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风化作用和河流地貌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风化作用和河流地貌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2 题,4 题,25题,17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制约图中河道摆动幅度的主要因素是( )
A.流量B.气候C.地形D.植被
根据图中河谷边界信息可知,河谷边界相对平直,表明受河谷两侧地形的限制,河道只能在河谷边界内摆动,所以制约图中河道摆动幅度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C正确。气候影响河流补给,进而影响河流流量,但图中河道摆动范围无法突破河谷边界,由此可知,流量和
气候并不是主要制约因素,排除AB。河流在摆动过程中形成新的裸露土地,从而为树木生长创造了条件,所以河道的摆动影响植被的分布,而植被对河道摆动幅度的制约较小,D错。故选C.
2.该河段较年轻的树木主要分布在_( )
①上游处②凹岸处③古河道④凸岸处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
读图,河流凸岸处树龄等值线数值相对较小,河流凹岸处树龄等值线相对较大,表明图示河段较年轻的树木主要分布在凸岸处。同时,图中陡坎附近的树龄等值线数值相对较小,而陡坎是曾经河岸的所在地,由此表明古河道所在位置树木相对较为年轻,②错,③④正确。读图可知,图示河段上游的树龄等值线相对较大,不是年轻树木分布地,①错。故选D。
(2021 学年第二学期 9+1 高中联盟期中考试)下图是罗布泊不同历史时期湖岸线和河流入湖口三角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3、4 题。
3.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 历史上罗布泊
A. 湖泊的东岸坡度大于西岸 B.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 蒸发大
C. 湖泊的流域面积不断缩小 D. 湖口三角洲位置先向前移, 再向后退
4. 推测导致罗布泊干涸的可能原因有
A. 围湖造田, 湖泊面积缩小 B. 河流沿岸居民过度用水
C. 沙漠广布, 湖水下渗严重 D. 地壳下陷, 风沙掩埋
答案:3.D 。由湖岸线疏密可知,东岸的坡度小。A错。罗布泊身居内陆,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额影响,流域面积不会变,根据三角洲的形成顺序和位置可知,湖口三角洲位置先向前移, 再向后退
4.B.干旱区的湖泊萎缩一般是上游用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某实验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花岗岩表面淋上25℃左右的水,记录其内外温度变化。下图为所测得的岩石内外温度变化曲线图。完成24、25题。
5.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岩浆
A.高温变质 B.侵入冷凝
C.高压成岩 D.喷出冷却
6.该实验模拟的地质作用是
A.风蚀作用 B.水蚀作用
C.溶蚀作用 D.风化作用
答案:5.B解析:本题考查岩石的形成。花岗岩属于侵入岩,是软流层的岩浆上涌侵入岩石圈内部,缓慢冷却凝固而成, B对;高温变质形成变质岩, A错;压成岩形成的是沉积岩, C错;喷出冷却形成喷出岩, D错。故选B。
6.D.解析:本题考查地质作用。题目文字材料和图示显示,岩石表面温度-开始较岩石内部略高,但随之就迅速降低,而岩石内部则降幅缓慢。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外界温度变化可能使岩石表面和内部膨胀和收缩幅度产生差异,从而导致岩石破碎,这属于物理风化作用, D对, ABC错。故选D。
高山流石滩(右图)指位于高山冰川雪线以下,高山草甸以上的地表岩石大量崩裂,大多棱角分明的岩块与碎石沿着陡峭的山坡缓慢滑动,在山坡较平坦处形成的扇形岩屑坡。
7.高山流石滩上岩块与碎石形成的主要作用是
A.风力堆积B.风化作用
C.流水搬运 D.冰川侵蚀
答案:7.B 利用材料中信息,是雪线以下的地表岩石崩裂,形成碎石。结合外力作用的类型及特征,判断主要外力作用是温度等变化形成的风化作用。
河流阶地是沿河分布在洪水位以上的阶梯状地形。地壳运动的稳定期,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形成宽阔的谷底或平原。地壳运动的上升期河流下切,原来的谷底或平原被抬升成为阶地。如果这一过程多次重复,在河谷的横剖面上便可出现多级阶地。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流某河段的横剖面。据此完成8~9题。
8. 形成最早的阶地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 该河段( )
A. 河水一定自东北向西南流
B. 河水一定自东南向西北流
C. 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D. 最可能位于河流中下游
8. D 解析:据材料可以推断,图中出现的多级阶地是在地壳运动的上升期形成的。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④,一段时间之后地壳继续抬升,河流下切形成阶地③,依次反复形成②和①两处阶地,因此最早形成的是阶地④。
