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2022崇州怀远中学高二上学期及答案(九科)
2022崇州怀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2022崇州怀远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流泪”是全文的线索,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升华,走进经典,有读有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崇州市怀远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试卷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表演艺术家蓝天野在北京人艺2019级表演学员培训班结业仪式上曾对年轻演员说:“作为一个艺术家要德艺双馨,永远是德在第一位,希望你们在成为一个好演员之前先成为一个好人。”学艺先修德,做戏先做人。成为一个“好人”,既是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我们说,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包括演员在内的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文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文艺创作者要书写时代、塑造人心,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
特别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影视艺术发展日益繁荣,演员群体的构成多元化,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他们的一举一动常常牵动观众的目光,他们的道德水准也影响观众,尤其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期的青少年。但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今天的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一些偶像明星的代表作。有悖于艺术生产规律的不良现象不断透支观众的信任,接连有艺人因为违法失德付出人生的代价,这一切让人痛惜。也是严重警告:虚假的光环有多大,偿付的代价就有多大,演艺工作者要尊重“演员”这个职业。
好演员需要好作品来验证。崇德是前提,尚艺是关键。老演员奚美娟与上戏学生分享影响自己的“演员十诫”时提到:“爱自己心中的艺术,不要爱艺术中的自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好演技需要在创作中不断精进。
崇德尚艺,意味着理性看待得与失,过得了“名利关”。演员是一份职业。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一个人撑不起一部戏。对于现代影视工业,完成一部作品,编导演摄录美服化道以及后期制作,任何一环都不可缺失。演员作用不可替代,但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30多岁时,李雪健凭借电影《焦裕禄》斩获“金鸡”“百花”双奖,他的获奖感言至今广为流传:“苦和累都让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傻小子李雪健得了。”这就是一个演员对自己的清醒认知,也是对名与利的清醒认知。
演员是心灵的工程师,塑造的是人心和世道。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质为追求。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是每个演员都要研习一生的必修课。
风吹不倒根深的大树。演员内心的定力来自对艺术对观众的敬畏,来自对时代对自我的认知。一个演员,真正的艺术生命力在作品中,在观众的口碑里。
(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8月26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艺术工作者,要德艺双馨,要永远把德放在第一位。这既是对年轻演员的基本道德要求,也是成就他们艺术品格的重要前提。
B.文艺是一个时代精神风貌的记录和再现,文艺创作者首先要完成对自己的塑造,才可能完成书写时代、塑造人心的使命。
C.演员通过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传递精神思想,是时代风尚的引领者,他们在引起观众注目的同时,必然也会对观众道德观念产生影响。
D.观众很容易记住一些活跃在热搜上的名字、亮相于广告上的面孔,却很难说出他们的代表作,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悖艺术生产规律的现象和艺人违法失德事件频频出现,是本文提倡崇德尚艺的重要原因。
B.文章引用蓝天野、奚美娟等老艺术家的话语,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C.文章第五段论述演员应该怎样崇德尚艺,是前文“是什么”“为什么”的进一步深化,论证更加全面。
D.文章将“崇德”与“尚艺”并称,但对“崇德”着墨更多,意在引导读者关注思考当前演艺界存在的问题。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个好的演员,既要有较高的道德水准,又要热爱心中的艺术,追求高尚的艺术品质,创作出真正有生命力的好作品。
B.演员从事的是特殊的职业,要有内心的定力,认清自己的位置,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
C.崇德尚艺,演员要过得了“名利关”,要明白影视作品制作过程中演员的作用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大,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
D.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了这一点,崇德尚艺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每一个“渺小”积成伟大
戚发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首颗人造卫星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主持设计了神舟飞船总体方案等重大项目。在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面对面》栏目记者采访了戚发轫院士。
记者: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你们当时有什么感受?
戚发轫:大家都欢呼跳起来了,太高兴了。我们那一代人完成了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使命,这件事情确实值得纪念,不能忘记。
记者:1969年,您被推选为业务班组长,负责卫星研发工作,当时也曾犹豫纠结过?
戚发轫:是的,领导叫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但是我也觉得这件事情压力太大,我能干成吗?所以犹豫。
记者:是什么让您往前迈了一步,真的接下了这个事?
戚发轫:国家的需要。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
记者:在那个一穷二白的时代,你们的研究面临了哪些挑战?
戚发轫:主要是实验条件不好。我们没有低温试验室,就在海军的冷库里做试验。夏天我们穿着大棉袄、塑料鞋,出来以后塑料鞋都冻裂了。传输东方红乐曲的四根天线分别长三米,发射时天线缩到一米,上天后靠自旋把它甩出来,这可靠吗?当年没有先进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就得靠人工试验,天线太重了,很容易伤人。经过大量的试验,终于取得了成功。
记者: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立项,领导想请您出任中国载人飞船的总设计师,听说您再次陷入犹豫纠结之中?
