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汉字“土”的含义,土壤的定义,生物循环,微生物,生物与土壤,成土母质,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与土壤,气候与土壤,酸性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地球表面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有:
气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
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以土壤为例
土壤是陆地表面层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四种物质组成的,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
土壤形成过程中各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的作用
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生物起主导作用。
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了大气中的二化碳,放出氧气
植物残体进入土壤,向土壤提供了有机质。
岩石通过风化向土壤提供成土物质和无机盐
绿色植物对土壤形成的作用
、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转化为腐殖质,腐殖质能释放氮素养分,使“一盘散沙”的土壤颗粒发生团聚,形成土壤肥力。
搅动土体、改变土壤结构和孔隙度
分解转化有机残体、合成腐殖质
09浙江高考第1题: 读图①,②,③代表的土壤类型依次是A 荒漠土壤, 森林土壤,草原土壤B 草原土壤, 荒漠土壤 森林土壤C,森林土壤, 草原土壤 荒漠土壤D,草原土壤 森林土壤,荒漠土壤
图l某地区三种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示意图
解析:①、②、③曲线所代表的有机质含量随图层变化的幅度不同;①曲线土壤有机质土层厚度大,②土壤类型有机质层厚度次之,有机质主要集中在地表以下20厘米土层,③土壤有机质含量最少,且随土层厚度变化不明显。
植物的矿物养分(氮除外)
决定土壤的颗粒度的大小
决定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
气候是影响土壤发育的重要因素
通过影响岩石风化,外力作用和动植物及微生物活动,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
提问:热带地区的土壤层厚度比温带和寒带地区的要大?这种说法对吗?说明理由。
(05年广东卷)34、图7是不同气候条件下风化壳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共18分) (1)a、b、c三条曲线, 曲线表示蒸发量。
(2)A、D、E、G四个地带中能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有 (填写字母)地带;即使增加降水也很难形成完整土壤剖面的是 (填写字母)地带。 (3)一个发育成熟的土壤剖面一般具有 层、腐殖质层、 层、淀积层和母质层。
(4)B范围内的气候类型是 ,对应的地带性植被、土壤类型分别是 、 。 (5)D范围内的植被类型是 ,开发该区域的关键性制约因素是 。(6)C、D两个地带不能发育森林植被的共同原因是 ;F地带能形成深厚风化壳的原因是 。
亚寒带针叶林 灰化土
高温多雨(降水大于蒸发),植物茂盛
光热条件好,水分状况差
光热条件差,水分状况好
5、人类活动的影响:形成高产稳产的耕作土壤
(1)改造方式:灌溉、施肥、翻耕等(2)合理耕作经营:土壤不断改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 (3)不合理耕作经营:土壤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等
耕作土壤(农业土壤) 北方的黑垆土,南方的水稻土
1、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2、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
3、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影响其它地区的地理环境
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对我们利用自然资源、修复生态系统和改善环境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各地理要素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大气环流B.太阳辐射C.人类活动D.地表状况2.图示各要素及地理环境的演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A.差异性B.复杂性C.整体性D.稳定性
3.古生代的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历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代,可以推知当时环境特点为( ) A.气候干燥,冷热多变B.藻类植物繁盛 C.全球气候分带明显D.气候湿润,森林密布
1.自然界中某种因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变化,例如青藏高原积雪面积减小,会引起该地域自然环境的连锁变化。这种变化包括 ( ) ①地表温度年变化增大 ②风化加速导致岩崩现象加剧 ③羊八井地热温度升高 ④山地针叶林带海拔高度降低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暑假,某地理小组在下图(冀东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地区野外考察。读图,回答(1)-(2)题。(1)在a、b、c、d四处中,学生们发现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是A.a B.b C.c D.d
(2)夜晚,学生们宿营最为安全的地点是A.a B.b C.c D.d
3.早第三纪,中国副热带地区气候干燥,形成沿纬向分布的红色碎屑岩系。由于印度板块向北的漂移与挤压,青藏高原隆起,改变了区域大气环流格局。读图完成(1~2)题。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统考版)202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五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核心考点,微专题5,热点聚焦5,构建知识网络,海陆位置,演化过程,热带荒漠,解读高考四层,答案B,答案D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艺术类考生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课件PPT,共3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知识网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第六单元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地理)新高考版-高考二轮复习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情解读,知识体系构建,考点必备知识通关,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林线分布的因素,考法解题能力提升,答题思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