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提高练习(十四)
展开一、选择题
1.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站生活大约6个月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将“改动”改为“改变”)
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和做排练。(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换位置)
D.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在“人们”后加“具有”)
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
A.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
B.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科学健康地参加体育锻炼。
C.我们的先辈们开启了丝绸之路,开辟了人类文明史上的大交流、大融合时代。
D.通过开展读经典美文、学传统礼仪等活动,让我们从中深切领悟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
3.字词积累——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缥缈(piā) 滑稽(jī) 御聘(pìn) 疲倦不堪(kān)
B.中伤(zhònɡ) 澄澈(chè) 庇护(bì) 杞人忧天(qǐ)
C.较量(jiā) 女娲(ɡuō) 蓬勃(bó) 随声附和(hé)
D.头衔(xián) 凯歌(kǎi) 呈报(chénɡ) 骇人听闻(hài)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谱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对于实现梦想而言,今天最重要。今天是你搬来的砖石,虽然不足道, ;今天是你栽下的树苗,虽然不伟岸, ;今天是你写下的片段,虽然不完整, 。请你珍惜今天,用今天的积淀成就明天的梦想!
A.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B.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C.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D.却垫起了你明天的高度 却谱就了你明天的华章 却给予了你明天的阴凉
5.下列对《朝花夕拾》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写出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B.《狗·猫·鼠》一文既有对童年时一只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的生动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C.《琐记》中,鲁迅回忆了与衍太太有关的一些往事以及自己出国留学的原因,文中的衍太太对隔壁的孩子很好,文中饱含了作者对衍太太的感激之情。
D.《阿长与〈山海经〉》中描写了长妈妈的迷信、唠叨,表达了“我”对她的不满之情;对长妈妈为自己购买渴求已久的《山海经》,又充满了尊敬和感激之情。
二、基础知识综合
6.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撑着一股青气,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丫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莫非有个未bǔ心先知的法术。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天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_______”,轻轻地把他压住。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撑( )着 臊( )气 未bǔ( )先知
(2)请为选段空缺处选择恰当的山名( )
A.五指山B.五行山C.五台山D.武夷山
(3)提取画线句“我将此字写在撑天柱子上”一句的主干,应为:______________。
(4)选段选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_。文段中,“大圣”留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习
7.每年的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很多国家和地区都会在这一天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可见,读书的重要性已经被人们认识到。现在,七年级(2)班准备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拟写标语】为了宣传这次活动,请你拟一条宣传标语以营造气氛。
(2)【设计活动】如果你来负责本次活动,你准备采取哪些活动形式?
①进行读书问卷调查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总结方法】在活动中,同学们认为读书要有好方法,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有收获。你有哪些好的读书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四、对比阅读
叶公①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②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③!”
(《述而》)
有子曰:“礼④之用,和为贵。先王⑤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⑥之,亦不可行也。”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⑦不习乎?”
(《学而》)
【注释】①叶公:叶,是春秋时楚国一地名。有个叫沈诸粱的人,字子高,任那里地方官,人们称他为叶公。②女:同“汝”,你。奚:为什么。③云尔:如此而已。云:代词,如此。尔:同“耳”,罢了的意思。④礼:指周礼。周代先王留下的仪礼制度。⑤先王:指周文王等古代的贤王。⑥节:节制,约束。⑦传:传授的知识。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不对 对:回答B.斯为美 斯:这
C.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D.传不习乎 习:学习
9.下面语句中加点的“之”用法与例句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先王之道,斯为美
A.礼之用,和为贵B.不知老之将至
C.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0.下面对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叶公询问的对象是孔子,所以子路不回答。
B.从孔子的回答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勤奋、快乐且自信的人。
C.有子认为,和谐重要,但也要符合礼节。
D.从曾子言行告诉我们,做人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给母亲梳头发
①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少让头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
②小时候,最喜欢每天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
③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
④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
⑤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
⑥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个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给我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地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
⑦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作者:林文月。有删改)
1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
12.第②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1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
1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材料一】
①我和母亲走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小家伙突然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
②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我想找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我说:“走大路。”
③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顺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说。
④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了。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我的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我们的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材料二】
①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②八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土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③九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园里乘凉。祖父笑着和我说:“我们园里最后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中添了你们三个姊妹。大家都欢喜,说是应了花瑞。”
④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漂在水面。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⑤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紧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攲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⑥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⑦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打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⑧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⑨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15.下列对材料一内容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提到的分歧,指的是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
B.材料一中“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责任主要源于“我”是当家人,关键时刻要能有自己的主见。
C.材料一中反复提到菜花、桑树和鱼塘,主要是为了突出“小路有意思”。
D.材料一无生僻华丽的词语,更无令人费解的句子,于平实中见灵气,在浅易中见哲理。
16.下列对材料二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材料二第②、③两段从记叙的顺序来看是插叙 ,其作用是说明“我家”与荷花有很深感情。
B.材料二第④段关于天气的描写为后文写大雨埋下伏笔,烘托心境,渲染气氛。
C.材料二第⑤段“我不敢下阶去”主要是因为“我”十分牵挂雨中的红莲,怕它被那密密的雨点打坏。
D.材料二第⑨段主要采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点明和深化了主题。
17.简要说说材料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母亲是孩子的“荷叶”?