戚发轫:一是我当时59岁,岁数大了,二是这个任务太重。载人航天人命关天,美国和苏联都有人因此丧生。但领导觉得姜还是老的辣,最后还是动员我干,我想了很久。
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流行一句话,叫“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说的就是科研人员收入低的现象。科技人才流失严重,您的科研队伍受到冲击了吗?
戚发轫:很多年轻人走了,有错吗?没错,但我心里很痛。当时有一部分人对航天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愿意拿不如卖茶叶蛋的待遇坚守岗位,我很佩服他们。
记者:从1999年开始,中国先后成功发射了神舟一号到四号飞船,2003年10月,中国正式发射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当时你们最大的担心是什么?
戚发轫:我们与宇航员开会,他们说个人生死不是问题,只是担心,载人航天任务要求宇航员完成的那些动作和试验项目能不能完美无缺地做好,不辜负了大家的厚望。
记者:神舟五号载着杨利伟顺利返航,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您获得的最有意义的奖励是什么?
戚发轫:这一生受到很多奖励,我认为最高的奖励是杨利伟讲的,“中国飞船真棒”!
记者:您现在主要的工作是什么?
戚发轫:我已经87岁了,要到前线不现实了。但是我觉得现在身体还好,还能做些事,我要做航天精神的传播者。我国航天人为什么能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献出来?是因为热爱它,人生最大的爱是爱国。
记者:你们航天人都有一句话,说我们的征程是星辰大海,您怎么理解这句话?
戚发轫:星辰大海是无际的,人在里边是很渺小的,但是要靠每一个渺小积成一个伟大的事业。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面对面》节目《戚发轫:每一个“渺小”积成伟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发射人造卫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伟大使命,这让戚发轫他们感受到了巨大压力;当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他们的喜悦溢于言表。
B.我国的航天事业在发展中曾先后面临过实验条件不好、科技人才流失等诸多困难,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中国航天人迈向星辰大海的征程。
C.戚发轫把杨利伟所说的“中国飞船真棒”看作是最高奖励,是因为中国凭借神舟系列飞船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D.戚发轫为航天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已年近九旬的他虽不能参与前线的研究工作,但仍未停息工作,将致力于传播中国的航天精神。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航天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央电视台这次对戚发轫的专访,能让大家了解中国航天的一些概况,可引发大家对我国航天的关注。
B.在这次专访中,记者从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载人飞船的研发情况谈到了戚发轫目前的工作及其航天情怀,将采访内容引向深入。
C.戚发轫是我国卓有成就的科学家,面对记者的提问,他坦诚地进行了回答,从中我们能够感受到这位院士平易谦逊的人格魅力。
D.记者对戚发轫曾经的两次“犹豫纠结”都进行了层层追问,引导受访者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这可让大家了解受访者的内心世界。
6.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天人的付出与牺牲,我国航天人是怎样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横过十字街口 林清玄
①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自大地撤离,我坐在车里等红绿灯,希望能在黑夜来临前赶回家。
②在匆忙地通过斑马线的人群里,我们通常不会去注意行人们的姿势,更不用说能看见行人的脸了,我们只是想着,如何在绿灯亮起时,从人群前面呼啸过去。
③就在行人的绿灯闪动,黄灯即将亮起的一刻,从斑马线的开头出现了一个特别的人影,打破了一整个匆忙的画面。那是一个中年的极为苍白细瘦的妇人,她得了什么病我并不知道,但那种病偶尔我们在街角的某一处见到,就是全身关节全部扭曲,脸部五官通通变形,而不管走路或停止的时候,全身都在甩动的那一种病。
④那个妇人的不同是,她病得更重,她全身扭成很多褶,就好像我们把一张硬纸揉皱丢在垃圾桶、捡起来再拉平的那个样子。她抖得非常厉害,如同冬天里在冰冷的水塘捞起来的猫抽动着全身。
⑤当她走起来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
⑥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落泪,但我宁可在眼前的这个妇人不要走路,她每走一步就往不同的方向倾倒过去,很像要一头栽到地上,而又勉强地抖动绞扭着站起,再往另一边倾倒过去,她全身的每一根骨头,每一条筋肉都不能平安地留在应该在的地方,而她的每一举步之艰难,就仿佛她的全身都要碎裂在人行道上。她走的每一步,都使我的心全部碎裂又重新组合,我从来没有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经验过那种重大的无可比拟的心酸。
⑦那妇人,她的手上还努力地抓住一条绳子,绳子的另一端系在一条老狗的颈上,狗比她还瘦,每一根肋骨都从松扁的肚皮上凸了出来,而狗的右后脚折断了,吊在腿上,狗走的时候,那条断脚悬在虚空中摇晃。但狗非常安静有耐心地跟着主人,缓缓移动,这是多么令人惊吓的景象,仿佛把全世界的酸楚与苦痛都在一刹那间,凝聚在病妇与跛狗的身上。
⑧她们一步步踩着我的心走过,我闭起眼睛,也不能阻住从身上每一处血脉所涌出的泪。