9. D 解析:由图可知,该河流西北方向没有河流阶地,是河流凹岸,以侵蚀为主;河流的东南岸有河流阶地,是河流的凸岸,以堆积为主,形成河漫滩。河流的凹凸岸主要受河流惯性作用冲刷凹岸为主,无法判断河流流向,因此河水自东北向西南流或自东南向西北流均可以形成图中所示河流阶地,A、B错误;但是只有在地势较为平缓的河流曲流的凹凸岸才能形成该河流阶地,因此该河段应该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C错误,D正确。
。
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 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多的是( )
A. 云贵高原 B. 东北平原
C. 东南丘陵 D. 塔里木盆地
11. 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 凹岸侵蚀 B. 凹岸堆积
C. 凸岸侵蚀 D. 凸岸堆积
12. 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 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 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 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 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10. B 解析:地势平坦的地区河流较为弯曲,容易形成牛轭湖。
11. A 解析:河流形成的早期,河岸较为平直,此时期的河流侧蚀比较明显。河流水在侧蚀过程中可能遇到河流两岸软硬不同的岩石,较软的一岸侵蚀严重,逐渐形成凹岸,另一岸形成凸岸。此后,河流凹岸不断遭侵蚀,河流越来越弯曲(河道向凹岸一侧不断弯曲),所以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凹岸侵蚀。
12. D 解析:自然状态下,湖水不可能大量流出;人类过量用水不是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牛轭湖形成后,与原河道分离,不受上游河道影响;牛轭湖形成后,由于长期的湖水蒸发和下渗,以及植被发育覆盖使得牛轭湖面积逐渐缩小直至消亡。
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高山峡谷地貌;下游以沉积作用为主,形成平原
读北半球某流域示意图,A、B、C分别位于河流上游山区、河流中游和河口附近。据此完成13~15题。
13. 关于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河冲刷力右岸比左岸弱
B. A地多为“V”形河谷
C. C地为冲积平原
D. B地为三角洲平原
14. C地比A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C地( )
①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 ②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15. 夏季,A处的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量增多,其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坡度增大,流速加快
B.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
C. 地壳活跃,泉水出露
D. 气候变暖,降水增多
13. B 解析:该流域位于北半球,水流向右偏,河流冲刷力右岸比左岸强;A地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强,以下蚀为主,河谷多为“V”形河谷;C地为河口三角洲;B地为冲积平原。
14. C 解析:C地靠海,可以发展河海联运,且地势平坦开阔,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水源充足,植被茂盛,环境好,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这些是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小。
15. D 解析:读图可知,该河为外流河,降水是其主要补给方式,夏季,A处的河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水量增多,其原因最可能是气候变暖,降水增多;流速对水量增加无影响,树木减少,降水量一般减少;没有信息显示与地壳活动有关。
(浙江省北斗星盟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适应性联考))曲流大多发育在平原,受流水的自由摆动被侧向侵蚀形成。太行山的深邃峡谷中也密集分布了宛转的曲流,如左图所示。右图示意沿甲乙的河流纵向剖面。据图,回答16、17题。
16.形成太行山曲流的内外力作用先后顺序分别为
A.地壳抬升--流水下蚀--流水侧蚀 B.流水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侧蚀
C.流水下蚀--地壳下沉--流水侧蚀 D.流水侧蚀--地壳抬升--流水下蚀
17.据图推测,甲岸
A.水流速度更快 B.陆地面积季节变化较大
C.底层水流流向乙岸 D.更适合建造河港
答案:16.D 解析:曲峡的形成先是侧蚀形成曲流,然后地壳抬升,下切形成曲峡。 17.B。解析:甲地是堆积形成的,流速慢,坡度缓,陆地面积季节变化较大
