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第三单元
第8.1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1.对“梦游天姥吟留别”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 B.梦游天姥/吟留别
C.梦游/天姥吟留别 D.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朗读停顿断句的能力。
“天姥”是“梦游”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
“梦游天姥吟”中“吟”的意思是“吟诵”,为动词,其吟诵的对象为“梦游天姥”,“梦游天姥吟”即“吟梦游天姥”,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故选D。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千岩万转路不定(zhuǎn ) 熊咆龙吟殷岩泉(páo )
B.对此欲倒东南倾(qīng ) 送我至剡溪(shàn )
C.渌水荡漾清猿啼(lù ) 脚著谢公屐(jī )
D.海客谈瀛洲(yíng ) 越人语天姥(lǎo )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
D.“越人语天姥”的“姥”应读mǔ。
故选D。
3.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中,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情感的能力。
《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了世事不可把握,“人生无常”的感伤,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一吐长安三年的郁闷之气。人才在当时仍然摆脱不了“臣妾气态间”的屈辱地位。李白在这里所表示的决绝态度,是向封建统治者所投过去的一瞥蔑视,表现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AB两项“‘人生无常’的感伤”“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都只是一个方面。
C项“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于文无据。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朋友时所作,所以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自由的渴求,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并没有抒发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故选D。
4.下列诗句中,所用修辞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A.用“青云梯”比喻高耸入云的山路,运用了比喻;
B.说天姥山比五岳还更挺拔,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运用夸张手法描写天姥山的高峻;
C.把“古来万事”比作“东流水”,运用了比喻;
D.把“大弦嘈嘈”的弹奏声比作“急雨”声,把“小弦切切”的弹奏声比作“私语”声,运用了比喻。
故选B。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确实、实在
B.失向来之烟霞 向来:原来
C.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訇然:形容声音很大 我欲因之梦吴越 因:于是
D.恍惊起而长嗟 恍:猛然惊醒的样子 潦倒新停浊酒杯 潦倒:衰颓,失意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意思和用法的能力。
C.“因”,依据;“之”,指代前边越人的话。句子意思是: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曾有一个时期,新上市的慢锅成为主妇的新宠。把要煮的东西一股脑儿地丢进去,不管三七二十一,煮它一个 ① ,完完全全不用守候看火,非常省事。对职场女性来说,慢锅当然是时代的恩赐: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
我家孩子百喝不厌的是鱼翅瓜熬汤。鱼翅瓜,看起来活脱脱就像是冬瓜的雏形,然让人 ② 的是,这瓜在汤里煮熟用汤匙压它后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像极了既好看又清口的鱼翅。我常用老母鸡、干贝、红枣、枸杞、墨鱼干和鱼翅瓜同煮。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
女儿负笈英伦之后,对鱼翅瓜汤 ③ 。有一回,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她竟然拨来长途电话,苦苦央求我给她寄一钵好汤,我回应着:“好,好,明天就用快邮寄出。”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浸润孩子的成长岁月。孩子长大后,离家万里,汤的浓香,如同一根细细长长、柔柔韧韧的线,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
6.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7.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的是汤的浓香,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从语义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6.①天翻地覆 ②啧啧称奇 ③魂牵梦萦
7.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
8.①语意重心不同:改句重心在“如同”上,强调“浓香”像什么;原句重心在“牵动”上,强调“浓香”的作用,更符合原文表意逻辑。
②语意轻重不同:改句用 “细长、柔韧”形容线,不如原句词语叠用更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③语意连贯不同:改句变换陈述对象,语意不连贯;原句陈述主体“浓香”与上文一致,语意贯通。
④适应语境不同:改句用于结尾,似乎话未说完;原句“汤的浓香牵动游子的心”的语句结构,宜于收束文段。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①根据后文“上班之前,锅子里,肉是肉,菜是菜,‘泾渭分明’;下班回来,掀开锅盖,肉和菜,早已‘你侬我侬’地融进汤里了”可见,在煮的过程中肉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故可用“天翻地覆”之类表示巨大变化的词语。天翻地覆: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② 从语境“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看,侧重强调奇妙,加上前文的“令人”可见,用“啧啧称奇”“惊奇万分”之类的词语合适。啧啧称奇:意思是咂着嘴称赞它的奇妙。惊奇万分:惊讶万分,形容一个人得知其意料之外的事情之后所表现的感受。
③从语境看,侧重强调女儿对鱼翅瓜汤的思念,故可用“魂牵梦萦”等形容万分思念的词语。魂牵梦萦:形容万分思念。
7.本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可先抽取主干,再把修饰成分变为表意完整的短句。