⑨这条路上的绿灯亮了,但没有一个驾驶人启动车子,甚至没有人按喇叭,这是极少有的情况,在沉寂里,我听见了虚空无数的叹息与悲悯,我相信面对这幅景象,世上没有一个人忍心按下喇叭。
⑩妇人和狗的路上红灯亮了,使她显得更加惊慌,她更着急地想横越马路,但她的着急只能从她的艰难和急切的抖动中看出来,因为不管她多么努力,她的速度也没有增加。从她的脸上也看不出什么,因为她的五官没有一个在正确的位置上,她一着急,口水竟从嘴角涎落了下来。
⑪我们足足等了一个新的红绿灯,直到她跨上对街的红砖道,才有人踩下油门,继续奔赴到目的地去,一时之间,众车怒吼,呼啸通过。这巨大的响声,使我想起刚刚那一刻,在和平西路的这一个路口,世界是全然静寂无声的,人心的喧闹在当时当地,被苦难的景象压迫到一个无法动弹的角落。
⑫我刚过那个路口不久,天色就整个黯淡下来,阳光已飘忽到不可知的所在,回到家,我脸上的泪痕还未完全干去。坐在饭桌前面,我一口饭也吃不下,心里全是一个人牵着一条狗从路口,一步一步,倾倾颠踬地走过。
⑬这个世界的苦难,总是不时地从我们四周跑出来,我们意识到苦难,却反而感知了自己的渺小,感知了自己的无力,我们心心念念想着,要拯救这个世界的心灵,要使人心和平清净,希望众生都能从苦痛的深渊超拔出来,走向光明与幸福,然而,面对着这样瘦小变形的妇人与她的老弱跛足的狗时,我们能做些什么呢?世界能为她做些什么呢?
⑭我感觉,在无边的黑暗里,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如果我们不紧紧踩着光明前进,马上就会被黑暗淹没。我想起《楞严经》里的一段,佛陀问他的弟子阿难:“眼盲的人和明眼的人处在黑暗里,有什么不同呢?”
⑮阿难说:“没有什么不同。”
⑯佛陀说:“不同,眼盲的人在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但明眼的人在黑暗里看见了黑暗,他看见光明或黑暗都是看见,他的能见之性并没有减损。”
⑰我看见了,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这是使我落泪的原因。
⑱夜里,我一点也不能进入定境,好像自己正扭动颤抖地横过十字街口,心潮澎湃难以静止,我没有再落泪,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
(选自《林清玄散文集》)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一个看似平常的故事写起,但重点不在于路上所见,而在于作者对自己“什么也不能做”的责问,这是一种见到人世苦难后的无力与悲怆。
B.文章第一段的环境描写,展现了黑夜即将来临时的景象,为妇人的出场渲染悲凉氛围,也寓示了社会的黑暗正吞噬着人们心中仅存的温暖。
C.作者文笔细腻,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等手法,刻画了一位处境艰难、令人悲悯的妇人形象,引出作者对苦难的思考。
D.这篇小品文充分展现了林清玄散文的特点,即关注卑微的小人物形象,但是不着意刻画和批判左右他们命运的社会力量。
8.“流泪”在全文的结构上起到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请结合第⑯段佛陀的话,理解并分析文章的主旨。(6分)
二、古诗文阅读(42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王曰:“丞相何亡。”王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王,王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王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信拜礼毕,上坐。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辞谢,因王问曰:“今东乡争权天下,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惟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然臣尝事之,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逐其故主而王其将相,又迁逐义帝置江南,所过无不残灭,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其强易弱。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关中民咸知之。大王失职入汉中,秦民无不恨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于是汉王大喜,自以为得信晚。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B.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C.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D.初/淮阴人韩信/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举行重要典礼之前,沐浴更衣,戒除嗜欲,以示虔诚庄敬。
B.封爵,是皇帝赐予官员父母、祖先与妻室以爵位名号。存者称封,已死称赠。
C.三秦,项羽破秦入关后,三分关中之地给秦三个投降的将领,故合称“三秦”。
D.檄,是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之一。常见的还有“表”“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萧何听说韩信逃走,便去追赶,汉王大怒,误以为萧何逃跑了,萧何回来后向汉王解释了原因,汉王认为萧何纯粹是在骗人,并责罚了萧何。
B.萧何认为汉王想要争夺天下,就必须留下韩信,并劝说汉王重用韩信,说如果汉王不能重用韩信,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
