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教案第1页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语文13 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13 植树的牧羊人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复习旧知,唤起记忆,学习新课,理解内容,快速浏览,重点探究,课堂训练,品析语言,布置作业,加深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唤起记忆。
    1.指名说说本文的结构划分,并简要说出各部分的大意。
    2.指名概括本文的主题思想,教师小结导入课题。
    二、学习新课,理解内容。
    (一)学习第一部分。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后,教师口头提问:这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志明回答后,教师归纳。
    明确:
    这部分概括写牧羊人的崇高品质。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的故事展开做好了铺垫。同时,作者设置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学生反复熟读第2~20自然段内容,教师运用多媒体出示思考题。
    ⑴文中写到作者有几次见到牧羊人?每次见到牧羊人的情形各是怎样的?
    ⑵课文第2段中,作者细致描写“无边无际的荒野”环境有什么作用?
    ⑶课题为“植树的牧羊人”,那么,文中的牧羊人都种了哪些树?他又是怎样种植橡树的呢?
    ⑷本文以什么为顺序,又以什么为线索来展开故事的?
    2.分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巡视,适当点拨。
    将学生按照4人一组分成若干组,每组推选一名小组长和记录员,由小组长牵头组织组员讨论(⑴⑵题指定组长回答,⑶⑷题各组抢答)。记录员做好讨论记录,最后整理成答案,以备小组长答题。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评价后归纳。
    明确:
    ⑴有三次:“我”第一次是到这里(高原)旅行,看到的是一片荒凉景象,和牧羊人简单交谈后知道了他的故事。第二次“我”又踏上了“去往那片高原的路”,了解到“牧羊人”改行为养蜂,除了种橡树外还种了山毛榉、白桦树,可喜的是“我”看到了溪水。“我”第三次见到植树老人,这里已经变长绿洲,充满生机,美丽富饶。
    ⑵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为突出中心服务。这里细致地描写荒凉环境,是为后面牧羊人植树做好铺垫。这里的荒凉原野、废弃家园、稀少人烟、贫瘠土地、干燥气候都与后文充满生机,美丽富饶的情景形成对照,重点突出牧羊人的贡献和植树所创造的奇迹。
    ⑶从“我”第二次见到牧羊人可知,种的树有:橡树、山毛榉、白桦树。种橡树的情形:先是认真挑选橡子,然后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里泡一下,最后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在坑里放进一棵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⑷本文以时间为顺序,如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是1913年6月;第二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是1945年6月。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十分清晰。
    (三)学习第三部分。
    1.学生齐读第21自然段后,教师提问。
    ⑴这部分内容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⑵怎样理解“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含义?
    2.指名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
    ⑴不能。这部分内容是对牧羊人的高度评价,抒发作者的赞美之情,升华了文章主旨,并与开头呼应,在结构上形成和谐统一。
    ⑵“毁灭”指战争给环境带来的破坏,“创造”指“牧羊人”创造绿洲的奇迹,含蓄地表明作者对战争的批判,对牧羊人植树深切地赞美之情。
    三、快速浏览,重点探究。
    1.学生快速浏览全文,说说文中植树的牧羊人是个怎样的人。
    2.同桌互相讨论,共同组织答案。
    3.指名回答,教师评价。
    明确:
    ⑴他是一个对劳作、对生活极为认真的人。由于儿子和妻子都因为恶劣的生存环境而早逝,他从种树中缓解了痛苦和孤独,找到了幸福和满足。
    ⑵他是一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人。种树依然是让他乐此不疲的事情,也是他生活本真,他找到了幸福生活的真谛。他把心中的痛苦与烦恼都变成了动力,用自己的热情在绝境中取得胜利,用坚韧和乐观征服了大自然,征服每一个观众。
    ⑶他是一个孤独而安详的人。因为一直过着孤独的生活,他几乎从不说话,但一举手一投足都充满了自信。他不抽烟,养的狗也很安静。
    四、课堂训练,品析语言。
    学生通读全文,结合上下文内容按照提示品析下列语句。(教师运用多媒体显示句子。)
    1.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从修辞的角度。)
    2.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在坑里轻轻地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从精典用词的角度。)
    3.他拿出一个袋子,从里面倒出了一堆橡子。接着,一颗一颗仔细地挑选起来。(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明确: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牧羊人”比作“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我”在处境非常困难时遇到“牧羊人”的欣喜之情。
    2.运用动作描写,“轻轻地放”“仔细埋”生动传神地写出牧羊人对橡子的爱惜,种树的认真,也含蓄着“我”对“牧羊人”的敬佩。
    3.动作描写(细节描写),写出“牧羊人”选橡子时一丝不苟的态度,生怕有一棵发不了芽,与下文种橡子时的“轻轻地放”“仔细埋”相照应,也为下文橡树长大成林作了铺垫。 “我抽着烟,想帮他挑。但他说不用我帮忙。”“牧羊人”为什么不让我帮他呢? 不让我帮他挑选橡子,一是因为我是借宿的客人,是对我的关照,更主要的是怕我挑选的橡子不够好,担心种下后不能发芽生长。
    五、布置作业,加深巩固。
    写一段话来赞美身边有突出成绩的人。不得少于300字,语言优美、通顺。
    附:板书设计:
    初遇牧羊人:荒凉原野
    植树的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绵延森林 无私奉献
    终见牧羊人:活力乡村

    相关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免费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植树的牧羊人免费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自主学习,理清文章故事内容,合作探究,理解主题,拓展延伸深入思考,课堂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3 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开篇激趣,导入课题,预习课文,把握基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堂小结,教师概述,布置作业,加深巩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四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第四单元13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梳理文意型默读,思考型默读,重点突破型默读1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