如本句中,先把“这瓜在汤里煮熟”抽取出来,再把“用汤匙压它后”的状语去掉“后”,改为谓语句;“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前加上主语“它”;“像极了既好看又清口的鱼翅”可拆分为“像极了鱼翅”,把评价“既好看又清口”放在最后。最后改为:这瓜在汤里煮熟后,用汤匙压它,它竟散成千丝万缕的细条状,像极了鱼翅,既好看又清口。
8.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表达重点上看,原句强调的是“汤的浓香”对游子的影响,永远牵动着游子的心;而改句表达的重心在“如同”上,强调的是“浓香”像一根线。结合上文来看,“我以汤的味道去浸润孩子的成长岁月”,更多的是表达出“浓香”对孩子成长的作用,因此原句更符合文章的主题和表意逻辑。
从用词上来看,原句使用了叠词“细细长长”“柔柔韧韧”,更富有确切性、形象性和音乐性,更能强调出“汤的浓香”虽然无形无色,但却始终让游子惦记牵挂、无法忘怀。改句中没有叠词,只用“细长、柔韧”来形容线,不如原句词语叠用更能起到突出强调作用,也没有了音韵美。
从逻辑上来看,上文说“熬好的汤,那种鲜味啊,会化成千万只馋虫,直往你心里钻”“汤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我以汤的味道去浸润孩子的成长岁月”,可见“汤的味道”是陈述的主题。原句的陈述主体是“汤的浓香”,和上文的陈述主体一致。改句的陈述主体是“线”,与上文的陈述主体不一致,不如原句语意贯通、逻辑合理。
从语境的角度看,原句卒章显志,用“一生一世牵动着游子的心”作为收束语,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浓香”和游子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游子那深重思乡之情,彰显主题,深化了文章的内涵。而改句说“那浓香如同一根细长、柔韧的线”,放在结尾,不能表达文段内涵、升华主题,而且有语意未完的感觉,不如原句合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①____________。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20世纪之所以没能出现“李白”“杜甫”,原因是“五四”时期引入了西方文化的末流,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
如此说来,这真是一部让人沮丧的百年新诗史。但是且慢,持不同意见者②____________。诗人于坚就坚持认为,“中国20世纪的所有的文学样式,小说、散文、戏剧等等,成就最高的是新诗,被误解最多的是新诗,被忽略最多的也是新诗,这正是伟大的迹象”。
当下不少诗人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③____________,如“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这种断语相当有代表性。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
9.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6个字。
10.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第一段、第三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5个字。
【答案】9.①似乎从未断过 ②也大有人在 ③持否定态度
10.①很多人不认可新诗成果。②不能偏离原则评价新诗。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后文“诗人郑敏甚至从源头上对新诗做了否定”“割断传统,使得白话诗万劫不复”可知,有些人对新诗存有质疑,结合“走过的一百年里”,此处可表达为“似乎从未断过”。
第二处,“但是”是表示转折关系,上文是说对新诗的质疑,此处应是对新诗的肯定,结合后文于坚的评价可知,还有些人对新诗持不同意见,可表达为“持不同意见者大有人在”。
第三处,“用今天的眼光看,穆旦和徐志摩的诗歌写作都是二三流”是列举当下诗人对前辈诗人的具体评价,可见他们对新诗诞生之初的历史成绩是持否定态度。
1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第一段根据段首“中国新诗走过的一百年里,质疑之声……”及郑敏的否定态度可知,很多人不认可新诗成果。
第三段话题是评价新诗。根据“他们用已经大大发展了的现时尺度去审视过去,忽视了任何接受与评价都不能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可知,当下诗人偏离历史特定语境的原则去评价新诗。用否定句表述为“不能偏离原则评价新诗”。
11.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__”和“__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天姥山巍峨、挺拔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仙人盛会异彩纷呈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8)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描写天门山打开的雄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____________,________。
(11)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
(1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包含着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和深沉的感慨。此时此刻诗人感到最能抚慰心灵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徜徉山水的乐趣,才是最快意的。
(1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登天姥仙山的所见所闻,只见东方的海中涌出一轮红日,四周是苍翠的群山,耳际是山顶的天鸡的叫声。
(15)《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写山之夜景,诗人正迷恋花石美景,千岩万转,忽然夜幕降临了,诗人耳畔回响着从山谷传来的熊的咆叫声,龙的吟啸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巨大的声响震得山石、泉水、森林、峰峦都在发抖。此时“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也急剧地变化,黑沉沉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水面上升腾起烟雾。高峻雄奇的天姥山有声有色,恰似一个光怪陆离的神奇世界。
(16)《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仙境的石门轰然打开,放眼望去,青色的高空广阔无边,望不到边际,在日月的光辉照耀下,金银的亭台楼阁发出夺目的光彩。
【答案】(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 虎鼓瑟兮鸾回车。