C.汉王在萧何的劝说下任命韩信为大将军并向韩信询问平定天下的计策,在听了韩信的看法后,汉王十分高兴,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D.韩信认为汉王终将夺取天下,因为汉王入关以后,没伤害任何东西,还废除了秦朝严酷的法令,并与秦地百姓约法三章,受到了秦地百姓的欢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王,王不我用,即亡去。
(2)今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以事走郊外示友 陈与义
二十九年知已非,今年依旧壮心违。
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
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
往来屑屑①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
【注】①屑屑:劳瘁匆迫的样子。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是对过往的三十年的否定,写诗人向友人告知今昔不如愿的难言苦衷。
B.颔联用人、秋对比,以秋归突出人不仅难“归”,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境遇。
C.颈联写景,情在景中。天寒、雁瘦、岁暮、乌微,描绘出一幅凄厉悲凉的图景。
D.尾联点题并描述不堪奔波的宦游生涯,抒发了诗人因壮志难酬而意欲归隐之情。
15.这首诗在对人和物的情态描写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6分)
高中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以行路作比,提醒人们若不重视积累,就难以到达远方的句子是“ , ”。
(2)《琵琶行》中 “ , ”两句,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3)《蜀道难》中描写青泥岭山路盘旋曲折,走很短的路都要绕很多座山峰的句子是“ , ”。
(4)《登高》中“ , ”两句,让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于无形中传达出诗人对于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
(5)《锦瑟》中“ , ”两句运用了典故写自己曾经沉迷于美好的梦想并有过殷切的思念,给诗歌营造了一种迷离的意境。
初中部分:
(1)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着力描写了沙漠覆盖着冰层、云朵昏暗的自然风景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卖炭翁》中通过描写老人的外貌,表现出老人烧炭不易的句子是“ , ”。
(3)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化静为动,通过植物来体现西湖早春景象和诗人轻松惬意之感的诗句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中华传统法律文化中,“无讼”是一个重要理念。对于息事避讼,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表达过类似的态度。孔子说:“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道家表达了谦和不争、不争而善胜的_________态度。虽然法家主张严刑重罚,但还是希望以法令来定分止争,并不希望天下纷扰不断。
古代社会所倡导的“无讼”理念,并不是主张__________纷争,( ),并尽可能用不通过官方正式诉讼的方式解决纷争。在民间倡导遇争谦让、息事避讼,也就是说,即便遇到争议,也效仿有德之人通过__________来平息纷争,尽量避免诉讼。
社会对“无讼”目标的追求,使得礼让谦和的道德观念备受推崇,而__________则受到贬责,“以和为贵”的价值取向深入人心。依据这种理念,统治者应“好生”“为善”,做到“制五刑而不用”,以“其身正”而致百姓“无讼”,进而达到“至治”的境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处事 杜绝 谦光自抑 唯利是图
B.处世 阻绝 谦恭下士 唯利是图
C.处世 杜绝 谦光自抑 锱铢必较
D.处事 阻绝 谦恭下士 锱铢必较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而是努力提倡减少纷争
B.而是努力减少纷争
C.只是努力减少纷争
D.而是提倡努力减少纷争
19.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虽然法家主张严刑重罚,但还是希望通过法令来定分止争
B.虽然法家主张严刑重罚,但还是希望法令来定分止争
C.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还是希望通过法令来定分止争
D.法家虽然主张严刑重罚,但还是希望法令来定分止争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题。
“药食同源”,即食物和药物具有同源性,这是人们对食物和药物关系的认识和归纳。虽然这一概念出现于近现代,① 。隋唐时期的《黄帝内经·太素》中所写的“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就反映出“药食同源”的思想。
尽管药食同源,但药与食终有别。其中,那些既有食用性又有药用性的物质,被称为药食两用物质。
② ,如橘子、山楂、赤小豆、龙眼肉、核桃、杏仁、饴糖、花椒、南瓜子、蜂蜜等,它们既属于中药, ③ ;又是大家经常吃的富有营养的食物。而有些药是不具有食用性的。
只有明确了药食两用物质及其功效,才能安全地发挥食物在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等方面的功效,否则会适得其反。
20.文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60分)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告诫学生,要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进行交流。
