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学案及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学案及答案,共4页。
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学习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实像和虚像的区分;学习难点:实像和虚像的区分。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知识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根据照镜子活动,结合小孔成像特点,做出合理猜想 平面镜所成的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 平面镜可能成---------(倒|正)-------------像(虚|实); 像与物体的连线可能与平面镜----------------。(二)、设计并进行实验1、实验器材:一块---------,两个相同的-------------、----------、-------------。在设计和操作实验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一些问题:(1) 平面镜将如何放置?(2) 怎样确定像的虚实?(3) 怎样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4) 怎样确定像的位置?2、实验步骤:(1) 翻开课本第77页,参看图4.3-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接着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上竖直放置一块玻璃板充当平面镜,并在纸上做个记号作为玻璃板的位置;(2)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到平面镜的前方,然后观察点燃的蜡烛在平面镜中的像;(3) 接着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并缓慢移动光屏,观察光屏上是否有蜡烛A的像;(4) 然后把另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B放在平面镜的后面并移动位置,直到我们从正前面看过去感觉它和蜡烛A的像重合,此时蜡烛B的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接下来我们用笔在白纸上这两个位置做上记号;(5) 改变蜡烛A到平面镜的距离,按上述步骤重复几遍实验。(6) 移开玻璃板,把每一次蜡烛A和B的位置用直线链接起来,再用三角板(刻度尺)测量出他们分别都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相应的实验数据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实验结论;(1) 像和物体的大小------------;(2)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3)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4) 成的像是-------(正|倒)-----------像(虚|实). 思考:实验时要求玻璃板与桌面垂直的原因---------------------------------------------------------------------。 知识点二: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虚像:虚像是指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响延长线相交所成的,而且不能用光屏承接,所以叫虚像。如课本第78页图4.3-3平面镜中的像是虚像。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光现象第3节 平面镜成像优秀学案,文件包含人教物理八上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解析卷doc、人教物理八上43平面镜成像导学案原卷doc等2份学案配套教学资源,其中学案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第3节 平面镜成像精品导学案及答案,共6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的应用,凸面镜和凹面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节 平面镜成像学案及答案,共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自主学习,合作交流,达标检测,课后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