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综合与测试课文配套课件ppt
展开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5 当堂小练 6 拓展与延伸7 布置作业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2.知道什么是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焦距。3.知道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一队旅行者冒着-48 ℃的严寒长途跋涉着。到了中午,当他们捡来一堆干草准备生火做饭时,却发现打火机丢了,怎么办?其中一个人灵机一动,带领大家用冰磨制了一块像放大镜一样的冰块,此人拿着这一冰块迎着太阳,把阳光聚集到干草上,过了一会儿,干草就着火了(如图所示)。你能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一、凸透镜和凹透镜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2.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
光心(O):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主光轴:通过两球心的直线
(1)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2)光心:光心是主光轴上的一点。
一些透镜的截面如图所示,在这些透镜中:(1)属于凸透镜的是_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属于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__,它们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特点可知,①、③、④是凸透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②、⑤、⑥是凹透镜,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中间薄、边缘厚。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
【提出问题】当光通过透镜时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呢?【猜想与假设】把一个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适当调整凸透镜与纸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到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与凸透镜形状特点刚好相反,故可推测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设计实验】让平行光通过透镜,观察平行光通过透镜后的传播情况【实验步骤】(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跟凸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射向凸透镜,观察平行光经凸透镜后的传播方向。
1.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
(2)如图乙所示,在凹透镜的左侧加一屏障(用硬纸板开一个圆孔制成),遮住从平行光源射向凹透镜周围的光线,观察平行光经凹透镜后的传播方向。(3)将光屏向远离凹透镜方向移动,观察光斑的变化情况。
甲 乙
【分析与论证】(1)原来平行的光,经凸透镜后发生了偏折,偏折后平行光会聚于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原来平行的光。(2)经凹透镜后传播到光屏上出现一个圆形光斑,该光斑直径大于圆孔直径。(3)光屏距凹透镜越远,光斑越大,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得出结论】光屏距凹透镜越远,光斑越大,说明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正确理解透镜的会聚与发散作用
会聚与发散是相对于入射光线而言的。折射光线更偏向主轴,为会聚作用;反之,则为发散作用。
小佳在森林公园游玩时,看到地上有一个丢弃的透明塑料瓶。她想如果下雨使瓶中进了水,这个瓶子就可能会成为森林火灾的元凶,于是她捡起瓶子丢进了垃圾筒。这其中可能引起火灾的主要原因是( )A.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C.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D.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析】盛有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通过它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因此,不能在森林里随意丢弃透明塑料瓶。故选B。
三、焦点和焦距
2.用平行光聚焦法 粗略测量凸透镜焦距
3.透镜中的三条特殊光线
图所示为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近视眼的描述,错误的是( )A.近视眼的晶状体曲度过大B.近视眼的眼球前后径过长C.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D.可以配戴适度的凸透镜加以矫正
【解析】如果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应配戴发散透镜,使光推迟会聚,即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D选项符合题意。
【解析】阳光可看作平行光。
某同学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光屏在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的现象,如图所示,移动光屏使光斑最小、最亮,此时光斑离凸透镜10cm.据此,我们可以确定此透镜的焦距为( )A.5cm D.20cm
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1.要使小灯泡发出的光经某透镜后变成平行光,应把小灯泡放在( )A.凸透镜前任意位置 B.凸透镜的焦点上 C.凹透镜前任意位置 D.凹透镜的焦点上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要会聚在焦点上B.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C.凸透镜有焦点,凹透镜没有焦点D.通过透镜中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3.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_作用,可能会导致森林火灾。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2节 生活中的透镜
1 学习目标 2 新课导入3 新课讲解 4 课堂小结5 当堂小练 6 布置作业
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能初步区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成像特点。3.初步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4.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
如图所示的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照相机,通过它我们可以捕捉到生活中许多美好的瞬间,给我们留下许多难忘的回忆。 你知道照相机是怎样成像的吗?
你用放大镜观察过物体吗?