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认为,鉴赏文学形象要从语言入手,但不要被语言所局限,应当从言内到言外,品尝那些言外的滋味。
结合你的阅读经历,从备选人物或形象中选取一位,给他(她)写一封信。谈谈在与智者先贤对话中,你与内心真我进行了怎样的交流;或者在鉴赏文学形象时如何从言内到言外,品尝到了言外的滋味。
备选人物:如孔子、孟子、庄子、杜甫、鲁迅、屠呦呦等
备选形象:如林黛玉、别里科夫、祥林嫂等
要求:符合书信格式,题目自拟,不得抄袭,字数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崇州市怀远中学高二上学期半期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这是那些偶像明星道德水准低下造成的”错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第三段中有明确的内容,应该是“当下,信息传播渠道越来越丰富……作品的关注度和演员的曝光率也在增加”。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错误。文章引用蓝天野的话论证了“尚德”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引用奚美娟的话论证了“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所以应是“论证了‘尚德’‘尚艺’在演员艺术生涯中的重要性”。
3.A【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错误,无中生有。原文中第五段中“它的特殊之处在于身处台前,离鲜花和掌声太近,容易陶醉;离聚光灯和热搜太近,容易迷茫。如何不在赞誉和名利中迷失自己,需要有内心的定力,看得清得与失、眼前与未来,尤其是要认清自己的位置”表明,作者并没有要求演员远离鲜花和掌声,远离聚光灯和热搜,而是要他们注意自己地位的特殊性,时刻保持清醒。C.“其作用并非不可替代”错误。从文中第五段“演员的作用不可替代”可知,演员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D.“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要求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错误。第六段原文为“演员应该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以高尚的艺术品质为追求。理解了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崇德尚艺就不是‘要我做’而是‘我要做’,就会成为整个演艺行业的自觉”,从中可知,“演员心中始终存着人民,以人民为中心”就是演员在新时代所担负的职责和使命。
4.C【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C.“是因为中国凭借神舟系列飞船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原因分析错误,戚发轫觉得他们设计的飞船让宇航员杨利伟感到满意,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奖励,而“中国凭借……国家”是在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意义,答非所问。同时,该句表述不精准,中国是凭借神舟五号飞船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5.D【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D.“都进行了层层追问”分析错误,对第二次“犹豫纠结”并未进行层层追问。
6. ①航天人不惧任务艰巨,热爱祖国,勇担使命。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航天梦想,戚发轫等航天人听从国家安排,艰难开展研究,实现了卫星发射、载人航天等伟大梦想。②航天人不计个人待遇,热爱事业,坚守岗位。在科研人员收入偏低的背景下,部分航天科研人员凭着对事业的热爱,不计收入得失,坚守航天事业。③航天人不惧个人生死,追求完美,投身任务。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宇航员们不惧个人生死,不负厚望,最终完成载人航天任务。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航天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航天人的付出与牺牲”是题目的前提,这要侧重谈航天人为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而做出的付出与牺牲。“我国航天人是怎样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的”是题目的核心,这里的“航天人”需要联系材料进行具体化,大致包括戚发轫、部分航天科研人员和宇航员。然后,结合材料,分别答出这些人是如何处理个人与事业的关系的。(1)如戚发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国家需要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去干什么”,这表明航天人听从国家安排。对记者的提问,他说“当时有一部分人对航天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愿意拿不如卖茶叶蛋的待遇坚守岗位”,从中可看到在科研人员收入偏低的背景下,部分航天科研人员凭着对事业的热爱,不计收入得失,坚守航天事业。(2)从“我们与宇航员开会,他们说个人生死不是问题,只是担心,载人航天任务要求宇航员完成的那些动作和试验项目能不能完美无缺地做好,不辜负了大家的厚望”可知,航天人在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前,宇航员们不惧个人生死,不负厚望,最终完成载人航天任务。他们不惧个人生死,热爱祖国,勇担使命。(3)从“主要是实验条件不好。我们没有低温试验室,就在海军的冷库里做试验。夏天我们穿着大棉袄、塑料鞋,出来以后塑料鞋都冻裂了”可知,航天人不惧任务艰巨,听从国家安排,艰难开展研究,实现了卫星发射、载人航天等伟大梦想。