(2020高三开学考)西辽河流域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带,年降水量约375mm,灌溉农业较为发达,素有“北方粮仓”之称。下图为西辽河流域位置及区域简图。完成18题。
18.AB河段干流河道多次左右摆动,是因为该河流
A.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 B.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
C.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 D.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
流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短时间流量大;流域内植被覆盖率低,含沙量大,泥沙沉积作用明显,使河道多变;地形平坦,水流不畅,干流多摆动;泥沙含量高,河床淤积、抬高,使干流河道左右摆动。AB段河流应该是短时间内流量大,含沙量大,故AB选项错误。AB段河流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故D选项正确
(浙江省温州十五校联合体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稷山县所在地区南北地势较高,中部是宽阔平缓的河谷平原。历史上,县域境内河道经常南北较大幅度摆动。完成第19题。
19.与此处河道历史上经常摆动无关的是
A.含沙量小侵蚀力大B.流域土壤质地特殊
C.季风气候降水集中D.地堑河谷地势平坦
答案:A,解析:此处河道历史.上经常南北摆动是因为当地河流侧面侵蚀作用的结果,因此与沉积作用关系不
大,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山西省稷山县位于黄土高度,流域土壤以黄土为主,质地疏松,容易被河流侵蚀,导致河道大幅度摆动,B不符合题意;当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降水强度较大,汛期流量大,流速快,河水的侵蚀力强,从而导致河道大幅度摆动,C不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汾河谷地为地堑形成的谷地,材料信息表明,中部是宽阔平缓的河谷平原,河流下蚀能力较弱,以侧蚀为主,从而导致河道大幅度摆动,D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21 学年第二学期温州十校联合体期中联考)伏尔加河流域内工农业发达, 人口众多, 其注入里海, 同时在河口处形成面积较大的三角洲。近几百年来里海湖面变化明显, 18 世纪时, 阿斯特拉罕还位于里海岸边。 完成第 20、 21 题。
20.造成伏尔加河三角洲前端沙漠化土地面积明显多于后端的主要原因是( )
A.三角洲上游用水量大 B.三角洲前端用水量大
C.三角洲前端风力较小, 泥沙沉积 D.三角洲前端流水侵蚀, 水土流失
21.若在伏尔加河上游修建大型水库, 河口附近较之前的变化为( )
A.三角洲萎缩加剧 B.水位季节变化增大
C.土地盐碱化加剧 D.生物多样性增加
20答案:A。解析:由图可知,上游截留用水导致下游水资源短缺,出现荒漠化。A
21答案C,解析:上游修建水库导致湖水注入减少,水位下降,湖岸裸露,蒸发旺盛,盐碱化加剧。
(2022届浙江省台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潮滩是海岸地带出露的沙泥滩。 五龙河入海口的丁字湾潮滩在长期生长后, 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现萎缩。 下面图 1 为丁字湾区域略图, 图 2 是莱阳市 1954~2009 年年降水量累积距平曲线图。 完成 22、 23 题。
22.五龙河流域降水量较多的时间是
A.1960 年~1970 年 B.1970 年~1980 年 C.1980 年~1990 年 D.1990 年~2000 年
23.丁字湾潮滩从生长到萎缩的过程, 揭示了其营造的主导外力作用变化是
A.海浪堆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B.流水沉积作用→流水侵蚀作用
C.海浪堆积作用→海浪侵蚀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海浪侵蚀作用
22.解析:从右图莱阳市1954~2009年年降水量累积距平曲线图,可以看出1960-1970这个时间段累积的曲线增长最快,说明这个阶段累积的降水多,说明这个阶段降水量多,A正确;1970-1980年,降水累积距平曲线变化不大,说明这个阶段降水累积增长不大,说明降水跟平均水平相差不大,B错误;1980-2000年阶段,降水距平累积量减少,说明这些年份的降水量在平均值以下,所以CD错误;故选A。
23.解析:丁字湾潮滩从生长到萎缩的过程,结合流域的降水量累积距平曲线图可以看出,60-70年降水量是增多的,从上游搬运来的泥沙较多,所以河口潮滩的淤积量大于侵蚀量,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70年之后,降水量减少,搬运来泥沙的量少于侵蚀量,因为在河口位置,所以以海浪侵蚀为主,ABC错误,D正确。
(2022届浙江省台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区域的地质地貌证据可以通过河流地貌来判断。 涪江自第四纪以来发育了早更新世(Q1) 、 中更新世(Q2) 和全新世(Q3) 等三期冲(洪) 积扇。 下图为涪江冲(洪) 积扇地区构造地貌和河流演化示意图。 完成 24、 25 题。
