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
太原五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 一 地 理时间:2022.10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行星冲日是指地球刚好位于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三者大致位于一条直线上的天文现象。北京时间2021年9月14日17时21分,海王星冲日上演,当天夜晚是海王星的最佳观测时机。据此回答1~3题。1.下列四幅图中,能正确示意海王星冲日时海王星位置的是( )2.下列关于海王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 B.其太阳系的行星“邻居”是金星C.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 D.属于远日行星3.下列能产生行星冲日天文现象的天体是 ( )A.水星 B.金星 C.月球 D.木星嫦娥五号探测器于2020年12月2日在月球表面成功着陆,采集月壤1.73千克,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舱着陆,并将月壤样品安全带回祖国。从地球上看月球,其形状、盈亏及位置是不断变化的(见下图)。据此回答4~5题。 4.图中显示的月相名称是(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5.下列哪一个日期,会出现图中所示月相( )A.阴历初一 B.阴历初七 C.阴历十五 D.阴历二十二下图示意太阳辐射与生物质能、化石燃料的关系。据此回答6~8题。6.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包括水能 B.甲包括天然气 C.乙包括石油 D.丙包括地热能 7.下列能源类型的形成与太阳辐射能密切相关的是( ) A.核能 B.地热能 C.风能 D.潮汐能8.农业谚语“鱼靠水,娃靠娘,万物生长靠太阳”,体现了太阳辐射为地球提供( )A.光热资源 B.化石燃料 C.生产能源 D.生活能源2021年是人类有记录以来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的开始之年,探测和研究太阳活动,提出应对措施,可以降低或规避对地球的不利影响。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中太阳大气层①②③的名称分别是( )A.光球层 日冕层 色球层 B.光球层 色球层 日冕层 C.色球层 光球层 日冕层 D.日冕层 色球层 光球层10.太阳活动对地球可能产生的影响有(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长波通信受到影响③信鸽迷失方向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日本阿苏火山喷发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⑤黑龙江省五大连池风景区总面积1060km²,14座新老时期火山的喷发年代跨越200多万年,被誉为“天然火山博物馆”和“打开的火山教科书”。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将五个火山堰塞湖连在一起,形成了五大连池。结合五大连池(局部)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据此完成11~13题。 11.从火山口喷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 ①圈层 B. ②圈层 C. ③圈层 D. ④圈层12.五大连池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13.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 B. 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比较小C. 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 D. ①圈层厚度海洋大于陆地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06月10日01时28分,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32.25°N,101.82°E)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3km。据此完成14~16题。14. 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 地壳 B. 上地幔 C. 下地幔 D. 地核15. 下列有关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距震中越近,震级越大 B. 震级越大,烈度越小C. 震源越浅,烈度越大 D. 距震中越近,烈度越小16. 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B. 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C.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D.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一亿两千多万年前,这里水中鱼虾成群,水龟出没,蛙声阵阵,天空中不时有鸟儿和翼龙滑翔而过。湖岸上体长十几米的蜥脚类恐龙正昂起长长的脖子,漫不经心地吞食高处的树叶;个体较小的食草恐龙在草丛中咀嚼着低矮植物的叶片……一幅“万类竞自由”的景象。据此完成17~18题。17. 此文描述的地质年代是( )A. 元古宙 B. 古生代 C. 中生代 D. 新生代18. 下列关于这一时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末期恐龙灭绝 B. 蕨类植物繁盛 C. 晚期出现了人类 D. 蓝藻大爆发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O2、CO2的含量变化。据此完成19~20题。 19.地球上生物出现后( )A.CO2的含量不断上升 B.O2的含量上升C.O2和CO2含量保持稳定 D.O2和CO2含量变化呈正相关20.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 B.三叶虫→鱼类→恐龙C.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 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在山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据此完成21~22题。21.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 )A. 古生代 三叶虫 B. 中生代 恐龙