7.B【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B.“渲染悲凉氛围”“也寓示了社会的黑暗正吞噬着人们心中仅存的温暖”错误。文章开头对黄昏的描写“黄昏走到了尾端,光明正以一种难以想象的速度自大地撤离”并没有特别的含义,这就是一个很平常的黄昏,并未渲染悲凉的氛围;而且从后文病女人过马路时没有一个司机摁喇叭等描写看,这个世界还是很温暖的。
8. ①“流泪”是全文的线索。“流泪”这一动作贯穿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②“流泪”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作者从感到自身渺小无力到后面泪痕未干,再到文末“泪在血脉中奔流”,暗示作者寻找文明的情感变化,展现作者在黑暗中看到黑暗并寻找光明的决心,体现了对弱者的人文关怀。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本某个情节作用的能力。首先看“流泪”在文章的第⑤段,“当她走起来的时候,我的眼泪不能自禁地顺着眼角流了下来”,描写“我”看到病妇怪异的走路姿态的时候,不可抑制的悲悯和心酸让“我”情不自禁的“流泪”;第⑥段,“她走的每一步,都使我的心全部碎裂又重新组合,我从来没有在一个陌生人的身上,经验过那种重大的无可比拟的心酸”;还有第⑧段,病妇身边还有一只跛狗,“她们一步步踩着我的心走过,我闭起眼睛,也不能阻住从身上每一处血脉所涌出的泪”;第⑫段写“我刚过那个路口不久,天色就整个黯淡下来,阳光已飘忽到不可知的所在,回到家,我脸上的泪痕还未完全干去”,并且这次“流泪”引发了“我”的思考;第⑰段写“我看见了,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这是使我落泪的原因”;最后写“我没有再落泪,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可见文章围绕为谁“流泪”,为何“流泪”来写,“流泪”是全文的线索,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流泪”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开头写“流泪”是为病妇和跛狗感到心酸;回到家里泪痕未干,作者感悟到流泪的真正原因是“我看见了,但我什么也不能做,我帮不上一点黑暗的忙”,为自身渺小无法帮助她们而难过;通过思考“我感觉,在无边的黑暗里,我们只是寻索着一点点光明,如果我们不紧紧踩着光明前进,马上就会被黑暗淹没”,最后感觉“泪在全身血脉中奔流”,暗示作者寻找文明的情感变化,展现作者在黑暗中看到黑暗并寻找光明的决心,体现了对弱者的人文关怀。
9. ①“眼盲的人在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指冷漠、没有悲悯之心的人,是不会留意身边的苦难的。②“明眼的人在黑暗里看见了黑暗”,指心怀悲悯,即使无能为力,你也会有所触动,用心去观察身边的苦难。③佛陀的回答充满哲思,是对人性的呼唤,表明即使你是渺小的、无力的,但是内心也应心怀仁慈,充满着对光明的渴望。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鉴赏作品主题的能力。佛陀说“眼盲的人在黑暗里什么也看不见”,“眼盲”是指有些人对自己身边的事漠不关心;“什么也看不见”是说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别人的苦难视而不见,更不会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明眼的人在黑暗里看见了黑暗”,“明眼人”指的是留意周围世界,能够体察到别人的境遇的人;“看见了黑暗”指的是他们能够看到别人的苦难,并能感同身受、心怀悲悯,即使无能为力,你也会有所触动,用心去观察身边的苦难。佛陀的话告诉我们,人应当心怀慈悲,关心他人,即使力量渺小,不能做什么,也不能让自己变得冷漠自私,应该让自己的心柔软向善,追寻光明的人性之美。这就是文章的主题。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信数与萧何语”中“与……语”意思是“和……说(谈话)”为固定词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不得推择为吏”是被动句,承前省略主语“韩信”,“推择”是“为”的方式,作状语,“为”是动词谓语,“吏”为宾语,独立的句子之间不可断开,“不”前停顿,排除D。
11.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D.“檄,是中国古代官员向皇帝汇报情况的文书名称”说法错误,“檄”应该是中国古代官府用以征召、声讨和晓喻的文书。
12.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汉王认为萧何纯粹是在骗人,并责罚了萧何”错误,原文是“王曰:‘以为大将’”,A选项把文中的“汉王听取了萧何的意见,封韩信为大将军”的内容理解为“责罚了萧何”,这是错误的,经过萧何的一番解释,汉王相信了萧何。
13.(1)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自己,于是韩信逃跑了。
(2)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参考译文】