六、作文
18.以“这天,我回家晚了”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B
2.A
3.C
4.C
5.C
6.(1) chēng sā 卜
(2)B
(3)我写(意思对即可)
(4) 吴承恩 细心谨慎(考虑问题周全)(意思对即可)
7.(1)【示例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示例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示例三】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
(2) 【示例】②举办读书交流会 ③举行“名人读书故事大家讲”活动
(3)【示例】一要多读书,读各类书;二要努力读懂书,发挥联想与想象,再现书中情境,理解书中内容;三要在读书过程中圈点勾画,反复思考,做读书笔记;四是读完后,和同学、老师或家长交流分享,加深认识。
8.D 9.A 10.A
11.①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②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③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④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 12.①突出母亲长发的包围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②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白、稀薄形成鲜明对比。④为母亲手术后要“我”为她梳理乱发做铺垫。 13.“词语运用”示例:“轻轻柔柔”,运用叠词,强调了“我”为母亲梳理头发时的小心翼翼,体现了“我”照料母亲时的细心。
“修辞方法”示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突出了“我”不愿打扰母亲休息的心理,表现了“我”对母亲的呵护关爱。 14.示例一:赞同“抒写家庭亲情”的看法。“选购食物”“洗晒球鞋”“削铅笔”等事情,表现了母亲对子女的呵护;为手术后的母亲洗澡、梳头等事情,表现了女儿对母亲的孝心。全文洋溢着浓浓亲情。
示例二:赞同“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的看法。母亲头发从“乌黑浓密”到“苍白而稀薄”,母亲从以前的“大无畏”到手术后的“十分软弱”,“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等内容,都表达了“我”对年迈母亲的爱怜、对母亲衰老的无奈。文章流露出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深切关注。
15.B 16.D 17.材料一中“我”的母亲不想“我”为难,选择走小路;材料一中“我”的妻子背起胖胖的儿子,慢慢地,稳稳地,孩子在她心里就是整个世界;材料二中母亲唤“我”进屋避雨。(答满2点即可)
18.这天,我回家晚了
当暮色染透了苍穹,一轮孤月,倒映在冰冷的河水中。而,此时的我却在小河边独自生闷气。妈妈取钱时,突然发现少了50元,变不分青红皂白的推在我身上。明明不是我,为什么不相信我?我可是您女儿呀?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不相信我?我捡起河边的小石子就往河里仍。望着那平静的河面荡起浪花,扩起涟漪一层层的往外拨。我的心情平和了很多。
带水面平静后,那轮明月又现身影,河水是一片蓝色的汪洋,月亮是一叶孤舟,在波涛汹涌的大海航行。没有伙伴,没有指南针,更没有航海册,他孤独的飘着,飘着,菊花的芬芳漫天遍野,桂花的醇醉痴痴缠缠。我的奋怒却无人理会。
美丽的月亮,温柔的月亮,忧郁的月亮,奋怒的月亮,哭泣的的月亮,她在太阳无私光辉的照耀下,圆了缺,缺了又圆但他始终是唯一的,是独一无二的。夜虽忧伤,但有了月的清辉,忧伤就会淡一些。夜空虽美,但有了月的存在,夜空会更美。有月的星空是否让你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是否让你心中充满了希望?
仰头望着月,我想李白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我突然觉悟‘家人多么的重要’,李白身在远方,思念着故乡。思念着家人,却不能相见,而我却身在福中不知福。
秋天的风轻轻地飘,树上的叶子轻轻地撒落,飘落在水面上,无声无息。风很干净,蜷在月华的温柔里,飘在这一季最美的温存里。月影中晶莹剔透的露,是我悔恨的泪水,他静静地流淌。
我顿悟了。面对皎洁的月光,我们回望阴影的存在,享受到欢乐和宁静。背对月光,我们只会看到自己的背影,看到黑暗。我转过身去,面对回家的小路,当月光重新沐浴着我的面容时,我的心已经宁静到高原的湖水了。
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它是我明白——家。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提高练习(二十):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提高练习(二十),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提高练习(十七):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提高练习(十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提高练习(十二): 这是一份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末提高练习(十二),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基础知识综合,综合性学习,对比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