C. 新生代第三纪 哺乳类 D. 新生代第四纪 人类22.该煤层形成的古地理环境是( )A. 湿热的草原地区 B. 温暖广阔的浅海 C. 湿热的森林地区 D. 干旱的陆地环境河流水下泥沙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洪水季节,河漫滩被淹没,继续接受堆积。多个被河流废弃的河漫滩连在一起,就形成了宽广的河漫滩平原。下图示意某河漫滩剖面。据此完成23~25题。23.河漫滩多分布在( )①河流上游 ②河流下游 ③河流凸岸 ④河流凹岸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4.图中河漫滩逐渐被废弃,其主要原因可能是河流( )A.改道逐渐西移 B.水流速度减慢 C.搬运作用增强 D.溯源侵蚀加剧25.下列河段河漫滩平原发育较好的是( )A.横断山区的怒江段 B.松嫩平原的松花江段C.江南丘陵的湘江段 D.黄土高原晋陕间的黄河段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读“太阳系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八大行星中,A表示 ,D表示 。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 行星。(3分)(2)按运动特征,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即都是自 。另外,还具有 性和 性。(3分)(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为( ) (1分)A.体积将会变小 B.大气层将会消失C.变为寒冷的“冰球” D.变为炽热的“火球” (4)图中所示宇宙空间范围内共包括 级天体系统,其中最高一级天体系统是 。(2分)(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 。地球上存在生命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 。(4分)27.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分)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天气状况和海拔等。下左图为北半球大气上界水平面太阳辐射的分布图,下右图为我国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 (1)全球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是从 向 递减。(2分)(2)我国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向西北 。高值中心在 ,低值中心在 。(3分)(3)太阳辐射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太阳能发电的投资。请你谈谈利用太阳能发电的优点。(6分) (4)请列举三个日常生活中直接利用太阳能的例子。(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材料一 河流作用是地球表面最经常、最活跃的外力作用,它贯穿于河流地貌的形成全过程。流水不断以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塑造形态各异的河谷和河流地貌。材料二 下图为湄公河流域图及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图。 材料三 河流三角洲的形成速度和规模,主要取决于河流携带泥沙的数量、入海口附近地势以及海浪侵蚀速度。下图为黄河三角洲面积1976~2004年来的变化趋势。(1) 比较甲、乙两处河谷形态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 说出丙处地貌名称及形成过程。(6分) (3) 根据材料三分析1990年到2003年间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总体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6分) 高一地理10月月考答案一、选择题1. B 2. D 3. D 4. B 5. B 6.C 7. C 8. A 9. B 10. C 11.B 12. C 13. A 14. A 15.C 16.D 17. C 18. A 19.B 20. B 21. B 22.C 23.C 24.A 25.B二、综合题26. (1)水星 火星 类地(3分)(2)西向东 共面性 近圆性(3分)(3)C(1分)(4)两 太阳系(2分)(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2分) 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2分)27. (1)低纬 高纬(2分)(2)递增 青藏高原 四川盆地(3分)(3)优点:可再生,无枯竭危险;安全,清洁无污染;建设周期短,成本低,获取能源花费时间短。(6分)(4)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路灯、太阳能电池、太阳灶等(其他答案合理也可得分)(6分)28. (1)甲处河谷深而窄,呈V字形;(2分)乙处河谷浅而宽,呈U字形。(2分)原因:甲处河流流经高山峡谷,落差大,流速快,下蚀作用强;(2分)乙处地形平坦,流速慢,下蚀作用减弱。沉积作用加强。(2分)(2)河口三角洲。(2分)河流携带泥沙,搬运至河口;(2分)河口地区地形平坦、并且受海水顶托,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形成三角洲。(2分)(3)三角洲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2分)原因: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改善,水土流失减少,三角洲泥沙来源减少;(2分)中上游修建水利工程,对河流进行拦泥蓄水,减少泥沙来源;海水侵蚀速度加快。(2分)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四川省射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