24.Q1冲(洪) 积扇堆积物的颗粒
A.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变细 B.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细
C.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变粗 D.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变粗
25.该区域经历过的地质过程最可能是
A.F1-F2之间地层间歇性隆升 B.F1 西北侧地层持续隆升
C.F1-F2 之间地层间歇性下陷 D.F2 西南侧地层持续下陷
24.结合涪江冲(洪)积扇地区构造地貌和河流演化示意图可知,Q1冲积扇西北侧为高山东南侧为盆地,从西北向东南地势逐渐降低,河流流速逐渐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堆积颗粒物变细,ACD错误,B正确。
25.结合冲积扇的分布形态,高山分布在西北侧,盆地,丘陵分布在东南侧,可以判断出F1-F2地层是下陷的。从F1-F2,高山先过渡到台地经历了一次下降,然后地壳稳定,当地壳再一次下陷,再形成盆地,海拔进一步降低。所以F1-F2之间地层间歇性下陷,故选C。
26.(2021·广州期末)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在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河段称为荆江,千里长江,险在荆江。长江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蜿蜒蛇行,曾经有“十年九灾”的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国家重点治理了“九曲回肠”荆江,天鹅洲故道群是长江裁弯取直后废弃的古河道,如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名副其实的“地上河”。下左图为荆江治理示意图,下右图为天鹅洲故道群示意图。
(1)分析荆江段河道曲折易变的原因。
(2)弯曲河道自然裁弯取直后,弯曲河道演变为湖泊。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简析荆江裁弯取直后利于航运的原因。
(4)解释荆江部分河道成为“地上河”的原因。
解析: (1)曲折说明容易发生侧视,和平原有关系,易变说明容易改道,和沉积量有关系。荆江段河道地处冲积平原,堆积物质以泥沙为主,容易被侵蚀;地形平坦,河流侵蚀以侧蚀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弯曲;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泛滥)期河道易决堤改道等。(2)裁弯取直后,新河道成为主河道,弯曲河道被弃;和主河道分离,成为湖泊。(3)航运和流程、流速、水位变化、结冰期等有关,河道变直,长度缩短,缩短航运里程;水流速度变快,泥沙沉积减少,通航能力提高。(4)地上河主要是泥沙淤积、河床抬升,人工堆高大坝造成的。
答案: (1)荆江段河道地处冲积平原,堆积物质以泥沙为主,容易被侵蚀;地形平坦,河流侵蚀以侧蚀为主(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道更弯曲;流量季节变化大,洪水(泛滥)期河道易决堤改道等。
(2)裁弯取直后,新河道成为主河道,弯曲河道被弃;弯曲河道入口处流速变慢,泥沙不断堆积,最终导致弯曲河道与主河道分开,成为湖泊。
。
(3)河道变直,长度缩短,缩短航运里程;水流速度变快,泥沙沉积减少,通航能力提高。
(4)(荆江河床坡度小,水流速度慢,河流从上游挟带的泥沙不断沉积,河床逐渐提高,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专题05 微专题 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讲义)-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新教材新高考),文件包含专题05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讲义原卷版docx、专题05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讲义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 微专题 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练习)(2份打包,原卷版+教师版),文件包含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练习原卷版doc、新高考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5微专题河流冲淤平衡特殊河流地貌海岸线的变迁练习教师版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专题六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2讲 构造地貌和河流地貌(通关训练B卷)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公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