性质较为稳定,加热至以上才开始分解,得到。而在即开始分解,释放出。已知:
ⅰ.这两种物质的稳定性主要与阴离子的配位键强弱有关,其他因素影响较小;
ⅱ.配位键键能与中心原子接受电子的能力、配位原子给出电子的能力有关。
请从原子结构角度解释两种物质的稳定性差异:两种物质的阴离子中心原子相同,配位原子不同;F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原子半径:,___________,稳定性:。
【答案】(1) ①. 第二周期第ⅢA族 ②. 铍、硼、铝
(2) ① 平面三角形 ②. sp2杂化
(3) (4)半径更小,使得钠离子与之间的晶格能更大,熔点更高
(5)由于F原子半径更小、电负性更强,使得F原子给出电子的能力小于氯原子给出电子的能力,导致F形成的配位键键能不如Cl形成的配位键键能大
【解析】
【小问1详解】
硼为5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二周期第ⅢA族;同一主族随原子序数变大,原子半径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小;同一周期随着原子序数变大,第一电离能变大,但是Be原子价电子为2s2全满稳定状态,电离能较大,故铍、硼、铝的第一电离能从大到小依次是铍、硼、铝;
【小问2详解】
中B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B原子采用sp2杂化,分子的空间形状为平面三角形;
【小问3详解】
中有1个F提供孤电子对,与B形成配位键,其结构式为;
【小问4详解】
两者均为离子晶体,原子半径,则半径更小,使得钠离子与之间的晶格能更大,熔点更高;
【小问5详解】
由于F原子半径更小、电负性更强,使得F原子给出电子的能力小于氯原子给出电子的能力,导致F形成的配位键键能不如Cl形成的配位键键能大,故稳定性:。
17. 应用原子力显微()、扫描隧道显微()等技术可对分子的电子云进行成像。
Ⅰ.应用技术对沉积于表面的8-羟基喹啉()成像。探测到电子的区域呈浅色。
部分有机物熔点如下表:
物质
8-羟基喹啉
7-羟基喹啉
6-羟基喹啉
并五苯
正二十二烷
熔点()
75
239
195
257
44
(1)8-羟基喹啉分子间可形成氢键,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羟基喹啉的熔点明显低于7-羟基喹啉、6-羟基喹啉的熔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①8-羟基喹啉与苯相似,除键外,还有___________键,使C、N原子的性质与普通的烷烃、烯烃、胺明显不同。
②实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分子间除氢键外,还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氢键,分子间出现反常氢键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Ⅱ.应用技术对沉积于表面的并五苯()成像。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
a.并五苯为非极性分子
b.理论能够较好的预测并五苯分子的电子分布情况
c.技术与技术表征的是不同类型的电子云
d.根据结果,x、y两处H原子取代的难度可能不同
e.并五苯分子间除范德华力外可能存在其他相互作用
【答案】(1)氮元素电负性大,能与氢原子形成氢键
(2)8-羟基喹啉能形成分子内氢键,7-羟基喹啉、6-羟基喹啉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
(3) ①. 大π键 ②. ③. O和N的电负性都比较大,均可以与氢原子形成氢键
(4)ad
【解析】
【小问1详解】
氮元素电负性大,能与氢原子形成氢键,所以8-羟基喹啉分子间可形成氢键。
【小问2详解】
由于8-羟基喹啉能形成分子内氢键,7-羟基喹啉、6-羟基喹啉可以形成分子间氢键,所以8-羟基喹啉熔点明显低于7-羟基喹啉、6-羟基喹啉的熔点。
【小问3详解】
①8-羟基喹啉与苯相似,除键外,还有大π键,使C、N原子的性质与普通的烷烃、烯烃、胺明显不同。
②分子中含有羟基,根据示意图可判断8-羟基喹啉分子间除氢键外,还存在等氢键,由于O和N的电负性都比较大,均可以与氢原子形成氢键,所以分子间出现反常氢键。
【小问4详解】
a.并五苯结构对称,正负电荷重心重合,为非极性分子,a正确;
b.根据示意图可知STM理论能够较好的预测并五苯分子的电子分布情况,b错误;
c.并五苯分子中电子云是相同的,所以技术与技术表征的是相同类型的电子云,c错误;
d.根据结果,x、y两处成像不同,因此H原子取代的难度可能不同,d正确;
e.并五苯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只有范德华力,e错误;
答案选ad。
18. “点击化学”是指快速、高效连接分子的一类反应,例如铜催化的Huisgen环加成反应:
+
我国科研人员利用该反应设计、合成了具有特殊结构的聚合物F并研究其水解反应。合成线路如图所示:
已知:+H2O+
(1)化合物A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
(2)关于B和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利用质谱法可以鉴别B和C
b. B可以发生氧化、取代、消去反应
c.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C中含有碳碳三键
(3)B生成C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种生成物X,分子式为C3H6O,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4)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E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聚合物F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
(6)为了探究连接基团对聚合反应的影响,设计了单体K,其合成路线如图:
写出H、I、J的结构简式:H_______;I_______;J_______。
【答案】(1) ①. 醛基和溴原子(或碳溴键) ②. 取代反应
(2)ab (3)
(4)+H2O+
(5) ①. ②. 或或
(6) ①. ②. ③.