(5)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6)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7)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8)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1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1)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12)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13)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14)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5)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16)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摧、剡、霓、瑟、鸾、悸、恍、扉、訇、羁、酹、渌、倚、巅、澹、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2.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13.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14.翻译句子。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答案】12.C
13.A
14.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解析】1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错误,应该是隐喻脱离现实世界的自由世界。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A.“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错误,由“梦游”可知,这是一首记梦诗,并非真实游历之后所作。
故选A。
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为”,做;“鼓”,弹奏;“回”,旋转,运转。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通泉驿南去通泉县十五里山水作①
杜甫
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驿楼衰柳侧,县郭轻烟畔。
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山色远寂寞,江光夕滋漫。
伤时愧孔父②,去国同王粲③。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
【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②孔父即孔子。③王粲,东汉末年诗人,曾为躲避战乱离开长安,往荆州依附刘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溪行衣自湿”一句侧面描写路上雾气之浓重,“亭午气始散”表明雾气持续时间很长,直到正午才散开。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休憩;人在远处,岸边的野鸭就受惊乱入河中;一路行来,层云密布,山路崎岖。
C.在观览通泉山水的途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诗人所见景色呈现不同面貌,情感也产生了变化。
D.诗人借用孔子、王粲的典故寄托深沉情感,“登顿”“绮丽”等词使诗歌音韵铿锵,全诗风格“沉郁顿挫”。
16.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B
16.(1)观览山水的愉悦,诗歌开始四句“溪行衣自湿,亭午气始散。冬温蚊蚋集,人远凫鸭乱”记录了游览过程,写了诗人眼中通泉地暖境幽的特点,此时诗人看到美景心情是愉悦的。
(2)生不逢时的苦闷。“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中“登顿(且行且停)……欹倾(道路崎岖)”暗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
(3)飘零他乡的哀痛。“我生苦飘零”,诗人直言飘零他乡的哀痛。
(4)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诗歌写于762年,结合孔子、王粲典故的运用,可知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解析】15.本题综合考查学生鉴赏诗句内容、表达技巧以及情感的能力。
B.“诗人冬季出行,蚊蚋仍在休憩”理解错误,根据诗句“冬温蚊蚋集”,可知是蜀中的暖冬天气,蚊虫飞舞;“人在远处,岸边的野鸭就受惊乱入河中”分析也是错误的,据诗句“人远凫鸭乱”,可知是水中野鸭欢乐嬉闹,少见行人,人已经走远,野鸭才乱入河中,写出环境的幽僻。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前八句,写出了诗人晨起走路时见到的雾气、凫鸭、山路、阴云、山崖、枯柳、炊烟等景色,再由九、十两句“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回望一路缘岸而行的泉水,曲折注入江中;在夕阳照射下,是多么绮丽壮观。描写了通泉山水的壮丽美好,表达了诗人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
“登顿生曾阴,欹倾出高岸”两句作者感叹来路崎岖,山原高危,层云频生,崖岸斜出,道出了路途的艰险,结合中注释“此诗作于公元762年。通泉县在今四川境内”可知此诗写于安史之乱之时,这两句暗示了诗人生不逢时的苦闷。
“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二句意为:我这一生漂泊凄苦,历经磨难,只能独自叹息。结合注释,此时作者在四川境内,远离京城,表达了作者飘零他乡的哀痛,直抒身世之慨。
而“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两句,意为我感慨时局动荡,无法为国出力,愧对孔圣人的教诲,我远离京城,如同王粲一般。诗歌写于762年,安史之乱发生在755-763年,可见诗人在诗中结合孔子、王粲典故的运用,表达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5 我与地坛(节选)精品同步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七单元15 我与地坛(节选)精品同步练习题,文件包含第15课《我与地坛》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第15课《我与地坛》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精品精练: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2* 师说精品精练,文件包含第102课《师说》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第102课《师说》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10.1 劝学精品综合训练题,文件包含第101课《劝学》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解析版docx、第101课《劝学》练习-高一语文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必修上册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5页, 欢迎下载使用。