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 3.1 时间在流逝 教案第1页](http://img-preview.51jiaoxi.com/1/5/136826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时间在流逝教案
展开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时间在流逝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聚焦,探索,研讨,课堂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时间在流逝》是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 “计量时间”单元的起始课,在本单元中起到了基础和铺垫的作用,是学生研究计量时间的开始。作为单元起始课,一开始就提出了单元研究主题“在时钟发明之前,人们是怎样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之后通过对日晷等计时工具的介绍,简要了解一些古代计时方法,然后开展“一炷香”时间的研究。这项研究为后续整个单元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观测事物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变化所需的时间是否一致。
学情分析
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关于时间及现代计量时间的工具,他们有比较丰富的、直观的认识,但各种计时方法和计时工具是怎样逐步发展的,在现代钟表发明之前古人是如何计时的,这些问题学生可能有所思考,但认识不太清晰。作为单元起始课,本课即引导学生关注、研究这些问题,并通过对燃香钟这一工具的探究、研讨,使学生由浅入深进行计时工具的探索,激发研究计时方法的兴趣,并初步获得研究计时问题的方法,为后面整个单元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包括重难点)
科学概念目标
古人利用天体的运动规律计时。
在一定的条件下,燃香变短的速度基本是均匀的,可以用来计时。
科学探究目标
能搜集古人计时方法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能观测并记录燃香时间的相关数据。
能就“蜡烛可以计时吗”这一问题结合实验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科学态度目标
有关注计时方法的意识和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计时工具。
重难点
重点:了解古代人们的计时方法、计时工具及其发展史。
难点:实验研究燃香计时的科学原理。
教学方法
实践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古人用天体(如太阳、月亮)运动计时的图文或视频资料、教学课件。
小组:秒表、香、火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可按组准备)
教学过程
修 改 意 见
预设:根据太阳计时、沙漏、日晷、水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聚焦:时间在流逝(预设4分钟)
[材料准备:板书、时钟、课件]
课前请同学帮老师看一下上课时间。
2.看一段关于时间的小视频。视频里时间在悄悄地流逝改变这周围的事物,提问:(1)现在请同学再帮老师看一下时间,现在几点钟?
(2)现在的时间还是黑板上的时间吗?
3.小结:原来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悄悄地流逝了。
4.板书课题:时间在流逝
二、探索:测量时间(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秒表、香、火柴、记号笔、实验记录表、课件]
提问:刚刚同学们能够利用钟表很快地确定时间,发现时间在流逝,那钟表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计时并安排生活和劳作的呢?
(一)根据自然现象来计时
1.提问:同学们觉得最早人们是根据什么来计时呢?
2.除了这个,以前的人们还有根据哪些自然现象来确定时间吗?(讨论后出示图片)
动物的迁徙——大雁南飞北归时间
植物的生长周期——黍子的播种与收割
夜晚的计时——星星和月亮位置的变化
3.小结:是的,在没有任何计时工具的时代,人们最早是根据观察长时间观察自然现象,发现一些规律,例如观察天空中太阳、月亮位置的变化、观察植物生长周期、动物的迁徙等等,然后慢慢形成经验,人们再利用这些经验来判断时间。
但是利用这些自然规律判断时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判断的时间不准确,有时无法判断等等。于是聪明的人类开始思考,能否根据自然规律制作一种工具来计时呢?
(二)利用太阳来计时
1.谈话:最早的人们利用了最简单,且最容易发现的自然现象来制作了计时工具,那就是利用了太阳制造了日晷、圭表等计时工具。(提供给同学们一些关于日晷和圭表的阅读资料)
2.资料阅读
3.研讨:日晷和圭表的结构、计时的原理
预设:日晷由晷面和晷针组成,根据阳光下影子方向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圭表由圭和表组成,根据阳光下影子长短的变化来判断时间。
4.讲解:师结合图片着重向同学们介绍日晷晷面上的刻度和计时单位(即“时辰”这一计时单位)。一个时辰=2小时,子时指的是晚上11点到凌晨1点,午时指的是重物11点到下午1点。
提问:人们在使用日晷和圭表来计时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三)研究一柱香的时间。
1.谈话:教师出示燃香,古人又是如何利用燃香来计时的呢?你能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实验设计: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1)研究香燃烧速度是均匀的吗?需要哪些材料,怎么研究?
(2)讨论确定研究方法:给燃香等分四段,分别记录燃烧每一段的时间,重复三次。
3.实验操作:小组活动,测量燃香的时间。
(学生实测、统计数据、分析数据,填写实验记录单)
4.研讨交流:每一段燃香的时间一致吗?能用来计时吗?
5.小结:在一定的条件下(无风、香的粗细均匀),每一等份的香燃烧的速度大致均匀,燃烧所用的时间基本一致,可以用来计时。人们根据这一原理制造出了燃香钟这一计时原理,。
三、研讨(预设:4分钟)
1.古人曾用过哪些方法计时?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帮助人们计时?
2.蜡烛可以用来计时吗?它与燃香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讨论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1:可以,蜡烛燃烧时的速度大致也是匀速的,可以用来计时,但是它燃烧的速度比燃香要慢,能计时更久。)
(预设2:不可以,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一些蜡油会附着在蜡烛上,不太容易观察到长短的变化,即使能计时可能也不太准确。)
(出示蜡烛来计时的视频)
讲解:蜡烛和燃香一样也可以用来计时,但是这样的计时工具又存在着什么问题呢?
看来燃香钟和蜡烛钟计时也存在着一定缺陷和不足。
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
时间像流水一样,在我们身边悄悄流逝,改变这世间万物,当然在这时间的长河中,人们探索更精准的计时工具的步伐却永远不会停歇,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探索人类计时工具的发展史。
学生看手表,将黑板上的时钟盘拨动到相应的时间的位置
小组讨论古人利用了哪些方法来测量时间,并按一定的时间顺序排排序。
太阳(太阳东升西落)出示图片,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们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这一自然现象来确定时间,安排生活和劳作,这就出现了最早的计时单位——天
学生们仔细阅读资料,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介绍日晷和圭表。
预设1:利用阳光来计时,在阴雨天和晚上无法计时
预设2:比较笨重,只能放在一个地方不动计时
预设3:不能测量更准确、更少的时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慢慢地改进计时工具,也出现了更多描述时间的词语,如“一柱香”的时间,“一盏茶”的时间等等。
预设1:可能是香的长短一样,燃烧的速度可能一样。
预设2:烧完一柱香的时间基本是不变的。
预设:在没有外界风等因素的影响下,一样长度的香燃烧的时间一致
预设1:古人曾用过日晷、圭表,日晷——阳光下物体影子方位变化的规律发明的,圭表——利用日影长度变化发明的天文仪器。)
预设2:因为太阳的运动以及引起的影子等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而在无外界因素影响时燃香燃烧的速度大致是均匀,所以它们都可以用来计时。
预设:燃香和蜡烛的长短要一样,而且不能有外界因素的干扰。
板书设计
时间在流逝
计时方法 原理
自然规律计时
日晷、圭表 阳光下影子有规律的变化
燃香 匀速燃烧
可以利用一些有规律变化的事物来计时
教学反思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科学五年级上册1.时间在流逝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教科版 (2017)五年级上册1.时间在流逝优秀教学设计及反思,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二分之一,利用太阳计量时间,燃香计量时间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科学1.时间在流逝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简析,学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img.51jiaoxi.com/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