1.探究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探究过程】如图所示,制作一个模型照相机,纸筒A的一端蒙上一层半透明纸,相当于照相胶片,纸筒B的一端嵌一个凸透镜。将B端朝向明亮的室外,眼睛观察半透明纸,调节B纸筒套在A纸筒中的深度,调节到合适的位置时在半透明纸上将得到室外景物清晰、倒立的像。
【探究归纳】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来自物体的光经过镜头后会聚在照相机暗箱内的胶片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2.照相机的结构及部分用途
(1)镜头:是由一组透镜组成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2)胶片:相当于光屏。
(1)物体到照相机镜头的距离(物距)大于镜头到胶片的距离(像距)。(2)物体离照相机镜头越远,物体在胶片上所成的像越小,像(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越近,即暗箱越短。(3)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
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 拍摄近处景物时,镜头往前伸,离胶片远一些; 拍摄远处景物时,镜头往后缩,离胶片近一些。 调焦环上刻着数字,表示拍摄的景物到镜头的距离。
图是一张在湖边拍摄的照片。因为湖水平静,岸上景物与湖中倒影在照片上十分相似。下列关于照相机的使用及真实景物与它平面镜成像在湖中的倒影的区别,说法不正确的是( )A.照相时物距应大于像距B.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影中的物体与真实物体等高D.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一些
【解析】由照相机成像的特点知,照相时物距大于像距,底片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B说法符合题意;湖中倒影是平面镜成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所以像与真实物体等高,故C说法不符合题意;光在反射过程中存在能量损耗,所以倒影比真实景物略暗,且清晰度略差一些,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
(1)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起成像的作用。(2)螺纹透镜(聚光镜):一组较大的塑料螺纹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其作用是会聚光,用来增加投影片的亮度。(3)光源:碘钨灯(一种比白炽灯亮很多的灯泡),用来照亮投影片。(4)投影片:投影片上有文字或图案,是用来成像的物体。(5)平面镜:用来改变光路,使射向天花板的光能在屏幕上成像。
2.投影仪成像的特点(1)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物距)小于镜头到屏幕的距离(像距)。(2)投影仪在屏幕上所成的像比投影片上的文字或图案大。(3)投影片和它的像在镜头的两侧。(4)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5)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像越大;投影片离镜头越远,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小,像越小。(和照相机的调节方式相似)
投影仪能将文字和图像等信息投射到屏上,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屏上出现的文字相对于投影仪内部发光元件产生的“文字”是一个________立、放大的实像。若要让屏上的文字变大,应将镜头适当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发光元件。
【解析】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若要让屏幕上的文字大一些,根据投影仪成像的特点可知,应将投影仪镜头靠近发光元件。
把放大镜放在物体跟眼睛之间,适当调整距离,我们就能看清物体的细微之处。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解析】如由放大镜成像的特点知,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符合题意。
如图所示,是王爷爷小孙女的照片,王爷爷用放大镜贴近照片所看到的像是( )
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能呈现在光屏上。
由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眼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虚像。
像与实物位于凸透镜的两侧
像与实物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1.下列不属于透镜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是( ) A .照相机 B .放大镜 C .投影仪 D .潜望镜2.物体通过下列光学器件可以成缩小的实像的是( ) A .照相机 B .投影仪 C .放大镜 D .平面镜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眼睛不能看到虚像B .眼睛不能看到实像C .能用光屏承接的像可能是虚像D .能用光屏承接的像一定是实像
4.小明同学用凸透镜观看“物理世界”四个字,观察到了图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工作原理与该现象所反映的物理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5.清晨,小草的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比较大,这是因为露珠相当于___________,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像。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课时1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2.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对数据的分析能力。
小明的爷爷在用放大镜看书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图所示,手持凸透镜,缓慢从桌面书本移向眼睛,将会观察到不同大小的字体,而且有正立的也有倒立的。 你能帮他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吗?
像的虚实大小、正倒与无惧有什么关系?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物距和像距(1)物距:物体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2)像距:像到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提出问题】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为什么同样是凸透镜,成像特点却不相同呢?
