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沪科版15.4 角的平分线教课ppt课件
展开作已知角的平分线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 角的平分线的作法 (1)折叠法:将已知角折叠,使角的两边重合,折痕就是角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2)度量法:用量角器度量已知角的度数,并除以2,再用量角器画出这个角的平分线. (3)尺规作图法:保留作图痕迹,并指出结论.
2. 尺规作图步骤与图示已知∠ AOB. 求作:∠ AOB 的平分线.作法:(1)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M,交OB 于点N.
特别提醒1.“适当长为半径画弧”的目的是方便作图,不能太长也不要太短;
(2)分别以点M,N 为圆心,以大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 AOB 的内部相交于点C.
2.“以大于 MN 的长为半径画弧”是因为若以小于 MN 的长为半径,则画出的两弧不能相交;
(3)画射线OC. 射线OC 即为所求(如图15.4-1).
3.“画射线OC”不能叙述为“ 连接OC”, 因为角平分线是射线而不是线段;4. 依据作图可知△ OMC ≌ △ ONC,(SSS) 所以OC 平分∠ AOB.
如图15.4-2, 已知∠ AOB, 求作: ∠ AOM= ∠ AOB.
解题秘方:利用尺规作图作两次角平分线,可得原角的 四分之一角.
方法点拨 将一个角四等分,可先作这个角的平分线,将这个角二等分,再作分成的两个角的平分线,可将原角四等分.
解:作法:(1)以点O 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E,交OB 于点F;(2)分别以点E,F 为圆心,以大于 EF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在∠ AOB 的内部交于点C;(3)画射线OC;(4)同理,作∠ AOC 的平分线OM.∠ AOM 即为所求作的角(如图15.4-2).
1. 性质定理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的两个必要条件:(1)点在角平分线上;(2)这个点到角两边的距离即点到角的两边垂线段的长度. 两者缺一不可.
2. 几何语言 如图15.4-3, ∵ OP 平分∠ AOB, PD ⊥ OA 于点D, PE ⊥ OB 于点E, ∴ PD=PE.
特别提醒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由两个条件(角平分线,垂线)得到一个结论(线段相等).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线段相等时,证明的线段是“垂直于角两边的线段”而不是“垂直于角平分线的线段”
[期末·烟台海阳] 如图15.4-4,AD 是△ ABC 的角平分线,DE ⊥ AC,垂足为E,BF ∥ AC 交ED 的延长线于点F,BC 平分∠ ABF,AE = 2BF.(1)求证:DE = DF;(2)若BF = 2,求AB 的长.
方法点拨 运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问题时,条件中必须有角平分线性质的模型(即两个必要条件),若缺少某个部分,则通过作辅助线补充完整,才能运用此性质解决问题.
解题秘方:掌握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是解题的关键.解题中,通常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两边的垂线段,“角平分线,垂两边”.
(1)证明:如图15.4-4,过D 作DG ⊥ AB 于G,∵ AD 平分∠ CAB,DE ⊥ AC,∴ DE = DG.∵ BF ∥ AC,∴∠ F =∠ CED = 90°,即DF ⊥ BF.∵ BD 平分∠ ABF,∴ DF = DG,∴ DE = DF.
(2)解:在△ CDE 和△ BDF 中,∵ ∠CDE=∠BDF, DE=DF, ∠ CED= ∠ F, ∴△ CDE ≌△ BDF,(ASA)∴ CE = BF,∠ C =∠ FBD.∵ AE = 2BF, ∴ AE+CE = 2BF+BF = 3BF,即AC = 3BF = 6.∵∠ ABC =∠ FBD,∠ C =∠ FBD,∴∠ C =∠ ABC, ∴ AB = AC = 6.
[期末·淄博沂源] 如图15.4-5,在△ ABC 中,∠ C= 90°,AD 平分∠ BAC,DE ⊥ AB 于点E,点F 在AC 上,且BD = DF.(1)求证:CF = EB;(2)请你判断AE,AF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方法点拨 解决线段之间的和差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解题秘方: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线段相等,用线段 相等去证明三角形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即可得证.
(1)证明:∵ AD 平分∠ BAC,DE ⊥ AB,∠ C = 90°,∴ DC = DE.在Rt △ DCF 和Rt △ DEB 中, DC=DE, DF=DB,∴ Rt △ DCF ≌ Rt △ DEB,∴ CF = EB.
(2)解:AF+BE = AE.理由如下:由(1)可知DC = DE,又∵ AD=AD,∴ Rt △ DCA ≌ Rt △ DEA,(HL)∴ AC = AE,∴ AF+FC = AE,即AF+BE = AE.
[模拟·济南章丘区]如图15.4-6,BD 平分∠ ABC 交AC 于点D,DE ⊥ AB 于E,DF ⊥ BC 于F,AB = 6,BC = 8,若S △ ABC = 28,求DE 的长.
解题秘方:紧扣总面积等于各部分面积的和,可得出关于DE 的方程,求出即可.
方法点拨 求垂线段的大小,用等积法是首要选择,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出DE= DF 是解此题的关键.
解: ∵ BD 平分∠ ABC 交AC 于点D,DE ⊥ AB,DF ⊥ BC,∴ DE = DF.∵ AB = 6,BC = 8,S △ ABC = 28,∴ S △ ABC = S △ ABD+S △ BCD = AB•DE+ BC•DF = DE•(AB+BC)= 28,即 DE×(6+8)= 28, ∴ DE = 4.
1.角的平分线图形结构中的“两种数量关系”: 如图,OC 平分∠AOB,点P在OC上, PD⊥OA,PE⊥OB,DE交OC于点F.
(1)角的相等关系:①∠AOC=∠BOC=∠PDF= ∠PEF;②∠ODP=∠OEP=∠DFO=∠EFO= ∠DFP=∠EFP=∠PDA=∠PEB=90°;③∠DPO= ∠EPO=∠ODF=∠OEF.(2)线段的相等关系:OD=OE,DP=EP,DF=EF.
2. 运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解决与面积有关的问题的方法: 首先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将面积关系转化为线段关 系,再结合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一步转化为三角形边长 之间的关系,从而把两者建立起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可 解决问题.
3. 过角平分线上一点作垂线是解决有关角平分线问题最 常用的作辅助线的方法.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图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上册11.1 平面上的点坐标图片课件ppt,共23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本节要点,学习流程,知识点,感悟新知,图形与坐标的关系,本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9.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说课课件ppt: 这是一份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9.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说课课件ppt,共3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逐点学练,本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本节要点,学习流程,感悟新知,知识点,菱形的定义及其性质,性质如下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9.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课文课件ppt: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沪科版八年级下册19.3 矩形 菱形 正方形课文课件ppt,共3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逐点学练,本节小结,作业提升,学习目标,本节要点,学习流程,感悟新知,知识点,矩形的定义及其性质,矩形的判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