当初,淮阴人韩信,家里贫穷没有什么善行,不能被推选担任官吏。汉王刘邦进入蜀地之后,韩信又逃离楚军归属到汉王,韩信数次与萧何谈话,萧何感到他不同寻常。韩信推测萧何等人多次向汉王举荐过他,但汉王一直没有重用自己,于是韩信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汉王报告,自己便去追赶他。有人对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大怒,萧何的离去如同失去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回来拜见汉王,汉王又恼怒又惊喜,骂萧何说:“你为什么逃跑?”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臣是去追赶逃跑的人。”汉王又骂道:“逃跑的诸将们数以十计,你都不去追,为什么专去追韩信,你纯粹是在骗人!”萧何说:“汉王如果您只是想长期在汉中称王,必然不会用到韩信;如果您想争夺天下,非韩信不可,其他没有人能和您共谋大业。这就看汉王您的选择了。”汉王说:“我是想要东进的,怎么能闷在这里长期久居呢!”萧何说:“如果您计划向东发展,就能用到韩信,韩信就会留下来;如果不能用他,韩信终归还是要逃跑的。”汉王说:“那我就看你的面子任韩信为将军吧。”萧何说:“只任他为将军,韩信也不会留下来的。”汉王说:“就任他为大将军吧。”萧何说:“太好了。”于是汉王想召见韩信任命他官职。萧何说:“汉王平日向来傲慢无礼,今天要任命大将军,如同招呼小孩儿一样,这就是韩信要离去的原因啊。汉王如果任命他官职,必须选择一个良辰吉日,沐浴斋戒,设置坛场拜将,举行授职的仪式才行。”汉王答应了萧何的要求。韩信被拜为大将军的仪式结束后,坐在上座。汉王说道:“丞相多次向我说到将军,将军有什么计策来教导我呢?”韩信谦谢了一番后,便问汉王说:“现在大王如果向东去争夺天下,您的对手难道不正是项羽吗?”汉王说:“对。”韩信接着说:“大王您自己估计一下,在勇敢、强悍、仁爱、刚强等方面您与项王相比谁更强呢?”汉王沉默了许久,说:“我不如他。”韩信拜了两拜,称赞地说:“我韩信也认为大王比不上他。然而我曾经侍奉过项羽,请让我来谈谈他的为人处事吧。项王发怒大吼,厉声呵斥时,上千的人都胆战心惊,但是他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将领,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而已。项羽对人恭敬慈爱,言语温和,他的部下有人生了病,会同情地流下眼泪,还把自己吃的东西分给他们吃;但是,当他所用的人立了功,应当给予封赏爵位时,他却不舍得授给人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妇道人家的仁慈。他还驱逐原来的诸侯王,封诸侯国的将相为王,又将义帝驱逐迁徙到江南,军队所过之处没有不被伤害毁灭的,百姓们都不亲近拥戴他,只不过是受他威势与强权的胁迫罢了。虽然他名义上称霸天下了,而实际上早已失去了天下人的心,所以他的强很容易变成弱。现在大王如果确实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威武、勇猛的将士,那还有什么敌人不能被诛灭!将天下的城邑封给有功的将士,那还有什么人会不心服口服呢!大王您最初进入武关时,没有去伤害丝毫的东西,还废除了秦的严酷的法令,与秦地的百姓约法三章,秦地的百姓没有不希望大王做秦王的。而且依照当初与诸侯们的约定,大王理应在关中称王,这件事关中的百姓都知道。大王失掉了关中的王位被封到汉中地区,秦地的百姓没有不遗憾的。现在大王举兵东进,三秦之地只要发布一道檄文就可以平定了。”于是汉王听了大喜,自认为得到韩信太晚了。
14.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D.“因壮志难酬而意欲归隐之情”理解错误。尾联是说:我这忙碌的样子,你看见恐怕都会笑话我吧,可是还是要就着这南池之水照映着客居他乡的我。尾联向朋友告知不堪奔波的宦游生涯,抒发了诗人因得不到重用而产生的怨恨和牢骚。
15.①在写人方面,运用神态描写,用“黄尘满面”“往来屑屑”写己,描绘了诗人不堪奔波的劳碌相;用“君应笑”状友,是从友人的角度看诗人的宦游生涯,都极生动、形象。②在写物方面,运用白描手法,写鸿雁用“瘦”,写出鸿雁万里奔波,消瘦无力,是作者奔波劳碌的形象写照;写鸟乌用“微”,写出暮色苍茫中昏鸦归去的寥落的景象,暗含作者前途迷茫之感。不仅各具特征,宛然可见,而且很符合秋归之日的节令和此诗的题旨。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和写作技巧的能力。诗歌颔联“黄尘满面人犹去,红叶无言秋又归”中,用人、秋作比,以秋归反衬人不仅难“归”,而且还不得不“犹去”的凄凉境遇。对“黄尘满面”一副劳碌相的人,红叶只是“无言”,这神态,是同情诗人的不遇,或是劝其与秋同归。诗歌颈联“万里天寒鸿雁瘦,千村岁暮鸟乌微”中运用白描写景,情在景中。天寒、雁瘦、岁暮、乌微,这一幅幅衰飒凄厉的图画,正是诗人心灰意懒情绪的反映。鸿雁乃信使,瘦则无力,当然是寄书难达了。乌鸦至日暮便聚栖在村舍附近,诗中着一“微”字,表示暮色苍中视野模糊,更显诗人的茫茫之感。诗歌尾联“往来屑屑君应笑,要就南池照客衣”回头点题。“往来屑屑”照应“黄尘满面”,用了神态描写来说明人的不堪奔波的情态,“君应笑”在点明“示友”的同时又照应首联。总的来说,诗中用“黄尘满面”“往来屑屑”写己,用“君应笑”状友,都极生动、形象,在主客之间构成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此外,白描手法运用恰当,写鸿雁用“瘦”,写鸟乌用“微”,不仅各具特征,宛然可见,而且很符合秋归之日的节令和此诗的题旨。
16.略
17.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处世”,指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处事”指办事。语境中体现的是一种与人相处交往的方式,应选用“处世”。“杜绝”,遏制、彻底制止。“阻绝”,阻塞不通;阻隔。“杜绝”用于抽象的对象,阻绝用于对具体的事物。“纷争”为抽象事物,应选用“杜绝”。“谦光自抑”,指谦虚退让的风度。比喻德高望重的人能够谦虚退让。“谦恭下士”,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文中指以谦虚退让的方式来平息与别人的纷争,无“下士”之意,应选用“谦光自抑”;“锱铢必较”,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唯利是图”,指只贪图利益,不顾及其他。文中强调待人处世要礼让谦和,不能斤斤计较,无贪图利益之意,应选用“锱铢必较”。
18.D【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D.看关联词,按照语境逻辑应“不是……而是”,排除C项;看句子对应关系,前句“不是主张……”,后句“而是提倡……”前后衔接更紧密,所以排除A、B。
19.C【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为语序不当。前后句主语一致,关联词语“虽然”应放在“法家”之后,排除A、B。“法令来定分止争”不合逻辑,应该是“通过法令来定分止争”,排除D项。