【猜想与假设】(1)用照相机拍照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投影仪成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看来像的大小可能跟物体和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远近有关。(2)比较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的成像情况,我们可以猜想,像的虚实、正倒可能跟像和物体是否在凸透镜的同侧有关【进行实验】(1)在阳光或相距很远(物距远大于凸透镜焦距,例如5 m)的灯光下用聚焦法测定凸透镜的焦距;(2)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排列在一条直线上,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如下图所示);
(3)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尽量远的位置(u>2f),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至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记录物距和像距,改变物距u(u>2f),重做实验;(4)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使u=2f,调整光屏到透镜的距离,直到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为止,观察像的大小、正倒,记录物距和像距;(5)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使f(6)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使u=f,移动光屏并观察,看能否成像;(7)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使u<f,移动光屏,进行观察。【收集数据并分析】
【得出结论】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u=f,不成像;0<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凸透镜成像规律_百度百科 (baidu.cm)
做凸透镜成像实验,蜡烛距透镜15 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蜡烛距透镜45 cm时,一定成缩小的实像B.蜡烛距透镜20 cm时,一定成放大的实像C.蜡烛距透镜18 cm时,可能成放大的实像D.蜡烛距透镜6 cm时,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解析】蜡烛距凸透镜15 cm时,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则2f>15 cm>f,即15 cm>f>7.5 cm。蜡烛距凸透镜45 cm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一定成缩小的实像,故A不符合题意;蜡烛距凸透镜20 cm时,物距可能大于二倍焦距,也可能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可能成缩小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实像,故B符合题意;蜡烛距凸透镜18 cm时,物距可能大于一倍焦距,也可能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可能成缩小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实像,故C不符合题意;蜡烛距凸透镜6 cm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一定成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二、透镜成像的光路分析
u>2f f
f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u=f 不成像
u
【解析】过A点作一条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与凸透镜交于B点,然后连接A′B并延长,与主光轴的交点即为凸透镜的焦点F。再根据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连接A′A并延长。
u>2f ,f
u=2f ,v=2f 成 倒立、等大的实像
成实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像越大成虚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小,像越小
1.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在凸透镜后20cm的光屏上出现一个等大倒立的像,如果将蜡烛移动到凸透镜前25cm处,则 ( )A.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一段距离,光屏上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D.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找不到像
2.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为使凸透镜所成的像位于光屏的中央,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上。该实验在光线较______的环境中进行更便于观察;
(2)小王同学三次在光屏上看到烛焰的像如图乙所示,A‘、B’、C′分别是烛焰A、B、C在光屏上所成的像。在此之前调节仪器时,曾在光屏上看到窗外景物所成的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图乙中烛焰 ______(填“A”“B”或“C”)的成像原理相同。当把蜡烛移动到M点时,在光屏上找不到烛焰的像,因为此时烛焰 ___________(填“成实像”“成虚像”或“不成像”);
(3)分析图乙中信息,凸透镜所成的实像都是 _______(填“正”或“倒”)立的。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所成的像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因此用相机拍照,拍完近景再拍远景时,应将相机的镜头向_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景物的方向调一些,才能拍出清晰的照片。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课时2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
1.进一步学习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2.了解实像和虚像的区别。
“学校请来摄影师给同学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需要怎样调整照相机?学习了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我们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都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的,能说出它们的原理吗?
照相机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的原理是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不成像、得到一束平行光
成像规律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物近像远大,物远像近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应用
u>2f ,f
1.如图所示,小宇同学正在用“自拍神器”摄影留念。与用手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增大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B.减小物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C.增大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减小取景范围 D.减小物距,增大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
2. 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4节 眼睛和眼镜
1.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2.通过了解晶状体的调节过程,知道人眼观察远处和近处物体都能看清楚的原因。3.通过分析近视和远视形成的原因,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4.知道用眼常识,并养成爱护眼睛的好习惯。
小明的爷爷年纪大了,看近处的物体总是模糊不清,配戴了一副老花镜之后,他才能看清物体,图甲所示的是小明爷爷的老花镜。小明由于平时看书学习时离书太近,导致眼睛近视,于是他配戴了一副近视镜,图乙所示的是小明的近视眼镜。 你能看出小明的眼镜与小明爷爷的眼镜有什么不同吗?它们是如何矫正视力的?
近视眼和远视眼是如何形成的?
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
对比发现眼睛和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1)照相机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的像?(2) 人眼如何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
晶状体自动调节折光能力
通过调节焦距来改变像距
(1)照相机是通过调焦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在底片上成清晰像的。(2)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强,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变薄,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弱,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依靠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在约10cm。
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25cm,这个距离叫做明视距离。
图所示是正常眼睛看近处物体的光路图,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关于眼睛的调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薄,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B.物体远离眼睛,晶状体变厚,视网膜上能形成物体的像C.物体靠近眼睛,像远离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D.物体靠近眼睛,像靠近晶状体,物体的像变大
【解析】物体远离眼睛时,睫状体要放松,晶状体变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故A正确,B错误;对于眼睛,物体靠近时,晶状体的焦距要变小,像距不变,像变大,故C、D错误。
若晶状体不能调节或调节能力减弱会出现近视和远视。
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
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
揭秘近视眼与远视眼(视频)_哔哩哔哩_bilibili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
二、近视眼及其矫正
(1)青少年近视的常见原因有那些?(2)怎么预防近视眼?