【解析】
【分析】由合成路线图可知,A生成B的反应为取代反应,B生成C的反应为取代反应,根据信息提示可知C生成D的反应为取代反应,D为,D与NaN3发生取代反应生成E,结合题中E的分子式可推知E为;由E经F生成G正推,再由G经F到E逆推,可推知F为或或,E生成F的反应为取代和加聚反应,F生成G的反应为水解反应;
【小问1详解】
由结构可知A含有的官能团有:醛基、溴原子(或碳溴键);对比A、B的结构可知,A中苯环上的溴原子被-CCC(CH3)2OH替代,属于取代反应;
【小问2详解】
a.B与C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可以用质谱法进行鉴别,a正确;
b.B含有醛基、碳碳三键、醇羟基、苯环,羟基连接碳原子相邻的碳原子上有H原子,可以发生氧化、取代、消去反应,b正确;
c.醛基、碳碳三键都可以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不能鉴别,c错误,
故选ab;
【小问3详解】
B生成C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种生成物X,分子式为C3H6O,核磁共振氢谱显示只有一组峰,则X只有一种有效氢,为对称结构,则X的结构简式为;
【小问4详解】
由D的分子式,可知C与脱去1分子水生成E,C中醛基与氨基反应形成C=N双键,故D为,反应方程式为:+ +H2O;
【小问5详解】
对比D、E的分子式,应D中的1个−F原子被−N3替代生成E,结合G的结构可知应是含N取代基的对位−F原子被取代,故E为;
【小问6详解】
醛基氧化生成H为,由K的结构可知,H与HC≡CH发生取代反应生成I为,I的羧基中的−OH被取代生成J,故J为。
19. 某小组同学根据和的氧化性推断溶液中与可能先后发生两个反应:,,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
试剂
现象
Ⅰ
溶液、过量锌粉
黄色溶液很快变浅,接着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中未检出铁
Ⅱ
的溶液过量锌粉
片刻后有大量气体产生,出现红褐色浑浊,约半小时后,产生红褐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产生少量铁
(1)实验Ⅰ结束后,最终还原产物为___________。
(2)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实验Ⅱ中产生红褐色浑浊的原因:___________。
(3)实验Ⅲ:用溶液和溶液替代实验Ⅱ中的溶液:
实验
试剂
现象
Ⅰ
的溶液、过量锌粉
约半小时后,液体变深棕色且浑浊,无铁产生
Ⅱ
的溶液、过量锌粉
约半小时后,液体呈浅绿色且浑浊,有少量铁产生
资料:,在溶液中呈棕色。
①___________。
②甲同学根据ⅰ的现象,判断液体中一定存在,乙同学认为甲的结论不正确。深棕色可能是生成的___________导致的现象。乙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证明了深棕色液体中存在。其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___________。
③对照实验Ⅱ和Ⅲ,方溶液与过量锌粉反应没有生成铁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4)实验Ⅳ:将实验Ⅱ中水溶液换成无水乙醇溶液,加入足量锌粉,片刻后,反应放热,有大量铁产生。
由实验Ⅰ~Ⅳ可知:反应足够长时间后,锌能否与反应得到单质铁,与和的物质的量、的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有关。
【答案】(1)Fe2+
(2)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锌粉,被消耗,促进的水解,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3) ①. 0.5 ②. ③. 过滤,取少量深棕色溶液,加热,溶液棕色变浅,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 ④. 与结合生成,溶液中的浓度下降,使得与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变慢;
(4) ①. 阴离子种类 ②. 溶剂
【解析】
【小问1详解】
加入过量锌粉,溶液颜色变浅,固体中没有铁,说明最终还原产物为Fe2+;
【小问2详解】
Fe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加入锌粉,被消耗,促进的水解,产生氢氧化铁沉淀;
【小问3详解】
①该对比实验是为了探究阴离子的影响,则Fe3+的物质的量应是定量,则n(Fe3+)=c1V1=c2V2,即1mol/L×2mL=amol/L×2×2mL,解得a=0.5;
②NO2是深红棕色气体,故推测可能是生成的NO2导致的现象;由可逆反应,若Ⅰ中存在,可加热溶液,会产生NO,NO再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O2,则会观察到红棕色气体生成,则设计实验的操作和现象是:过滤,取少量深棕色溶液,加热,溶液棕色变浅,液面上方产生红棕色气体;
【小问4详解】
由实验Ⅳ可知,溶剂从水换成无水乙醇溶液,有铁单质生成,则锌能否与反应得到单质铁与溶剂有关,实验Ⅱ和Ⅲ将换成,无铁单质生成,则锌能否与反应得到单质铁与阴离子种类有关。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4北京市中国人民大学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物质中属于弱电解质的是, 常温下,下列溶液中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大学附中2022-2023学年高三化学11月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关于化合物2﹣环已基丙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