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复习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复习ppt课件,共5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2需满足的条件,三者缺一不可,可燃物,空气或氧气,最低温度,着火点,接触面积,可燃物的着火点,答案D,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点1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命题点2 燃烧条件的探究命题点3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命题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命题点5 化石燃料与新能源
命题点1 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2016年10考 , 2015年8考 , 2014年14考 , 2013年13考)
1. 燃烧(2016年3考,2015年2考,2014年5考,2013年7考)(1)定义:通常情况下,可燃物与____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①________②与___________接触③达到燃烧所需的________(即可燃物的______)
【特别提醒】a. 着火点是可燃物固有的一种属性,与本身的性质有关,一般不会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灭火只能降低温度,不能降低着火点。b. 不是所有的燃烧都有氧气参加,如H2在Cl2中能够燃烧。 (3)促进燃烧的方法及意义①需要足够的___________,如架空木材,火燃烧更旺。②增大燃料与空气的_________,如工业燃煤时,常将块煤磨成煤粉。意义: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2. 灭火原理(2016年6考,2015年3考,2014年9考,2013年3考)
清除_______(或使_______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____________使其温度降低到_____________
三者之中满足一个条件即可
1. (2016青岛)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2. (2016重庆B)目前,许多烧烤店都改用机制炭作燃料,引燃机制炭可以使用固体酒精,盖灭机制炭可以使用炭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酒精的燃烧是为了升高温度B. 炭灰可以隔绝空气而使机制炭熄灭C. 酒精的燃烧会升高机制炭的着火点D. 机制炭做成空心可以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解析】酒精着火点低,容易燃烧,燃烧后放出大量热可以引燃机制炭;炭灰可以隔绝空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固有性质,一般不会改变;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剧烈,将机制炭制成空心可以增大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 (2014郴州2题2分)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A. 氧气B. 可燃物C.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D. 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解析】酒精灯盖上灯帽后,可燃物没有移除,酒精的温度也没有降到其着火点以下,而是隔绝空气(或氧气)使其熄灭,故A正确。
2. (2016湘潭6题2分)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盖上锅盖灭火B. 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C.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D. 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解析】油锅着火盖上锅盖可以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A正确;由于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不多,用扇子扇风时很快将蜡烛燃烧产生的热量带走,使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使蜡烛熄灭, B错误;燃烧必需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接触氧气,在温度未达着火点时不能燃烧,C错误;氢气能燃烧,它不含碳元素,D错误。
3. (2012岳阳28题3分)通过比较、推理等方法可以总结归纳出灭火的规律并加以应用,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A所示的“火三角”可表示燃烧条件,图中缺少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 (2)图B熄灭酒精灯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3)用扇子扇煤炉火,越扇越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点2 燃烧条件的探究(2016年2考,2015年4考,2014年1考)
(1)铜片的作用:导热。(2)水的作用:热源、隔绝空气(或氧气)。2. 实验设计中运用的实验方法(1)对比实验法: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对比;铜片上的白磷与水中的白磷对比。(2)条件控制法:把白磷放入热水中液封隔绝空气(或氧气)。
3. 实验设计(2015年2考,2014怀化27,2013益阳9)
4. 实验结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______________接触、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者缺一不可。
5. 装置的评价与改进(2015常德32、湘潭29)
【特别提醒】图1中,白磷熄灭后,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周边的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和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有毒,
1. (2016云南)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白磷是可燃物,红磷不是可燃物B. 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接触C. 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未达到它的着火点D. 实验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及隔绝氧气
2. (2016河北)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实验过程如下:①将白磷放在燃烧匙内,塞好胶塞;②从长颈漏斗向瓶内迅速注入60 ℃的水至刚刚浸没白磷;③连接好注射器,向瓶内推入空气,瓶内水面下降,当白磷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停止推入空气;④白磷熄灭后,瓶内水面上升,最后淹没白磷。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对比③中白磷露出水面前、
4P+5O2 2P2O5
后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3)④中瓶内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白磷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2)白磷露在水不燃烧,露出水面时立即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白磷熄灭后,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长颈漏斗内液面降低,瓶内水面上升。
1. (2016益阳23题6分)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图,已知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 ℃、240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主要利用了薄铜片良好的_____性。(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白磷熄灭后,观察到薄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周边的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解析】(1)本实验中利用烧杯中的热水对铜片加热,铜片对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加热,主要利用铜的导热性。(2)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都与空气接触,温度相同,但温度只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由此可知燃烧的条件是温度必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实验中白磷燃烧放热,相当于对铜片加热,铜在加热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氧化铜为黑色固体。
2. (2015湘潭29题8分)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某实验小组用如图实验方法来探究燃烧的条件:
(1)如图一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红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_后才能对试管加热。(3)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
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
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4)“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用脱脂棉包裹好过氧化钠(Na2O2),往棉球上滴水即可看到“滴水生火”的奇观。因为过氧化钠遇到水生成O2和另一种物质,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但小明在一次表演中因为滴水过多却没有成功,他没有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2O 4NaOH+O2↑
【解析】(1)红磷暴露在空气中,但没有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改进后的装置是密闭的,生成的五氧化二磷不会污染空气;给试管加热时,必须擦干外壁,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3)水中白磷接触氧气,满足了燃烧条件,就会发生“水火相容”的现象。(4)根据信息可得2Na2O2+2H2O 4NaOH+O2↑,能“滴水生火”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水太多,水受热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没有达到脱脂棉的着火点,因此脱脂棉没有燃烧,表演没有成功。
命题点3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2016年6考,2015年3考,2014年4考,2013年4考)
1.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2. 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3.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1)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开灯检查,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2)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进行灯火试验。(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纺织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严禁烟火。
(4)电器着火时,应先关闭电源再灭火。(5)被困火灾区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逃离火灾区。【特别提醒】1. 爆炸可能是化学变化,也可能是物理变化,如轮胎爆炸是物理变化,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2. 易燃易爆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
1. (2014娄底3题2分)如图所示的标志中,加油站必须张贴的是( )
2. (2016永州6题2分)安全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遇明火不会发生爆炸的是( )A. 氨气 B. 氢气C. 液化石油气 D. 天然气
【解析】可燃性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氢气、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都是可燃性气体,氨气不具有可燃性,故选A。
3. (2015益阳10题3分)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4. (2016湘潭12题2分)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 。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 身上着火不可乱跑, 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 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 捂住口鼻, 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C. 人员被火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D. 逃生路线被火封住, 应退回室内, 关闭门窗, 向门窗浇水, 发出求救信号
【解析】身上着火时跑动相当于空气流通,补充燃烧消耗的氧气,使火越烧越旺,就地打滚,相当于隔绝空气,可使火熄灭,A正确;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可防止粉尘或一些有害气体进入体内,低姿势行走,可减少吸入火场不完全燃烧产生的有害物质,B正确,人员被困在高层建筑时,不能使用电梯,原因是火灾会破坏电力系统,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C不正确;逃生线路被火封锁,应该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降温,并及时发出求救信号,D正确。
命题点4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2015年2考,2014年2考)
1. 表现形式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表现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种。(1)常见的吸热反应:碳在高温条件下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2)常见的 放热反应
所有燃烧反应活泼金属与酸产生氢气的反应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等
2. 意义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如燃料燃烧做饭、取暖、发电、冶炼金属、发射火箭等。
1. (2014湘潭13题2分)下列化学变化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氧化钙与水反应B. 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C. 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D. 镁与盐酸的反应
【解析】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高温下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需要吸收热量,属于吸热反应;白磷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放出热量,属于放热反应;镁与盐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属于放热反应;故选B。
2. (2015株洲8题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 ①③ B. ②③ C. ④⑤ D. ②⑤
【解析】①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正确;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确;④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发生爆炸,错误;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C+CO2 2CO,反应吸热,错误;故选A。
3. (2012怀化25题4分)人类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如利用沼气燃烧可以煮饭、炒菜等。请你举出两例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事例。
(1)蜡烛照明是将化学能转为光能 (2)火力发电是利用煤燃烧时产生的热能,通过发电动力装置转换成电能(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命题点5 化石燃料与新能源(2016年8考,2015年8考,2014年13考,2013年8考)
1. 三大化石燃料(均属于________能源)(2016年3考,2015年2考,2014年6考,2013年8考)
【特别提醒】可燃冰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能量高,热值大。
CH4+2O2 CO2+2H2O
2. 能源的分类(2016年2考,2015年3考,2014年4考,2013年4考)
3. 两种绿色可再生能源(2016年2考,2015年2考,2014年5考,2013年2考)
2H2+O2 2H2O
4. 酸雨(2015年2考,2013湘西19)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的pH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复习资料一部分知识梳理复习课件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件,共60页。
这是一份初三九年级化学下册1复习资料一部分知识梳理复习课件5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共60页。
这是一份初中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复习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达标后排放,任意排放,答案B,答案D,答案A,不溶性,絮凝剂,活性炭,钙镁离子,肥皂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