(1)少年近视的原因一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二是环境因素。其中环境因素是形成学生近视眼的主要因素。(2)①读书、写字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约25 cm;②看书约一小时后休息或远眺几分钟;③不要在直射强光下看书;④不在光暗的地方看书;⑤不躺卧着看书;⑥不在走路时看书。
透镜焦距 f 的长短标志着折光本领的大小。 焦距越短,折光本领越大,通常把透镜焦距的倒数叫做透镜焦度. 用 Φ 表示,即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解析】由图可知,人眼看近处物体时,像成在了视网膜后面,该人是远视眼,应该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图所示是某人眼看近处物体时的光路图,由图可知该人是_____眼,矫正的方法是戴一副由透镜制成的_______眼镜。
1.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近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B.近视眼成因是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长C.来自远处物体某点的光还未会聚已到达近视眼的视网膜D.近视眼的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
2.关于远视眼及其矫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远视眼只能看清近处物体,看不清远处物体B.远视眼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或眼球前后方向上太短C.来自近处物体某点的光还未会聚已到达远视眼的视网膜D.远视眼的矫正方法是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
3.在模拟近视眼的实验中,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较远的位置,如图所示,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该将光屏( )A.远离透镜B.靠近透镜C.保持在原来的位置D.靠近透镜和远离透镜都可以
3.在探究近视眼视力矫正问题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眼睛,烧瓶中的着色液体相当于玻璃体,烧瓶左侧紧靠瓶壁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右侧内壁相当于视网膜。下面的四幅图是一些同学描绘近视眼矫正的方法和光路,其中能达到近视眼矫正目的的是( )
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第5节 显微镜和望远镜
1.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2.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成像原理。3.了解看清物体与视角的关系。4.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发展历程,体会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显微镜发明于16世纪末,而于17世纪始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它大大扩充了人类的视野,把人类的视觉从宏观引入到微观,了解到动物体内的细微结构,直接导致了19世纪细胞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建立。
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探索遥远的宇宙的?
(1)目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一个普通的放大镜。(2)物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作用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3)载物片:承载被观察的物体。(4)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照亮被观察的物体。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
初中物理,显微镜和望远镜工作原理,中考知识点_哔哩哔哩_bilibili
胡克在17世纪中期制做的复式显微镜
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成实像,物镜成虚像B.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C.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 D.目镜和物镜都成虚像
【解析】物镜将被观察物体第一次放大成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经目镜第二次放大后,成为放大的虚像。
二、望远镜
(1)物镜: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2)目镜:靠近眼睛,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
视角与物体大小有关。距离相等时,大物体的视角大,小物体的视角小。 视角与物体远近有关。物体大小一定时,看近处的物体视角大,远处的物体视角小。
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下面关于望远镜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物镜的直径相同B.目镜、物镜的焦距相同C.物镜的直径比目镜的直径大,目的是会聚更多的光D.通过目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解析】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远处的物体发出的光很弱,为了会聚更多的光,尽量把物镜的口径做大,故A说法错误;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使在焦点以内的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目镜的焦距应小于物镜的焦距,故B说法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物镜的直径比目镜的直径大,目的是会聚更多的光,故C说法正确;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虽然比原来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看起来像是放大了,可实际上还是缩小的像,故D说法错误。
三、探索宇宙
第一个把望远镜指向天空的是伽利略,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个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太阳黑子和月球上的环形山。
哈勃天文望远镜,把天文望远镜安置在大气层外,可以免受大气层的干扰,得到更清晰的天体照片。
物镜: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目镜:u<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关于显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和物镜位置可以交换B.目镜的焦距比物镜的焦距大C.物镜的焦距比目镜的焦距大D.目镜和物镜的焦距一样大
2.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
3.关于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镜成实像,物镜成虚像B.物镜成实像,目镜成虚像C.目镜和物镜都成实像D.目镜和物镜都成虚像
4.有一种望远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其物镜的作用好像一架_________(填“照相机”或“投影仪”),目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__(填“平面镜”或“放大镜”)相同。
5.从眼睛的中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_______,物体越_____,物体与人眼的距离越_____,其视角就越大。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复习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复习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梳理,虚焦点,二倍焦距,生活中的透镜,凸透镜,fv2f,照相机,测焦距,投影仪,放大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人教版第1节 透镜作业ppt课件: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1节 透镜作业ppt课件,共26页。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作业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节 透镜作业课件ppt,共3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