20.①但这一思想自古有之 ②生活中常见的药食两用物质 ③有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功效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空,根据上文“虽然这一概念出现于近现代”可推断,此处要填写的句子内容应与之相对,且句式为“但(是)……”,故此处可填写“但这一思想自古有之”之类的句子。第②空,根据上文“药食两用物质”可判断叙述的主体,下文“如橘子、山楂、赤小豆……”是在例举药食两用的食物,故此处填写的句子应是对下文有领起的作用,此处可填写“生活中常见的药食两用物质”之类的句子。第③空,承接上文可知,“如橘子、山楂、赤小豆……”属于药食两用的食物;由“它们既属于中药”可推断此处填写的内容与“中药”的特性相关,故此处可填写“有养生保健和防病治病的功效”之类的句子。
21.【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材料中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和北京大学教授袁行霈的意思主要是告诫学生要跨越知识的界限、文化的界限、时空的界限,在阅读中与智者先贤对话,在思考中与内心真我交流。他们希望学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反思人生,冲刷思想的杂质,磨砺思想的锋芒;在体察自然、感悟生命中提升思想的境界,在成就梦想中彰显思想的力量,在人生旅途中,做有思想的行者。
如选择“鲁迅”可抓住他的“斗争精神”,告诫自己学习他看清了政治方向,就向着一个目标奋勇地斗争下去,决不中途投降妥协;他的“牺牲精神”,告诫自己学习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与残害,他一点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
如选择“屠呦呦”要抓住她的“与团队成员经过多年攻坚”,治病救人、造福人类的高度责任感。
如选择“林黛玉”,我们可读出在封建社会大家族里生活的她,个性张扬,率真坦荡,执着追求高品质爱情,有异于封建社会的大家闺秀,是大观园里一个特立独行的人物。她的身上体现出一种前卫的、进步的民主思想,而这种进步在当时社会却被认为是叛逆的,是被礼教所不容的,也正是由于她的叛逆及对心灵相通的爱情的执着追求才引起封建家长们的不满,作为一个异类,她的失败及悲剧命运是注定了的。
【立意】
1.星星火种,思想开花
2.“思想”的力量
3.读先贤,悟人生
4.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升华
5.走进经典,有读有悟
【参考例文】
碗里有米,心中有您
——写给袁隆平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袁爷爷:
您好!此刻怀着沉重的心情执起笔,脑海里浮现的是您接受采访笑吟吟的可爱脸庞,是您站在稻田里拉小提琴的自由浪漫,是您俯身手捧麦穗的严肃认真……
小时候,看着课本里关于您的介绍,我想您一定是个很严肃认真的人吧。事实确是如此。为了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里,您殚精竭虑,一心扑在试验田的杂交水稻上,每天不是在试验田,那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即使是卧病在床,醒来后第一句也是询问天气状况,担心着试验田的水稻。您是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却始终坚持自己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原则,甚至孙女小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天真地认为爷爷只是个天天看天气预报的老头。国际上也曾经有多家机构高薪聘请您出国工作,都被您婉拒了,因为您坚信您的根在中国,杂交水稻的根也在中国。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令我心向往之;拳拳爱国之心,更让我肃然起敬。
长大后,我也因此更加懂得了您淡泊名利、踏实做人的难能可贵。在通讯发达的网络中,我欣喜地发现您还是一个不断学习,幽默风趣的大师。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您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除了英语流利,说俄语、拉小提琴、游泳、跳踢踏舞……谁能想到一个鲐背之年的科研者,还是一个紧跟时代的全能“90后梗王”。让我们后辈对您的敬意中又多了一份亲近。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给您的颁奖词曾写道:“袁老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您的一生是让人肃然起敬的一生,纵然荣誉满身,却仍坚持俯身黄土地,您的爱国敬业、勤俭朴素、乐观风趣是我们无价的珍宝,您一生择一事,一事终一生,更让我们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责任。袁爷爷,您是榜样,是英雄,是我们永远的楷模!
搁笔至此,竟不知所言。只想真诚地对您说:袁爷爷,感谢您,给这个时代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请您放心,吾辈定当不负所望,沿着您走的道路,带着“禾下乘凉梦”“覆盖全球梦”一往无前!
此致
敬礼
XXX
XX年XX月XX日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2遂宁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雅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文件包含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docx、四川省雅安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2南充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